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朝为什么要重农抑商?

汉朝为什么要重农抑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842 更新时间:2024/1/17 16:24:11

汉初生产凋敝、社会经济不发达,而商人却与国家争利使得商人与政府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其中商人对产品、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的抢夺则越演越烈。商人对农民的剥削损害了国家在农民身上的利益,更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土地与人口资源紧张的矛盾,严重威胁到国家的长治久安,重农抑商的政策势在必行。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除此之外,在化上的自古以来根深蒂固的农本思想,先秦儒家“义利观”的道德规范、法家“抑商”思想的影响、小农经济下社会风气的影响等都促进了汉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形成与完善。

政策措施

1、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思想

汉初统治者奉行黄老学说“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这与汉初的政治经济环境的现实状况是相符合的。

汉初实行的黄老学说与先秦及秦朝时的道家思想既有继承更有新的发展,汉初的黄老思想是博采先秦时儒、法、道等各家之长,表现出了更加积极的进取精神,“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能“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有巨大的包容性和实践性;

它的思想简明,并且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它主张在“万物之性”的基础上坚持“因物与合”的路线,不固执己见,不因循守旧,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能随着事物和时局的变化而变化,有很大的适应性及包容性。

在“无为而治”的国家管理理念下,国家各项政策、措施的实施趋于更加柔和的方式,如“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等,以缓和社会矛盾,不断休养生息、巩固统治、发展经济,为汉初经济的恢复、国家的发展强盛奠定了和平稳定、自由开放的环境。

2、保护自耕农经济

汉初在秦朝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农业的重视,采取了一系列重农的措施,使得汉代的重农政策更加制度化、法律化。

一是增加农业的劳动力数量,汉高祖刘邦不但让部分士兵复员,削减军队人数,对解甲归田的军人“以有功劳行田宅”,让他们获得土地从事农业生产并免除一定时期的徭役;此外,还号召逃亡的农民回乡;释免因生活困难而卖身为奴隶的人;鼓励生育,凡农民产子,可免除两年的徭役等,以此来增加农业人口,鼓励人们从事农业生产,缓和了社会矛盾。

二是颁布了“复故爵田宅令”,让失去土地的农民重新得到了土地。三是下令“举孝弟力田者复其身”,即在道德和农业生产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人可免除本人徭役。四是颁布“劝农”诏书,鼓励人们从事农业生产,从汉文帝二年到汉景帝后元三年间,即公元前178到公元前141年间,汉朝中央政府共颁布劝农诏书8次;文景二帝时期更是亲自耕田,皇后亲自采桑;足见国家对农业的极度重视,有利于重农的社会风气的形成。

五是减免田赋,汉初轻徭薄赋,惠帝时“十五税一”,文帝时“除田之租税”,景帝时“除田半租”、“三十而税一”等都有利于鼓励生产,改善农民生活。六是改进农业生产工具,改善农业耕作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如汉武帝赵括的代田法、耧车耧犁的发明等。由于汉初统治者极为重视农业,采取了各项重农措施,据研究到西汉末年,垦田面积已达8270500顷,人口达5900余万,比战国时期增加两倍以上,奠定了汉代强盛的基础。

标签: 汉朝重农抑商

更多文章

  • 什么是察举制?汉朝察举制制度历史介绍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察举制

    汉代察举制度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举士”(选拔人才)与“举官”(提拔官吏)没有分开。而且,“选举”与“考课”没有区分。察举的对象既有未入仕者(无官职者),也有入仕者(现任官吏)。选举科目的设置,也是对现

  • 九一八事变主要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九一八事变

    一战后,日本在华扩张受到了英美列强的遏制,中国的北伐战争使日本在华利益受到削弱,促使日本政府调整对华政策,加快吞并中国东北地区的步伐;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发生,日本经济遭受沉重打击,陷入极端困境,并导致政治危机,在内外交困情况下,日本法西斯势力决意冲破华盛顿体系对日本的束缚,趁英美忙于应

  • 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九一八事变

    一、日本国内情况1921年华盛顿会议后,日本开始大规模裁军。1921年日本的军费为七亿三千万日元,1930年则裁减到五亿日元以下,裁减额达40%。可是大规模裁军却引起了军人们的强烈不满。自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一直奉行军事优先的原则,培养了大批职业军人。对于职业军人来说,除了军事以外他们没有其他特长,

  • 九一八事件的经过和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九一八事件

    一、柳条湖事件1931年9月18日傍晚,日本关东军虎石xx立守备队第2营第3连离开原驻地虎石台兵营,沿南满铁路向南行进。夜22时20分左右,日本关东军铁路守备队柳条湖分遣队队长河本末守中尉为首一个小分队以巡视铁路为名,在奉天(现沈阳)北面约7.5公里处,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800米处的柳条湖南满铁路段

  • 九一八事变的主要参与者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九一八事变

    1、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汉族,籍贯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东风镇,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桓洞镇鄂家村张家窝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国民革命军将领,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1920年毕业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先于奉系军中担任要职,“皇姑屯事件&rd

  • 战国时期秦国是怎么崛起的?秦国的建立者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秦国

    秦国(前770年前207年),是周朝时华夏族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的诸侯国。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始祖秦非子是商纣王手下名将飞廉(蜚廉)之子恶来之后。秦人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是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颇受商朝重视。周孝王六年(前905年),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天子封为附庸国

  • 战国时期楚国是怎么崛起的?楚国的建立者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楚国

    楚国(?-前223年)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国君为芈姓、熊氏。周成王时期(一说即前1042年-1021年),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据最新出土的《清华简·楚居》记载,楚人立国之初,在鄀国盗牛祭祀一事,说明建国之初的贫弱

  • 战国时期齐国是怎么崛起的?齐国的建立者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齐国

    齐国(前1044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分为姜齐和田齐两个时代。疆域位于今天山东省大部。始封君为周武王国师、军师太公望(姜子牙)。被左丘明的《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国语·郑语》和司马迁的《史记·十二诸侯

  • 战国时期燕国是怎么崛起的?燕国的建立者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燕国

    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姬奭于燕地,是为燕召公。前7世纪,燕国向冀北、辽西一带扩张,吞并蓟国后,建都蓟(今北京市)。燕国国祚八百二十二年。前323年,燕易王称王。前316年,燕国爆发子之之乱,两年后,齐宣王借平乱之名,派大军灭燕。前312年,赵武灵王扶持公子职(燕昭王)归国登基,燕国复

  • 战国时期赵国是怎么崛起的?赵国的建立者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赵国

    赵国国君嬴姓赵氏。赵国始祖造父,为商朝名臣飞廉(蜚廉)次子季胜之后,因征伐徐国有功,受封于赵城,由此为赵氏。赵氏历经二十余代,传至赵简子赵鞅、赵襄子赵毋恤。赵鞅打破了晋国六卿的格局,赵毋恤力战智、韩、魏的围攻,简襄之烈确立了赵国版图。前403年,韩、赵、魏正式三家分晋,周威烈王始命赵烈侯赵籍为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