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46 更新时间:2024/1/2 13:18:45

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时期评价非常高的一位皇帝。拓跋宏继位时只有5岁,由他的祖母文明太后执政,而文明太后对拓跋宏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拓跋宏天资聪慧,加上他勤奋好学,亲政后推行了一系列的改制,例如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汉语代替鲜卑语、实行均田制等。期间,拓跋宏还做出了一个比较重大的决定,就是迁都洛阳。迁都洛阳也不只是为了进一步推行汉化,而是有更加深远的原因。

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汉化改革只是原因之一

1、迁都洛阳

494年,北魏孝文帝正式下诏,将北魏的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与此同时,孝文帝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废除鲜卑旧俗,全面推行汉化,加速了北魏封建化的过程,同时也促进了北方的民族融合。关于孝文帝迁都的目的,人们大多认为是为了推行汉化,其实这件事没有这么简单,孝文帝有着更大的野心!

北魏是由鲜卑拓跋部建立的,起自漠北,后来趁着前秦覆灭的机会崛起的,开国皇帝拓跋珪定都平城,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同。之后,北魏逐渐强大,开始不断南下,逐渐占领了整个北方地区。太武帝拓跋焘在位时期,亲率大军南征,一举打到长江北岸,之后南北朝的分界线由黄河变成了淮河。

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汉化改革只是原因之一

490年,北魏孝文帝正式亲政,这位年轻的皇帝很有理想,他不甘心只做一个割据政权的皇帝,他想用武力统一南方,成为真正的天下之主。然而,都城平城的地理位置不好,太靠近北部,不利于南征。洛阳则不同,这里是汉魏的旧都,一直以来都是天下的中心,另外,洛阳靠近南方政权,有利于调兵南征。

孝文帝多次表现出自己统一的愿望。494年,孝文帝派卢昶作为使者,前往南齐,临行前孝文帝嘱咐道:“卿便至彼,勿存彼我。密迩江扬,不早当晚,会是朕物。”在与大臣卢渊讨论时,孝文帝更表示自己要御驾亲征,“将希混一,岂好轻动,利见之事,何须委人?”有一次,孝文帝与大臣对诗,他当即说道:“日光天无不曜,江左一隅独未照。”

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汉化改革只是原因之一

2、迁都的目的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孝文帝迁都洛阳,一方面是为了推行汉化改革,另一方面就是为了南征南齐,统一天下。宋朝文人叶适也持这种观点,“孝文迁洛,不止慕古人居中土,盖欲身在近地,经营江左耳”。在这两个原因里面,南征统一是最根本的,史学家“陈寅恪、周一良都认为孝文帝迁都的根本原因,就是向南进攻以期实现统一全国的目的”。

所以在迁都洛阳后,孝文帝就开始积极部署南征事宜。494年十二月,孝文帝得到消息,南齐权臣萧鸾杀死皇帝萧昭文,自立为帝,他就此为借口,下诏讨伐南齐。孝文帝兵分四路,薛真度攻打襄阳,刘昶攻打义阳,元衍攻打钟离,刘藻攻打南郑。之后,孝文帝还亲自领兵三十万攻打寿阳。这场战争一直持续到了第二年三月才结束。

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汉化改革只是原因之一

两年后,孝文帝再度发动南征,这次他将目的对准了沔水以北地区。这是因为北魏虽然迁都洛阳,但位于洛阳南部的南阳等地依然是南齐的领土,这里距离洛阳很近,对北魏构成了威胁。所以孝文帝亲率大军南征南阳等地。经过一番血战,北魏占领了南阳、新野、南乡等地,第二年九月,齐明帝病死,孝文帝以“礼不伐丧”为名宣布班师回朝。

499年,南齐为了收复失地,居然向北魏挑起了战争。孝文帝闻讯,抱病亲征,与南齐军队在马圈城对峙,并且击败了南齐军队。可是孝文帝也走到了人生的终点,在返回洛阳途中,孝文帝死于谷塘原行宫,年仅三十三岁。孝文帝虽然没有实现统一,但他的汉化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融合,为隋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标签: 北魏孝文帝

更多文章

  • 如何评价金宣宗完颜珣?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金宣宗

    完颜珣(1163年4月18日-1224年1月14日),本名完颜吾睹补,大兴府大兴县(今北京市)人。金世宗完颜雍庶长孙,金显宗完颜允恭的庶长子,金章宗完颜璟异母兄,母为昭华刘氏。金朝第八位皇帝(1213年9月22日-1224年1月14日)。初封温国公,授特进之职,后赐名珣。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

  • 宋朝300年为何出现多次太后垂帘听政的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垂帘听政

    中国历史上从战国时的秦开始就有太后听政,一直到清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太后听政多援引外戚,扰乱朝政,所以对太后听政的评价总体不高。但宋朝垂帘听政的太后却获得很高的评价,且垂帘人数较多。宋朝能够多次出现太后垂帘听政根本上是因为其听政没有对朝政造成危害,当国家处于特殊时期时,她们垂帘听政,保证了皇位的顺利传

  • 西域三十六国主要是指哪些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西域

    “西域”这一词最早出现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当时指的是汉朝统辖领域以外的西北诸国,包括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阿尔泰山以南和昆仑以北的地区。而“西域三十六国”这一词则出现在班固的《汉书·西域传》。汉朝时期,在塔里木盆地周围以及天山山谷

  • 宋朝300年武将权力的历史变迁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武将

    南宋其他史籍也偶见记载,《云麓漫钞》称:“人自为法,时有‘岳家军、‘张家军之语。”,“会诸将稍姿肆,各以其姓为军号,曰‘韩家军、‘岳家军。此外,南宋“部曲”在某种程度上也被用于指称&ldquo

  • 赵匡胤西巡洛阳的目的是什么?迁都洛阳的计划为何没有实行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赵匡胤

    大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三月,宋太祖赵匡胤西巡洛阳。此时大宋已经统一了中原以至整个南方,实现了自晚唐以来二百多年间中原王朝最接近于大一统的局面。尽管北方仍有强邻,但开国十六年来,大宋国力日强、国运大盛,所以,在随行的文武群臣们看来,此次圣驾西幸应该是一次充满温情的怀旧之旅。然而,此次西巡却并非都

  • 宋江起义失败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江

    说到水浒传里面的宋江,他可是梁山上面众多好汉的头领,对于他而言,可是很多好汉的救命恩人。至于宋江起义这个事件,大家应该都熟悉,在水浒传中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那么这个宋江起义在历史上是一个真实的事件吗?宋江起义失败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宋江起义是真实事件吗宋江起义失败的原因

  • 灵渠是哪个朝代修建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灵渠

    建成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二一四年)。它与都江堰、郑国渠并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它不仅是我国、而且也是世界最古老的运河之一。灵渠又称湘桂运河,也称兴安运河,秦凿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灵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rdqu

  • 以正月为首的是汉朝什么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汉朝

    汉代汉武帝时期,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公元25~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被承认的皇帝计24位,享国四百零七年。

  • 虎门条约主要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虎门条约

    虎门条约是我国近代史上丧权辱国的条约,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总结整理一下虎门条约的具体内容,供大家参考。虎门条约的内容有哪些1.片面最惠国待遇,中国“有新恩施及各国,应准英人一体均沾”。2.准许英人在五口租地造屋,永久居住。后来英国据此加以典解,于1845年在上海强迫清政府划定&l

  • 中国的第一部宪法诞生于哪一年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宪法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宪法的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于1954年9月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和1982年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