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明政权为何不能长久?

南明政权为何不能长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220 更新时间:2024/3/6 11:22:02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现象,北方的中原王朝一旦面临外敌入侵,通常会向南方战略逃跑,只要跨过了长江,往往就能延续百年国运,比如衣冠南渡之后的东晋,靖康之后的南宋。但是这个历史上多次出现的场景,到了南明身上就失效了,这是为什么呢?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一、相比南宋或东晋朝廷,南明应该说还有两个重要的内部优势,但势能没有完全释放

宋朝之后,中国的经济中心已经完全南移到江南。南明割据江南富庶之地,财源完全是不成问题。有钱了,就能招兵买马,就能支撑战争,可南明就如同一个败家子,手里有牌也没打好。

南宋就很会利用对金国的经济优势。整个宋朝都有一个传统,与西夏、辽国等少数民族签订合约时,都会加一条“开放边境贸易”。

游牧民族靠打猎为生,生产方式比较落后,许多生产资料与生活用品都需要依赖与汉人的交易。而汉人除了需要马匹、貂裘之类的产品,对游牧民族的依赖性很小。

南宋对金国的边境互市,就如同发达经济体对发展中国家交易中的“剪刀差”。这种“一边倒”的交易方式长期进行下去,对金国的经济可以造成很大伤害,让其在组织大规模南下战争时“后劲不足”。

南明在刚刚建立时,就有一个十分成熟的都城南京,里面不管是制度还是机构,都能随时运行,但前提是坐在龙椅上的那个人要有绝对的合法性,也就是大家都认可。

但是南明的弘光政权成立时,合法性受到很大质疑,难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君、臣、民之间离心离德。

明朝末年的东林党与阉党的争斗,一直延续到了南明。弘光政权的老大是小福王,也就是老福王的儿子,而福王曾经与东林党是老对头。

东林党面对“小福王”,心里不服,也不愿意受其领导,就到处散布假消息,编造不利于领导的言论。这帮知识分子掌握着社会舆论,这时候他们的言论可以直接动摇民心和军心。

一般都内部矛盾,都可以用外部矛盾来转移。南明的内部斗争掩盖了所有的外敌入侵,激烈到没有是非黑白,只有你死我活。

南明朝廷头目也是走马观花,短短十余年,先后出现弘光政权、鲁王监国、隆武政权、绍武政权、永历政权,缺少战略定力,一会儿向东,一会朝西。

没有一个稳定的中心组织和领导,再多的钱财和士兵也是一盘没有战斗力散沙,一击即溃。南明的军队不少,将领各自为战,还大多是一群不受约束的乌合之众。

反观南宋,赵构的兄弟和父亲都被抓到北方,他是唯一能继位的合法皇帝,受到文臣武将一致拥戴,何况他有自己的嫡系部队。

东晋的司马睿,在建立东晋前也是有实力的琅邪王,并在南方已经耕耘多年,有一大批追随者,等到西晋灭亡后,他成了唯一有实力和法理的继位人。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一个王朝的兴与衰是所有局部因素叠加之后影响系统而结出的果。南明内部的不团结,消耗了自己的实力,也给了外部敌人可乘之机。

二、南方朝廷的外部敌人已经今非昔比,大清与大金虽同为女真族,但此时的大清非南宋时的大金可以比拟。

在内部组织结构上,大清实行兵农合一的八旗制度,战斗力可谓所向披靡。在冷兵器时代,北方游牧骑兵队对南方军队有天然的机动性优势,并且战争成本小。这种部队碰上了组织涣散的南明部队,完全可以快刀斩乱麻。

南宋面对的金国军队,战斗力也很强,不过金国内部不如大清稳定。大清在打天下阶段,除了在皇帝去世的时候朝堂会不和谐,但对南明等外部势力的态度上还是一致的。

金国在立国时实行的是“兄终弟及”的传位制度,比如完颜阿骨打去世后继位的是完颜吴乞买,这套制度会造成很大的内部矛盾。金国的贵族,许多都有理论上继位的可能,然后心思就不会完全放在战场了,也会时不时的分心关注龙椅,关心自己能不能上位。海陵王就曾通过非正常手段上位,然后大肆清理金国反对他的贵族,给金国造成很大的损失。这就给了南宋踹息的机会。

在战与和的问题上,金国内部始终都有两种不同声音,而大清在多尔衮的强势领导下,虽有少许“主和”或“分治”的杂音,但主流只有一个声音,那就是统一全天下。

金国入主中原之后,贵族迅速堕落,开始贪图享乐,很快就丧失了昔日的进取心。在治理上方式上,金国也没有很快适应中原文明,这就导致其在中原地区总是面对汉人叛乱。一旦南宋方面出现北伐行动,黄淮流域的汉人就会迅速响应。

大清就吸取了大金的经验,还未入关就主动开始汉化,并吸收汉人官僚加入朝廷。大清的制度,比起南明,更有包容性,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大家纷纷愿意前往。

等到入关时,大清已是一个汉化比较深的政权,采取一些列的措施,比如承认明朝功名,奉大明为正统,拉拢汉人知识分子,扩大政权的组织基础。

这些被大清吸收的汉人官僚,比如洪承畴吴三桂等人,又为大清平定天下立下汗马功劳。

南明内部,皇帝有名无实,可谓群龙无首;面对强大的清军,如同以卵击石。不管是内部组织,还是外部因素,南明都不能成为第二个南宋。

标签: 南明

更多文章

  • 西南古国夜郎国是怎么消失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夜郎国

    中国的成语都有典故出处的,如“夜郎自大”。虽然,后来指某个人不自量力,但它的出现却和一个国家有关,即:夜郎国。不过,“夜郎自大”出现在史籍中的时间并不长,最初是在战国时期。后来,汉朝的皇帝派人出使夜郎国,司马迁如实记录,便有了《史记·西南

  • 清朝文官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古代的官吏制度延续和发展了数千年。而在整个官吏制度中,文官制度是特别重要的环节。“武威克敌,文教治世”,历史上很多时间段,朝廷都奉行“重文轻武”的传统。这样一种制度安排,既有来自理性的积淀,也有来自那些靠武力实现改朝换代

  • 三家归晋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家归晋

    说起三国的历史,大家多是耳熟能详,魏蜀吴三国。里面的人物和事件大家用的都比较熟悉,很多人随口都能说出几件。不过对于三国最终的解决却很少有人知道。我们只知道是三家归晋,不过是怎样归晋的,大家并不清楚。我们今天看那一下三国是怎样归晋的。三国最终都归西晋了,可并不是都是西晋灭亡的。确切地说,三国中有两个是

  • 元朝为什么没有灭掉高丽 高丽靠什么活了下来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高丽

    元朝鼎盛期,其战力所向披靡,西夏、金国、南宋统统不是元军的对手。所以后来元朝才能完成统一,开创属于自己的时代。不过令人奇怪的是,元朝为什么没有将高丽一同吞并呢?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当时元军想要灭掉高丽都不算难事,为何忽必烈没有下手?那下面就准备跟大家分析下其中缘由,实际上也是有一定的外界因素所致,想

  • 金朝为什么要修长城?金朝修长城是为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金朝

    很多人都知道,长城在我国古代可以说是意义重大,尤其是可以抵御外族对于中原的入侵,在这一点上面是非常有意义的,因此秦始皇要将长城连接在一起,而后世各个朝代几乎都会对长城进行修缮和加固。然而,由女真族统治的金朝,为什么也要去修长城呢?长城本来就是用来抵御外族的,那他们修长城的目的又是什么呢?下面就让小编

  • 金朝和后金能过涿鹿中原的原因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金朝

    《金史》“金之先,出靺鞨氏。靺鞨本号勿吉。勿吉古肃慎地也。元魏时,勿吉有七部:隋称靺鞨;唐初,有黑水靺鞨,粟末靺鞨”。金国和后金都是女真人建立的政权,当然关于二者是否同源至今仍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都是从部落逐渐发展起来的。全部起源于白山黑水之间,金国曾经俘虏

  • 三国曹魏权臣司马昭为何不废帝自立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司马昭

    生在古代那种皇权社会,但凡自己手里有能力的人,都会向往皇权。而在我国的几千年历史中,离皇位最接近,但到死都没有登上帝位的权臣一共有两位,分别为曹操和司马昭。曹操不用小编多说,大家对这一人物应该有深刻的认知,毕竟每个人在上初中的时候都会学古代史,都会了解曹操的生平事迹,今天小编想和大家聊一下司马昭。明

  • 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宰相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

    宰相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很长时间,一直到明朝初期的时候。这也难怪,皇帝实在是太繁忙了,还有很多业余的事情要做,这就需要一个来帮助自己管理国家。然而正是因为这样,宰相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一个岗位。当然了,皇帝也知道这样做,风险太大了,为了防止他们篡权,其实历朝历代也使用了不少的办法。虽然有时效果

  • 春秋后期霸主越国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越国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其中,就越国来说,无疑是

  • 东汉后期益州本土东州兵战斗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东州兵

    赤壁之战后,刘备取得荆州四郡,时刻等待机会进图益州。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的机会来了,刘璋邀请刘备入川抵御张鲁,防御益州。狼来了,怎么会放弃刘璋一只厚道的小绵羊。刘备夺取刘璋益州根基的时候,有一股非常特殊又强大的势力选择投靠了刘备,他们正是刘璋父子立足益州的嫡系东州兵。东州兵的投靠让刘备夺取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