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五代十国历史事件之钱镠封王吴越建国

五代十国历史事件之钱镠封王吴越建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156 更新时间:2024/2/9 12:19:31

吴越(907年-978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由钱镠在唐天祐四年(907年)所建,定都杭州。吴越先后尊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等中原王朝为正朔,并且接受其册封。

在唐亡之前,钱镠忠于唐朝;在朱温篡唐建梁以后,他又向后梁称臣,由是亦从后梁得到了吴越王、诸道兵马都元帅的头衔。后唐灭梁以后,钱镠又向后唐上表称臣,不仅得到了吴越国王、天下兵马都元帅的头衔,而且还得到了玉册金印,以示恩宠。钱镠一面向中朝称臣,一面则自为朝廷。

其府署不仅称朝廷、僚属称臣,而且还自立年号,共有天宝、宝大、宝正等三个年号,直到其子钱元瓘继位,才改用中原王朝的年号。同时,他还自行与新罗、渤海等国往来,又给他们行制册、加封爵,俨然中朝皇帝。

吴越的开国君主钱镠(Liú)在唐乾符年间为石镜将董昌的部校,后渐由偏将而升掌一州之兵。他在剿灭地方叛臣的过程中,经过两次杭越之战占有了两浙之地,维护大唐一统。

中和二年(882年),越州观察使刘汉宏与董昌矛盾激化,刘汉宏命其弟刘汉宥与都虞候辛约进驻西陵(今浙江萧山西北),欲吞并杭州。钱镠率八都兵渡过钱塘江,偷袭刘汉宥,大破其部。

二年(886年),董昌命钱镠进攻越州,表示自己占据浙东后会将杭州授于钱镠。钱镠遂率军出平水,开山路五百里,直趋曹娥埭(今绍兴东南约四十余里),收降浙东将领鲍君福。他屡破浙东军,进屯丰山,而后攻破越州。董昌占据浙东,遂自称“知浙东军府事”,移镇越州,将杭州让于钱镠。

唐景福二年(893年),钱镠升任镇海军节度使,驻杭州。乾宁二年(895年),董昌在越州自立为帝,建立大越罗平国,改元顺天。同年五月,唐昭宗削除董昌官爵,又封钱镠为浙江东道招讨使、彭城郡王,令其讨伐董昌。遂灭董昌,得越州。

乾宁四年(897年)钱镠前往越州,而后返回杭州,以越州为“东府”。从此,钱镠基本控制了两浙,正式形成割据势力。

钱镠在平定了两浙内部的敌对势力后,基本停止了大规模的征讨。但由于三面受敌,仍经历了多次边境保卫战,主要对手就是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天复二年(902年),唐昭宗封钱镠为越王。天佑元年(904年),钱镠上表朝廷,求封吴越王,却被朝廷拒绝,后因朱温斡旋,被改封为吴王。

后梁开平元年(907年),朱温篡唐称帝,建立后梁,并封钱镠为吴越王,兼任淮南节度使。钱镠不听属下官员“拒梁命”的建议,接受了梁朝册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钱氏王朝,占据了两浙十三州,成为江浙一带颇有实力的割据者。钱镠领浙江西道、浙江东道两道节度使,设西府杭州、东府越州为道治,定都杭州。由于吴越一隅偏安东南,吴越始终尊奉中原为正朔,梁朝封钱镠为吴越王、诸道兵马都元帅。

龙德元年(921年),钱镠又获赐殊礼,可“诏书不名”。此时,前蜀、南吴、南汉、闽等地统治者先后建国称帝,群臣都劝钱镠据吴越称帝,钱镠拒绝。

龙德三年(923年),钱镠被册封为吴越王,正式建立吴越。他改府署为朝廷,设置丞相、侍郎等百官,一切礼制皆按照皇帝的规格。不久,晋王李存勖灭后梁,建立后唐,改元同光。钱镠又遣使进贡,并求取玉册。后唐郭崇韬等大臣都极力反对,认为只有皇帝才可以用玉册。但李存勖最终还是赐予钱镠玉册、金印。新罗、渤海国等海外诸国皆接受钱镠册封,尊其为君长。

同光四年(926年),李存勖在兵变中遇害,李嗣源即位。中原局势混乱,中原朝廷诏命难以到达吴越。钱镠遂改元宝正。关于钱镠改元一事,因后人尊奉中原正朔,对此颇有讳言。而洪迈所著《容斋四笔》则称,钱镠在宝正年号之前,还曾改元天宝、宝大。

长兴二年(931年),李嗣源重新任命钱镠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尚父、吴越国王,并命监门上将军张篯前往杭州谕旨。长兴三年(932年),钱镠去世,终年八十一岁,后唐朝廷赐谥号武肃。

标签: 钱镠

更多文章

  • 五代十国历史事件之南吴的建立和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南吴

    吴国(902年-937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政权之一。为杨行密所建,又称“杨吴”,亦称“南吴,弘农,淮南”。919年(唐天祐十六年),独立建国,改元建制,但统治者并未称帝,仅称吴王。927年(吴顺义七年),杨溥称帝。937年(吴天祚三年),吴帝杨溥禅

  • 南唐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南唐

    升元七年(943年),烈祖李昪驾崩,子李景继位,改名李璟(916-961)即南唐元宗,有保大、中兴、交泰三个年号。这段时期南唐与吴越间战火频发,而吴越国的军事行动往往与中原政权互相呼应。此时南唐的邻国闽也正在内战。保大二年(944年)二月,闽将连重遇、朱文进弑杀其君王延羲,朱文进自立为帝。李璟乘乱派

  • 五代十国的政治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的政治制度大体沿用唐朝制度,但是各朝变化很多,官职时常废置不常,其制度比较混乱。朝廷设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财政的三司与主管军事的枢密院。由于五代十国战乱不断,枢密院的权力往往比三省来得大,所以时常以宰相兼领枢密使。五代十国以“使”名官者很多,据《五代会要》记载有

  • 岳飞岳家军12支大军详细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岳家军

    岳家军的十多万大军又由12支大军组成:1、背嵬军:背嵬军是岳家军主力中的主力。在南宋初年的各路驻屯大军中,唯有岳家军和韩家军有背嵬军的编制。“背嵬军”这个名称最先被韩家军使用。韩世忠在绍兴二年(1132)设立背嵬军作为自己的亲军。岳家军背嵬军的编制是仿照韩家军编制而来。&ld

  • 郡县制起源于什么时候?郡县制有哪些特点和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郡县制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郡县制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郡县制是中国历史上运行时间最久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中国两千余年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模式的基础。这是一种以郡统县的两级管理体制,对加强基层管理,加强中央集权,维持全国的网状政治结构,完成国家大一统的格局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般

  • 唐朝在碛西专门设立了安西都护府是做什么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安西都护府

    还不知道:安西都护府是什么的读者,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强盛的时期,期间疆域十分广阔,最大管辖范围曾经一度完全包括了天山南北,并至葱岭,西方可达到波斯。为了能够维护边疆地区的安稳,唐朝政府便在碛西专门设了了“安西都护府”来统辖

  • 辽朝疆域面积介绍 辽朝行政区域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辽朝

    辽朝(916~1125年)是中国五代十国和宋朝时期,契丹族建立的政权,辽朝原名契丹,后改称“辽”。公元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称汗,国号“契丹”,918年定都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罗城),936年南下中原,攻灭五代后晋后改国号

  • 辽朝为何频繁把国号改成契丹及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辽朝

    国号即国名,它是一个国家的标识,是不能轻易改变的,必须保持稳定性。在中国历史上,-般只有改朝换代的时候才能改变国号,以表明一个新的朝代取代了另一个朝代。国号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特点,因而采用什么国号,必须深思熟虑,慎重对待。辽朝曾多次改复国号辽朝在它存在的209年中(196~1125年),曾多次改复

  • 明朝锦衣卫的本质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锦衣卫

    锦衣卫即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皇帝的侍卫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时所设御用拱卫司。为了监视、侦查、镇压官吏的不法行为,太祖先后任用亲信文武官员充当“检校”,“专主察听在京大小衙门官吏不公不法及风闻之事,无不奏闻。”明洪武二年(1369)改设大内亲军都督府

  • 明朝内阁制度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内阁

    明朝内阁制度是在明朝永乐时期建立的。内阁制在最初的时候只是皇帝秘书性质的机构,但很快到了大明宣德朝时期权力开始上升(三杨辅政),虽有大明正统朝末年的反复,但到了大明成化、弘治朝之际,内阁制已经成为足以对抗皇权的文官政府代表。大明正德朝浪漫好战,却因为有杨廷和等阁老主撑内阁未成大乱,经过大明嘉靖、隆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