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大小和卓叛乱的原因及结局影响

清朝大小和卓叛乱的原因及结局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852 更新时间:2023/12/28 22:45:44

大小卓叛乱在哪里

清平大小和卓之战即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平定新疆回部(天山南路)白山派首领霍集占兄弟叛乱的斗争。

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军平定准噶尔后,将被囚禁的大小和卓释放,并派波罗尼都招抚天山南路各城。不久睦尔撒纳发动叛乱,和卓兄弟乘机控制了喀什噶尔、叶尔羌(今新疆莎车)等地。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霍集占杀死清军副都统阿敏道,举兵自立。次年(1758年),乾隆皇帝发兵征讨大小和卓,在库车、叶尔羌、和阗等地与大小和卓交战。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大小和卓兵败西逃,经葱岭进入巴达克山(在今阿富汗东北部),被巴达克山首领素勒坦沙擒杀,叛乱遂平。大小和卓之乱的平定标志着清代中国统一战争的完成,也是乾隆帝的十全武功之一。

此役之后,天山南路重新纳入中国版图,清代中国疆域臻于极盛。回部平定后,清廷设伊犁将军统辖新疆各部,设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管理回部。此后的六十多年中新疆没有发生大的动乱。

大小和卓叛乱的原因

清军占领伊犁后,朝廷以平定准噶尔大功告成,将西征大军撤回内地,仅留少量兵力驻守伊犁、乌鲁木齐等处。

乾隆皇帝认为阿睦尔撒纳虽有觊觎准噶尔汗位之志,但“料伊亦不敢遽尔妄行”,并指示诸大臣:阿睦尔撒纳“不过希图肥己,不必过于苛求”。

乾隆二十年(1755年)八月,阿睦尔撒纳在赴热河途中叛逃,潜往塔尔巴哈台。伊犁的宰桑、喇嘛起兵响应,攻占了伊犁城。霍集占在战乱中率所属维吾尔人逃离伊犁。

同被准噶尔囚禁在伊犁的白山派额尔克和卓额色尹(霍集占族叔)、鄂托兰珠和卓玛木特等人不愿依附霍集占,逃往布鲁特部落及浩罕等地。

是年末,阿睦尔撒纳遣使至波罗尼都处,告知攻陷伊犁情形。波罗尼都等将托伦泰、特古斯(萨喇勒之兄)等人及蒙古官兵扣留。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二月,定西将军策楞率西路清军收复伊犁,阿睦尔撒纳逃往哈萨克,形势再度逆转。五月,霍集占与波罗尼都会合。霍集占杀死阿睦尔撒纳派来的使者,将托伦泰送回;又以投诚为名,派人到清军大营探听消息。

大小和卓叛乱的平定

平定大小和卓是清朝统一中国战争的最后一役,使天山南路复入中国版图。西域底定后,清代中国疆域的正西端延至帕米尔以西的喷赤河流域,版图臻于极盛。

邻近新疆的浩罕、布哈尔、安集延、巴达克山、爱乌罕(阿富汗)、博洛尔、乾竺特(坎巨提)等部落遣使入贡,臣属于中国。

康熙时准噶尔东侵以来,持续七十年的西北边患暂告终结。此后至道光初的六十年间,新疆、蒙古没有发生大的变乱。道光以降,俄罗斯、英国的殖民者深入费尔干纳盆地和克什米尔,逼近中国西境,新疆又进入动荡时期。

标签: 大小和卓叛乱

更多文章

  • 明清时期的改土归流有什么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简介明清时期在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司制,实行流官制的政治改革。改土归流是把少数民族土司管理的方式改为政府官员管理方式。土司即原民族的首领,流官由朝廷中央委派。改土归流有利于消除土司制度的落后性,同时加强中央对西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统治。改革后,还是有些土司掀起叛乱,最大规模的是乌蒙

  • 清朝摊丁入亩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摊丁入亩

    摊丁入亩是什么意思摊丁入亩,又称作摊丁入地、地丁合一,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标志着中国实行两千多年人头税(丁税)的废除。是康熙皇帝“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雍正时期开始实行。这一制度的实

  • 清朝盟旗制度有哪些影响和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盟旗制度

    清朝盟旗制度简介盟旗制度是清朝为分化蒙古族,控制其上层贵族而实行的政治制度。天命九年(1624)后金统治者对归附的蒙古部众,按八旗组织原则在其原有社会制度基础上编制旗分,后复以此办法陆续安置归附的蒙古诸部。至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土尔扈特部蒙古返归中国后,全蒙古部众悉数被纳入盟旗体制。此制自初

  • AD1932年一二八事变的经过及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一二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简介一·二八事变日本为了转移国际视线,并迫使南京国民政府屈服,日本侵略者于1932年1月28日晚,突然向上海闸北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发起了攻击,十九路军在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的率领下,奋起抵抗。2月14日,蒋介石命令由前首都警卫军87、88师和教导总队组成第五军,以张治中为

  • AD1927七一五政变的发动的原因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七一五政变

    七一五政变简介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中国国民党称之为武汉分共,或视之为“清共”的一个环节)爆发于1927年7月15日。在中华民国政府进行北伐(1926年至1928年)时,原先采取“联俄容共”的方针,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但在北伐期间,国民政府内

  • AD1927四一二政变的经过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四一二政变

    四一二政变是什么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中国大革命受到严重的摧残,标志着大革命的部分失败,是大革命从胜利走向失败的转折点。同时

  • AD1911保路运动的经过和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保路运动

    保路运动惨案保路运动又称铁路风潮。1910年(宣统二年),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逼清政府订立借款修路合同。1911年5月9日,清政府为了向四国银行团借款用来镇压革命,在邮传大臣盛宣怀的策动下,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四川修筑铁路的股东,不仅来自绅

  • 三家分晋的过程是怎样的?三家分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的过程是怎样的?三家分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以下为您介绍三家分晋。三家分晋典故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后来赵把范、中行氏灭掉后,公元前453年又联合韩﹑魏灭掉了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公元前403年

  • 吴起变法的起因是什么?吴起变法的内容是什么?吴起变法的结果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吴起变法

    吴起变法的起因是什么?吴起变法的内容是什么?吴起变法的结果怎样?以下为您介绍吴起变法。吴起变法简介吴起变法,指公元前386年前381年,楚悼王当政时,任命吴起为令尹,对楚国政治、法律、军事等实行改革的变法运动。经过变法,楚国国力逐渐强盛,在公元前381年,联合赵国大败魏国。但楚悼王去世后,吴起变法遭

  • 田氏代齐的典故是怎样的?田氏代齐的过程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田氏代齐

    田氏代齐的典故是怎样的?田氏代齐的过程是怎样的?以下为您介绍田氏代齐。田氏代齐的典故田氏代齐,也叫田陈篡齐。公元前545年,陈国公族田完的四世孙田桓子与鲍氏、栾氏、高氏合力消灭齐国当国的庆氏。之后田氏、鲍氏灭栾、高二氏。田桓子对齐国公族“凡公子、公孙之无禄者,私分之邑”,对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