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晋恢复分封制的原因

西晋恢复分封制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632 更新时间:2024/2/14 7:33:05

在我历史上,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废分封,行郡县,推动了历史向前迈出了重大的一步。但是分封制并没有因此灭亡,在之后的历朝历代,又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分封,分别是汉初分封、西晋分封和明初分封。

西晋与西汉,二者在建国之初,都根据自身实际的考量,又重新用分封制,不过二者的结果却截然相反。西汉初年的分封,在历经几位皇帝的改革,到最后基本名存实亡,分封制成了巩固政权的手段。而西晋却没有这个手段,最终亡于分封制。

刘邦建立汉朝后,在汉朝初年,并没有完全沿用秦朝的郡县制,而是将郡县制与分封制相结合,发展出了郡国并行制。经过整个汉初的发展和历任皇帝的统治,最终才消除诸侯国影响,实现郡县制。

汉高祖刘邦在楚汉争霸中获胜后,逐渐获得了全国的统治权,此时打仗已经变为次要的事情,治国安邦已经成为重中之重。那么同自己打天下的功臣们就要好好安置,否则将又是一场生灵涂炭的战乱。

为了安抚功臣,刘邦兑现了当年一起打江山的承诺,裂土封侯,不过刘邦一直视这群异姓王为威胁,用了几年时间将异姓王全部铲除。但刘邦本身并不认为分封有坏处,反而认为秦之所以速亡,就是因为没有分封天下,所以刘邦又大封同姓王。这一举措在汉初,的确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

(秦始皇)窃自号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无骨肉本根之辅,外无尺土藩翼之卫陈吴奋起白梃,刘项随而弊之。班固《汉书》

文景二帝统治时期,是汉朝分封制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一时期,通过前期的休养生息,国家经济恢复,各诸侯王实力膨胀,威胁中央。文景二帝果断采取措施,稳住了局面。

期间爆发的七国之乱,与西晋爆发的八王之乱相近,不过景帝很快将之平定。并积极推行削藩政策,将实力过强的诸侯王削弱,尤其是缩小了各诸侯国的封地,基本上把诸侯国变成了郡县,成为了只听命于中央地方政权。

由于文景二帝的努力,到了汉武帝时期,各个诸侯国都已经成为只能听命于中央的地方政权,汉武帝得以进一步削弱诸侯,实行有利于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汉武帝因此发布“推恩令”,近一步弱化诸侯国。

(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辙别属汉郡。《汉书》

此后,汉朝的诸侯国已经没有任何可以祸乱中央的实力,变成了与郡县无异的地方政权。而且大部分诸侯国是直接被削,连存在的权利都没有了。经过汉初的发展,分封制完成了其政权过渡的使命,汉朝开始全面走向郡县制。

西晋再启分封制的原因

西晋与西汉两个朝代的建立,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结束了天下纷争的局面,建立起了新的王朝。所以西晋在重启分封上与西汉刘邦分封有很大的共同之处,只不过西晋后继的皇帝,显然没有西汉后继的皇帝有能力,最后亡于分封。

大业所需,不得不封

西晋开国,是取曹魏以代之,虽然在当时司马氏几乎铲除了曹氏在朝中的势力。但曹氏乃前朝皇族,在朝中和门阀望族中的影响力依旧很大。而且南方依旧由吴国未灭,对新生的西晋政权也是十足的威胁。

标签: 分封制

更多文章

  • 中共六大召开背景 中共六大有哪些人参加 中共六大中心任务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共六大

    1928年6月18日,在共产国际帮助下,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出席会议的共142人,其中有表决权的正式代表84人。点击查看:历史上的今天6月18日瞿秋白代表第五届中央委员会作了题为《中国革命与共产党》的政治报告:周恩来作了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的报告;共产国际书记布哈林作了《中国革命

  • 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商鞅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管仲提出的这个改革对于齐国来说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齐国有很大的帮助。那么管仲改革和这个商鞅变法有什么样的异同呢?很多人都不懂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管仲改革简介管仲改革,又称管仲变法,是指春秋时期齐国国相管仲在齐国实施的一系列改革。管仲改革中&ldq

  • 春秋齐国管仲改革的内容及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管仲

    其实说到这个管仲改革,大家应该都知道,就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管仲实施的一系列改革。对于这个改革,让齐国还是有了很大的改变的。而且历史传记上面有很多都有关于他的生活传记。那么关于这个管仲改革的内容是什么呢?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管仲改革的具体内容1.1、行政方面划分和整顿行政

  • 南宋内侍省制度历史简介 南宋内侍省的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内侍省

    内侍省,官署名,皇帝之近侍机构,管理宫廷内部事务。北齐初置中侍中省和长秋寺;隋初改称内侍省,后称长秋监,参用宦官和士人,掌侍皇帝,管理宫室之事。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唐代或称内侍省,或称内侍监、司宫台,专用宦官,由内侍监、内侍、内常侍等为首官,掌传达诏旨,守御宫门,洒扫内

  • 南宋翰林学士制度历史简介 翰林学士的日常工作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翰林学士

    翰林学士起始于唐代,历唐末、五代不断演变发展,到北宋前期翰林学士的供职机构便已成熟设置,在古代的政治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翰”,根据《说文解字》其解释为“天鸡赤羽也”。翰林之名,最早出现于西汉。不过在当时“翰林”一词只泛

  • 南宋地方官制制度历史介绍 南宋地方官制有哪些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南宋

    南宋初期基本上沿袭唐五代旧制。行政机构分州、县两级。宋太宗以后,又把全国分为若干路,路相当于唐代的道、元代的省。这就变成为路、州、县三级。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县是地方行政机构最低一级,自秦汉以后,历朝相沿不革。宋代的县,设县令、县尉,作为一县的长官。大县还设有主簿一员。

  • 南宋馆阁学士制度历史简介 馆阁学士在朝堂上有哪些职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南宋,馆阁学士

    宋代馆阁是国家藏书机构,兼有国家典籍的编校和收藏两种职能。宋人不汉注重书籍的编撰、校勘与雕印,同时朝廷亦重视馆阁建设,委重臣加以执掌,并隆遇各种馆职人员,使得馆阁成为宋代重要文化设施之一。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馆阁,即三馆和秘阁。三馆是指昭文、史馆、集贤院三个单位。三馆在

  • 南宋诸寺监制度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诸寺监

    九寺:指太常、宗正、光禄、卫尉、太仆、太理、鸿胪、司农、太府等寺。北宋前期,虽然保留了九寺的名位,但大部分已成闲官,而另外委派朝官以上一员或二员兼充“判本寺事”。其中只有大理、太常两寺还有一些职权。神宗时,九寺各专其职,并分设本寺的长官卿、少卿各1员以及丞、主簿12员。但各寺

  • 唐朝租庸调制历史简介 租庸调制历史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租庸调制

    租庸调制,唐时实行的赋税制度,以征收谷物、布匹或者为政府服役为主,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此制规定,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租庸调的制定和实施须均田制的配合,一旦均田被破坏,租庸调法则会随之失败

  • 均田制起源于什么时候?均田制的历史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均田制

    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到了唐朝中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至唐天宝年间,根本无法实行土地还授,故至德宗年间被“两税法”取代。实施范围一说始终仅实施于北中国,一说隋统一后实施于全国。下面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