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黄巢起义失败的原因

黄巢起义失败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193 更新时间:2024/1/9 14:28:01

公元884年的一个秋天,唐僖宗李儇高高地坐在大玄楼上,他的神色有些惆怅,又有些得意。过了一会,武甯节度使时溥端着一个盒子走了进来,跟在他身后的还有二三十个美貌妇人。他手中盒子里装的便是黄巢的人头,身后的妇人尽是黄巢的妻妾。

唐僖宗看着那几十名瑟瑟发抖的妇人们,质问道:“你们看上去也都曾经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家里也承过大唐的恩惠,为何不寻个好人家嫁了,反而要与贼人为伍呢?”

唐僖宗的质问带有怨气,毕竟黄巢的绿林军曾经攻破洛阳与长安,逼迫自己一个皇帝仓皇逃亡,丢尽了面子,如今黄巢伏诛,他虽出了心头一口恶气,但却还想再奚落一下他的家眷们。不料在这群女子中却有一个非常有骨气的,她并没有因为唐僖宗的身份而像其他女眷一般畏惧,而是在明知必死的情况下,昂首挺胸发问唐僖宗:“以陛下的百万雄师,都不能抵抗黄巢的军队,最后还要丢掉宗庙逃亡成都,又为何要求我们一群弱女子去反抗恶贼呢?王公大臣尚且做不到的事,要我们去做合理吗?”

女子的这番质问令唐僖宗一时语塞,他自知理亏不再多言,摆摆手让手下人将这些女子拖下去行刑了。然而黄巢虽除,唐僖宗的内心却久久无法平静。正如这一妇人所言,他大唐空有精兵良将,最后却被一反贼打得丢兵弃甲,这样的屈辱是他永生难忘的。那么黄巢的军队既然能让朝廷的军队都无能为力,那黄巢起义最后又为何是以失败而告终的呢?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四个重要人物了,他们分别是朱温李克用、时溥和赵犨。

首先是朱温,他本是黄巢手下的一名猛将,曾被黄巢委以重任,为同州防御使,可自行调兵遣将决定攻取。朱温一路南下攻克同洲,所到之处官兵皆惧,同洲刺史仓皇而逃。但朱温却败给了前来讨贼的王重荣,朱温曾多次请求黄巢派兵支援自己,但无奈求救书信尽数被黄巢身边的孟楷所拦下。于是为求活命,朱温只好叛齐投唐,认王重荣为舅父,并在讨伐黄巢,攻克长安一战中出力甚多,朱温叛变是黄巢败亡的关键因素之一。

其次是李克用,李克用的一生非常传奇,他出生的时候便天有异象:虹光烛室,白气充庭,井水保溢。十三岁时,李克用可以用一支箭射中飞在空中的两只野鸭。十五岁时,因作战骁勇,被军中士兵尊称为“飞虎子”,军中无人敢轻他年少。在讨伐黄巢的过程中,李克用曾用不到两万的军队,就让黄巢惊恐不已,高呼“鸦儿军到了”,作鸟兽奔散之状。

中和三年二月,黄巢军将领黄邺战败;三月,赵璋、尚让亦为李克用所败,起义军队溃不成军,不敢与之再战。后李克用又乘胜追击,最终将黄巢打退长安。又于中和四年,退敌三百里,一路追击黄巢军队,敌军莫敢还手。也正是因为有退敌之功,李克用在后来被封为“陇西郡王”。

接着是时溥,即将黄巢人头献给唐僖宗的那个官员,他曾是徐州的霸主,在当地有着极高的威望。在黄巢的起义军吃了败仗时,手下的许多大将都是叛逃到了时溥的地盘,并被他收编,这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尚让和黄巢的外甥林言了。有传闻说,黄巢最后便是被自己的外甥林言所杀,因此黄巢的人头才由时溥进献给唐僖宗。也正因为有这个“献头”之功,时溥在黄巢战败后,同样得到了封赏,以功封钜鹿郡王。

最后是赵犨,此人堪称剿灭黄巢第一人。在黄巢才刚逃出长安之时,赵犨便预料到对方将逃亡陈州,并在此预判的基础上,下令陈州修建军事工程,以防敌军来袭。而后结果也果不出赵犨所料,黄巢军队在撤出长安后的确逃来陈州,赵犨首战告捷,斩大将孟楷,全歼对方部队。而后赵犨又凭借所修建的军事工程,硬生生的将黄巢的军队困于陈州城下三百余天,极大程度上消耗了对方的兵力。

在当时,黄巢听闻了孟楷的死讯,既惊又怒,率领军队数十万绕长壕五周,想要攻城。陈州的百姓们都感到非常害怕,不知该如何是好,但赵犨却于城上振臂高呼:“士贵建功立名节,今虽众寡不敌,男子当死地求生,徒惧无益也。且死国,不愈生为贼乎?吾家食陈禄,誓破贼以保陈,异议者斩!”此话一出,掷地有声,陈州士兵再无起降心者,士气大涨,数次出城破贼,让黄巢军队吃了许多败仗。

而陈州的反抗也激起了黄巢的怒火,为了洗刷自己久攻不下的耻辱,黄巢不断下令攻城,只想屠了徐州城,早已失去分寸。但历经大大小小数百战,陈州军队和黄巢的数十万大军却仍旧是胜负各半,黄巢军久攻不下士气低落,而陈州军队则因以少胜多充满干劲。最终,陈州的士兵和百姓们等来了援军,黄巢军队元气大伤,赵犨趁机追敌,一举击溃敌军,破出重围,立下汗马功劳。

因此黄巢的失败固然是由多方面因素所造成的,但这四人却是加速其灭亡的关键人物。而在这四个人中,又以赵犨居功最高,若非他困住黄巢军队三百天,对方也不会元气大伤,最终再无翻身余地。而黄巢也是被怒火冲昏了头脑,连出昏招,最终落得一个人首分离的下场,实在令人感叹不已。

标签: 黄巢起义

更多文章

  • 五胡十六国和五代十国的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五胡十六国

    了解历史的小伙伴都知道,五胡十六国和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两个最著名的国家大分裂时期,其中尤以五胡十六国持续的时间最长,造成的破坏最为巨大,造成的影响也是史无前例。这种动荡我们几乎可以从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开始算起,期间只经历了西晋这一短暂的统一时期,一直到隋朝建立,各地的割据政权才真正意义上的消失。下

  • 魏晋时期为何盛行“清谈玄学”之风?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玄学

    魏晋时期社会上盛行“清谈玄学”之风。“清谈”是相对于俗事之谈而言。士族名流相遇,不谈国事,不言民生,谁要谈如何强兵裕民,何人政绩显著等,就被贬讥为专谈俗事,遭到讽刺。因此,不谈俗事,专谈老庄、周易,被称为“清言”。那么,产生这种

  • 古代御驾亲征失败的皇帝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古代

    君王御驾亲征无疑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就能让军队士气大涨,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顺风可扬国威,逆风则可绝地求生一转攻势;但若没用好所导致的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的,轻则国家威严扫地脸面无存,重则君王被俘动摇国本,所以很少有皇帝会选择御驾亲征,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御驾亲征失败的皇帝和战役吧。一,汉高祖刘邦亲征匈奴,

  • 汉朝前期实行“无为而治”国策的原因及内容及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朝

    "无为而治"这一概念最先起源于《道德经》中,作为道家治国理念而存在。到了汉朝汉文帝掌权之后被用于治理国家。但这一制度并非字面意思上所说的"不作为",而是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只要遵循客观规律,不去干涉百姓们的创造力,以此为基础可以做任何事。通过这一方法来达到经济和生产力等方面的快速提升。而之所以当时汉文

  • 刘邦称帝后一共分封了哪八个异姓诸侯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邦

    公元前202年,刘邦于定陶氾水之阳即皇帝位,建立汉王朝,史称汉高祖。刘邦立国之初一共分封了八个异姓诸侯王,他们分别是:楚王韩信、燕王臧荼、赵王张耳、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长沙王吴芮、燕王卢绾。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然而这八个异姓王下场却让人唏嘘不已,在剪除这些异姓

  • 清朝铁帽子王的的爵位真的铁吗?铁帽子王的权限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铁帽子王

    清朝最初的八位铁帽子王就是清朝的八旗旗主,最初的这些铁帽子王权力还是非常大的,八旗旗主的地位在清朝的地位原本就非常的高,所以铁帽子王还是非常有权力的,虽然铁帽子王都是王爷。清朝对宗室诸王的管理非常严格,即使是铁帽子王也有错必惩,动辄获咎,亲王、郡王的名号犹如铁帽子可以世袭罔替,但戴铁帽子的人可以随时

  • 李悝变法包括哪些内容?李悝最后为何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悝

    我们一提起中国历史上的变法,就会不约而同的想起商鞅变法。其实在商鞅变法之前,李悝在魏国也进行了变法。李悝是我国历史上变法的第一人。李悝(约公元前450年一公元前390年),又称李克,战国时期魏国人,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法家的始祖。据说他是孔子弟子子夏的学生。春秋末年,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国的

  • 古代宫廷雅乐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雅乐

    雅乐,顾名思义就是典雅纯正的音乐,是中国古代的传统宫廷音乐,一般主要用于帝王祭祀和典礼的音乐。武德年间,李唐初创,在当政者孜孜不倦的治理下,被起义活动重创的经济、军事等逐渐复苏,唯独礼乐停滞不前,只能沿用旧制。然唐高祖李渊,不满足于此,常发出喟叹“礼乐之作,盖圣人缘物设教,以为撙节,治之

  • 南明三大案之大悲案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大悲案

    明朝在朱元璋时期曾经有骇人听闻的洪武四大案,朱元璋借助这四个案子清除掉了很多功臣,稳定了明朝的统治。在将近三百年后,朱家南渡,南明成立之后也发生了三件大案,史称“南渡三大案”但是这三个案子看似简单,但是却隐藏着很深的秘密。1644年,崇祯皇帝在北京自尽身亡,宣告延续了276年

  • 唐朝的府兵制度历史介绍 府兵制的组织架构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府兵制

    府兵制度作为北周宇文泰建立起来的军事制度,对于中国古代封建历史时期的军事制度是有着非常重要意义的。府兵制建立之后,对于中古时期的兵制变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这种制度自建立之初就是一种兵农合一、寓兵于农的军事制度,在确保封建农业经济能够稳定发展的同时,保证封建王朝的军事力量也能够得到有效提高和加强,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