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清时期的改土归流有什么意义

明清时期的改土归流有什么意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886 更新时间:2024/1/7 11:33:04

改土归流简介

明清时期在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司制,实行流官制的政治改革。

改土归流是把少数民族土司管理的方式改为政府官员管理方式。土司即原民族的首领,流官由朝廷中央委派。

改土归流有利于消除土司制度的落后性,同时加强中央对西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统治。改革后,还是有些土司掀起叛乱,最大规模的是乌蒙土司的叛乱。

改土归流是谁提出的

据《明史》载:“丁丑,征南将军頴川侯傅友德等遣人至京奏事。先是,上谕友德等,以云南既平,留江西、浙江、湖广、河南、四川都司兵守之,控制要害,考元时所留兵数并计岁用及税粮徭役之法与凡事,便宜以闻。

至是,友德等奏:“自元世祖至今百有余年,屡经兵燹,图籍不存,兵数无从稽考,但当以今之要害量宜设卫,以守其税粮。前元司徒平章达里麻等尝言元末土田多为僧道及豪右隐占,今但准元旧,则于岁用有所不足,已督布政司核实云南临安、楚雄、曲靖、普安、普定、乌撒等卫及沾益、盘江等千户所见储粮数一十八万二千有奇,以给军食,恐有不足,宜以今年府、州、县所徵并故官、寺院入官田及土官供输、盐商中纳、戍兵屯田之入以给之。”上可其奏。”

清康雍乾盛世时期,国力强盛,中央政府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雍正四年,鄂尔泰大力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即由中央政府选派有一定任期的流官直接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务。

“改流之法,计擒为上策,兵剿为下策,令其投献为上策,敕令投献为下策。”“制苗之法,固应恩威并用。”广顺长寨土司向官兵挑衅,竟遭到清军毁灭性的打击,设长寨厅(今贵州省长顺县)。

改土归流的结果

改土归流后,部分上层土司不甘心失败,时刻图谋复辟。而有些清军在新地区肆行抢掠,有的流官不善于经理,骤然增加赋税,兴派徭役,自身又贪赃勒索。

加之新设营汛部伍大多从邻近地区抽调而来,致使原来地区力量空虚。这不仅使原土司有了叛乱的口实,也给了他们以可乘之机。

雍正十三年(1735年)春,贵州古州﹑台拱地区苗民上层鼓动百姓发动叛乱。叛乱者深入丹江﹑黄平﹑凯里等厅州县,雍正帝派兵镇压未果。

乾隆帝继位后,任命张广泗为七省经略,于乾隆元年(1736年)平定叛乱,清廷下令取消新区赋税,按当地习惯审理民事纠纷,以巩固对改土归流地区的统治。

改土归流的历史意义

雍正朝的改土归流还只是在西南少数民族的部分地区实行,未改流的地方还不少。即使改流处,也还保留原土司的残余势力,他们仍能不同程度地控制原来的属民。

但改土归流废除了土司制度,减少了叛乱因素,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统治,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经济化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标签: 改土归流

更多文章

  • 清朝摊丁入亩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摊丁入亩

    摊丁入亩是什么意思摊丁入亩,又称作摊丁入地、地丁合一,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标志着中国实行两千多年人头税(丁税)的废除。是康熙皇帝“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雍正时期开始实行。这一制度的实

  • 清朝盟旗制度有哪些影响和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盟旗制度

    清朝盟旗制度简介盟旗制度是清朝为分化蒙古族,控制其上层贵族而实行的政治制度。天命九年(1624)后金统治者对归附的蒙古部众,按八旗组织原则在其原有社会制度基础上编制旗分,后复以此办法陆续安置归附的蒙古诸部。至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土尔扈特部蒙古返归中国后,全蒙古部众悉数被纳入盟旗体制。此制自初

  • AD1932年一二八事变的经过及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一二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简介一·二八事变日本为了转移国际视线,并迫使南京国民政府屈服,日本侵略者于1932年1月28日晚,突然向上海闸北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发起了攻击,十九路军在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的率领下,奋起抵抗。2月14日,蒋介石命令由前首都警卫军87、88师和教导总队组成第五军,以张治中为

  • AD1927七一五政变的发动的原因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七一五政变

    七一五政变简介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中国国民党称之为武汉分共,或视之为“清共”的一个环节)爆发于1927年7月15日。在中华民国政府进行北伐(1926年至1928年)时,原先采取“联俄容共”的方针,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但在北伐期间,国民政府内

  • AD1927四一二政变的经过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四一二政变

    四一二政变是什么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中国大革命受到严重的摧残,标志着大革命的部分失败,是大革命从胜利走向失败的转折点。同时

  • AD1911保路运动的经过和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保路运动

    保路运动惨案保路运动又称铁路风潮。1910年(宣统二年),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逼清政府订立借款修路合同。1911年5月9日,清政府为了向四国银行团借款用来镇压革命,在邮传大臣盛宣怀的策动下,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四川修筑铁路的股东,不仅来自绅

  • 三家分晋的过程是怎样的?三家分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的过程是怎样的?三家分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以下为您介绍三家分晋。三家分晋典故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后来赵把范、中行氏灭掉后,公元前453年又联合韩﹑魏灭掉了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公元前403年

  • 吴起变法的起因是什么?吴起变法的内容是什么?吴起变法的结果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吴起变法

    吴起变法的起因是什么?吴起变法的内容是什么?吴起变法的结果怎样?以下为您介绍吴起变法。吴起变法简介吴起变法,指公元前386年前381年,楚悼王当政时,任命吴起为令尹,对楚国政治、法律、军事等实行改革的变法运动。经过变法,楚国国力逐渐强盛,在公元前381年,联合赵国大败魏国。但楚悼王去世后,吴起变法遭

  • 田氏代齐的典故是怎样的?田氏代齐的过程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田氏代齐

    田氏代齐的典故是怎样的?田氏代齐的过程是怎样的?以下为您介绍田氏代齐。田氏代齐的典故田氏代齐,也叫田陈篡齐。公元前545年,陈国公族田完的四世孙田桓子与鲍氏、栾氏、高氏合力消灭齐国当国的庆氏。之后田氏、鲍氏灭栾、高二氏。田桓子对齐国公族“凡公子、公孙之无禄者,私分之邑”,对国

  • 历史上农民起义为什么失败的多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农民起义

    秦末陈胜、吴广所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王莽篡汉之后所发生了绿林、赤眉大起义;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隋朝末年著名的瓦岗农民起义,河北窦建德所领导的农民起义,以及江淮杜伏威、辅公祏所领导的农民起义等;唐末的黄巢起义;北宋末年,宋江以及方腊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南宋初年的钟相、杨幺起义;明末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