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七雄之魏国历史介绍 魏国是如何消亡的

战国七雄之魏国历史介绍 魏国是如何消亡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606 更新时间:2024/1/25 20:06:03

初秋战国时期,三家分晋后,魏国因为正处中央战乱之地,所以魏文侯心生忧患,是魏国成为最先推出变法的国家。此后魏国国力日渐强盛,在战国200多年的历史当中,成为最前称雄的国家。如此具有居安思危传统的国家,为什么最后还是走向了衰败呢?这就和魏惠当时的执政离不开关系了。不过战国七雄各自都有过一番崛起,谁也不能保证可以一直长久称霸下去,那魏惠王当时做了什么,致使魏国开始走下坡路了呢?

魏国到了魏惠王的手上,形势并不是很好,虽说魏国的军力国力还保持在战国第一,但地缘劣势随着周边大国的崛起已经显露无遗。而且在魏惠王继位之初,魏国爆发了一场内乱,国家差点一分为二。使魏国经济军力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现在很多人认为魏惠王是个老迈昏庸的君主,刚愎自用,流失了很多人才,这实在有失公允。魏惠王是个很有能力的君主,在其继位之初便可窥一二。

前370年,魏武侯突然暴毙,由于未立储君,魏武侯的两个儿子魏罂和魏缓为了争夺储君之位大打出手,魏国内乱爆发。韩懿候和赵成候见魏国大乱,抓住机会以帮魏国平定内乱的理由联合出兵,赵韩联军在浊泽大败魏罂。将魏罂的主力团团围住。韩懿侯和赵成侯便商量着如何处理魏国局势。赵成侯认为,杀掉魏罂,拥立公子缓,逼迫魏国割地求和。韩懿侯认为,将魏国一分为二,最大化削弱魏国。二人意见不合,相持不下。韩懿侯干脆直接撤走军队,不管魏国的事了。赵成侯见韩国军队撤走,心里没了底气,干脆也悄悄溜了回国。

魏罂死里逃生,立即集结军队,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平定国内所有反对势力,以武力统一了魏国,这就是魏惠王。魏惠王继位后,肃清朝纲,收买人心,整纪军队,魏国很快就恢复了元气。第二年连续两次打败赵韩军队。稳定了中原的局势,重新肃立了魏国的霸权。由此可见,这位魏惠王,确实称得上一个合格的君主。

魏国在中原的战场尚能把控,但对于西方秦国的进攻,魏惠王就显得捉襟见肘。前366年,魏韩联军进攻秦国,被秦国军队打败。前364年,三晋联军与秦国军队战于石门,秦国兵团大败三晋,斩首六万。对秦国作战的屡屡失利,并非是魏惠王的无能,而是基于两个原因。一:魏国战略重心的东移,早在魏武侯时代,魏国就在河西之地大量修建长城和要塞,由此可以看出,从这时候开始魏国对秦国的策略就已经转攻为守了。二:前384年,秦献公继位。这一年,秦国在秦献公的主持下,进行了一次不大不小的改革,正是这次改革,使秦国恢复了国力,奠定了强大的军事基础,此后,秦国在对三晋的战争中鲜有失败。

魏国虽然在河西的战场上屡屡失败,但河西之地寸土未丢。魏惠王就是在这样的局势下还维持着魏国的霸权。

有人说,魏国就应该一直贯彻魏文侯的战略方针,联合三晋,一心灭秦。不过这个方略放在魏文侯之时可行,到了魏武侯和魏惠王时代,完全行不通。三晋领土犬牙交错,利益分均难以平衡,矛盾激发是迟早的事,韩、赵也不甘心永远屈居魏国之下,势必要为了各自的利益走向分裂以至相互攻伐。至于灭秦,就更难以实现。战国时代,除非拥有压倒性的优势,否则绝对难以灭掉一个大国。魏惠王正是看到了这点,才把精力都用在中原争霸上,甚至把国都从安邑迁到大梁,这也是为形势所迫。可以说魏惠王在战略布局上,并没有犯什么大错。

至于说人才的流失,确实为魏国感到惋惜,但真正值得惋惜的不是魏国没有用这些人才,而是惋惜这些人才都跑到了其他国家对抗魏国。在那样的形势下,魏惠王即使留下了如卫鞅这样的变法家也不能改变魏国的根本,因为魏国已经进行了一次变法,而且国内没有什么激烈矛盾,留下卫鞅再次变法也不过是锦上添花。

所以,即使换一个比魏罂更有能力的人来做君主也难以将魏国的霸权维持下去。魏国的衰落不在魏惠王,即便魏惠王联合三晋,重用人才,但别国的崛起是他不能阻挡的。形势的发展容不得他选择。

标签: 魏国

更多文章

  • 春秋晋国是怎么灭亡的?为什么会被三家分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晋国

    晋国曾是春秋四大强国之一,首任国君是周武王的儿子唐叔虞。后来晋国在晋献公时期,因为打败楚国而正式崛起,成为当时一霸。不过春秋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期,没有哪个诸侯国能一直处于领导地位,此后晋国也是同样开始步入衰落,最后被韩、赵、魏三家瓜分,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晋。等晋静公被杀后,晋国就算是彻底灭亡了

  • AD1949年湖南长沙程潜起义过程及结局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程潜

    程潜生于1882年,卒于1968年,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程潜是湖南人士,程潜九岁时,被父母送入当地的私塾读书,程潜十六岁时,成为了一名秀才。1900年,在长沙岳麓书院读书的程潜看到了动乱时态,他决定转文学武。1904年,程潜因表现优异,被送往日本学习。在日本学习过程中,程潜认识了黄兴

  • 林则徐虎门销烟历史简介 虎门销烟的历史过程背景和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林则徐

    关于虎门销烟的历史大家了解多少?为什么会有虎门销烟?虎门销烟的结果怎么样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本文来说说虎门销烟。虎门销烟历史简介虎门销烟(1839年6月)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此次战争时清政府签订的。18

  • 《北京条约》内容简介 《北京条约》签订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北京条约

    历史上的北京条约是怎么签订的?北京条约有哪些内容?清政府同哪些国家签订了北京条约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北京条约简介《北京条约》,包括《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是1860年清朝政府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北京分别与英国、法国、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委任钦差大臣奕作为谈判及签

  • 二十一条简介 二十一条签订的历史背景 二十一条经过结果和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二十一条

    民国时期的二十一条是什么意思?二十一条是内容是什么?二十一条签订的历史背景是怎么样的,造成了什么影响?本文来详细说说二十一条签订的前因后果。二十一条简介“二十一条”是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的秘密条款。日本帝国主义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美各国无暇东顾的时机,1915年1月18

  • 吐蕃为什么总能战胜唐军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吐蕃

    说到吐蕃人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虽然凶悍但是也还是有办法可以面对的,也就是说真正的打起来的话也不见得吐蕃人厉害,那么有的网友也要问了,这个吐蕃人好像经常性的能打败唐军呢?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下面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吐蕃是唐朝近两百年中最强劲的对手,不仅强大,而且凶残。大唐一朝武功闪

  • 清朝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道台,学政官员级别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巡抚

    总督、巡抚清朝省一级官员中最大的就是总督,是管理一省或数省的军政大员。如果总督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那么就是正二品;如果兼的是兵部尚书衔,则为从一品。但也有很多例外,比如曾国藩平定了太平天国以后,慈禧认为他功大,将曾国藩升任为直隶总督,加正一品大学士,封爵一等候。清朝时期全国设有九个总督,分别是:直隶

  • 清朝的八旗军队分别驻防在哪些地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

    镶黄旗满洲,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黄色镶红边而得名,镶黄旗是上三旗之一,旗内无王,由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清末时的规模达到下辖84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很多清皇室成员都是镶黄旗,如嘉庆帝的皇

  • 清朝乡试阅卷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

    清朝的乡试,各省在农历八月举行,初九、十三、十五日连考三场。中式为举人者,便有了永久功名,具备了做官的资格,因而阅卷工作也就极其重要了。道光帝曾下谕指示阅卷工作,称“士子握椠怀铅,三年大比,一经屈抑,又须三年考试”,试官若“于落卷漠不关情”,&ldqu

  • 古时候的匈奴是怎么来的?匈奴是现在什么地方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匈奴

    古时候的匈奴是怎么来的?强大的匈奴王庭整的消失了吗?匈奴到底是怎么来的?匈奴,相传是夏桀的儿子淳维(又名熏育),在夏朝灭亡后,逃亡草原期间,渐渐地以游牧为生,与当时的游牧人口混居,渐渐形成了匈奴。后来被尊为头曼单于,创建匈奴国家。这一点,甚至于在《史记》当中,都有记载。匈奴王族,主要在现在的内蒙古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