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二次党锢之祸历时几年完成

第二次党锢之祸历时几年完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851 更新时间:2024/1/17 19:42:31

第二次党锢之祸

第二次党锢之祸发生在汉灵帝时期,在第一次党锢之祸中被迫害的大臣陈蕃由于与窦太后的父亲窦武交好被再次任命为太尉,当时灵帝年幼无法主持朝廷,窦武便与陈蕃、司徒胡广一起执政,一些名士也再次受到重任,这让百姓十分欢喜,却让宦官十分懊恼。

汉灵帝剧照

无法在朝廷上滥用职权的他们多次在窦太后面前诽谤忠臣并时常阿谀奉承窦太后,窦太后也在他们的怂恿之下胡乱干涉朝政,这为第二次党锢之祸留下了很大的隐患。

陈蕃等有识之士认为宦官这样干预朝政是不对的,在多次劝说窦太后无果后联合起来准备除掉曹节等几个大宦官,然而他们的计划却被宦官看到,宦官不仅挟持了窦太后,更是假传指令追捕陈蕃等人。第二次党锢之祸一触即发。

在这次党锢之祸中,陈蕃在尚书门遇害,窦武被诬陷成叛乱,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中无奈自杀,与窦武交好的冯述等人惨遭灭族,刘淑等人被迫自杀,李膺等士大夫被再次免去官职,后来又被宦官诬陷,被灵帝处死、追杀,几乎所有与宦官对抗的有识之士都没能逃过灭族的灾祸,甚至他们的朋友、曾经收留过他们的人也被连累,与“党人”有关的人被终身禁锢。第二次党锢之祸影响巨大,牵连到很多无辜的人,也使得政治昏暗无比,政局动荡不堪,民不聊生。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王允杀死董卓才算结束,对陈蕃、窦武等人的平反,也在时隔22年后终于完成。

党锢之祸的本质

党锢之祸是发生在东汉末年、宦官为了镇压反抗自己的士大夫而进行的禁锢活动,在党锢之祸中,很多有识之士被强加莫须有的罪名,很多人还因此丧命,使得朝中再无可以独当一面的良臣。深究党锢之祸的本质,就是宦官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利而对士大夫进行的欺压。

汉灵帝剧照

公元166年的时候,宦官执政,皇帝形同虚设,宦官和他们党羽的势力侵入到了民间百姓之中,大肆掠夺民间财产,引起了百姓和地方官员的极大不满。当时朝廷内有陈蕃、李膺等有识之士,他们不惧宦官的蛮横残暴,猛烈抨击宦官的行为,这使宦官极为愤怒,不断在皇帝面前诽谤士大夫,将士大夫称为“党人”,对党人进行了严厉的制裁。

东汉一共有两次党锢之祸,两次党锢之祸的本质是一样的,只是第一次的结果远没有第二次那么严重。第一次党锢之祸因为有外戚的帮助士大夫没有被赶尽杀绝,并在之后的日子里又重新得到重用。而在第二次党锢之祸中,灵帝听从宦官的一面之词,不仅下令杀了陈蕃,更是让大将军窦武无奈自杀,很多士大夫也被发配到很远的地方,甚至被追杀,而那些曾经帮助过士大夫的人也难逃一劫,与他们交好的人也受到了牵连,整个朝廷岌岌可危。

虽然两次党锢之祸的本质一样,都是宦官对士大夫的欺压,但他们造成的结果有所不同。第二次党锢之祸为东汉埋下了祸患,加速了汉王朝的灭亡。

党锢之祸孔融

在党锢之祸中,不少无辜的人都受到了牵连,他们或是与“党人”交好的名士,或是在“党人”逃难过程中收留他们的义士,这些人有的被终身夺去了做官的资格,有的被杀害,甚至是灭族。在党锢之祸孔融一家正是因为党锢之祸而受到牵连,而付出生命的代价。

孔融画像

张俭是东汉时期的名士,由于在皇帝面前弹劾了宦官家属的恶行而触怒了宦官,在党锢之祸时被诬陷为勾结朋党、扰乱朝政,眼看无法平反的张俭选择了逃亡。在他逃亡的路上遇到了很多收留他的人,这些人里面就包括孔融。

更多文章

  • 清朝辛酉政变是怎么一回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辛酉,政变,怎么,一回,事情,清朝,辛酉,政变,学习

    清朝辛酉政变学习过历史的人应该都对清朝辛酉政变印象深刻,这场政变发生在风云激荡、社会急剧变革的晚清时期,这场政变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命运,造就了一个没落的封建社会女子主政、垂帘听政的时代,也直接加速了近代的中国丧权辱国,一步步沉沦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那么,清朝辛酉政变是怎么发生的呢?慈禧照

  • 朱元璋北伐战略是如何制定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北伐,战略,如何,定的,朱元璋,北伐,战略,明朝,建

    朱元璋北伐战略明朝建立后,仍有元朝旧部在草原一带活动,北方草原幅员辽阔,当时许多地区如山西、陕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仍受到元朝的统治,这对初步建立政权的明朝而言,无疑是致命的威胁。明朝疆域图因而发起北伐战争迫在眉睫,朱元璋亲自坐镇,制定了一套详细的作战方针,其中就包括了朱元璋北伐战略,该战略是根据

  • 浅析康熙历狱怎么回事 康熙历狱评价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浅析,康熙,历狱,怎么回事,评价,如何,康熙,历狱,怎么回事

    康熙历狱怎么回事很多人可能听说过康熙历狱,但是并不知道康熙历狱怎么回事。在大型史诗级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对康熙幼时登基后的事件并没有做过多的讲述,所以导致人们不清楚康熙历狱怎么回事。康熙历狱康熙历狱又叫汤若望案,主角就是汤若望,他是继利玛窦来华之后最重要的天主教耶稣会士之一,在华四十余年,历经明清

  • 成康之治出现的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康,之治,出现,历史,意义,成康,之治,出现,历史,意义

    成康之治出现的历史意义成康之治,是我国古代有据可查的,最早的太平盛世。指的是西周初年的两位君王——周成王姬诵和周康王姬钊的统治。那么,成康之治为何被称为治世,它出现的历史意义又是什么呢?周成王周成王姬诵刚刚继位的时候,年纪还很小,他的叔父周公代替他执政,帮助他稳固了周朝的统治。周公还政给成王之后,姬

  •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土木,堡之,变明,英宗,结局,如何,土木,堡之,变明,英宗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结局土木堡之变明英宗结局非常具有戏剧性,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以后被瓦剌军队俘虏。但是他却在做俘虏的期间靠着他独特的魅力结交了很多的瓦刺高官,并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因为他是一个俘虏,所以在任何时候他都有可能面临生与死,而那些高官就处处维护他,保护他。明英宗像后来蒙古人想要拿下北

  • 孺悲欲见孔子 孔子不见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孺悲,欲见,孔子,不见,为何,孺悲,欲见,孔子,自从,汉儒

    孺悲欲见孔子自从孔子被汉儒们簇拥着,孔子形象的装饰与塑造,就成了历朝历代统治战略的一部分。关于“孺悲欲见孔子”这个故事就展现了孔子的另一面。“孺悲欲见孔子”在这个故事中,主要涉及了两个人物:孺悲和孔子。关于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孺悲想要见孔夫子一面,于是找人通传,自己站在门外等着回话。孔子知道是孺悲

  • 揭秘古代鲁班是怎么发明锯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揭秘,古代,鲁班,怎么,发明,锯子,鲁班,怎么,发明,锯子

    鲁班是怎么发明锯子的锯子是现代人常见的工具,伐树锯木头的时候都少不了它的存在。大家都知道锯子,可是发明锯子的人和其中的故事是怎么来的呢?说起锯子就要提起鲁班,做为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工匠人才,锯子的发明也让他名声大震,这种便民的工具给人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那么鲁班是怎么发明锯子的呢?鲁班造锯鲁班发明了

  • 成康之治有什么重要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成康,之治,什么,重要,特点,成康,之治,特点,指的,周初

    成康之治的特点成康之治,指的是西周初年的两位君王--周成王姬诵和周康王姬钊统治的时期,是我国古代有史可查的第一个太平盛世。那么,和我国古代的历次盛世德治相比,其出现是否有共通之处。成康之治的特点是什么呢?成康之治历史资料图片纵观我国古代的历次盛世,无非有如下的共性:贤明勤勉的君主、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 孙权称帝蜀国的反应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孙权,蜀国,反应,怎么样,孙权,蜀国,反应,最后,一个人,早

    孙权称帝蜀国的反应孙权是最后称帝的一个人,早期的孙权走一步看三步,该装孙子的时候就装,使得曹丕误以为他是真心降服自己。可是谁料这个十八岁就当家的孙权非常老辣,到了翻脸的时候就翻脸,把曹丕眼睛都气绿了,多次出兵攻打也没有攻下。曹丕死后,孙权称帝,蜀国的反应如何呢?图为张震版孙权剧照说起孙权称帝蜀国的反

  • 历史上真有火烧新野的故事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上,火烧,新野,故事,火烧,新野,故事,中国,四大,古典

    火烧新野的故事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中,《红楼梦》以它的人物和细节描写位列其一,《西游记》则是以独特的视角和新奇的描写位列其一,而《三国演义》则以恢弘的场面和引人入胜的情节位列其中。火烧新野像罗贯中笔下的《三国演义》是以刘汉皇族为正义方书写的,虽然其中故事虚虚实实,但是都为人称道。“桃园结义”、“三顾茅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