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五胡十六国和五代十国的区别

五胡十六国和五代十国的区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219 更新时间:2024/2/12 6:59:25

了解历史的小伙伴都知道,五胡十六国和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两个最著名的国家大分裂时期,其中尤以五胡十六国持续的时间最长,造成的破坏最为巨大,造成的影响也是史无前例。这种动荡我们几乎可以从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开始算起,期间只经历了西晋这一短暂的统一时期,一直到隋朝建立,各地的割据政权才真正意义上的消失。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然而隋朝仅仅存在38年,彼时的中国再次混入混乱。而晋朝灭掉东吴统一全国后,也仅仅保持这种局面37年就发生了八王之乱,进而就是五胡乱华,五胡十六国时代来临。我们可以算一笔账,从东汉末年,即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开始,一直到隋朝建立(581年),中间一共经历了397年的政权割据的时间,减去晋朝统一的37年时间,这一混乱的局面也持续了360年。

这一时间仅次于春秋战国的549年,五代十国的乱局则只持续了72年。那么五胡十六国、五代十国和春秋战国并列为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分裂期,五胡十六国和五代十国之间有什么差异之处呢?

五胡十六国和五代十国的不同之处

毫无疑问,五胡十六国和五代十国都是中国最混乱的时期,它们有整体上的相似,但也有局部的差异,这是不同时期体现的不同结果。譬如五胡十六国的根源在于汉朝时期南匈奴的内附,这一点在《徙戎论》中也有提及:

建武中,以马援领陇西太守,讨叛羌,徙其余种于关中,居冯翊、河东空地,而与华人杂处。数岁之后,族类蕃息,既恃其肥强,且苦汉人侵之。

所以说五胡十六国的起因在于古代中国时期狭隘的民族观念导致的,也就是所谓的“华夷观”,但其实让人感到惊讶的是这种“华夷观”却在五胡十六国的大混乱逐渐遭到了消解,虽然总体来看它依然还是存在的,并且占据主流地位。

而这种民族隔阂的消弭实际上我们应该感谢梁超,由于他所提出的“中华民族”概念,使得几千年来的民族隔阂得到了消解,1902年,他在《中国学术思想之变迁之大势》一文中写道:上古时代,我中华民族之有四海思想者厥惟齐,故于其间产生两种观念焉,一曰国家观,二曰世界观。

这是梁启超最早提出的“中华民族”概念,后在孙中山的继续阐述下,“中华民族”成为了一个具有巨大包容性的多元化民族集合体概念。

有人说,清室推翻以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这话实在错了。说五族共和,我们国内何止五族呢?我的意思,应该把我们中国所有各民族融化成一个中华民族……并且要把中华民族造成很文明的民族,然后民族主义乃为完了。应该说这是近现代以后取得的一个重大的成果,有力消除了以前存在的内部矛盾。

相比较于此,五代十国的起因则要简单的多,主要就是因为安史之乱后藩镇做大,尤其是河朔三镇(范阳节度使、成德节度使、魏博节度使)。

这三个藩镇势力强大,几乎已经是半独立和高度独立的状态,但这只是唐末藩镇割据的一个小小缩影,最终唐朝被宣武节度使朱温篡位后宣告灭亡。不过,如果我们把视线拉的再长远一些,实际上安史之乱也是胡人掀起的一场大动荡,其中安禄山就是一个胡人:安禄山,营州柳城杂种胡人也,本无姓氏,名轧荦山。母阿史德氏,亦突厥巫师,以卜为业《旧唐书·安禄山》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五代十国实际也是过去那个年代异族掀起的一场大动乱,当然它的目的性没有五胡十六国时期那么强烈,内部诱因也没有五胡十六国那样复杂。

所以它的影响相对于五胡十六国来说较弱一些,但是从长远来看,宋朝也因为五代十国造成的影响而饱受困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是宋朝太弱,而是辽国、西夏、金国太强,虽然这和宋朝自身的政治意识也有莫大的关系。

总的来说,五胡十六国和五代十国有总体上的相似,有局部的不同,这是由于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不同历史现实造成的结果。

但不管怎么说,这两段大分裂时期对彼时的中国造成的影响和破坏是巨大的,这就让它们无法和春秋战国时代相提并论,毕竟春秋战国混乱归混乱,但那到底是一个百家争鸣,各种学术思想爆发式增长,而且也是一个充满道义的年代。

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黄金时代,现今中国文化基本上就是建立在春秋战国时代所诞生的文化思想之上,也可以说中国文化的发展就是不间断的对春秋战国时代文化思想的解读和消化。

标签: 五胡十六国

更多文章

  • 魏晋时期为何盛行“清谈玄学”之风?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玄学

    魏晋时期社会上盛行“清谈玄学”之风。“清谈”是相对于俗事之谈而言。士族名流相遇,不谈国事,不言民生,谁要谈如何强兵裕民,何人政绩显著等,就被贬讥为专谈俗事,遭到讽刺。因此,不谈俗事,专谈老庄、周易,被称为“清言”。那么,产生这种

  • 古代御驾亲征失败的皇帝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古代

    君王御驾亲征无疑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就能让军队士气大涨,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顺风可扬国威,逆风则可绝地求生一转攻势;但若没用好所导致的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的,轻则国家威严扫地脸面无存,重则君王被俘动摇国本,所以很少有皇帝会选择御驾亲征,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御驾亲征失败的皇帝和战役吧。一,汉高祖刘邦亲征匈奴,

  • 汉朝前期实行“无为而治”国策的原因及内容及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朝

    "无为而治"这一概念最先起源于《道德经》中,作为道家治国理念而存在。到了汉朝汉文帝掌权之后被用于治理国家。但这一制度并非字面意思上所说的"不作为",而是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只要遵循客观规律,不去干涉百姓们的创造力,以此为基础可以做任何事。通过这一方法来达到经济和生产力等方面的快速提升。而之所以当时汉文

  • 刘邦称帝后一共分封了哪八个异姓诸侯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邦

    公元前202年,刘邦于定陶氾水之阳即皇帝位,建立汉王朝,史称汉高祖。刘邦立国之初一共分封了八个异姓诸侯王,他们分别是:楚王韩信、燕王臧荼、赵王张耳、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长沙王吴芮、燕王卢绾。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然而这八个异姓王下场却让人唏嘘不已,在剪除这些异姓

  • 清朝铁帽子王的的爵位真的铁吗?铁帽子王的权限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铁帽子王

    清朝最初的八位铁帽子王就是清朝的八旗旗主,最初的这些铁帽子王权力还是非常大的,八旗旗主的地位在清朝的地位原本就非常的高,所以铁帽子王还是非常有权力的,虽然铁帽子王都是王爷。清朝对宗室诸王的管理非常严格,即使是铁帽子王也有错必惩,动辄获咎,亲王、郡王的名号犹如铁帽子可以世袭罔替,但戴铁帽子的人可以随时

  • 李悝变法包括哪些内容?李悝最后为何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悝

    我们一提起中国历史上的变法,就会不约而同的想起商鞅变法。其实在商鞅变法之前,李悝在魏国也进行了变法。李悝是我国历史上变法的第一人。李悝(约公元前450年一公元前390年),又称李克,战国时期魏国人,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法家的始祖。据说他是孔子弟子子夏的学生。春秋末年,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国的

  • 古代宫廷雅乐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雅乐

    雅乐,顾名思义就是典雅纯正的音乐,是中国古代的传统宫廷音乐,一般主要用于帝王祭祀和典礼的音乐。武德年间,李唐初创,在当政者孜孜不倦的治理下,被起义活动重创的经济、军事等逐渐复苏,唯独礼乐停滞不前,只能沿用旧制。然唐高祖李渊,不满足于此,常发出喟叹“礼乐之作,盖圣人缘物设教,以为撙节,治之

  • 南明三大案之大悲案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大悲案

    明朝在朱元璋时期曾经有骇人听闻的洪武四大案,朱元璋借助这四个案子清除掉了很多功臣,稳定了明朝的统治。在将近三百年后,朱家南渡,南明成立之后也发生了三件大案,史称“南渡三大案”但是这三个案子看似简单,但是却隐藏着很深的秘密。1644年,崇祯皇帝在北京自尽身亡,宣告延续了276年

  • 唐朝的府兵制度历史介绍 府兵制的组织架构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府兵制

    府兵制度作为北周宇文泰建立起来的军事制度,对于中国古代封建历史时期的军事制度是有着非常重要意义的。府兵制建立之后,对于中古时期的兵制变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这种制度自建立之初就是一种兵农合一、寓兵于农的军事制度,在确保封建农业经济能够稳定发展的同时,保证封建王朝的军事力量也能够得到有效提高和加强,从

  • “礼乐崩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初始标志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礼乐崩坏

    所谓“春秋”,相传鲁国史官按年、季、月、日记录列国大事,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于是就将这部编年史简要概括为“春秋”,这一段历史即为春秋时代。春秋晚期,孔子阅读春秋史时痛心疾首,认为春秋时代礼崩乐坏,导致百姓困苦不堪,于是理想化地认为只要恢复周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