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宗社党?

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宗社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688 更新时间:2024/2/28 18:55:11

随着时间的久远,宗社党一词已经不被人们所熟悉。今天我们来回顾下它的历史。

清朝快完蛋的时候,一群不甘心失败的清朝遗老遗少,妄想维护清朝统治,以维持宗庙社稷为宗旨,组织“君主立宪维持会”,俗谓“宗社党”。

其实,宗社党在历史上出现两次:、

第一次出现于1912年1月。其成员包括良弼、毓朗、溥伟、载涛、载泽、铁良等。他们强烈要求隆裕太后坚持君主制政权,反对共和制。他们密谋打倒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以毓朗、载泽出面组阁,铁良出任清军总司令,然后与南方革命军决一死战。这是的革命浪潮已经不能阻挡了。1912年1月26日,革命党人彭家珍为了扫清革命阻碍,自告奋勇,决定舍身前往刺杀良弼。彭家珍通过调查发现,良弼的亲信弟子、奉天讲武堂监督崇恭与自己外表相似,可以假扮他去见良弼,于是便印了崇恭的名片,又购买了一套清军官服。当晚晚,当良弼乘坐的马车回到府邸门前,良弼正从马车上迈下一只脚时,一个身着清军官服的青年人迎上来递上一张名片。良弼觉得不认识眼前这个人,诧异之间欲转身快步回府。突然,彭家珍掏出一枚炸弹,一声巨响后,良弼应声倒地,左腿当即被炸断。一块弹片也击中了青年人的头部,他不幸壮烈牺牲。两天后,良弼伤重死去。良弼之死震动朝野,使得在南北议和期间拥护清室的宗社党诸大佬闻风丧胆,惊呼革命党已经潜入京师,乃不再过问清室存亡,纷纷作鸟兽散,潜往天津、大连、青岛等租界自保。宗社党随之瓦解。

良弼身死半个多月后的2月12日,清帝下逊位诏书,清朝至此遂亡。

宗社党第二次出现于1914年。当年,日本政府有大隈重信组阁,其支持“满蒙独立运动”。于是宗社党在日本第二次成立,在国内的大连设支部。成员包括善耆(川岛芳子生父)、溥伟、升允、巴布扎布、富升阿,还有日本人川岛浪速(川岛芳子的义父)、头山满、山田修、若日太郎等。

他们认为张作霖是其障碍,曾策划刺杀张作霖。1916年5月,日本土井少将接到除掉张作霖的密令,马上来到奉天满铁附属地,纠集日本浪人伊达顺之助、三村预备上校等组成“满蒙决死团”。1916年5月27日,日皇之弟闲院宫载仁亲从俄国返回日本经过奉天,张作霖要到奉天车站去迎送。张作霖在归途中路过小西边门,突然遭到炸弹袭击。张作霖情知有变,立即跳下马车,蹿上马背,以极快的速度同卫兵互换上衣,然后在马队的保护下,从小西边门背胡同,穿过大西边门绕道奔回将军署。张作霖经过奉天图书馆时,突然从图书馆门洞里跑出来一个人,手拿炸弹张作霖扔去。由于张作霖飞马疾驰,炸弹在张作霖的身后爆炸,气浪只炸飞了张作霖的帽子。张作霖安全返回了将军署。

之后,日本政府对华政策发生变化。宗社党失败。

纵观宗社党的行动,逆历史潮流,在共和制成为主流的时候,还维护清朝的统治,甚至不惜分裂国家,策划“满蒙独立运动”,阴谋分裂国家。这样的组织注定是要失败的,必定为历史潮流所不容,注定会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

标签: 宗社党

更多文章

  • 绿林军和赤眉军农民起义军为什么都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绿林军

    王匡、王凤领导绿林军艰苦奋斗,直接推翻了王莽的复古反动政权,沉重地打击了豪强地主的腐朽势力,使大批奴隶、农民得到解放,缓和了土地高度集中和大批农民沦为奴隶的社会矛盾,为历史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王匡、王凤对于混进革命队伍内部的地主阶级野心家的斗争不够坚决,不够得力,使刘玄、刘

  • 西域古国莎车国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莎车国

    汉朝时期的中国跟现在不同,是非常有国际影响力的。是的,我们在汉朝时期就已经非常厉害了,隋唐只不过是历史记载比较多而已。当时很多外国人来中国做生意,很多从西域慕名而来,也很多以西域为出发点走向世界各地。走着走着,就形成一条路丝绸之路。这也是汉朝统治者开辟的,丝绸之路途径很多西域国家,是一条重要的通商之

  • 莎车国为什么不愿意臣服汉朝?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莎车国

    就在历史上汉朝的时候,当时的西域地区也存在着一些小国家,比如楼兰国,西兰国等。但是因为他们这些国家的人口比较有限,所以他们的经济文化水平都是不高的。很难和那会强大的汉朝相比。但是这些小国家,他们也有不小的野心,想要统一西域,甚至想要与汉朝来抗衡。但是他们不过是痴人说梦罢了。当时的汉武帝是有一个雄心大

  • 嫡长子继承制的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嫡长子继承制

    自古以来,王公贵族的爵位财产结为一体,且由于实行一夫多妻制,子女众多,为了解决死后爵位财产继承问题,维护社会的秩序稳定,建立行之有效的继承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大禹把王位传给儿子启,开创了“父传子,家天下”的传统,自此:夏朝实行父死子继的继承方式,到了商朝,制度有所变化,前期实行

  • 周朝诸侯国之莒国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莒国

    莒国,周朝诸侯国,国君为己姓,建国于公元前1046年,建国君主是己兹舆期,是山东东夷中最强的国家,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叙述:"莒虽小国,东夷之雄者也。其为患不减于荆、吴"。齐桓公为公子时,曾到莒国避难,留下"勿忘在莒"的典故。公元前431年莒国为楚国所灭,但是莒国的全境后来为齐国占领。《汉书&mid

  • 周朝诸侯国之莒国的疆域与都邑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莒国

    西周、春秋至战国三个时期,莒国疆域不断发生变化。西周时,莒国受周王室与诸侯制约最宽松,势力范围不断扩大。春秋早中期,莒国逐步扩张,鼎立齐鲁,疆域最大。北至现在的安丘、高密,南至赣榆、兰陵,西至沂源、蒙阴、费县,东至黄海,都曾属莒国疆域。春秋后期到战国,莒国内生纷乱,外受侵扰,城邑沦陷,疆域日小。战国

  • 周朝诸侯国之山东东夷中最强的国家:莒国实力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莒国

    莒国,周朝诸侯国,国君为己姓。建国于公元前1046年,建国君主是己兹舆期。是山东东夷中最强的国家。莒始自原始社会东夷民族的莒部落。夏为莒部落,商属姑幕国,周为莒子国。西周到春秋初期,莒国疆域相当辽阔,拥有介根、夷维、牟娄、诸、琅琊、郓、密、向、余丘、纪障等31个城邑。大体相当于今东临黄海,北到山东省

  • 战国时期赵国灭亡中山国过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山国

    战国历史上的赵国灭掉了“心头大患”中山国,究竟是怎么做到的?说起中山国的话,这个国家的战国历史上面斗劲不凡,这个国家号称千乘之国,其他战国七雄号称万乘之国,也就是说这个国家的实实力仅次于战国七雄,是战国时代其他那些弱小的诸侯里面实力是排第一的。这个国家除了实力上比其他国家强以

  • 战国时期诸侯国中山国的建立与灭亡过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山国

    中山国(前414年-前296年),建立者出自中山武公,是由白狄所建立的国家,因城(中人城)中有山而得名中山国。国土嵌在燕赵之间。经历了戎狄、鲜虞和中山三个发展阶段,曾长期与晋国等中原国家交战,一度被视为中原国家的心腹大患,经历了邢侯搏戎、晋侯抗鲜虞的事件。后来,晋国魏文侯派大将乐羊、吴起统帅军队,经

  • 中山国实力怎么样?中山国鼎盛期与赵国兵力相当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山国

    现在的河北省平山县,在春秋时期并不属于任何一个诸侯国,而是白狄所建的中山国的国都。中山国是一个非常顽强的国家,它多次被灭又多次复国,甚至还曾经打败过强大的晋国。最终,在享国三百五十多年后,在公元前296年被赵武灵王所灭。中山国的发展经历了戎狄、鲜虞和中山三个阶段。春秋早期,鲜虞尚且比较弱小,多次遭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