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后期铁器是怎么普及的?“国人”社会地位为什么下降?

春秋后期铁器是怎么普及的?“国人”社会地位为什么下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322 更新时间:2024/1/22 2:05:58

春秋后期铁器是怎么普及的?“国人”社会地位为什么下降?。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小编一起看下去。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传统意义上是指从平王东迁之后,直至秦灭六国为止。在这段大分裂时期,“春秋”和“战国”同样具有各自鲜明的时代特点。铁器的广泛使用、初税亩制度的推行和“国人”社会地位的下降是春秋战国之交的重要特征。

众所周知,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先后出现了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五位霸主,另有人将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计算在内,可见争霸范围极为广阔。霸主更迭导致一系列历史变化,推动了整个社会秩序出现新的变化,这些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具体有哪些呢?

铁器的广泛使用

从世界历史的视角,源起于小亚细亚半岛的赫梯人最早开始冶炼铁器。考古表明商朝时期的西域同样有人工冶铁的痕迹,而在中原更已有人开始使用陨石冶炼铁器,打造一些工具了。到了西周晚期和春秋早期,铁器文物开始频繁出现,不过依然是比较珍贵的物件。不过到了春秋时期,铁质农具开始广泛地运用于农耕,替代先前的青铜器制品,引发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促使传统中原氏族劳作方式的解体。

铁器的广泛运用促使生产力水平获得极大提升,大家族共同劳作的低效率方式逐渐被摒弃,人们开始到更广阔的地方开垦土地,可耕地出现了急剧增长。当治下土地耕种面积出现增长之后,诸侯们愈发觉得按照劳力征收地租不合理。这或许是迫于日益紧张的争霸形势,总之最终列国重新丈量了耕种土地,并依据开垦面积规定人们向诸侯纳税。

初税亩制度的推行

春秋时期,鲁宣公首先推行了新的征税制度,即初税亩。初税亩制度在公田之法十分之一税(即缴纳实际劳力)的同时再取十分之一,相当于五分之一的税率。这种“履亩而税”的制度实际上增加了民众一倍的负担。要知道,当时的黄河流域人烟稀少,当铁器普及之后,勤劳的农民前去开垦荒地,这未必是诸侯组织的。可是诸侯仅仅觉得纳税方式不合算就要履亩而税,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权力的扩张。

最初周朝实行的是井田制,推行的是公田之法,并不承认民众私自开垦的土地。这时候执行了初税亩制度,开始履亩而税了,等于无形中承认了土地的私有制。事实上这确实是当时社会的一个重要变革,然而普通民众却并未从中获得多少收益。需要指出的是,土地的直接价值并不在于面积的大小,它最实用的价值就是生产的粮食。此时的诸侯征税,规定要收多少粮食就收多少粮食,这种情况下的私有制是残缺不全的。民众在捍卫自己劳动所得方面的力量非常虚弱,所以初税亩制度反应的实际上是君主权力的扩张,相应的民众权利就愈发难以得到保障了。

“国人”社会地位的下降

西周厉王时期,面对日益崛起的诸侯贵族,想要增强自身的力量,于是任用荣夷公为卿士,实行“专利”政策,将山林湖泽改由天子直接控制,这便是“厉始革典”。然而周厉王的行为惹恼了一股特殊的人群,那就是“国人”。国人是指居住在城池及其周边的民众,周天子不允许国人进入山林谋生的行为导致“民不堪命矣”,最终促发了“国人暴动”,推翻了周厉王。到了春秋时期,国人的实力依然强大,卫懿公喜好仙鹤,甚至让仙鹤乘坐特殊地位的人才能坐上的战车,这引发了卫国“国人”群体中的“受甲者”不满。“受甲者”是指国人群体中专门披甲上阵的人,属于卫国军队的兵源。得罪了这群人的后果就是后来北狄人入侵之后,大家熟视无睹,导致卫国险遭灭亡。

关于国人在西周、春秋时期政治地位重要的案例还有很多,西周时期打仗之前,贵族们甚至需要举行一个大蒐礼,召集国家政治生活中所有具备发言权的人开始一次大赛,选拔出驾车狩猎表现最为优异的人作为中军主帅,公布法度、进行奖惩等都可以在大蒐礼上面由大家共同商讨。这是一种城邦式的古风民主,国人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过到了春秋后期大蒐礼就渐渐消失了。公元前513年,晋国赵鞅在大蒐礼上把前任正卿范宣子所编的法度正式铸于鼎上,公之于众,史称铸刑鼎(又称铸刑书)。不过与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不同,铸刑鼎法没有规定如何捍卫私人的权利,而是制定了惩治措施的刑罚律令。从此以后所谓古风的民主就逐渐消失了,国人的社会地位也渐渐变得惨淡起来,直至从中原的政治结构中彻底消失。

综上所述,从青铜器到铁器的利用,中原社会生产力出现了极大提升,人口增长、开垦土地面积出现膨胀,这引起了处于春秋争霸形势下的君主们的重视。通过初税亩改革,列国名义上承认了私有土地的合法性,实际上却进一步占据了国家政治的话语权。这种虚假的私有制背后就是普通民众各方面权利的丧失,曾经影响深厚的国人群体不复存在了。

随着春秋后期剧烈的社会变动,毫无根基的“士”阶层逐渐崛起,并成为各路诸侯倚重的对象,逐渐形成一套独立于贵族体系之外的官僚体系,为即将爆发的变法革新继续力量。权力的扩大促使君主们能够更大规模的驱使民众奔赴战场,历史也将从春秋走向了战国时代。

标签: 国人

更多文章

  • 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什么影响? 安史之乱能怪杨贵妃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

  • 春秋时期“曲沃代翼”是什么事件?为什么说这是晋国历史的转折点?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曲沃代翼

    “曲沃代翼”是什么事件?为什么说这是晋国历史的转折点?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说起晋国,我们总是悲叹如若晋国没有走向分裂,又何至于会让地处西陲的秦国崛起,随即东出。或许,我们还会想到血洗桓庄之族的那个夜晚,还会想到晋文公重耳流亡国外十余年,初心不变,最终登上了晋国君

  • 唐朝除了首都长安还有哪些陪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陪都

    大唐都城长安,陪都有哪些?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小编一起看下去。唐朝都城在哪?答案是明摆着的,当然是长安(陕西西安)了。但是长安只是唐朝最主要的都城,而唐朝的都城实际上并不止长安一个,还有很多。先说长安。隋朝末年,炀帝无道,天下大乱。公元617年,晋阳(山西太原)留守李渊趁天下大乱,出兵沿汾水谷地西

  • 明朝的内阁首辅是什么官?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内阁

    明朝的内阁首辅是什么官?想当首辅有多难?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内阁首辅是明朝内阁中权利最高的辅臣,其实明朝并没有明文规定内阁首辅到底是一个什么官职,但在当时的情况下,首辅拥有主持内阁的大权,而且掌握最重要的票拟权。抛开内阁,首辅也是众文臣之首,有时还能控制六部。后来通过张居正改革,内阁首

  • 唐朝的婚姻制度是怎么样的?需要遵守哪些条件?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

    唐朝的婚姻制度是怎么样的?需要遵守哪些条件?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各个朝代的婚姻制度都会有些许不同,今天就为大家讲讲唐朝时期的婚俗。唐朝被称为是“开放性”社会,女性地位有了明显的提升,而且贞洁观念也有了转变,所以在婚姻上也会比较开放。例如男女可以自由选择结婚对象,

  • 唐太宗为什么打不下高句丽?高句丽有哪些优势?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高句丽

    唐太宗为什么打不下高句丽?高句丽有哪些优势?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唐朝李世民掌权期间,当时唐朝周边大部分的少数民族地区已经收服,但是辽东地区的高句丽、百济、新罗这三个地区却一直处于一种战争的状态,这严重的影响力唐朝边境地区的稳定,因此李世民在进行调和失败之后,就开始主动的向高句丽进行进攻,但是

  • 五卌惨案的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五卌惨案

    五卅惨案因为发生于5月30日而得名,也称为五卅血案,或写作“五·卅”惨案、五·卅惨案,是反帝爱国运动五卅运动的导火索。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群众运动蓬勃发展,2月至4月,上海、青岛的日本纱厂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组织

  • 吕雉为何能执掌汉朝的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吕雉

    吕雉为何能执掌汉朝的政权?吕雉死后吕氏一族的结局是什么?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皇后",这一属于女性的普天之下最尊贵的宝座,始于吕后。"外戚干政",这个中国封建社会几乎从未断绝的局面,始于吕后。"人彘",这种印证了"最毒妇人心"的酷刑,始见于吕后……作为无数现

  • 唐玄宗李隆基为何把军权交给了藩镇节度使?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玄宗,李隆基,节度使

    许多人都知道,造成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就是发生在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而“安史之乱”的根本原因则是唐玄宗给藩镇节度使安禄山等人授予了太多的权力,结果促使其“手握利器,杀心自起”。后来“安史之乱”虽被平

  • 张士诚是怎么兵败的?张士诚为何输给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张士诚

    张士诚和朱元璋一样,都是元朝末期起义领袖之一,而且他们兄弟几个人在当时还都是盐枭、我们知道,古代对盐是实行管制的,盐是非常重要的物资,一般而言都是官府才有盐,而他们几个作为盐枭,想必经济条件也是比较富裕的吧。从这一点上来说,张士诚肯定是必朱元璋要更厉害的,但是为什么最终张士诚会败给朱元璋,张士诚输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