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辽朝有几次挺近中原南侵?

辽朝有几次挺近中原南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419 更新时间:2024/1/4 16:24:32

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辽朝南进中原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契丹人创建的辽朝,虽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称霸北方草原,并且由于沙陀人石敬瑭进献“燕云十六州”而把疆域推进到长城以内,然而,由于两个极其鲜明特征的存在,辽朝自始至终只能算作一个异族创建的边疆王朝:1,国境内虽然有大量从事农耕的汉民存在,但始终处于少数地位;2,其南部疆界最远处的河北和山西北部,并不属于传统中原的部分。

如同其他在北方草原上强势崛起的异族王朝一样,辽朝并非没有进军中原的渴望、企图和实际行动,然而,两次主动的尝试全都以失败告终,难进之路被阻断,最终不得不反其道而行之,向西向北发展。

契丹人的第一次尝试是在王朝的创建者阿保机时代进行的。

917年,后唐(此时仍奉唐朝年号)与后梁两国为了争夺魏博镇的控制权陷入旷日持久的大战,寿州刺史卢文背叛后唐,引契丹军南下,于是阿保机亲率大军,入寇幽州,守将周德威孤军坚守幽州达两百多天,契丹军久攻不下,师老兵疲。后唐李嗣源率援军抵达幽州城外,与守军内外夹攻,大败契丹军,解除了幽州之围,契丹军损失惨重。

921年,义武节度使王处直勾结契丹,意图背叛后唐李存勖,结果被义子王都囚禁,王都继任节度使,不久便被契丹军围困在定州。李存勖亲率五千铁骑北上,先后在新城、望都大败契丹军,解除定州之围,并乘胜追击至幽州。

由于李存勖在923年消灭了后梁并正式创建自己的后唐,完全控制了中原地区,并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内将整个北方地区悉数征服,且消灭了四川的割据势力,国势达到了顶峰。无论是疆域还是人口军力都远远超过了辽朝,迫使阿保机不得不放弃难进中原的幻想,转而去征服漠北和西部草原上的游牧部落。

契丹人的第二次尝试是在辽太宗时期。

942年,向契丹称臣并进献了燕云十六州的后晋皇帝石敬瑭病死,继位的石重贵拒绝继续称臣,于是辽太宗发倾国之兵入寇,后晋军队奋起抵抗。契丹军队非但没有占到便宜,甚至多次遭到惨败,最严重的一次辽太宗本人竟然只能骑着骆驼逃跑,最终竟然是依靠后晋军统帅杜重威的率部投降才获得胜利。

947年初,契丹军队在后晋降军的导引之下顺利进入都城开封,然而后晋的太原王兼任北面行营都统刘知远,先是拒绝承认辽太宗为皇帝,随后更是自立为帝,建立后汉王朝。

由于契丹军进入中原后军需不足,到处以“打草谷”的名义大肆掠夺财物、杀害无辜百姓,中原地区人民反抗不断,刘知远乘机下诏禁止为契丹括取钱帛,慰劳保卫地方和武装抗辽的民众,在诸道的契丹人一律处死等等,于是晋朝旧臣纷纷投诚归附。

契丹军眼看侧翼被威胁,急忙北撤,沿途又接连不断遭到地方军队和民众武装的袭击,损失惨重。

这次开局便非常不利的南征以灾难结束,既说明了辽朝的军事力量远远称不上强大,也印证了山西战略地位的重要。自此之后,辽朝的皇帝们吸取了教训,再也没有去策划完全征服中原的战争。

后唐的李存勖和后汉的刘知远,这两位先后阻断了契丹辽朝南进中原之路的皇帝,都是沙陀人,且都是依靠山西起家的沙陀军事贵族,故而我们可以说,实际上是盘踞在山西的沙陀人阻断了契丹人的南进之路。

备注:沙陀族为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原名处月,西突厥别部。处月分布在金娑山(今新疆博格多山,一说为尼赤金山)南,蒲类海(今新疆东北部巴里坤湖)东,名为“沙陀”的大沙漠一带,因此号称沙陀突厥,简称沙陀。唐代文献将沙陀原来的名称处月,译写成“朱邪”,作为沙陀统治者氏族的姓氏。沙陀人从唐末迅速崛起在代北后,一度成为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民族:镇压黄巢起义,争霸中原,左右唐室,并最终在五代建立了自己的封建王朝。

标签: 辽朝

更多文章

  • 氏族社会简介: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氏族社会

    氏族社会社会学名称,称氏族公社。即以血缘为纽带结成的社会基层单位,亦是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一个氏族有十几个人,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氏族之间可以相互通婚。基本贯穿于新石器时代始终

  • 唐朝为何不惜代价都要消灭高句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高句丽

    高句丽,是中国东北古代民族扶余人建立的一个国家。从唐太宗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征伐高句丽开始,到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唐灭高句丽为止,在长达24年的时间里,唐朝不断讨伐高句丽,付出巨大代价,最终将其灭亡。唐朝为何如此不依不饶,非要灭掉高句丽不可?这有许多原因。第一,是为了拯救汉民。隋朝时期,

  • 唐朝藩镇之魏博镇的牙兵为何最出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牙兵

    实际上在最开始的时候,牙兵所指的仅是亲兵、卫兵,这个名称的主要来源于古时的牙旗,而这个“牙”字在古代通常泛指官署。可见,牙兵在最开始的时候,仅是一个名词而已。但随着中晚唐时期的到来,牙兵则一度成为了贬义词。因为在这段历史时期,唐朝的牙兵成为了藩镇变乱的一个根源所在。这中间,只

  • 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礼崩乐坏?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礼崩乐坏

    春秋和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时期,从公元前770年一直到公元前221年秦一统六国,被称为“春秋战国”。这个时期由于周王朝的逐渐衰落,产生了一些非常奇特的现象。中原地区的诸侯争霸是周天子权力的分崩瓦解的象征。诸侯们的相互吞并和战争引起了“恩德治国”

  • 清朝选秀制度有哪些规定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选秀

    选秀女并不是选宫女,秀女是专门为皇帝的妃嫔做储备的,所以在各方面的要求也会更高。秀女分八旗秀女和三旗秀女,前者三年才选一次,后者一年就选一次。那选秀女到底又有什么要求呢?清朝皇帝的后妃主要来源于秀女,从顺治皇帝开始,清朝就形成了独特的“选秀女制度”。每三年在八旗内部选一次秀女

  • 蒙古帝国与金朝对抗24的灭国之战三阶段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金朝

    蒙金战争历时24年,双方多次易帅,作战谋略也屡有改变,按其进程大致分为成吉思汗攻金,木华黎、孛鲁攻金,窝阔台灭金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成吉思汗攻金蒙古成吉思汗六年二月,成吉思汗自龙驹河(今蒙古克鲁伦河)誓师伐金,越过沙漠,袭击金朝边地。同年秋,兵分两路,以钳形攻势大举攻金。成吉思汗亲率东路军,袭取乌月

  • 清朝知县手下有多少官府机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知县

    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清朝知县手下有多少机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清代地方“省、府、县”三级行政系统的设置中,县作为基层行政单位,乃系皇权向基层民众延伸的最直接、最有效媒介。所谓“天下之治始于县”,知县作为县级政权最高行政长官,更是被雍正

  • 《资政新篇》的内容是什么 《资政新篇》特点及性质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洪仁玕撰,1859(咸丰九年)刊行。洪仁玕1859年4月被封为干王,总理全国政事。他向洪秀全提出了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经洪秀全批准后,作为官方的文书正式颁行,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文献。书籍内容《资政新篇》全文共分四部分:一、用人察失,严禁朋奸;作者洪仁玕认为,&

  • 《资政新篇》主要的指导思想及思想来源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洪仁玕撰,1859(咸丰九年)刊行。洪仁玕1859年4月被封为干王,总理全国政事。他向洪秀全提出了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经洪秀全批准后,作为官方的文书正式颁行,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文献。《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近代中国的先进人士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

  • 明朝奴儿干都司管辖的区域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奴儿干都司

    奴儿干,亦称“耦儿干”、“努而哥”,或作“纳尔干”;是明朝在黑龙江下游设置的管辖黑龙江、乌奴儿干都指挥使司水系分布苏里江流域等地区的最高地方军政合一建制,这有点类似于我们早期的建设兵团一边防护祖国,一边备战边疆。奴儿干都司虽然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