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朝末年都有哪些起义?

隋朝末年都有哪些起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055 更新时间:2024/1/21 5:39:09

隋末民变是隋朝末年民变推翻隋朝统治的战争,战争从隋炀帝大业七年(611年)的王薄领导的长白山首义开始,到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辅公祏的反唐失败结束,前后历时14年。

背景

大业六年(610年)隋炀帝第二次巡游江都,次年(611年)二月,炀帝自江都(今江苏扬州)乘龙舟,入永济渠,赴涿郡(今北京市),下诏攻高丽。命元弘嗣往东莱(今山东掖县)海口造船三百艘,官吏督役,船工昼夜立水中,不得休息,自腰以上皆生蛆,死者十分之三四。总征全国各地的水陆兵,不论远近,会集涿郡。又发江淮以南水手一万人,弩手三万人,岭南排镩手三万人,全部奔赴涿郡。五月,炀帝至涿郡临朔宫。令河南、淮南、江南造戎车五万乘,发河南北民夫供应军需。七月,发江淮以南民夫及船只运黎阳及洛口诸仓米至涿郡,船队前后长达千途里,往还在路上的民夫经常有十万人,日夜不绝,死尸横遍道路,全国骚动。

大业七年(611年)秋,河北山东大水,灾情严重。但是朝廷仍征发壮丁民夫征辽东,河北山东爆发多起饥民暴乱。大业八年(612年)年隋炀帝第一次东征高句丽,失败而归。大业九年(613年)隋炀帝第二次征高句丽,因后方爆发杨玄感反叛而中断。大业十年(614年)隋炀帝第三次征高句丽,无功而返。大业十一年(615年)隋炀帝北巡,在雁门被突厥围困时曾许诺停止征高句丽,但是解围之后,又重发征高句丽之诏,军人离心,民变升级,社会崩溃。大业十二年(616年)隋炀帝无视臣下的谏劝,仍旧南巡江都。

长白山起义

大业七年(611年),炀帝下令出兵高句丽,并征调大批兵士、粮饷和建造大量的军船,河北、山东是出征军队集结地。当时的山东灾荒严重,百姓无家可归,因此纷纷起反抗。当山东邹平人王薄首先聚众起义,起义军占领了长白山(今山东章丘东北),王自称是“知世郎”,他还作了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以号召人民抵制出征高句丽的战争。王薄的起义被官军迅速镇压,但全国各地相继出现大大小小起义。

瓦岗起义

大业七年(611年),东郡韦城(今河南滑县东南)人翟让率众起兵,翟让勇敢有胆略,初任东郡法曹,触法当斩,为狱吏救脱,遂于瓦岗(今河南滑县东南)起义,与单雄信、徐世积等据瓦岗,众至万余人,其部下多为善使长枪之渔猎手。大业十二年(616年),王伯当带李密加入瓦岗军,翟让接受李密建议,亲自率兵攻下荥阳的门户金堤关及周围的县,又在附近的大海寺设伏,歼灭了2万前来镇压瓦岗军的隋军主力。大业十三年(617年),隋朝洛阳留守杨侗派刘长恭、裴仁基等带兵围剿起义军,隋军列阵十里,来势凶凶,翟让分军10队,与之对峙,并亲自率领将士强攻隋营,隋军大乱,全线溃败。刘长恭逃回东都洛阳,裴仁基投降。是年二月,翟让认为李密有领导才能,把瓦岗军的领导权交给了李密,李密为任统军元帅,翟让为上柱国、司徒、东郡公,设三司六卫,建立了瓦岗军政权“魏”。在隋朝即将被起义军推翻的关键时刻,瓦岗军内部予盾激化,十一月,李密设计杀害了翟让等重要将领,导致瓦岗军将卒离心,战斗力遭到极大消弱。大业十四年(618年)六月,李密率军投降了隋朝杨侗,后又降唐,后来又因起兵反唐被杀。

河北起义

大业七年(611年),隋炀帝募征高丽,窦建德因勇敢被选为二百人长,因帮助孙安祖起义,被官府追捕,其家属被杀,窦建德率所部二百人在家乡清河漳南(今山东武城东北)起义,投高鸡泊(今河北固城县西南)高士达。高士达战死后,窦建德成为义军首领,义军迅速发展到万余人。大业十二年(616年)十二月,涿郡(今河北涿州市)守将郭洵率军进犯起义军,窦建德率七千义军乘敌不备,突袭敌军,杀敌军无数,缴获马匹数千,隋将郭洵被杀,取得了大胜。大业十三年(617年)正月,窦建德在乐寿(今河北献县)称长乐王,建立了政权。杨广派薛世雄率军围剿起义军,两军在乐寿的七里井交战,起义军佯败诱敌至设伏处,突然折回,伏兵齐起,夹击隋军,隋军大败,薛世雄逃回涿郡。大业十四年(618年)五月,窦建德称夏王。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窦建德起义军与李世民率领的唐军在虎牢关(今河南荥阳西北)交战,被李世民打败,窦建德被俘,后来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被杀。武德六年(623年),唐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击败了窦建德部将刘黑闼,河北起义失败。

江淮起义

大业九年(613年),杜伏威、辅公祏在齐郡(今山东)组织起义,随后南下到江淮南广大地区发展,力量不断壮大。大业十二年(616年)七月,起义军进逼江都(今江苏扬州市),与隋将陈棱率领的援兵相遇对峙,杜伏威率兵强攻隋军,激战中,杜伏威的前额被敌箭射中,但他带箭冲入敌阵,杀得隋军大乱。随后,起义军破高邮、据历阳,建立政权,杜伏威任总管,辅公祏任长史。隋炀帝在江都被杀后,起义军内部发生了分化。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七月,杜伏威投降了李渊。次年,辅公祏起兵反唐,建立政权,控制了苏、皖部分地区,以丹阳为中心展开反唐斗争。唐朝急派大军镇压,辅公祏领导起义军在当涂与唐军对峙了10个月。终因寡不敌众,丹阳失守。辅公祏被俘而死。

其他起义

刘霸道建“阿舅军”。大业七年,刘霸道领导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民变,以负海带河、地形险阻的豆子航(今山东惠民县境)为根据地。刘霸道为当地豪强,累世仕宦,赀产富厚,喜游侠,食客常数百人。起义者聚于其周围,很快达十余万人,号称“阿舅军”。

孙安祖聚众高鸡泊。大业七年,清河漳南(今山东武城东北)人孙安祖,家为大水漂没,妻子饿死,县令又逼其服兵役,孙安祖悲愤交加,乃刺杀县令,藏在窦建德家。官府追捕甚急,窦建德帮助他聚众入高鸡泊(今河北故城西南),自号将军。孙安祖后被张金称所杀,其部属归窦建德。

高土达起义。大业七年,信都(河北景县)人高士达率众于清河(今河北清河)起义,以高鸡泊为根据地,继与窦建德部会合,自称东海公,以窦建德为司兵,大业十二年击杀隋将郭绚,小胜轻敌,兵败战死。

张金称起义。大业七年,清河隃县(今山东夏津)人张金称率众起义,以河曲(夏津县北大清河曲处)为根据地,众至数万。大业十二年(六一六),隋将杨义臣灭张金称,其余部归窦建德。

魏刀儿起义。大业十一年(615年),魏刀儿聚众十万人起事,与王须拔起事同时,自称历山飞。王须拔死后尽领其众,后称魏帝。大业十四年(618年),魏刀儿被窦建德暗算、俘杀,其部属被窦建德兼并。

结果

在民变的打击下,隋朝土崩瓦解,但是瓦岗军也出现了分裂和内争。在军事斗争上失去了先机,各地的军队先后被李世民打败,中国大部地区已为唐军所有,至此,隋末以来民变战争基本结束。

标签: 隋朝

更多文章

  • 晋阳起兵的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晋阳起兵

    晋阳起兵,又名太原起兵、太原起事,是隋朝太原郡(治所在晋阳县,隋炀帝建有晋阳宫)留守、唐国公李渊在大业十三年(617年)起兵夺取长安,为次年建立唐朝奠定基础的事件。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被任命为太原留守,郡丞、虎贲郎将王威、虎牙郎将高君雅为副,负责围剿上党的历山飞、甄翟儿等叛军,并在雀鼠谷之战

  • 曹魏九品中正制制度的历史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九品中正制

    公元220年,按照年号纪年来算,本应是建安二十五年,可当年正月魏王曹操薨了。这个一统北方的枭雄、曹魏王朝奠基人的去世,让整个天下为之震动。在一干重臣的拥护下,汉献帝遣御史大夫华歆奉策诏,授曹丕丞相印、绶,魏王玺、绶,领冀州牧,魏国的权力交接棒总算有惊无险的落到了曹丕手中。是年三月,献帝改年号为延康。

  • 乾隆帝退位后的4年太上皇生涯都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乾隆帝

    历史上的很多皇帝,一生都是在皇帝的位子上忙忙碌碌,因此很多皇帝基本上都是没有“退休”这一念头的,这份“工作”他们要一直做到自己死亡。不过也有很少数的皇帝,会将皇位传给继承人,自己退位当太上皇,乾隆就是其中之一。那么,乾隆帝退位之后,他都在做些什么事呢?

  • 唐朝后期宦官为何能掌握禁军兵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

    经历安史之乱后,唐朝就此步入中唐时期,其实整个唐朝的中后期都是非常混乱的,不过相比晚唐皇帝失去权势,朝廷统治处于崩溃的状态,中唐的政局要稳定一些,虽然国家没有什么办法恢复到原来的盛世中,但起码能维持国内的稳定。从中唐时期开始,一股新的政治势力就登上政治舞台,这就是宦官势力。历朝历代似乎都无法避免宦官

  • 唐朝神策军手下有多少兵力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神策军

    在唐朝后期的历史上,神策军是一支绕不开的强大力量。神策军不仅仅是唐朝皇帝的禁军,同时也是唐朝皇帝威慑全国各路藩镇的杀手锏。那么,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出现了,唐朝的神策军到底下辖了多少兵力,如何拱卫唐朝皇帝的安全呢?认真的说,在唐朝统治的后期,神策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不仅仅震慑藩镇势力,同时也与吐蕃等政权

  • 刘邦分封异性诸侯王的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邦

    刘邦建立汉朝后,分封了八位异姓诸侯王。一般当皇帝要分异姓诸侯王的时候,就说明这个政权逐渐走向衰落了,毕竟一般封王都是封同姓亲戚,也比较保险。但有些诸侯看到皇帝权势下降,就会逼着皇帝给他们封王,那他们的地位就上升了不少,所以一个朝代的异姓诸侯王慢慢多起来并不是什么好事。那为什么刘邦一开始就要封八位异姓

  • 诸葛亮《隆中对》北伐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诸葛亮

    历史上著名的忠臣良相诸葛亮,在先主刘备去世后,曾进行了五次北伐,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每一次他都是信心满满地率军出征,但每次都是无功而返。后世之人虽钦佩诸葛亮的忠勇,可也怀疑北伐之战可能从一开始就注定无法成功。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其

  • 隋朝修建大运河有什么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隋朝

    1、加强了中国南北的沟通。在古代,水运通常是比陆路靠马、牛车运输方式便宜的。坐船过河甚至跨海,既快捷又能辎重,往往比走旱路要便宜。大运河把南北用水道连起来,组成水网,把几大自然水系(长江、淮河、黄河、海河、钱塘江)变成一个大水系。2、促进沿河城市的繁荣。唐、北宋的频繁开凿、疏浚、整修使大运河在较长的

  • 赵武灵王登基后的赵国形势及功绩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是战国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在他统治下,赵国由弱国一跃而成为军事强国,成为秦国最大的军事对手。那么在他上位前后有什么区别呢?赵国有哪些改变,共与秦国打了多少次仗?第一,赵武灵王上台前,赵国的国力在七雄中排名靠后历史学家钱穆先生认为,在胡服骑射变革之前,赵国的国力在战国七雄中,仅胜过燕国。也

  • 古代的年号都是怎么取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年号

    现如今说到年号这种东西,很多人都知道,是古代的一种计算时间的方式,古代的大部分皇帝登基之后,都会取一个以上的年号,是一种表达时间的方式,一个皇帝可以拥有很多个年号,而更换年号也要看皇帝的意思。那年号一般都是两个字,这两个字的来历究竟是什么呢?年号都是怎么取的,皇帝是如何确定自己的年号的呢?今天就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