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炀帝、唐太宗两帝为何要持续攻打高句丽?

隋炀帝、唐太宗两帝为何要持续攻打高句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233 更新时间:2024/2/10 20:24:36

很多人对高句丽政权并不熟悉,总是将高句丽和高丽混淆,因为从地盘上看两者有一定重合性,从时间维度上来说,二者相差不过二百五十年。

2015年公司组织我们去本溪五女山旅游,五女山上的高句丽城,作为高句丽民族文明的发祥地,是一个十分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遗址,但是可悲的是,我的同事都是开口闭口高句(ju)丽,或者高丽,很少有人知道是高句(gou)丽,当然,我们公司是卖猪饲料的,成天都跟猪打交道,不知道也正常。

实际上,不论是地盘上的维度,还是时间上的维度,都不足以证明二者的关系,尤其是相距二百五十年,还要扯上关系,那真是扯淡了。

高句丽是在公元669年被唐朝给灭掉,而高丽是在公元918年成立,只不过为了将自己的政权跟高句丽扯上点关系,因此才叫高丽。

以民族构成来说,高句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政权,包括扶余、契丹、鲜卑、新罗人、汉人,等到唐朝灭掉高句丽后,将高句丽人整体迁移到关内,与内地人融合在了一起,而高丽政权是朝鲜半岛的新罗人(可能与高句丽时的新罗人还不一样)建立的,跟高句丽除了名字有一点像,并没有什么关系。

打个比方,我国的女真族曾经建立了强大的政权,也就是金国,等到金国被灭后,经过元明两朝的统治,明末的女真虽然还叫女真,但是有可能不再是金国时女真的血统,甚至有说法是,女真南下后,西伯利亚的通古斯人占据了原来女真生活的地方,到明朝时期被称为女真。

等到努尔哈赤率领女真人建立了政权时,称后金,承接自金国,实则是为了给自己的政权“贴金”。

不要说后金统治者爱新觉罗与金国的统治者完颜氏没有血缘关系,就是女真族的构成上,也很不一样。

游牧民族之所以强大,不在于血统高贵,也不完全是游牧多骑兵可以碾压农耕政权的步兵,很大因素在于,游牧政权能够进行融合,形成一个游牧大联盟,不管是匈奴,还是鲜卑,亦或是蒙古和女真,都是表面上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实质上是由多个民族部落共同组成的。

高句丽虽然是一个农耕政权,但是却由于身处游牧民族包围当中,深受游牧文化影响,在民族构成上,不断扩充,从三国时期,逐渐发展,到公元六世纪的时候,兼并了诸多民族部落而形成在东北地区极为特殊的政权。

当然高句丽能够发展起来,实际上也是借了游牧民族南下的光,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化的民族大体上维持了北朝的统治,并且将视线放到了对南朝作战时期。

而高句丽正是在这一时期快速发展起来的,等到隋朝彻底结束南北朝的分裂,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后,与日益强大的高句丽没有了缓冲地带,自然要爆发冲突。

隋炀帝和唐太宗都要全力攻打高句丽,按照唐太宗所说“高句丽不除,后世必为大患”。

从开疆拓土的角度来说,还是比较有先见之明的,在吸收了北朝的军事力量后,隋唐的军事实力可以说是达到了历代中央王朝之最,可以说,完全不虚高句丽。

实际上,在隋唐逐渐崛起的时候,高句丽由于内乱却走向衰落,当时在朝鲜半岛的百济和新罗联手对抗高句丽政权,严重拖垮了高句丽国力。

只不过隋炀帝好大喜功,在攻打高句丽的过程中,由于操之过急,结果在辽河流域被高句丽打败,后来由于隋朝内部叛乱,加上隋炀帝一直以来的苛政政策,导致隋朝最终崩盘。

唐朝建立后,李世民自然也意识到高句丽对唐政权北方的威胁,因此也展开对高句丽的进攻。

当然,唐太宗吸取了隋炀帝的失败教训,采取以优势兵力骚扰作战,打击高句丽的经济基础,在高句丽腹地采取坚壁清野的战术,最终使得高句丽军事实力下降,到唐高宗李治时,联合新罗最终击败高句丽。

讲述隋唐与高句丽政权战争的必然性,其实没有多大意思,在中国这块土地的历史上,最不缺乏的就是战争,隋炀帝和唐太宗都是好大喜功之人,在军事强盛时期必然对外扩张。

本文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够分清高句丽与高丽的区别,由于高句丽是唐朝与新罗联合所灭,使得新罗能够在朝鲜半岛站稳脚跟,此后,新罗将唐朝在朝鲜半岛的实力驱逐,唐朝当时陷入对吐蕃的战争,不得不默认了新罗在朝鲜地区的霸主地位。

新罗政权也成为朝鲜半岛上首次统一的政权,在新罗统治的一百年后,爆发大规模起义,在这些起义中,弓裔和甄萱两个军阀脱颖而出,分别打出了高句丽和百济的旗号(史称后高句丽和后百济),并且与原来的新罗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可以说,这个后高句丽和原来的高句丽是没有联系的,不过是托名而已,此后后高句丽政权中的军阀王建取代弓裔,定国号为高丽,也被称为王氏高丽。

标签: 隋炀帝唐太宗高句丽

更多文章

  • 明朝蓟州兵变的起因与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蓟州兵变

    万历二十三年,戚家军被残酷镇压的事件,被称为蓟州兵变,不仅是明朝历史上的悲剧,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桩悲剧。大概是由于不光彩,当局者并不想将这件事大书特书,在《明神宗实录》中只有寥寥数笔,万历二十三年十月二十日:“已未,防海兵以要挟双粮鼓噪,蓟镇督、抚、道臣擒其倡乱者正法,余党尽驱南还,奏闻

  • 清朝八旗的旗主都是什么人才能当上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

    八旗制度是清朝的立国之本,旗人身份也是满清贵族身份和地位的保障,八旗占据如此重要地位,自然是要牢牢掌握在皇室手中,八旗的旗主肯定是爱新觉罗的子孙了,确切来说都是努尔哈赤子侄的后代。八旗是努尔哈赤在起兵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产生的军队机制。在起兵之初努尔哈赤只有一支满人队伍,起名叫做黑旗;在不断收编周

  • 春秋时期鲁国三桓专政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鲁国

    春秋时期属于争霸的时代,但是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诸侯之间的争霸战争,大多集中在春秋前期和中期,到了春秋末期,争霸战争变少,而诸侯国内部之间的斗争成为主流。早在春秋中叶,诸侯政权就逐渐下移到卿族手中。到了春秋末年,大夫专政成为常态。在鲁国,最为著名的就是“三桓专政”鲁国政权一度落

  • 吐蕃后期灭亡原因及过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吐蕃

    吐蕃王朝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松赞干布被认为是实际立国者。青藏高原的各部落在吐蕃王朝的统一下凝聚成强大的势力,逐渐走出封闭的内陆高原,使得古代藏族社会第一次出现勃勃生机。那么吐蕃又是如何走向灭亡的呢?原本各自为政、分散孤立发展的局面被改变,通过制度、法律、驿站等建设,各个小邦政权和

  • 西魏北周八柱国历史介绍 八柱国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八柱国

    古代中国的魏晋时期有过许多政治贵族,几乎垄断了当时的政治权力,到了南北朝时期,曾经风光无限的东晋门阀世族们,随着东晋的灭亡,刘宋的兴起而逐渐衰败,王谢庾桓这些响当当的贵姓也已经不复当年,眼看中国贵族的黄金时代就要结束,这时,一个新兴的贵族集团横空出世,一飞冲天,延续了中国贵族时代的寿命,并开创了一个

  • 唐朝边疆设置的六大都护府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都护府

    唐朝的疆域在最盛时期东至北朝鲜,西达中亚咸海,南面包括了现在的越南北部,北面则到蒙古高原的北部。唐王朝建业后,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不仅改郡为州,对地方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还逐步确立了府制。唐朝的府制,依其形式和地位,分为三种类型:府、都督府、都护府。唐朝周围的异族很多,为了有效管理突厥、回纥、靺鞨

  • 唐朝边疆之回纥族及回纥汗国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回纥

    一、回纥的名称与起源回纥一词为维吾尔这一名称的古译。在传世的古突厥文碑铭,如回纥《磨延啜碑》(《英武威远毗伽阙可汗碑》)中,作Uyghur(音),一般认为其意为“联合”。汉文译名最早见于《魏书·太祖本纪》登国五年(390)春三月的记载,作“袁纥&rd

  • 唐朝边疆之吐蕃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吐蕃

    一、噶氏家族的专权与衰落松赞干布去世后,其孙芒松芒赞(《新唐书》作乞黎拔布)继位,国事由大相噶·东赞代行,是为噶氏家族专权之始。噶·东赞当政期间,抚服边地,规定赋税,区分“桂”(武士),“庸”(奴隶)等级,清查户籍,促进了吐

  • 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名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凌烟阁

    凌烟阁是原本皇宫内三清殿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楼,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当时已有数位辞世,还活着的也多已老迈),命人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皆真人大小,时常前往怀旧。李世民是很会当皇帝的,尤其在君臣关系上十分老到,凌烟阁一事就是例子。不过也不能说那只是个

  • 武则天在位时为什么要把洛阳改为神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则天

    洛阳,无论放在现代,还是数百年前的古代中国都是一个被数以万计的人喜爱的城市。不管是被视为中国国花的牡丹,还是造成"洛阳纸贵"的文学风靡,他们都是出自于洛阳。"神都"是洛阳的古称,最早有历史记载可以追溯到《水经注》中,唐睿宗时期和武周王朝时期,但使得洛阳作为神都这个名号开始闻名并且广泛传播的,已经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