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域都护府的设立及其意义是什么

西域都护府的设立及其意义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22 更新时间:2024/1/16 23:24:25

西域都护府简介

西域都护府是汉朝时期在西域(今新疆轮台)设置的管辖机构。是汉代西域官阶最高的官职。

“都护”是汉西域地方最高长官,“秩比二千石”,相当于内地的“郡都尉”。“郡都尉”是一郡首脑太守的副职,掌管军事。西域因地位特殊,故设“都护”,实际上与郡级区划相等。

其主要职责在于守境安土,协调西域各国间的矛盾纠纷,制止外来势力的侵扰,维护西域地方的社会秩序,确保丝绸之路的畅通。

“都护”统管着大宛以东、乌孙以南的三十多个国家,各国“自译长、域长、君、监、吏、大禄、百长、千长、都尉、且渠、当户、将、相至侯,皆佩汉印绶”,确认是汉的官员。

西域都护府是谁设立的

想要知道西域都护府是谁设立的这个问题,首先还要从这个机构出现的时候开始说起,在前60年的时候,西域地区出现了都护府这个机构,而且还开始在西域正式的设立官职,派兵驻守,并且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而这个时候正式西汉王朝统治时期。

都护府作为一个特殊的行政机构,能够设立它的人肯定是西汉时期最高的统治者,说到这里西域都护府是谁建立的这个问题也就很简单了,也就是说西域都护府是由当时的统治者汉宣帝设立的。

作为西域都护府的设立者汉宣帝是一位十分出众的皇帝,自从十八岁掌握朝政以来他就一直致力于改变人们的生活,他在位的生活处理朝政是非认真的,而且还任用贤能的臣子,并且帮助人们设立了许多有力的政策。

同时他也是一个重视吏治的皇帝,在他看来只有王道才可以更好的统治国家。汉宣帝是一位非常著名的贤能君主,在他的治理之下国家一度出现最强盛的景象。

西域都护府设立意义

一、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西域正式纳入汉朝的版图,中央政权在这里开始行使主权

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行政管理机构、任命官员,派兵驻守并屯田,统计当地户口,推行汉朝的政令等等,都是国家行使主权的重要内容,它由此奠定此后历代中央政权管理西域的基础。

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打破了西域各地小国林立、互不往来的隔离状态,造就了在中央政府的统一管理之下,西域各地相互交流的日益增多,增进了西域诸城邦国、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与信任,同时也增进了西域与内地的密切联系,增强了西域各地对中央政权的认同。

二、随着西域都护府的建立,西域与中原地区的化交流也日益增多

中原地区的文化制度对西域产生了很大影响,如龟兹王绛宾从中原返回龟兹后,将中原的礼仪制度带回龟兹并加以实施。而西域地区的音乐、舞蹈也传入内地,从而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首先是使西域诸国摆脱了匈奴的残酷统治,转生产技术先进,经济比较发达的汉王朝,从而加强了与内地经济、政治与文化的联系。

这种联系无疑是有利于当地社会发展的,对于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有着深远的影响。匈奴是个奴隶制国家,在西域设置“僮仆都尉”,目的是向各国勒索奴婢和财物,“备其逋租,高其价值,严以期会”,以最大限度的剥削强加在各族人民头上。

汉开西域后情况迥然不同,诸国不需向汉贡赋纳税,汉派驻在西域的戍卒和官员,其给养供奉完全取之于屯田和内地朝廷,不要各国负担。同时,内地的农业灌溉技术和冶炼工业等由此而传播到西域,促进了当地生产力的提高。

汉朝的统一有效的治理,使西域有了一个比较安定的生活环境,这也符合于各族人民的愿望。因此,西域各国“不乐匈奴”而“慕汉”。每当汉不在西域设置都护,匈奴势力卷土重来的时候,西域诸国无不“区区东望扣关者数矣”,热切地向往着内地,希望能重开玉门关、阳关,恢复汉的管辖。

西域都护府使被匈奴切断了的“丝绸之路”得以恢复发展,畅通无阻,各国人民在这条中西交通要道上撒下了友谊的种子。西域的胡麻(芝麻)、胡豆(蚕豆、豌豆等)、胡瓜(黄瓜)、胡葱(大葱)、胡萝卜等植物和骆驼、驴、马的优良品种传入中原,内地的丝绸织品和铁器等工艺品、生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往西域,东西方的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大大地丰富了各国人民的生活。

汉西域都护府这种管辖方式,也为中国后世王朝开创了先例,十六国后凉吕光在统一西域后,曾仿效汉代,设置西域大都护,行使主权。唐代,在边区各族先后统辖在一个政府下之后,也分别设置了都护府。唐东北有“安东都护府”;北边有“安北”、“单于”等都护府;西北有“安西”、“北庭”等都护府;西南有“保宁”、“支南”都护府。这都借鉴于汉代,适应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形成和巩固的需要,有着积极的历史作用。

西域都护府的设立,保障了东西商路的畅通,加强了中原地区和西域广大地区的交流,以及对西域地区的管理。

标签: 西域都护府

更多文章

  • 清朝大小和卓叛乱的原因及结局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大小和卓叛乱

    大小和卓叛乱在哪里清平大小和卓之战即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平定新疆回部(天山南路)白山派首领霍集占兄弟叛乱的斗争。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军平定准噶尔后,将被囚禁的大小和卓释放,并派波罗尼都招抚天山南路各城。不久阿睦尔撒纳发动叛乱,和卓兄弟乘机控制了喀什噶尔、叶尔羌(今新疆莎车)等地。

  • 明清时期的改土归流有什么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简介明清时期在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司制,实行流官制的政治改革。改土归流是把少数民族土司管理的方式改为政府官员管理方式。土司即原民族的首领,流官由朝廷中央委派。改土归流有利于消除土司制度的落后性,同时加强中央对西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统治。改革后,还是有些土司掀起叛乱,最大规模的是乌蒙

  • 清朝摊丁入亩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摊丁入亩

    摊丁入亩是什么意思摊丁入亩,又称作摊丁入地、地丁合一,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标志着中国实行两千多年人头税(丁税)的废除。是康熙皇帝“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雍正时期开始实行。这一制度的实

  • 清朝盟旗制度有哪些影响和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盟旗制度

    清朝盟旗制度简介盟旗制度是清朝为分化蒙古族,控制其上层贵族而实行的政治制度。天命九年(1624)后金统治者对归附的蒙古部众,按八旗组织原则在其原有社会制度基础上编制旗分,后复以此办法陆续安置归附的蒙古诸部。至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土尔扈特部蒙古返归中国后,全蒙古部众悉数被纳入盟旗体制。此制自初

  • AD1932年一二八事变的经过及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一二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简介一·二八事变日本为了转移国际视线,并迫使南京国民政府屈服,日本侵略者于1932年1月28日晚,突然向上海闸北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发起了攻击,十九路军在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的率领下,奋起抵抗。2月14日,蒋介石命令由前首都警卫军87、88师和教导总队组成第五军,以张治中为

  • AD1927七一五政变的发动的原因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七一五政变

    七一五政变简介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中国国民党称之为武汉分共,或视之为“清共”的一个环节)爆发于1927年7月15日。在中华民国政府进行北伐(1926年至1928年)时,原先采取“联俄容共”的方针,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但在北伐期间,国民政府内

  • AD1927四一二政变的经过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四一二政变

    四一二政变是什么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中国大革命受到严重的摧残,标志着大革命的部分失败,是大革命从胜利走向失败的转折点。同时

  • AD1911保路运动的经过和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保路运动

    保路运动惨案保路运动又称铁路风潮。1910年(宣统二年),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逼清政府订立借款修路合同。1911年5月9日,清政府为了向四国银行团借款用来镇压革命,在邮传大臣盛宣怀的策动下,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四川修筑铁路的股东,不仅来自绅

  • 三家分晋的过程是怎样的?三家分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的过程是怎样的?三家分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以下为您介绍三家分晋。三家分晋典故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后来赵把范、中行氏灭掉后,公元前453年又联合韩﹑魏灭掉了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公元前403年

  • 吴起变法的起因是什么?吴起变法的内容是什么?吴起变法的结果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吴起变法

    吴起变法的起因是什么?吴起变法的内容是什么?吴起变法的结果怎样?以下为您介绍吴起变法。吴起变法简介吴起变法,指公元前386年前381年,楚悼王当政时,任命吴起为令尹,对楚国政治、法律、军事等实行改革的变法运动。经过变法,楚国国力逐渐强盛,在公元前381年,联合赵国大败魏国。但楚悼王去世后,吴起变法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