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绿林军和赤眉军农民起义军为什么都失败了?

绿林军和赤眉军农民起义军为什么都失败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218 更新时间:2024/1/1 9:27:32

王匡王凤领导绿林军艰苦奋斗,直接推翻了王莽的复古反动政权,沉重地打击了豪强地主的腐朽势力,使大批奴隶、农民得到解放,缓和了土地高度集中和大批农民沦为奴隶的社会矛盾,为历史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王匡、王凤对于混进革命队伍内部的地主阶级野心家的斗争不够坚决,不够得力,使刘玄、刘秀等人得以私篡权,达到他们利用农民战争作为改朝换代的工具的目的。

赤眉军的由来赤眉起义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赤眉军,中国古代著名的农民起义军之一。

赤眉军于天凤5年(公元18年)在莒(今山东莒县)起事,首领为琅琊人樊崇,以泰山山区一带为根据地,与政府军对抗。几年之间发展到数万人,其中主要由农民组成,大多不识字,因此以口头传令为主。组织包括地位最高的三老、其次有从事、卒史等名称,大多延用汉朝乡官的名称。

随著赤眉军的发展,在地皇3年(22年)王莽派出其子王匡、廉丹率约十万军队进攻赤眉军,惨遭挫败,赤眉军发展到十万人以上,势力扩及青州、徐州、兖州、豫州各地。

23年,更始皇帝刘玄已即位并攻入长安,赤眉军先是愿意降于更始,但双方随即再度开战,25年赤眉军兵分两路,由樊崇和徐宣分别率领,进攻关中,并拥立汉宗室刘盆子为帝,徐宣任丞相,樊崇因为识字,任御史大夫。同时更始军内部产生内争,将领王匡投奔赤眉军,随即赤眉军攻入长安,杀死刘玄。

赤眉军入长安时,当地残破不堪,赤眉军只能四处找寻粮食,遇大雪损失惨重,随后被刘秀派将领冯异击败,赤眉军遂决定离开关中,27年在崤底(今河南渑池县礼庄寨)再被冯异打败,樊崇投降,最后被杀。

赤眉军为什么能打败王匡军

赤眉军击更始帝长安之战,发生在更始三年(25年)九月。是赤眉农民起义战争中,赤眉军攻克长安,推翻更始帝刘玄的一次重要作战。

更始二年(24年)二月,更始王朝迁都于长安,成为西汉末年统治全国的新的中央王朝。这个政权在封赏王侯和功臣时,起义军将领虽有9人被封为王,但更始政权的实权却操于贵族豪强之手,绿林军出现了拥兵割据,各自为政的状态。更始政权与赤眉军也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刘玄迁都洛阳后,赤眉军领袖樊崇曾亲自带领20余名将领赴洛阳投奔绿林军。但刘玄集团没有丝毫诚意,只给他们封了一些空头列侯称号,不给封地,几十万大军不仅未得到妥善安置,反而受到绿林军的袭击。樊崇看出刘玄集团的不良居心,即率部属逃出洛阳,并决定分兵西攻长安。从此绿林军和赤眉军之间开始火并。

更始二年(24年)二月,赤眉军兵分两路向关中地区进发。一路由樊崇、逢安统率,经武关向长安进军。一路由徐宣、谢禄、杨音统率,经陆浑关(今河南嵩县北)袭占函谷关,向长安进击。北路大军进至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北)时,击败更始弘农太守苏茂所部,与樊崇、逢安所率之赤眉军胜利会师。

更始王朝得知赤眉大军西进函谷关的消息后,立即派遣丞相李松率军前往堵截,并命洛阳的朱鲔率军尾追赤眉军,结果,李松军被赤眉军打败,损失万余人。此时,樊崇等起义军领袖将全军整编成30个营,每营1万人,设三老、从事各1人,负责全营的作战指挥和部队管理。为了和更始政权争夺“复汉”的正统地位,借以号令天下,于更始三年(25年)六月,在郑县(今华县)立15岁牧童刘盆子为皇帝,年号“建世”,亦称为汉。以徐宣为丞相,樊崇为御史大夫,逢安为左大司马,谢禄为右大司马,其余赤眉军将领皆为列卿或将军。这时,刘秀大将邓禹军也率军自汾阴(今山西万荣县西)渡河,进占夏阳(今韩城市南),推进至渭水,从北面逼近长安。更始王朝面对来自东面和北面两方面大军的压力,十分惊慌。原绿林起义军将领张卬等人与众臣商议说:“赤眉进至郑,一朝一夕就可到达长安。

长安孤城很快就要被攻破,不如将长安城中的财产收集起来,东归南阳,再图恢复”。申屠建、廖湛等都表示赞同,遂向更始帝刘玄上谏,刘玄拒不采纳这一建议。并命王匡、陈牧、成丹、赵萌等率军进驻新丰地区,以图扼守新丰通往长安的重要交通干道。李松率军进驻于掫(今临潼县西北)。同时命中郎将、左辅都尉公乘歙率领10万军队,与左冯翊兵进至衙县(今白水县北),以抗拒邓禹军。

随着赤眉大军的日渐逼近,更始政权内部也日益混乱,将领和士卒都无心为更始王朝作战,地主豪强与绿林起义军将领之间的矛盾趋于白热化。张卬等因前次谏议东归南阳,遭到刘玄严词拒绝,便与申屠建、廖湛、胡殷、隗嚣等商议,打算乘更始帝刘玄在立秋举行祭祀打猎仪式的机会,以武力劫持刘玄转移南阳。但计划泄露,立秋那天,刘玄伪称有病不外出,下诏让张卬、申屠建等入宫,准备将他们一齐捕捉杀尽。张卬、廖湛、胡殷发觉情况有变,冲出王宫而走,申屠建被当场杀死,隗嚣趁混乱之机逃回天水。

张卬、廖湛、胡殷出宫后,立即率军进攻王宫,刘玄大败而走,率领百余护卫人员,逃至新丰赵萌营中。刘玄到赵营后,对绿林起义军将领更加怀恨,无端怀疑王匡、陈牧、成丹与张卬是同谋,故密谋将他们一齐杀害,并召他们晋见。陈牧、成丹先到,皆被刘玄斩杀。王匡得知消息,立即率兵逃向长安,与张卬等合兵共守长安。这时完全站在更始帝刘玄一边的丞相李松与赵萌等在刘玄指挥下,放弃对赤眉军和邓禹部的防卫,回军向长安进攻。经过一个多月的战斗,战败了王匡、张卬等部,刘玄重新入居长信宫。此时,赤眉军已顺利进抵高陵(今高陵县)。

王匡、张卬等战败后,即率领部队前往高陵,向赤眉起义军投降。双方联兵,共同会攻长安东都门(即宣平门,贵族居住区)。李松率军迎击赤眉、王匡军,战败被俘。城门校尉李汛为李松之弟,赤眉军遂派人劝说李汛投降,提出“开城门,活汝兄”。李汛为换取其兄生命安全,开城迎接赤眉军入城。这样,赤眉军于更始三年(25年)九月,兵不血刃,胜利进入长安城。刘玄得知赤眉军入城,仓皇单骑逃出。右辅都尉严本,惧怕自己被赤眉军诛杀,以护送更始帝为名,将刘玄控制于自己营内。更始政权的高级官吏、将相、大臣除个别将领与赤眉军格斗战死外,其余全部向赤眉起义军投降。十月,赤眉军发布通告宣称:“圣公降者,封长沙王。过二十日,勿受”。更始刘玄即派遣刘恭(刘盆子之兄)向赤眉军请降。赤眉军命将军谢禄受降,刘玄将自己的天子玉玺交给刘盆子。至此,刘玄的更始王朝经过两年另十个月(23年至25年)的时间,而宣告灭亡。(长治久安沣西人.丰镐遗子)

标签: 绿林军

更多文章

  • 西域古国莎车国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莎车国

    汉朝时期的中国跟现在不同,是非常有国际影响力的。是的,我们在汉朝时期就已经非常厉害了,隋唐只不过是历史记载比较多而已。当时很多外国人来中国做生意,很多从西域慕名而来,也很多以西域为出发点走向世界各地。走着走着,就形成一条路丝绸之路。这也是汉朝统治者开辟的,丝绸之路途径很多西域国家,是一条重要的通商之

  • 莎车国为什么不愿意臣服汉朝?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莎车国

    就在历史上汉朝的时候,当时的西域地区也存在着一些小国家,比如楼兰国,西兰国等。但是因为他们这些国家的人口比较有限,所以他们的经济文化水平都是不高的。很难和那会强大的汉朝相比。但是这些小国家,他们也有不小的野心,想要统一西域,甚至想要与汉朝来抗衡。但是他们不过是痴人说梦罢了。当时的汉武帝是有一个雄心大

  • 嫡长子继承制的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嫡长子继承制

    自古以来,王公贵族的爵位财产结为一体,且由于实行一夫多妻制,子女众多,为了解决死后爵位财产继承问题,维护社会的秩序稳定,建立行之有效的继承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大禹把王位传给儿子启,开创了“父传子,家天下”的传统,自此:夏朝实行父死子继的继承方式,到了商朝,制度有所变化,前期实行

  • 周朝诸侯国之莒国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莒国

    莒国,周朝诸侯国,国君为己姓,建国于公元前1046年,建国君主是己兹舆期,是山东东夷中最强的国家,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叙述:"莒虽小国,东夷之雄者也。其为患不减于荆、吴"。齐桓公为公子时,曾到莒国避难,留下"勿忘在莒"的典故。公元前431年莒国为楚国所灭,但是莒国的全境后来为齐国占领。《汉书&mid

  • 周朝诸侯国之莒国的疆域与都邑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莒国

    西周、春秋至战国三个时期,莒国疆域不断发生变化。西周时,莒国受周王室与诸侯制约最宽松,势力范围不断扩大。春秋早中期,莒国逐步扩张,鼎立齐鲁,疆域最大。北至现在的安丘、高密,南至赣榆、兰陵,西至沂源、蒙阴、费县,东至黄海,都曾属莒国疆域。春秋后期到战国,莒国内生纷乱,外受侵扰,城邑沦陷,疆域日小。战国

  • 周朝诸侯国之山东东夷中最强的国家:莒国实力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莒国

    莒国,周朝诸侯国,国君为己姓。建国于公元前1046年,建国君主是己兹舆期。是山东东夷中最强的国家。莒始自原始社会东夷民族的莒部落。夏为莒部落,商属姑幕国,周为莒子国。西周到春秋初期,莒国疆域相当辽阔,拥有介根、夷维、牟娄、诸、琅琊、郓、密、向、余丘、纪障等31个城邑。大体相当于今东临黄海,北到山东省

  • 战国时期赵国灭亡中山国过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山国

    战国历史上的赵国灭掉了“心头大患”中山国,究竟是怎么做到的?说起中山国的话,这个国家的战国历史上面斗劲不凡,这个国家号称千乘之国,其他战国七雄号称万乘之国,也就是说这个国家的实实力仅次于战国七雄,是战国时代其他那些弱小的诸侯里面实力是排第一的。这个国家除了实力上比其他国家强以

  • 战国时期诸侯国中山国的建立与灭亡过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山国

    中山国(前414年-前296年),建立者出自中山武公,是由白狄所建立的国家,因城(中人城)中有山而得名中山国。国土嵌在燕赵之间。经历了戎狄、鲜虞和中山三个发展阶段,曾长期与晋国等中原国家交战,一度被视为中原国家的心腹大患,经历了邢侯搏戎、晋侯抗鲜虞的事件。后来,晋国魏文侯派大将乐羊、吴起统帅军队,经

  • 中山国实力怎么样?中山国鼎盛期与赵国兵力相当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山国

    现在的河北省平山县,在春秋时期并不属于任何一个诸侯国,而是白狄所建的中山国的国都。中山国是一个非常顽强的国家,它多次被灭又多次复国,甚至还曾经打败过强大的晋国。最终,在享国三百五十多年后,在公元前296年被赵武灵王所灭。中山国的发展经历了戎狄、鲜虞和中山三个阶段。春秋早期,鲜虞尚且比较弱小,多次遭到

  • 周朝王室诸侯国之蔡国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蔡国

    蔡国(前1046~公元前447年),周朝诸侯国,建都蔡(今河南上蔡县),始封之君为周武王之弟叔度,因叔度跟随武庚反叛,被周公放逐于郭邻。蔡叔度死后,周公旦封其子蔡仲(名胡)于蔡(今河南上蔡县),重建蔡国。春秋时,蔡国经常受到楚国的逼迫。公元前531年,楚国灭蔡国。三年后,蔡平侯复国,迁都新蔡(今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