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的年号都是怎么取的

古代的年号都是怎么取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428 更新时间:2024/2/12 20:42:49

现如今说到年号这种东西,很多人都知道,是古代的一种计算时间的方式,古代的大部分皇帝登基之后,都会取一个以上的年号,是一种表达时间的方式,一个皇帝可以拥有很多个年号,而更换年号也要看皇帝的意思。那年号一般都是两个字,这两个字的来历究竟是什么呢?年号都是怎么取的,皇帝是如何确定自己的年号的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新的年号多由皇帝自己命名

过去用于纪年的年号,往往也是重大历史变革的标志。自汉武帝首次使用年号之后,历代帝王无不以年号彰显其“受命于天”的使命,宣示其治国理念,寄托国泰民安、江山永固等愿望。据统计,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年号共有八百多个。经研究发现,其中相当一部分年号都与《周易》有关,或直接源于《周易》的经传文本,或由《周易》的理念衍生出来。

按历史惯例,每逢新君登基或统治期间遇到祥瑞灾异、政局变化等都要改元,即用新的年号。因事关重大,新的年号多由皇帝按自己的意思命名,或由大臣们先拟出几个名号,再由皇帝钦定。如北宋熙宁末年,因王安石罢相,宋神宗决定从幕后走到前台,亲自出马主持变法。于是下令改元,命近臣先草拟名号。近臣草拟了三个名号呈上去,分别叫“平成”、“美成”、“丰亨”,结果宋神宗均不满意。他批复:“成字负戈,美成者,犬羊负戈。亨字为子不成,不若去亨而加元。”最终把新年号定为“元丰”。

2、宋神宗选年号“元丰”希冀变法成功

宋神宗的批复,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愿望。就是既想成就富国强兵大业,又不想与他国发生战争(认为“成字负戈”,有战争之象);既想国运亨通又不敢用“亨”字(担心“子不成”,不利后代)。而“元丰”二字则寄托了他想通过变法取得丰硕成果的愿望,这两个字除了文字本身的含义外,还含有《周易》的理念。

《周易》第一卦为乾卦,乾卦的“卦辞”是“元亨利贞”,第一个字就是“元”。《周易》的“元”字,既有“大”与“始”的含意,又代表“善之长”,还象征“三阳开泰”、万象更新的春天。孔子认为,“元”是乾卦“四德”(即“元亨利贞”)之首,是万物生成的根元。如以人事比拟,“元”就是仁人君子。“丰”则是《周易》第55卦的卦名,这一卦由八经卦的离卦和震卦组成,离卦在下,震卦在上。“卦辞”说:“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彖传”解释说:“丰,大也。明以动,故丰。王假之,尚大也。勿忧宜日中,宜照天下也。”意思是,“丰”就是“大”,下卦是“明”,上卦是“动”,光明而充满活力,所以丰盛。王者应效法此卦,行事崇尚盛大,像太阳一样普照天下。当时宋神宗对变法能否成功心存忧虑,丰卦的“卦辞”和“彖传”说“勿忧”,在某种程度上解除了他的忧虑。“明以动”、“宜日中”的圣人之言对他实施“元丰改制”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3、汉代皇帝对《周易》的“元”字情有独钟

“元丰”这个年号,只是宋代与《周易》有关的年号其中的一个,其他的还有“乾德”、“乾兴”、“大观”、“乾道”、“嘉泰”等等。事实上,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即公元前140年汉武帝所用的“建元”,就刻上了《周易》的烙印。而且在汉武帝用过的11个年号中,有7个带“元”字,可见他对这个代表万物之始的字情有独钟,反映了汉武帝对改造世界的强烈愿望。此后,汉昭帝以“始元”、“元凤”、“元平”为年号;汉宣帝用过“元康”;汉元帝用过“初元”;汉成帝用过“元延”。东汉时期还出现了“元和”、“永元”、“元兴”、元初”、“元嘉”等年号。

到了西晋,第一个皇帝司马炎在定年号时又想到了《周易》,他即位后定年号为“泰始”,希望自己能够开启一个“天地交泰”的新时代。十年后,他又在《周易》里找到了另一个年号“咸宁”。这个年号出自乾卦”彖传”一句话:“首出庶物,万国咸宁。”意思是《周易》以象征天的乾卦为首,如果王者能践行天道,就可使天下万国都得到安宁。

4、唐太宗“贞观”年号意为以正道治理国家

值得注意的是,《周易》乾卦的“彖传”虽然只有区区57个字,就有“大元”(出自“大哉乾元”)和“大明”(出自“大明终始”)成为元朝和明朝的国号。此外,“乾元”、“大明”、“乾道”、“保合”、“太和”、“利贞”、“咸宁”等七个词汇曾分别被用作年号。如三国魏明帝曹睿、东晋海西公司马奕、十六国后赵石勒、北朝孝文帝元宏用过“太和”,南朝宋孝武帝刘骏用过“大明”,南宋孝宗赵昚用过“乾道”,大理皇帝段智兴用过“利贞”等。

隋唐时期,君临天下的帝王更加偏爱以《周易》来命名年号。如隋炀帝取年号为“大业”,语出《周易》“系辞上传”:“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这个年号,本义是王者应以仁爱之心使其恩泽普施于天下万物,方能称之为“盛德大业”。而隋炀帝好大喜功,滥用民力,三征高句丽,使人民疲于奔命,造成天下大乱,最终不仅没有成就“大业”,还导致了隋朝的覆亡。这是典型的名不副实,只会用《周易》的词语装饰门面,而不是真正践行《周易》的理念。

正是因为吸取了隋炀帝的教训,唐太宗从《周易》中取年号时十分注重其内涵。他在位期间只用了一个年号,这个年号就是人们所熟知的“贞观”。

“贞观”一词,出自《周易》“系辞下传”:“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这里的“贞”,其含义是“正”,天地之道,贞正守一,无私覆无私载,才能成其大观。人事的吉凶,治道的盛衰,也决定于能否履行正道。“贞观”这一年号的内涵,就是要以正道治理国家。而唐太宗为政,确实没有违背这个宗旨,最终实现了“贞观之治”。

5、明清两代一帝一号源自《周易》的不少

唐代取自《周易》的年号,还有唐高宗李治用过的“咸亨”,语出坤卦“彖传”:“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唐睿宗李旦用过的“文明”,语出乾卦“文言传”:“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公元712开始用的“太极”,语出《周易》“系辞上传”:“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唐玄宗用过的“先天”,语出乾卦“文言传“:“夫大人者……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另外,唐肃宗李亨用过的“乾元”,唐代宗李豫用过的“永泰”,唐德宗李适用过的“贞元”,唐顺宗用过的“永贞”,唐文宗李昂用过的“太和”、“开成”,唐宣宗李忱用过的“大中”,唐懿宗李漼用过的“咸通”,唐昭宗李晔用过的“乾宁”、“天祐”等,均出自《周易》。可以说,唐代几乎每任帝王的年号都与《周易》有关。

明清两代帝王基本上都是一帝一号。明代与《周易》有关的年号有“景泰”和“泰昌”。清代的年号则多出自《周易》,如努尔哈赤的年号“天命”,出自无妄卦“彖传”:“大亨以正,天之命也。”皇太极年号“崇德”,出自随卦“象传”:“雷出地奋,先王以作乐崇德。”还有“乾隆”、“嘉庆”、“道光”等,均出自《周易》。

标签: 年号

更多文章

  • 秦始皇在其统一大业完成后巡游全国的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始皇

    秦始皇结束了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纷争的局面,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王朝。统一大业完成后,为了申张秦法、宣扬威德,为了考察军事和政务,也为了求神问仙、祭祀天地,秦始皇决定进行巡游全中国。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秦始皇巡游的目的一:宣

  • 刘备和曹丕谁是正统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备

    汉光武帝刘秀是不是大汉正统?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因为他并不是西汉末代皇帝汉平帝刘衎的后代,他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后代。而且汉景帝刘启是刘秀的七世祖,这关系扯老鼻子远了。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诸侯王每个儿子都可以平分诸侯国。刘秀的六世祖刘发有16个儿子,所以他的封国是越分越小,到刘秀这边,根本

  • 八阵图是什么样子的 陆逊为何走不出八阵图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八阵图

    夷陵大战,刘备大败,陆逊带兵追击到鱼腹浦的时候见到前方有一石阵,隐隐感觉到暗藏杀机。随即陆逊带着众将士进入石阵探查,突然间昏天暗地,飞沙走石,鬼哭狼嚎,低头时波跳浪涌,抬头见草木皆兵,大骇不知其所以。后世不断有人佐证其八阵图的真实性,史书也多处提及,至今尚有八阵图的遗址。可见真实性是不存在怀疑的,怀

  • 古代的庙号分为称祖和称宗的原因及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庙号

    大家应该比较清楚,一般开国皇帝都称为某某“祖”,比如汉高祖,而守成的皇帝一般都称为某某“宗”,比如唐太宗。当然任何事情总有例外,比如明成祖朱棣,清世祖顺治,清圣祖康熙算是例外,姑且不论。之所以如此,实际上是有历史原因的。大家知道,从西周开始,人们就有了

  • 甘露之变的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甘露之变

    安史之乱后,唐朝宦官势力开始坐大,唐德宗委任宦官掌管禁军并且成为定制,从此宦官势力变得不可抑制。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唐敬宗被宦官刘克明杀害,另一宦官王守澄立文宗为帝。文宗向来不满宦官专权,大臣李训、郑注知道文宗有反抗之心,便与文宗密谋诛灭宦官

  • 沙丘之乱爆发的原因及经过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沙丘之乱

    沙丘之乱,或作沙丘宫变,是指战国时代赵国的一场兵变。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赵武灵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传国于公子何,任肥义为相,兼任赵王何的傅。赵武灵王自号主父。就宗法制度而言,赵武灵王违背宗制,废嫡立幼(赵武灵王原有嫡子公子章,但由于爱惜幼子公子何而传国

  • 北宋建隆之治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建隆之治

    宋太祖非常重视帝王和百姓之间的关系,他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他继位以后,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百姓在这一时间段经济比较富足,北宋的国库也收入比较稳定。但是,在这同一期间,国家连年征战,使刚刚发展起来的经济又缓慢增长,不过,因此北宋的兵马经过了严格的训练,很快统一了中原广大地区。到了963年,百姓生

  • 楚成王是如何成为南方霸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楚成王

    关于春秋五霸,有好几种说法。《史记索隐》里说,五霸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荀子》里讲,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才是五霸。后代有不少史学家称,晋国称霸了一百多年,晋襄公、晋景公和晋悼公都有资格称为霸主。其实不管是齐桓公称霸还是晋国称霸,他们的光芒也仅限于北方,对于

  • 西周分封诸侯的爵位划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西周

    根据《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占五十三”,《左传》则记载:“兄弟之国十之有五,姬姓之国四十”。虽然记载略有不同,但姬姓在西周分封诸侯时占据了大头。西周分封诸侯将爵位分成了六个等级:公爵、侯爵、伯爵、男爵、子爵、附庸爵,正统的

  • 南宋皇权是怎么被后宫和权臣瓜分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南宋

    南宋第一位权臣韩侂胄,因为绍熙内禅所立的定策功而被宋宁宗信任,又因为扳倒了独相赵汝愚制造庆元党禁而崛起,成为权倾天下的权臣。韩侂胄利用不聪明的宁宗喜欢用御批的习惯,成为南宋的真正掌控者,从他开始,南宋皇权不可避免的衰落,皇权被后宫势力和权臣瓜分。1,权臣诞生的环境韩侂胄的发迹和他与皇室有三层外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