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婚姻制度历史介绍

古代婚姻制度历史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12 更新时间:2023/12/9 3:06:45

严格来说,人类产生初期是没有婚姻制度的,那时候人类和其他动物差不多,就是杂乱交配。不过随着人类社会的进化,人类的婚姻也在发生变化。总体来说,人类的婚姻经历了族内婚,族外婚和对偶婚姻几个阶段。现在,我们就具体来看一看。

无婚姻时期

在人类产生的初期,人类并没有婚姻制度,而是自由,杂乱的交配。因此,这时候人类和低等动物实际上没有区别,整个社会也没有什么约束。而这些也是猿类的特征之一。中国的一些古文献记载了这种杂乱时期的现象,《列子.汤问》:男女杂游,不聘不媒。《吕氏春秋》云:昔太古无尝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在无婚姻的时代,社会制度无法确立,人类社会进步十分缓慢。可以说没组织,没纪律,没理想。

族内婚

大约在10万年前,非洲进化出一支新的人类晚期智人,随后开始向世界扩张。晚期智人就是现代所有人类的祖先,也叫作新人。他们到达世界各地后,迅速取代以前到达这里的直立人和早期智人(古人)。为什么晚期智人能够取代其他人类呢?在身高上,新人远远没有早期智人魁梧。因此主要在于智力上和组织上。

新人比古人进化更加彻底,手脚更灵活。由于体力不及古人,新人主要依靠制造工具来打猎,而不是依靠蛮力,因此新人的脑容量也远远超过了古人。还有一个就是婚姻制度的变化。10万年前,新人进入了母系氏族社会,社会以女性为中心,并且产生了婚姻制度。

最早婚姻制度叫做族内婚,是在一个血缘部落中,确立的婚姻制度。其主要的内容是:划定人的辈分,防止非同辈的人结婚。在这种情况下,兄妹之间可以结婚的,因此才有关于女娲伏羲的传说。在唐末李元的《独异志》中记载最详:“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咒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在我国的少数民族中,如纳西族、傣族、苗族、侗族、壮族、黎族、高山族等,现在还都流传着兄妹通婚的神话。此外,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现在还或多或少地保留着血缘婚的残余。

族内婚有个好处就是,保证了氏族部落的稳定,使得人类最早的制度得以建立。但是就对人类智力发展而言,并没有多大的进步,因此族内婚所生的后代很容易产生缺陷。在这时期,虽然确立了婚姻制度,但是因为才脱离原始群不久,因此还表现得比较杂乱,只要是同辈就可以成婚,而且没有家庭概念,只有氏族概念,大家都是共夫共妻。

族外婚

随着时间向后推移,人类逐渐发现,血缘太相近的人结婚生的后代缺陷太多,易患先天性疾病,或体质不良,智力低下,《左传》:“男女同姓,其生不蕃”。于是人们开始禁止族内婚。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一个大的氏族不断分裂为许多氏族。这为族外婚提供了条件。人们开始尝试着禁止最亲的兄妹之间结婚,接着又禁止同一个小氏族的婚姻,而是和其他有血缘关系的氏族来结婚。当时还处于母系氏族时代,因此婚姻方式为:一个氏族的一群兄弟和另一个氏族的一群姊妹之间的交互群婚。男子外婚到另一氏族,死后埋在本氏族的公共墓地里。在这种群婚的形态下,子女仍然是只能确认生母而不能确认生父,氏族成员的世系也只能根据母系的血统来决定。

古代的风俗中仍残留这种族外婚痕迹,多是以野合形式进行的。《周礼·地官司徒下》:“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中国许多少数民族的婚姻习俗也保存了许多族外婚的痕迹,《贵州通志》卷七:“花苗每岁孟春,会男女于野,谓之跳月。择平壤地为月场,鲜花艳装男吹芦笙,女振响铃,旋跃歌舞,谑浪终日,暮挈所私以归,比晓乃散。”壮族的“歌圩”、布依族的“赶表”、黎族的“放寮”、仫老族的“走坡”、傣族的“泼水节”、侗族的“行歌坐月”等等,存留了古老的群婚制和外婚制的遗风。

族外婚后,人类社会飞速进步,不管是智力上还是社会组织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时候人口迅速增加,农业发展起来,人类走向定居生活。不过这时候依然没有家庭,只有氏族部落。

父系氏族时代

大约在5000多年前,人类社会又发生了一场巨大的变化父系社会取代母系氏族社会。由于人口增加,氏族和氏族之间开始为了争夺生存空间而发生战争,那么领导战争的,就是男人,因为男人长期从事渔猎活动,体力更强了。况且战争是危险的事,就只能交给地位相对低下的男人去进行了。

然而,这恰恰却让男人掌握了权力。因为男人征战,于是他们掌握了军事权,一般来说,古代掌握军权的人被称为“”,这是由斧头的形状演化而来。掌握了军事权力之后,男人对外征战不断带回俘虏称为私有财产,于是社会的不平等开始产生。男人们的势力一下子上升,最终掌握了整个氏族的权力。

之后,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承认私有制的存在,建立监狱、颁布条款让人们遵守。在婚姻方面,改变男方嫁到女方的婚姻制度,变成了女方嫁到男方氏族,以男方血缘作为。因此,人类进入了父系氏族时代。不过在演变过程中,并非那么和谐。男人为了改变社会,实行了许多武力措施,他不仅从敌对部落掠夺妇女,而且对传统通婚的氏族,也采取抢妻的手段,这就形成了后来所谓的“抢婚”习俗。后来,为了公平起见,便对女方氏族进行物质补偿。这恐怕就是最早的彩礼吧。

云南许多少数民族依然保留这种原始的风俗。独龙族很早就用从外族输入的铁锅、铁三角架、猪等实物作为支付妻子身价的手段。各个民族根据不同的社会经济水平,对妻子的身价逐步取得共识。沧源佤族,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他们依据所娶妻子的体力强弱进行议价,低者值三头牛,高则十余头牛。怒江的傈僳族和怒族也多根据女子的体力和面貌议价。

对偶婚

开始的时候,婚姻依然是共夫共妻,没有家庭观念。但是随着私有制进一步的确立,氏族公社开始走向瓦解,国家开始产生了。国家就是一个个家庭所组成的大家庭,并非氏族部落了。在这时候,王权彻底形成,并且在家天下的观念下,形成了世袭制度。

在中国,五帝时期,为父系氏族时代,而从大禹开始,进入国家阶段。国家就是私有制的产物,因此国家机构的任务就是保障私有制,保障私有制拥有者的利益,这也包括婚姻。国家建立后,婚姻也向着对偶婚姻发展,因为是男权社会,这时候的对偶婚表现在男人对女人的占有,不管占有多少。但是一个女人只能拥有一个丈夫。因此在古代社会,一夫多妻制长期存在。知道农业文明时代结束以后,人类才进入真正的“一夫一妻”的婚姻时代。

标签: 婚姻

更多文章

  • 汉朝为什么要重农抑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朝,重农抑商

    汉初生产凋敝、社会经济不发达,而商人却与国家争利使得商人与政府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其中商人对产品、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的抢夺则越演越烈。商人对农民的剥削损害了国家在农民身上的利益,更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土地与人口资源紧张的矛盾,严重威胁到国家的长治久安,重农抑商的政策势在必行。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

  • 什么是察举制?汉朝察举制制度历史介绍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察举制

    汉代察举制度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举士”(选拔人才)与“举官”(提拔官吏)没有分开。而且,“选举”与“考课”没有区分。察举的对象既有未入仕者(无官职者),也有入仕者(现任官吏)。选举科目的设置,也是对现

  • 九一八事变主要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九一八事变

    一战后,日本在华扩张受到了英美列强的遏制,中国的北伐战争使日本在华利益受到削弱,促使日本政府调整对华政策,加快吞并中国东北地区的步伐;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发生,日本经济遭受沉重打击,陷入极端困境,并导致政治危机,在内外交困情况下,日本法西斯势力决意冲破华盛顿体系对日本的束缚,趁英美忙于应

  • 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九一八事变

    一、日本国内情况1921年华盛顿会议后,日本开始大规模裁军。1921年日本的军费为七亿三千万日元,1930年则裁减到五亿日元以下,裁减额达40%。可是大规模裁军却引起了军人们的强烈不满。自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一直奉行军事优先的原则,培养了大批职业军人。对于职业军人来说,除了军事以外他们没有其他特长,

  • 九一八事件的经过和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九一八事件

    一、柳条湖事件1931年9月18日傍晚,日本关东军虎石xx立守备队第2营第3连离开原驻地虎石台兵营,沿南满铁路向南行进。夜22时20分左右,日本关东军铁路守备队柳条湖分遣队队长河本末守中尉为首一个小分队以巡视铁路为名,在奉天(现沈阳)北面约7.5公里处,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800米处的柳条湖南满铁路段

  • 九一八事变的主要参与者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九一八事变

    1、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汉族,籍贯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东风镇,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桓洞镇鄂家村张家窝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国民革命军将领,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1920年毕业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先于奉系军中担任要职,“皇姑屯事件&rd

  • 战国时期秦国是怎么崛起的?秦国的建立者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秦国

    秦国(前770年前207年),是周朝时华夏族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的诸侯国。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始祖秦非子是商纣王手下名将飞廉(蜚廉)之子恶来之后。秦人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是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颇受商朝重视。周孝王六年(前905年),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天子封为附庸国

  • 战国时期楚国是怎么崛起的?楚国的建立者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楚国

    楚国(?-前223年)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国君为芈姓、熊氏。周成王时期(一说即前1042年-1021年),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据最新出土的《清华简·楚居》记载,楚人立国之初,在鄀国盗牛祭祀一事,说明建国之初的贫弱

  • 战国时期齐国是怎么崛起的?齐国的建立者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齐国

    齐国(前1044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分为姜齐和田齐两个时代。疆域位于今天山东省大部。始封君为周武王国师、军师太公望(姜子牙)。被左丘明的《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国语·郑语》和司马迁的《史记·十二诸侯

  • 战国时期燕国是怎么崛起的?燕国的建立者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燕国

    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姬奭于燕地,是为燕召公。前7世纪,燕国向冀北、辽西一带扩张,吞并蓟国后,建都蓟(今北京市)。燕国国祚八百二十二年。前323年,燕易王称王。前316年,燕国爆发子之之乱,两年后,齐宣王借平乱之名,派大军灭燕。前312年,赵武灵王扶持公子职(燕昭王)归国登基,燕国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