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怎样评价十常侍之乱

怎样评价十常侍之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629 更新时间:2024/1/21 21:52:46

十常侍之乱评价

从古至今,人们对十常侍之乱评价褒贬不一。《后汉书》中这么评价十常侍之乱:自古以来丧失宗族灭灭绝大业的理由并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夏商周三代以宠色取祸,秦始皇因为奢侈暴虐导致火灾,西汉自外戚失去帝位,东都因为宦官失去全国。失败的来由,先史讨论很长时间了。至于得罪官宦之人导致的,比如十常侍之乱这种,还可以拿来说一说。

十常侍之乱剧照

十常侍之乱评价宦官这种人:非名门出身,没有大家风范,没有好的血气传接,表面上并不能看出的他的坏处,做事容易取得信任,而且他们大多在朝廷中见识的多,熟悉典章制度,因此年幼的君主汉灵帝,依靠宦官谨慎的长处,女君窦太后利用他们出入听命方便。要观察他们是不是没有猜疑忌惮的心思,也有忠厚正直,怀术纠正邪恶的;有敏于应对,弄巧乱实的;还有借誉于忠良,先期引誉的。不都是放其任意为凶,一味的横暴凶悍而已。

十常侍之乱评价这种朝中之人真的义士和假的忠臣都有,有的表面上看似忠诚,但却更加奸诈,所以这种人有本领迷惑昏庸幼弱的君王之主,混淆视听,是有一定的道理在其中的。欺君越来越多越来越过分,党羽扩大,忠直的臣子便会直言抗议,但是忠义谏言在前期会泄漏出来,想要有所制裁行动的时候,就正好给了宦官夺权的机会。这就是为什么帝王会失去忠诚的臣子走向衰亡。

十常侍之乱窦武

十常侍之乱窦武字游平,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东汉时期外戚、学者,安丰戴侯窦融玄孙,与刘淑陈蕃合称“三君”。年轻时因为经术德行不同于凡人而著名,名显关西。165年,长女窦妙立后,她是刘志立的第三个皇后,于是窦武升做越骑校尉,封槐里侯,次年,拜城门校尉。窦武任职时得到的赏赐捐助给学生,因此得到士大夫的拥趸。

窦武剧照

汉桓帝死后,他与皇后窦妙之子刘宏继位,即汉灵帝。因为灵帝当时年幼仅13岁,所以窦太后临朝听政。十常侍之乱窦武和太傅陈蕃帮助扶持。此时的窦武已经是一名大将军的身份,自从他辅政后,便有铲除宦官之意,与陈蕃想法一致,对宦官专权深恶痛绝,于是密谋铲除宦官。后来他们成功诛杀了两名在朝中独霸专权的宦官,中常侍管霸和苏康。当计划除掉曹节等人的时候,由于不慎走漏了风声加之太后没有及时下令,引火上身。

曹节等人察觉到了不对,于是先人一步,入宫劫持汉灵帝并假传圣旨,派兵捉拿窦武。窦武慌忙避入军营。宦官曹节、王甫等人纠集千余兵马围攻窦武,最终斩杀窦武及其宗亲,窦太后被囚禁。当陈蕃得知捕杀窦武的消息后,完全不管自己已经年老力衰,召集八十余人带着武器去报仇,被捕杀十常侍之乱窦武回宫的王甫遇到,最终因为寡不敌众而遭杀害。

十常侍之乱刘陶

十常侍之乱刘陶,一名伟,字子奇,颍川颍阴人,西汉淮南厉王刘长次子济北贞王刘勃之后。刘陶是有智谋之人,为人居简,不拘小节。汉恒帝在位时,刘陶常常上书建言献策。中孝廉,做侍御史;曾经有三次任命为尚书令,做侍中。也正是因为他正义的个性和坚持原则的底线,他的谏言中肯不偏倚,所以朝中的权位高的宦官都害怕他。

刘陶剧照

十常侍之乱刘陶在做京兆尹的时候,刚刚任职就省出修理官估的钱千万银两。因为最讨厌拿钱买官,所以就假称自己生病不听政客们的说赂。汉灵帝一直以来都很看重他的才能和德行,刘陶也凭借此常常上书谏言,但也正是这一点被朝廷宦官利用:灵帝熹平末,刘陶被诬告与张角勾结,向灵帝进谏除掉张角,斩除祸根,可是灵帝已经不再相信他,反而想要杀掉他。与刘陶站在同一方的司徒陈耽以死相谏,使得灵帝勃然大怒,便下命将这两人关进大牢,当天夜里,十常侍就让自己的手下将谏言之人杀死在狱中,刘陶因为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和忠贞绝食而死。在此之后,朝廷官员再也无人敢向皇帝说十常侍的坏话了。

标签: 怎样评价十常之乱十常之乱评价从古至今人们

更多文章

  • 推恩令的影响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推恩,影响,哪些,推恩,影响,汉朝,时期,诸侯,势力,与日

    推恩令的影响汉朝时期,诸侯的势力与日聚增。文帝,景帝都对这一现象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汉武帝时期,诸侯的势力开始威胁到皇权。在公元前127年,由主父偃上书汉武帝,提倡国家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实施推恩令。推恩令表面上是对各个诸侯的好意,然而,实际上是为了削弱和瓜分各个诸侯的势力。那么,推恩令的影响到底有哪些呢

  • 庚戌土断的措施具体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庚戌,土断,措施,具体,哪些,庚戌,土断,措施,指的,生在

    庚戌土断的措施庚戌土断指的是发生在东晋时期的一次重大事件,在这次事件中东晋将之前的侨置郡县的制度完全解除,并且在次之后将侨居在东郡境内的侨民全部加入了所在地区的郡县户籍中去。可是他们在这个地方不但不用上缴赋税,而且还大面积的占据土地,致使土地兼并的问题十分严重,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实行了庚戌土断。而

  • 历史上的廖观音起义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上,廖观音,观音,起义,介绍,廖观音,观音,起义,中国

    廖观音起义廖观音起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非常有名的反清灭洋运动。红灯教在廖观音和曾阿以的带领下,宣传反清灭洋的必要性,并且带领红灯教徒每日练拳。他们在石板滩川主庙坚定的举行“杀洋人、杀贪官、打富济贫、抗粮抗捐、焚教堂、抗官兵、围州县”的起义誓师大会。廖观音廖观音起义誓师大会之后,随即制定了详细的围攻成

  • 女起义者廖观音简介 廖观音之死亡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起义者,廖观音,观音,简介,死亡,之谜,廖观音,观音,简介

    廖观音简介在廖观音简介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红灯教起义,而且她还是起义的首领之一。廖观音出生于金堂县,光绪二十七年跟随红灯教主曾阿义学习“神拳”,并借用宗教宣传反清灭洋,主要活动在华阳、简阳、仁寿一带。廖观音处决图廖观音简介中,她的身世也是非常受人关注的。她的祖父在鸦片战争中参加过广东三元里斗争的义勇

  • 汉匈和亲究竟是说的东汉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汉匈,和亲,竟是,说的,东汉,汉匈,和亲,是说,东汉,不是

    汉匈和亲是说东汉吗汉匈和亲是说东汉吗?不是,汉匈和亲是特指西汉时期,因为西汉政权建立之初,中原地区经受了秦朝末年长时间的大规模战乱,民生凋敝,百业待兴,人口损失很大,急需休养生息,此时初建的西汉政权,面对强大的匈奴,不得已才采取的汉匈和亲政策,希望借此缓解汉朝和匈奴的紧张对峙局面,减少匈奴南下入侵的

  • 义和团首领赵三多纪念馆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义和团,首领,赵三多,纪念馆,在哪,赵三多,纪念馆,威县,唯

    赵三多纪念馆赵三多纪念馆,是威县唯一的一个英雄烈士、爱国主义之教育基地。在古今中外,赵三多领导的义和团运动始终广为流传。赵三多纪念馆2000年10月,威县投资八百多万元始建义和团纪念馆。该纪念馆位于威县东北处,北临县城人民广场,2003年10月建成后开放。作为义和团运动的发源地,威县现保存义和拳议事

  • 汉武帝大臣石庆的评价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武帝,大臣,石庆,评价,怎么样,石庆,评价,西汉,万石,君

    石庆的评价石庆,西汉万石君石奋的二儿子,汉武帝时期的丞相,生年已不可考,逝于公元103年,为人忠厚老实,谨小慎微,和父亲万石君石奋一样,深得当朝皇帝和群臣的敬重。元鼎五年秋,被汉武帝任命为丞相,并加封为牧丘侯,逝世时,被朝廷追谥为恬侯。石庆父亲石奋之墓历史对石庆的评价是十分中肯的,总结来说,就是品性

  • 清末四大家之况周颐简介 况周颐词作特色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末,大家,之况周,简介,况周,词作,特色,况周,简介,生于

    况周颐简介况周颐,生于咸丰九年(1859)九月初一,卒于1926年,晚清词人、官员。他原名为况周仪,因避于宣统帝溥仪讳,故改名况周颐。字夔笙,别号玉梅词隐、玉梅词人。晚号为蕙风词隐,人称其为况古,况古人。更有室名西庐、兰云梦楼等。况周颐是广西临桂(现桂林)人,其原籍为湖南宝庆。以下所述就是况周颐简介

  • 汉代大臣杨敞简介 杨敞做官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汉代,大臣,杨敞,简介,做官,故事,杨敞,简介,西汉,大臣

    杨敞简介杨敞,西汉大臣,大史学家司马迁的女婿,字子明,号君平,是华阴人,出生年不详,逝于公元前74年9月20日,为人谨言慎行,恭顺宽厚,曾担任过丞相,大司农,御史大夫等职。杨敞曾协同霍光一同废立昌邑王刘贺,而载入史册。杨敞主笔的《奏废昌邑王》《奏立皇曾孙》等奏折,现在还存于《全汉书》中。杨敞画像杨敞

  • 方维仪是哪个朝代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方维仪,哪个,朝代,方维仪,哪个,朝代,纵观,历史,中国,文

    方维仪是哪个朝代的纵观历史,中国的文学大家数不尽,方维仪就是其中之一,不仅如此,她还是一个著名画家。最著名的画有《观音大士图》,在她的笔下,观音大士形神兼备,很多人都争相收藏这幅白描,那么方维仪是哪个朝代的呢?方维仪画像虽然方维仪的绘画师法宋代李公麟,但她并非宋朝人。她和方孟式、方维则被后人称为方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