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金朝官制制度历史介绍 AD1115-AD1234 之二

金朝官制制度历史介绍 AD1115-AD1234 之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456 更新时间:2024/1/15 16:17:19

①。世宗时新定的官制,以尚书令,左右丞相平章政事为宰相,左右丞,参知政事为执政官。平章政事乃熙宗时设,海陵时废置,世宗时再增设二人。宰相的增员是为了便于更多官吏参预政事。

章宗时,官僚机构更进一步完备。《金史·百官志一》载:

泰和四年(公元1204年),定考课法,准唐令,作四善,十七最之制……凡县令以下,三最以上有四善或三善者为上,升一等;三最以上有二善者为中,减两资历;三最以上有一善为下,减一资历。节度判官,防御判官,军判以下,一最而有四善或三善为上,减一资历;一最而有二善为中,升为榜首;一最而有一善为下,陞本等首。

章宗所规定的考课内容和分等办法,与唐代基本相同。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置递铺,其制规定,该军马路十里一铺,铺设四人,其中铺头1人,铺兵3人,以所辖军、射、粮,军内差充,腰铃日行三百里。凡元帅府,六部移,以敕递、省递牌子,入铺转送。同年置陕西路宣抚司,节制陕西右监军、右都监兵马从事。八年改称陕西安抚司,并增置山东东西、大名、河北东西、河东南北、辽东、咸平、隆安、上京、肇州、北京等十处安抚司。每司设安抚使1人,从一品,副使1人,正三品。永安四年(公元1199年)设审官院,置知院1人,从三品。掌奏驳、除授失当事。此外,内侍寄禄军、军器监、甲坊署,提举圉牧所,提刑司(后改按察司)等机构,均章宗时设置。官僚机构的增多,势必造成官吏员额的增多。据泰和七年(公元1207年)的统计,在职官员四万七千人,比世宗时增多三倍。

总之,金代的官制是缺乏系统性的,往往随事置官。故有旁见侧出之弊。例如宗正寺升为大睦亲府,而於各处置司,既属中央性质,也属地方性质;司农司置大司农,又置卿及少卿,而各地方又有置行司农司的;又如掌近卫的官,有的属於卫尉司,有的属於刑部的各官提举;再如惠民司掌药而隶属礼部;武库署属於殿前都点检司,而军器库又隶属军器监。这些都可以看出其制度之混乱。

地方官制就更加复杂。例如转运使本掌钱谷,提刑使本掌刑狱,而又把提刑使改为按察使,有时兼转运使,有时兼安抚使,有时兼劝农使。这样,就看不出钱谷、刑狱、民政、监察之权有什么明确的界限。又如地方的军政长官,则以诸京留守司留守带本府府尹兼本路兵马都总管为第一级,诸府府尹兼都总管为第二级,诸府府尹不兼总管为第三级。而节度州、观察州、防御州、刺史州则仍旧设置节度使,观察史,防御使,刺史。这是唐、两重制度的混合。再如府州的僚属,诸京有警巡院使,诸府及节度州有录事司录事、防御,刺史州有司候司司候。这些设置是前代所无的。而唐宋府、州的幕职官也依然存在。

至于金代地方官职性质的区别,我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名称:京府尹牧、留守、知州、县令、详稳、群牧(这两个是用女真语官名)为长官,同知、签院、副使、少尹、通判、丞为佐贰官,判官、推官、掌书记、主簿、县尉为幕职官。兵马司为军职官。警巡、市令、录事、司候、诸参军、知律、勘事、勘判为釐务官。主管仓库院务者为监当官。知事孔目以下行文书者为吏。

金代的铨选有一些特定的名称,必须特加说明;凡外任循资官谓之调,选为朝官的谓之随朝,以廉察而升者谓之廉升。授东北沿边州郡而升者谓之边升。

标签: 金朝

更多文章

  • 辽朝官制制度历史介绍 AD916-AD1125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辽朝

    《辽史·百官志一》对辽代官制有这样一段叙述: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不以名乱之,其兴也勃焉。太祖神册六年(公元921年),诏正班爵。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根据这段记载,我们可以看出辽代初年的官制与太宗以后的官制是不同的。因此,对辽代的官制必须

  • 辽朝官制制度历史介绍 AD916-AD1125 之二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辽朝

    其中有:天下兵马大元帅府,设天下兵马大元帅、副元帅。由太子、亲王总领军政。大元帅府,设大元帅、副元帅,由大臣总军马之政。都元帅府,设兵马都元帅、副元帅、同知元帅府事诸官,由大将总领军马之事。东、西都省,分设东、西都省太师,掌军马之政。大将军府,设大将军、上将军、将军、小将军。各统领所治军伍之政令。辽

  • 西汉地方官制制度历史介绍 BC202-AD8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西汉

    汉代的地方行政区域包括两方面:一是普遍实行郡县制;二是于郡县之外又有诸侯王国的封建。这种郡县制与分封制同时并行,犬牙交错,可以起到互相制约作用,史称郡国制。这是西汉地方官制特异于前代之处。一、郡县制汉代地方制度沿袭秦之定制,以郡统县。郡的组织与中央相应:郡守相当于丞相,郡尉(都尉)相当于太尉;监御史

  • 西汉中央官制制度历史介绍 BC202-AD8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西汉

    西汉官僚机构的设置,基本上沿袭秦制而有所更新。中央政府的官员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外朝官。包括自丞相以下至六百石官,在丞相府中有个百官朝会殿,皇帝有时也亲临朝会殿与丞相商议国事,或由丞相主持廷议,然后领衔上奏。第二,内朝官。或称中朝官。包括大司马和左、右、前、后将军,以及侍中、散骑、诸吏、诸郎、博士等

  • 东南互保是什么 东南互保的影响和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东南互保

    说到东南互保其实大家应该还是比较陌生的一件事情了,但是这件在历史上也的的确确是存在的,而且在当时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所以这件事情也还是有必要说一说的,话说东南互保到底是什么呢?还是在当时对于清朝来说到底有什么意义和影响下面就着这些问题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东南互保是什么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以光

  • 义和团运动地点 义和团运动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地点在清朝统治末期西方国家也开始入侵中国,于是在各地涌现出了许多的农民起义,而在这些农民起义当中义和团运动算得上最为浩大的一场起义活动。说起来义和团起义也和当时频繁发生的教堂事件有关,但是最后这场运动还是以失败作为了结局。当时全国各地都先后出现各种起义活动,那么义和团运动地点是哪里呢?义和

  • 洋务运动的目的 洋务运动的主要措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目的在清政府的统治下,19世界的中国先后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签订了一系列的丧国辱权条约。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作为统治者内部的一些先进人士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率先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东西,希望能够自救。洋务运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那么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呢?洋务运动图片洋务派通过战

  • 东汉的选官制制度历史介绍 AD25-AD220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东汉

    东汉官吏的选拔制,大致是沿袭西汉,只是更加趋重于用考试的办法来挑选人才,各方面的限制也更加严格。官吏的来源,概括说,有选举和辟召两条途径,《通考·选举考》说:东汉时,选举辟召,皆可以入仕,以乡举里选,循序而进者,选举也,以高才重名,躐等而升者,辟召也。一、贡举东汉选举的常行科目有,贤良

  • 东汉的地方官制制度历史介绍 AD25-AD220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东汉

    东汉的地方官,仍沿袭西汉旧制,分封王、侯与州、郡、县双轨並置。一、州(郡)官东汉划天下为十二州,每州置刺史1人,其首都所属之州,设司隶校尉1人。《后汉书·百官志》云:外十二州,每州刺史一人,六百石……成帝更为州牧,秩二千石。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复为刺史

  • 东汉的中央官制制度历史介绍 AD25-AD220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东汉

    东汉的政治组织与西汉基本相同,而稍有损益。光武帝即位后,为紧缩开支而裁减官僚机构,减少官员名额,每年节省俸钱开支以亿万计。东汉的中央政府,还是以三公九卿组织而成的。但在新皇帝即位之时,则以太傅或太尉录尚书事,总揽政务。光武躬政,以尚书台总领纪纲,职无不统。御史台也合并在少府下面。侍中在西汉本是加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