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汉末年的大动乱到底有多可怕?

东汉末年的大动乱到底有多可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529 更新时间:2024/1/11 3:14:27

说起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很多人都非常的感兴趣了,因为在这个时期,各个地区都出现了英雄豪杰。在他们眼中,那是一个群星璀璨、空前精彩的时期,在不吝赞美之余,长恨此生不能生活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以此建不世之功。其实,作为超级大乱世,东汉末年实在不值得推崇,原因无他,死亡率超高,场面太可怕。那么在这个时期,天下到底有多可怕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东汉末年的大动乱到底有多可怕,可以从损失的人口总数中窥见一斑。依据东汉中期的人口统计(6500万左右),三国初年的人口估算(2300万左右),那么在短短数十年的时间里,当时的中国损失了近60%、多达4200万的人口(所有数据均参考葛剑雄的《中国人口史》)!而造成人口锐减的原因,主要有战争、饥荒、瘟疫三种原因,在这里笔者逐一做个简述。

军阀混战是导致东汉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汉末天下大乱、诸侯纷起,强者着跨州连郡,弱者宰割县邑,相互间征伐攻讨,使得海内混乱不堪。而就在这无休止的混战背后,则是累累白骨、赤地千里的惨重代价。究竟有多少人死于战火,在历史上没有准确的数据,但依据前文所罗列的数据推测,至少在2000万以上,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死于屠城。

作为战争中恐吓、削弱对手的一种手段,各地军阀都对屠城乐此不疲,尤以国贼董卓为甚。董卓的凉州军团军纪最差,每每在攻克敌军城池后,便将城中财物劫掠一空,将残余的百姓悉数杀光。其实,不仅董卓这类残忍的军阀喜欢屠城,就连一向宣扬“拯焚救溺”的曹操,也干过这等为人不齿之事。

初平四年(193年),曹操以替父报仇为由,起兵讨伐陶谦,并将刻骨仇恨发泄在徐州百姓身上,所到之处都以屠城作为报复,死于其手的百姓竟然多达数十万(“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见《后汉书·卷七十三》)。虽然数据有严重夸大的嫌疑,但遇难者的数量绝不会低于数万。

纵观整个东汉末年,无休止的战争、大规模的屠城,导致天下人口数量锐减,以至于大江南北都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见曹操的《蒿里行》)的惨景,生活在这个时代,能保住性命都是件奢侈的事情。

除战争外,死于饥荒的人口也是难以计数。由于各地军阀大规模征用青壮年为兵,再加上战争、天灾的影响,使得各地普遍出现农田大量抛荒、粮食歉收的现象,从而导致饥荒蔓延。在当时的情况下,各地军阀普遍严重缺粮,以至于出现“袁绍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见《三国志·卷一》)的现象。

面对饥荒,士兵尚且不能填饱肚子,普通百姓的生存状况可想而知。由于极度的缺粮,导致百姓们在饥饿感的驱使下,竟然开始以同类为食,导致“人相食”的现象屡见史端。比如兴平元年(194年)六月旱灾、蝗灾过后,“是时谷一斛五十万,豆麦一斛二十万,人相食啖,白骨委积。”(见《后汉书·卷九》)。这样的记载还有很多,不难想象当时的惨状。

战争、饥荒之后必然是瘟疫的大流行,而遇难者人数之多,同样无法统计。在东汉末年短短30余年时间里,见诸于史册的全国性大瘟疫共有12次之多,而在瘟疫来袭之时,往往死者相枕,阖家灭绝者比比皆是。作为时代的见证人,曹植曾在《说疫气》一诗中,用极为沉痛的笔触写道“家家有位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在这一连串的瘟疫当中,尤以204-219年间的大瘟疫最为恐怖,直接把昔日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中原地区变为“人间地狱”,连贵为上层阶级的“建安七子”,竟然也有4人死于瘟疫。东晋史学家裴松之在为《三国志》做注时,曾描述过这场瘟疫的可怕性,称“自中原酷乱,至于建安,数十年间生民殆尽。比至小康,皆百死之余耳”,由此可见瘟疫的极端可怕性。

综上,在无休止的战争、大规模的屠城、大饥荒、大瘟疫的连番打击下,等到三国初年,人口总数锐减60%以上,许多地方更是赤地千里、十室九空。生活在这个时代,如果能平安过完一生,简直跟中“六合彩”一样幸运。正所谓“宁为太平犬,莫为乱离人”,虽然从艺术角度来看汉末三国很精彩,但没有人真的想穿越到那个时代去生活,不是吗?

标签: 东汉

更多文章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简介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历史过程和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八国联军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哪八国?历史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怎么样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果怎么样造成了什么历史影响?本文来书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简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指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绪二十六年),以当时的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日本帝国、

  • 秦朝快速灭亡的四大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朝

    一、秦国灭六国完成统一后,秦始皇采用了一个比较粗暴的手段来统一各国的文化,结果肯定是不得人心。而且秦始皇急于推广郡县制,也给自己的统治带来了很多不稳定因素,虽然郡县制这项制度本身没错,但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新上任的郡守和县令手上并没有兵权,等到有人起义时这些官员几乎毫无反抗能力,只能等中央调度兵马镇压

  • 朱元璋为什么要废掉丞相职位?朱元璋要废掉丞相职位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元璋

    其实明朝开国之时,丞相职位还是存在的,而且还是由明朝的开国功臣胡惟庸担任。但胡惟庸并不是一个省油的灯,让他成为百官之长以后,并没有让朝中秩序走向正轨,反而胡惟庸利用自己的职权贪腐受贿,专权自负,完全不把朱元璋放在眼里。此后爆发的胡惟庸案更是明初四大案之一,朱元璋以谋反罪下令诛杀胡惟庸九族,同时还以相

  • 西北雄鹰羌族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羌族

    说到羌族人其实大家还是很有兴趣的,毕竟在历史上还是大放异彩过的,虽然现在这个民族不见了,但是还是让人觉得十分的有意思的,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些羌族人到底去哪了呢?下面我们不放就在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羌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和汉族的历史差不多。在古代,羌族主要生活在今包括今甘肃、四川、陕西

  • 战国七雄之魏国历史介绍 魏国是如何消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魏国

    初秋战国时期,三家分晋后,魏国因为正处中央战乱之地,所以魏文侯心生忧患,是魏国成为最先推出变法的国家。此后魏国国力日渐强盛,在战国200多年的历史当中,成为最前称雄的国家。如此具有居安思危传统的国家,为什么最后还是走向了衰败呢?这就和魏惠王当时的执政离不开关系了。不过战国七雄各自都有过一番崛起,谁也

  • 春秋晋国是怎么灭亡的?为什么会被三家分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晋国

    晋国曾是春秋四大强国之一,首任国君是周武王的儿子唐叔虞。后来晋国在晋献公时期,因为打败楚国而正式崛起,成为当时一霸。不过春秋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期,没有哪个诸侯国能一直处于领导地位,此后晋国也是同样开始步入衰落,最后被韩、赵、魏三家瓜分,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晋。等晋静公被杀后,晋国就算是彻底灭亡了

  • AD1949年湖南长沙程潜起义过程及结局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程潜

    程潜生于1882年,卒于1968年,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程潜是湖南人士,程潜九岁时,被父母送入当地的私塾读书,程潜十六岁时,成为了一名秀才。1900年,在长沙岳麓书院读书的程潜看到了动乱时态,他决定转文学武。1904年,程潜因表现优异,被送往日本学习。在日本学习过程中,程潜认识了黄兴

  • 林则徐虎门销烟历史简介 虎门销烟的历史过程背景和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林则徐

    关于虎门销烟的历史大家了解多少?为什么会有虎门销烟?虎门销烟的结果怎么样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本文来说说虎门销烟。虎门销烟历史简介虎门销烟(1839年6月)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此次战争时清政府签订的。18

  • 《北京条约》内容简介 《北京条约》签订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北京条约

    历史上的北京条约是怎么签订的?北京条约有哪些内容?清政府同哪些国家签订了北京条约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北京条约简介《北京条约》,包括《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是1860年清朝政府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北京分别与英国、法国、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委任钦差大臣奕作为谈判及签

  • 二十一条简介 二十一条签订的历史背景 二十一条经过结果和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二十一条

    民国时期的二十一条是什么意思?二十一条是内容是什么?二十一条签订的历史背景是怎么样的,造成了什么影响?本文来详细说说二十一条签订的前因后果。二十一条简介“二十一条”是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的秘密条款。日本帝国主义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美各国无暇东顾的时机,1915年1月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