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英法联军入侵为什么火烧圆明园 签订了哪些条约有哪些历史影响

英法联军入侵为什么火烧圆明园 签订了哪些条约有哪些历史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84 更新时间:2023/12/8 17:21:31

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后为什么会火烧圆明园?当时签订了哪些条约?英法联军的入侵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一起了解一下当时的历史情况吧!

英法联军入侵北京:

英法联军入侵我国始于1857年(咸丰七年)。当时帝国主义国家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国和法兰西第二帝国借口广东官吏到英国商船上捉拿罪犯和一个法国传教士在广西被杀的事,联合派兵侵犯广东。1858年(咸丰八年)又派军舰侵犯天津。1860年(咸丰十年)又侵入北京。

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物最多的一个博物馆,其收藏中国文物的历史可追溯到1753年建馆时期,截止2013年,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万3千件,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件。这些藏品与古希腊、古埃及藏品等一并成为该馆收藏的最重要最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

通州谈判过程介绍:

1.1856年英法联军以更换条约为名进逼北京。当英法联军在天津和通州时,清政府与其有过一系列的外交谈判。通州谈判时,英方派代表巴夏礼率领39人参加,清政府答应英法联军提出的所有不平等条约,但在礼节问题上却是寸步不让,在巴夏礼面见皇帝"跪与不跪"这一点上争执不下。

2.钦差大臣全权谈判代表载恒说:"按中国礼制,见皇帝必须跪拜。"巴夏礼说:"我不是中国的臣。"争辩既久,相持不下。清政府接到谈判通报后指示:"必须按中国礼节,跪拜如仪,方予许可。"巴夏礼拒不接受,扬长而去。清政府则指示僧格林沁将巴夏礼一行39人截拿扣押,押往北京作为人质。

3.巴夏礼一行39人被扣押,英法联军迅速进军,兵临北京城下。炮火中皇帝和嫔妃仓皇出逃。圆明园落入侵略军之手,接着是连续两日的抢掠圆明园中的奇珍异宝。三日后,皇帝的弟弟奕忻在武力的逼迫下英法联军交还了人质,但39名人质,生还的仅有18人,其余归还的全是尸骸,其中英国泰晤士报记者的尸体是七至八块。

英法联军入侵:英法联军为什么火烧圆明园?

1.英国公使额尔金和英军司令格兰特见到人质和尸体后,认为只有毁圆明园才能给中国皇帝极大的打击。于是,他们把辉煌的皇家园林看作是中国皇帝的私有财产,成为联军报复和发泄私愤的对象。

2.英法两国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而联合组成的侵华远征军。1856年(咸丰六年)10月,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1857年3月,英国政府任命前加拿大总督额尔金为全权代表,法国政府任命葛罗男爵为全权专使,率军来华。

12月,联军齐集珠江口,共计5600余人,其中法军1000人,英军4600余人;军舰20余艘,占领广州成立联军委员会并对广州实行殖民统治。1858年联军侵入天津城郊,迫使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后陆续南撤。次年,在互换《天津条约》批准书时,英国公使普鲁斯和法国公使布尔布隆拼凑联合舰队再次兵临天津海口,共有兵士2000余人,各种军舰20余艘,战败而归。

1860年,英、法扩大战争,再度任命额尔金和葛罗为全权专使,并任克灵顿和孟斗班为两国侵华军总司令,率英军18000余人,法军7000余人,英舰73艘,法舰32艘,齐集中国海面。8月24日占领天津,10月13日占领北京,侵略军烧杀抢掠,犯下滔天罪行。焚烧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造成中国文化的巨大损失。11月初撤出北京。1861年10月,《北京条约》规定的中国对英法兵费赔款全部交清后退出广州。

签订了哪些条约?

《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的签订:条约内容有哪些?

1859年,英法发舰前往北京换约,在大沽发生炮战,受创而去。1860年大举来袭,大沽、天津相继陷落,不久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和烧毁了皇室园林圆明园和静宜园,而清文宗等则以西狩为名逃奔热河。

10月联军以焚毁紫禁城作为威胁,迫使恭亲王奕欣出面代表议和,除了完成《天津条约》的换约外,加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以为《天津条约》的补充。

续增的条款包括:

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给英国;准许外国人在中国买卖人口;将已充公的天主教教堂和财产发还,法国传教士可以在各省任意租买田地,建造教堂;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北京条约》刚一签字,英、法、俄等公使就立即表示,只要清政府认真"履行条约",就可以得到"任援助"。1861年1月,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1862年1月,清政府对太平天国事件确立了"借师助剿"的方针,引用外国军队来帮助镇压内乱。

历史影响有哪些?

从文化角度看,圆明园的毁灭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空前惨剧。

从历史的进程看,这一落后挨打的惨祸震惊了有识的中国人。

圆明园浩劫后出现洋务运动,惨祸引来了民族觉醒和进步。灾难发生后的第二年即1861年,学习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便开始兴办,只是因阻力重重,国家"自强"的目标迟迟未达到,圆明园本身乃至整个北京、整个中国继续劫难不止。

标签: 英法联军

更多文章

  • 清末为什么撤销广东巡抚而保留两广总督?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两广总督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七月(下指农历),已存在249年的广东巡抚正式撤销。经过几复几废,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十一月,由两广总督兼管广东巡抚事。最早提出要废除广东巡抚的,是时任广东巡抚的郭嵩焘。郭嵩焘的理由是:两广总督和广东巡抚同驻广州城,权力界限太混乱,影响办事效率。全国共有四例总督与巡

  • 皖南事变历史简介 皖南事变真相和历史影响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皖南事变

    历史上的皖南事变怎么回事?皖南事变是怎么发生的?历史真相究竟是什么?皖南事变最后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我们来看下文。皖南事变简介1940年10月19日,蒋介石指使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总长名义致电八路军朱德、彭德怀和新四军叶挺、项英,强令将在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于1个月内开

  • 独孤皇后中的独孤家族在真正的历史上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独孤皇后

    近期上映的围绕我国古代独孤世家的电视剧《独孤皇后》已经是在网上开始热播了,也赢得了不少观众的好评与关注。那么在看电视剧的同时,大家有没有想过咱们历史上真正的独孤家族是怎样的呢?最后又是因为什么而销声匿迹了呢?现在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吧。独孤姓氏来源于刘姓氏,源自北魏,由汉光的武帝的后人演变为独

  • 北宋真的有80万禁军吗 禁军战斗力为何薄弱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禁军

    《水浒传》中每位人物都有自己的出身和相应的社会地位,其中林冲可谓是有过辉煌的工作履历,那就是林冲曾经做过北宋八十万禁军总教头。然而,当年北宋威震华夏的八十万禁军,为何没有抵挡住金人南下呢?难道是《水浒传》中的禁军人数有误?一、禁军人数《水浒传》虽然是小说,但并没有记错北宋的禁军人数。《宋史兵志》记载

  • 文学革命简介 文学革命的过程 文学革命的意义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学革命

    文学革命简介:文学革命的过程是怎样的?文学革命的意义是什么?本文这就为你介绍:文学革命简介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它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封建思想的批判必然地转向对封建主义文学的攻击,反对文言

  • 明万历广宁门事件简介 如何看待广宁门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广宁门事件

    明万历广宁门事件简介:广宁门事件的背景是怎样的?如何看待广宁门事件?本文这就为你介绍:明万历广宁门事件简介1607年2月(明万历三十五年正月),江苏省泰兴县知县龙镗赴京参加“大计”(明朝官员考核制度,每隔六年考核一次官员,考核外官名“大计”),因考绩不

  • 华兴会成立发展历史简介 华兴会的主要创立者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兴会

    华兴会简介:华兴会是怎样成立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华兴会的主要创立者是谁?本文这就为你介绍:华兴会简介华兴会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团体。于1904年2月15日在湖南长沙正式成立。会长为黄兴,副会长为宋教仁、刘揆一、秦毓鎏等人。成立背景是在光绪二十九年5月即1903年5月,军国民教育会的“运动

  • 秦始皇和汉武帝有何差距?秦朝国运终不能持久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始皇

    很多人都喜欢把秦始皇和汉武帝拿出来做比较,毕竟两位都是能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皇帝。不过对比秦朝和汉朝的命运,秦朝存在的时间简直太短,这也是因为秦始皇在最后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导致秦朝走向衰败。秦始皇固然有他伟大的一面,但也有顽固、固执的一面,他把自己的生死看的太重,或许是因为秦

  • 民国新生活运动简介 新生活运动内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新生活运动

    民国新生活运动简介:新生活运动内容是什么?新生活运动有什么意义?本文这就为你介绍:民国新生活运动简介新生活运动,简称新运,指1934年至1949年在中华民国政府第二首都南昌推出的国民教育运动,横跨八年抗战。新运以”礼义廉耻“重要思想为主,使人民改头换面,具备“国民

  • 黄冈起义简介 黄冈起义的领导人 黄冈起义失败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黄冈起义

    黄冈起义简介:黄冈起义的领导人是谁?黄冈起义第一枪谁开的?本文这就为你介绍:黄冈起义简介黄冈起义,全称潮汕黄冈起义,又称丁未黄冈之役、丁未起义、丁未革命,是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5月22日同盟会在广东潮汕饶平县黄冈镇发动的反清起义。孙中山派同盟会员许雪秋、陈芸生、陈涌波、何子渊等发动黄冈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