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时期魏国都流失了哪些人才

战国时期魏国都流失了哪些人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91 更新时间:2024/2/19 4:08:45

在战国那段混战中秦国嬴政一举荡平六国统一中国,可是当时比秦国还要富庶的魏国为什么没有秦国这样的能力呢!

赵魏韩三国原本是一家人,他们都属于晋国。但是在公元453年,三家瓜分了晋国的土地。在魏文侯魏武侯时期,魏国的国力达到了鼎盛。魏文侯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他在国家里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改革的第一个方向就是任用人才。他在农业方面任用人才李悝

魏文侯请法家著名人物李悝来魏国担任丞相,主持魏国变法。也就是说魏国是战国之世第一个变法的国家,它走在了时代的前列,自然能让魏国占尽先机。李悝在魏国的变法,使魏国成了新战国,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远远超过其它六国,元气雄厚,直到三代半才消退。

农业上用李悝在军事上任用吴起担任将军,从吴起的传世名著《吴子兵法》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擅于以绝对白我的立场作主观推演的见解,不论任何情况,吴起都提出可以设法解决和应付的方法,似乎任何危机都难不倒他。吴起便是以这种个人的惊人意志,成为一个绝对效率主义的强势改革家。

不过在这个富庶了三代半的国家还是走了下坡路,魏惠王登基的时候魏国已经有些不行了。在人才方面就流失了很多人首先流失的第一个人才就是法家著名代表人物:商鞅。当时的商鞅在相国公孙痤哪里做门客,商鞅勤学好问深得公孙痤的真传。在公孙痤临死的时候他向魏惠王推荐了商鞅想让他担任相国,可是无奈魏惠王并没有听从公孙痤的建议而是不用商鞅,无奈商鞅在魏国受不到重用只好跑到秦国来了个徙木立信,结果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开始了变法开始慢慢使秦国走上富庶的道路上了。

第二个人物就是张仪根据《史记》等史料的记载,张仪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四处游说,并为秦国争取到了许多的利益,于是地位尊崇,被封为"武信君"。但秦惠王死后,秦武王继位,张仪失去了国君的支持,无奈之下只得远走魏国,并担任了魏国相国,不久去世。

第三个便是范雎了,范雎也是在魏国时候就表现出了卓越的才能,以至于齐王都听说了。因此范雎和魏国中大夫须贾出使齐国的时候,齐王才会偷偷给范雎送礼。范雎虽然坚决拒绝了,但是这一事件却遭到须贾的嫉妒,于是他回来对魏王说,范雎通敌。

事实上,如果魏王有一点眼光,他就应该想想,为什么齐王会给范雎送礼,同时范雎又不要?因为魏王从来没往才能上去考虑,根本就没觉得范雎是一个人才,所以他才会听须贾的话,跟着处罚范雎,从而造成范雎逃到秦国。

标签: 魏国

更多文章

  • 汉武帝和汉景帝的削藩政策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汉武帝

    藩王制度,是汉朝高祖刘邦在建朝之初就立下了规矩,而为了防止诸王叛乱,刘邦还特意削减了异姓王的数量,主要是把自家的刘姓王扶持做大。在刘邦的行动当中,淮阴侯韩信等多人都遭到了杀害,由此天下诸王,已经有半数是姓刘了。藩王的权力但毕竟治藩可用微妙手段而不能杀绝,因为很多人原本就是非常忠心的,并且他们帮刘邦打

  • 白马驿之祸产生了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白马驿之祸

    公元875年,王仙芝在河南率兵起义,黄巢在山东响应,轰轰烈烈的唐末农民起义拉开帷幕。在长达7年的动乱中,有两个人脱颖而出,一个是朱温(后梁太祖),另一个是李克用(后唐太祖,追封)。朱温是王仙芝和黄巢起义军麾下的一员猛将,同时,他也是一位投机主义者。在关键时刻,他带兵投降了唐朝,反过来围剿黄巢。李克用

  • 明朝大礼议之争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大礼议之争

    正德十六年三月,做了16年皇帝的明武宗朱厚照结束了他充满争议的一生。随着朱厚照的离世,明孝宗朱祐樘一脉彻底绝嗣。不得已,张太后便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商定,由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来继承皇位。令张太后、杨廷和没有想到的是,这位15岁的新皇刚上任便展开了一场长达三年的大礼议之争。从天而降的皇位朱厚熜的生父是兴献

  • 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哪个?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由谁建立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奴隶制王朝

    公元810年,阿拉伯的阿拔斯王朝马蒙成为了第七位哈里发,在他之前,曾经以阿拔斯王朝亲王的身份坐镇木鹿,对东方进行着统治。他大开幕府,广结各路豪杰,为将来进京夺位做人才储备。在此过程中,一位来自河中撒马尔罕附近萨曼村的土豪阿萨德得到了马蒙的青睐。阿萨德有4个儿子,个个文武兼备,其中最重要的是老二艾哈迈

  • 周文王姬昌是怎么奠定取代商朝的统治基础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周文王

    周文王姬昌,生于公元前1152年,逝于公元前1056年,享寿九十七岁。他也是中国历史中为数不多的年龄超过古稀的君王。因为历史久远,所以对他的记载也不及其他皇帝多,但是,他是不折不扣的明君,却是名副其实的。周文王姬昌的身世周文王是周西伯季历之子,而季历,也是一个清明的君王。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都很有

  • 李自成和谈的提出的条件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自成

    中国古代史上,明末清初这段历史是一段嘈杂的战争史,明朝、满清两者之间矛盾不断,却由于李自成的插入,让这段历史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军兵临北京城下,此时的明王朝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但是胜利在望的李自成却在这个时候提出了议和,并且提出了三个条件。对于这种无数皇帝梦寐以求的好事,走

  • AD1945年外蒙古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前因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外蒙古

    1945年10月20日,外蒙古宣布独立。而在此之前,中国历届政府都为保留这块领土付出了种种努力。1、清政府时期早在19世纪的80年代,沙俄就开始通过不平等条约不断在外蒙古扩张势力,把外蒙视为它的势力范围。1911年,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早已觊觎外蒙的沙皇俄国,利用清朝政府危在旦夕,无暇顾及边防的时候

  • 北洋军阀当政期间全国地方军事长设置及军官名录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北洋军阀

    1、巡阅使兼管两省或三省(有的不辖省,如长江巡阅使),类似于前清的总督,但设置无一定法则,多因人而设,废置不常。但实际权限因人因时而定,未必真有能力掌管所辖诸省。2、督军各省的军事长官。在不同时间正式名称不同,但职责权限大同小异(下文中一般通称督军),各时间的名称演变如下:1)都督:辛亥各省起义后,

  • 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俸给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南京

    一、南京政府公务员俸给制度之变迁1.发生期(19121927)1912年10月17日,北洋政府颁布《中央行政官官俸法》。根据其规定,官吏的俸给用货币来支付,一般按月计算,称为月俸,在特殊的情况下也按年计算,称为年俸。将文官分为两类,一类为行政官,另一类技术官。每一类文官按官等又分为简任、荐任和委任三

  • 周孝王篡位登基后为什么没有推翻嫡长子继承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周孝王

    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周孝王篡位登基后为什么没有推翻嫡长子继承制,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周朝建立后,定下了很多规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嫡长子继承制度。嫡长子就是正室生的大儿子,在顺位上,嫡子是拥有优先级最高的继承权。如果不是正室生的,即使是大儿子,也没有嫡子的地位高,这种制度一直影响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