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塔吉克族的历史是怎样的?塔吉克族有着什么民族特色?

塔吉克族的历史是怎样的?塔吉克族有着什么民族特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418 更新时间:2024/1/24 22:25:54

中国从古至今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了那些人数众多的民族外,还有一些人数较少的少数民族。而中国的传承化众多的也是民族众多的原因之一,每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你可知在我国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中的塔吉克族是怎样的吗?随小编去塔吉克族文化看看吧!

塔吉克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属于欧罗巴人种印度帕米尔类型。“塔吉克”是民族自称,意为“冠”。

塔吉克族的族源可上溯到公元前若干世纪分布在帕米尔高原东部的操伊朗语的诸民族。中国塔吉克族(高原塔吉克人)和塔吉克斯坦的主体民族塔吉克族(平原塔吉克人)不是一个民族,二者在语言、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上都有很大差异。

塔吉克族的语言克分为色勒库尔语和瓦罕语两种,均属于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帕米尔语支,是多音节语,塔吉克族是中国唯一操伊朗语族语言的民族。色勒库尔语主要是塔什库尔县居民使用,莎车、泽普、阿克陶和皮山等地的居民则主要使用瓦罕语。

由于塔吉克族人民长期与汉族、维吾尔族等人民密切交往,所以在塔吉克语中,吸收了许多汉语和维语的借词。中国塔吉克族无本民族文字,20世纪30年代前使用波斯文,后改用维吾尔文,当今青年人普遍兼通维汉语文。

塔吉克族人口数为51069人,其中60%聚居在帕米尔高原上的塔什厍尔干塔吉克族自治县,其余主要分布在附近的莎车、泽普、阿克陶和皮山等县,这些县里都设有塔吉克民族乡。自古繁衍生息在帕米尔高原东部的塔吉克人和不同时期从帕米尔高原西部东迁的塔吉克人构成了我国境内的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妇女是编织和剌绣的能手。她们所织的鞍垫、马衣、腰带等多饰有图案,并能用各色布块在枕头和围裙上拼出各种几图案,称之为“补花”或“对布花”,花纹对称协调,色彩鲜艳。

最出色的手工艺是刺绣,她们在衣领、襟边、荷包等上面刺绣各种图案花纹,尤以在妇女帽子前沿的刺绣最为精致,有的像插满鲜花,有的像遍缀宝石,独具特色。此外,马鞍、马鞭等日常生活用品大多也饰有图案,有的还用白银、铜丝镶嵌,相当华丽。

民族历史

塔吉克族人口虽少,却历史悠久。“塔吉克”是本民族的自称,据民间传说,该词的原意为“王冠”。

据考古发现,在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500年,这些操东部伊朗语的民族,就已分布在我国新疆南部地区,其中分布在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东部地区,就是我国塔吉克族的先民(一般认为是塞种人)。公元前2世纪,张骞出使西域,西汉王朝设西域都护管辖。塔什库尔干地区属于交通要道,“丝绸之路”的咽喉。

塔吉克族先民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受到熏陶。并发展自己。公元2~3世纪,在塔什库尔干一带出现了蝎盘陀国,竭盘陀人是中国塔吉克族的远祖。在3~4世纪,他们已经得到发展,灌溉农业,过半农半牧生活。蝎盘陀国有12座城堡和10多所寺院。以来自于南亚次大陆地区的小乘佛教为国教。

唐朝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开元(713~741)中,在此设“葱岭守捉”戍所。公元8世纪,蝎盘陀国消亡。公元916世纪,塔什库尔干地区先后受来自于南部的、崛起于青藏高原地区的吐蕃人、喀拉汗王朝、西辽、蒙古元朝和察合台汗国的管辖。特别是从10世纪开始传入喀拉汗王朝境内的伊斯兰教,对塔吉克人的影响强烈,以致后来成为全民族信仰的宗教。

明朝后期,在色勒库尔的中心地带已有一批塔吉克族小村塔。从17世纪后期到19世纪,帕米尔高原西部和南部的舒格南、瓦罕等地的许多塔吉克人迁入色勒库尔,逐渐成为中国的塔吉克族。

17世纪中叶,清朝统一全国,对塔什库尔干,沿用元朝的名称“色勒库尔”,建置色勒库尔回庄,归喀什噶尔参赞大臣管辖。清代的建置,大大加强了塔吉克族地区同南疆维吾尔族地区经济与文化的密切联系。

民族服饰

塔吉克族男子大都在白色衬衣外穿一件青色或蓝色无领对襟长大衣,腰系一根腰带,右侧挂一把小刀。脚蹬野公羊皮长筒靴。头戴黑羊羔皮作里,黑平绒作面的圆形卷边高统帽。身跨骏马,往来奔驰于草原、雪山间和白云下,显得十分威武、潇洒。

塔吉克妇女的装束鲜艳夺目,更具魅力。她们大多喜欢穿镶有花边的红色或花色连衣裙,外套黑绒背心,下穿长裤,脚蹬红色软底长统靴。为抵御高原上的大风与寒冷,头上总戴一顶圆筒形绣花棉帽。帽的后部较长,可遮住双耳和后颈。

青年妇女的帽子上镶有很多饰物,尤其是帽的前沿缀有一排色彩华丽、熠熠闪光的珠子和银链,配以耳环、各种宝石项链和称为“阿勒卡”的圆形银胸饰,显得娇美、艳丽,楚楚动人。当她们外出时,帽子外要披一条数米长的红、黄或白色大头巾。

塔吉克族成年男子大多数常在衬衣外面穿黑色的“袷袢”(无领、对襟的长外套),系绣花布腰带;冬季外加羊皮大衣。男帽一般为黑绒圆高筒帽,帽上绣有数道细花纹和一道阔花边,帽里多用黑羊羔皮缝制而成。青少年则戴同样的白色帽。这种帽子很适合高寒地区特点,遇到风雪时,把帽边拉下就可紧紧遮住双耳和面颊。

服饰以帽子最具特色,男子一般戴黑绒,圆高统帽;女子戴圆顶绣花棉帽,帽的后半部垂有后帘。出门时。帽外加披方形大头巾,多为白色,新嫁娘用红色,小姑娘也有用黄色的。男女都穿红色长统尖头软底皮靴。

妇女戴圆顶绣花棉帽,帽的后半部垂有一块后帘,遮住后脑和两耳。出门时,帽外加披方形大头巾,一般为白色,新嫁娘用红色,小姑娘多披黄色。身穿连衣裙,天冷时外套袷袢。为了美观和保护裙子,已婚妇女常系彩色围裙。

男女都穿毡袜和线袜,外套红色长筒尖头皮靴。靴是用公野山羊皮作筒,牦牛皮作底,轻便耐用,便于翻山越岭。

妇女大都喜爱装饰,盛装时帽沿上加缀一排小银链(“斯拉斯拉”),戴大耳环,颈绕数道珠项链,胸前佩戴名为“阿勒卡”的圆形大头饰。已婚少妇在发辫上缀白纽扣。新娘在辫梢饰丝穗。

由于兄弟民族之间的亲密往来和互相影响,相当长时期以来,塔吉克族牧民的衣服大多和柯尔克孜相似,农民的装束则基本上和维吾尔族相同。

民族饮食

塔吉克族最喜欢的食品为抓肉、牛奶煮米饭和牛奶煮烤饼。塔吉克族饮食的内容和制作方法反映了他们的经济状况、生活需要和民族特点。牧区的饮食以奶制品、面食和肉为主;农业区则以面食为主,奶和肉食为辅。面食主要是用小麦、大麦、玉米、豆子等面做成的馕。他们的饮食品种较多,具有特色的食物有:奶粥、奶面片、奶面糊、酥油面糊、酥油奶糊、酥油青稞馕、酥油浇馕、抓肉、抓饭、奶酪、奶干、奶茶等很多。

塔吉克族日食三餐,主要食品有肉、面、奶。农区和牧区的塔吉克族,在食物结构上略有不同。农区以面食为主,牧区以肉食为主。喜欢将面和奶或米和奶一起制成主食。如显尔克鲁齐(奶粥,将洗净的大米加牛奶煮成的粥),或西尔太里提(奶面片,用牛奶和面,然后擀成薄片,再用牛奶煮熟)牛奶煮烤饼均离不开牛奶。

塔吉克族民间独具特色的食品如布拉马克(奶面糊)、哈克斯(油面糊)、泰勒提(酥油泡馕)等都是用牛奶加面粉,或酥油加面粉制成的。其他许多日常食品,因受维吾尔族的影响,其做法大体上与维吾尔族做法一样。如面粉制作的烤馕,大米加羊肉、羊油、胡萝卜等做成的抓饭等。

塔吉克族在日常饮食中,都很注重主食,不太讲究副食,很少吃蔬菜。一日三餐,早餐是奶茶和馕,午餐是面条和奶面糊,晚餐大都吃面条、肉汤加酥油制品。在肉食上,塔吉克族最喜欢用清水将较大的肉块煮熟,然后蘸盐吃,认为是原汤原味,民间把这种食肉的方法称为“西尔乌”(手抓羊肉)。

此外,那仁(肉块加面片或将牛奶、肉汤混制加面片)、“阿热孜克”(油餜子)、油饼、奶干、奶疙瘩、奶皮子也是日常不可缺少的食品。塔吉克族日常饮料多习惯于饮用奶茶。

按传统习惯,一日三餐的饮食安排、各种食品的制作,均由家庭主妇承担,一般男人不需插手。进餐时,在地毯上铺饭单(布餐巾),就餐者围其四周,长辈坐在上座,菜饭按座次先后递送。

居住方式

中国塔吉克族人农牧兼营,适宜半固定居住方式。一般在村中建有固定房屋,另在牧场备有临时或流动住所。每年春播结束后,就赶着畜群到高山牧场,秋收季节来临,又回到村庄。村庄多坐落在由高山雪水冲刷而成的草原地带,有些处于两山之间。牧业生产和广种薄收的农业经济导致村落零散布局,户与户之间距离较远。

过去,塔吉克人修建房屋,多为石木结构,现一般为土木结构的正方形平顶屋。住房建筑面积很大,一般都在400-500平方米左右。住宅由门厅、正房、客房、库房组成,并围有院墙。牲畜棚圈紧靠住房。在外出放牧季节,多数牧民在牧场上建筑简陋的矮土房,少数人使用毡房。

塔吉克族传统的家庭形式是家长制的大家庭。父亲在世时,儿子们很少分家出去单过,否则会受到当地社会的责备。不少家庭三世同堂,有的甚至四世同堂。至今仍有许多家庭保持大家庭结构。大家庭中特别提倡尊长爱幼,孝敬父母,夫妻间互相忠诚,兄弟友爱等。在家庭中妇女可以对家务事提出主见,可以参与商量经济事务和子女的婚事。在妯娌之间,长子之妻受到尊敬。

标签: 塔吉克族

更多文章

  • 阿昌族的厚重文化体现在什么地方?阿昌族有什么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阿昌族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着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下五千年所继承下来的传承是不可估量的,不管是物质上的还是非物质的。而多民族是其中的原因之一,更多的是每一个民族所继承的传承种类繁多。那么,在继承的阿昌族文化中,他的厚重文化体现在什么地方呢?现在小编就带着大家一

  •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有哪些成功的经验?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武帝

    说起汉武帝,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在汉武帝统治中国的这段时间里,他拥有着非常多的荣耀,为汉朝的发展兴旺做出了很多付出。在他一生的荣耀中最值得称赞的办事当年的反击匈奴的战争。那么这场反击匈奴的战争有着什么意义呢?他给后人传输了什么样子的经验?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的历史意义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从根本上摧

  •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的全部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汉武帝

    说起匈奴这个民族,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在古代属于亚洲北部地区的游牧民族,长期以来是一个非常好斗的民族。这民族长期处在一种掠夺的状态中,在古代匈奴王阿提拉对欧洲的入侵可以说是非常血腥残暴的,后来败在了罗马人的手上。而同一时期,匈奴也曾侵略过中国,那个时候中国是汉朝时期,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下汉武

  • 秦灭六国时期最难打的哪个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灭六国

    秦灭六国统一,这个过程说起来是相当长的,至少也得从秦孝公开始。不过,前面其实都是秦国的崛起、发展,到后来有了实力,才开始对六国进行征讨。六国中间有的实力强大,有的弱小,那么在这其中,究竟哪个国家是秦国最大的敌人,是最难啃的骨头?战国七雄中间,哪一个国家是最难打的,最顽强抵抗,灭国花费了最大的兵力的国

  • 宋教仁死后对当时的社会有着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教仁

    宋教仁是我国近代历史民国时期的革命者,一生都在位革命而奋斗这,为当时的社会做出了非常多的贡献。后来宋教仁在火车站被人暗杀后,对当时的社会也是有着非常浓烈的影响的。那么宋教仁死后有着什么影响呢?现在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吧。在宋教仁死后,陈其美称搜出了国务总理赵秉钧的通讯,证据指出凶犯和赵秉钧,内

  • 商朝迁都过几次 商朝频繁迁都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商朝

    商朝时期,是我历史上一个很奇特的时期。我们知道,一个国家一旦国都定下来了,就基本上是固定在这了,除非发生很大的政治事变,不得不迁都。不过历史上却有一个奇怪的朝代,商朝,整个商朝一直都在迁都,前后一共进行了十三次之多。那究竟是为何,为什么商朝会进行如此多次的迁都?商朝的迁都究竟是为了什么?1.商朝的都

  • 楚国和晋国谁更强?晋国占据优势却率先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楚国

    春秋时期,楚国和晋国都是当下最厉害的诸侯国之一,那两国究竟谁的国力更加强盛一些呢?实际上楚晋争霸,双方一共有过11次大规模的交战记录,其中楚国只赢了两次。乍一看楚国等于是完败,但楚国怎么说也当过多年的霸主,为何对晋国胜率会这么低呢?主要也是因为晋国有几个天然优势,让楚国只有羡慕的份。不过晋国虽强,但

  • 英法联军入侵为什么火烧圆明园 签订了哪些条约有哪些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英法联军

    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后为什么会火烧圆明园?当时签订了哪些条约?英法联军的入侵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一起了解一下当时的历史情况吧!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法联军入侵我国始于1857年(咸丰七年)。当时帝国主义国家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和法兰西第二帝国借口广东官吏到英国商船上捉拿罪犯和一个法国传教士在广西被杀

  • 清末为什么撤销广东巡抚而保留两广总督?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两广总督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七月(下指农历),已存在249年的广东巡抚正式撤销。经过几复几废,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十一月,由两广总督兼管广东巡抚事。最早提出要废除广东巡抚的,是时任广东巡抚的郭嵩焘。郭嵩焘的理由是:两广总督和广东巡抚同驻广州城,权力界限太混乱,影响办事效率。全国共有四例总督与巡

  • 皖南事变历史简介 皖南事变真相和历史影响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皖南事变

    历史上的皖南事变怎么回事?皖南事变是怎么发生的?历史真相究竟是什么?皖南事变最后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我们来看下文。皖南事变简介1940年10月19日,蒋介石指使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总长名义致电八路军朱德、彭德怀和新四军叶挺、项英,强令将在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于1个月内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