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老子的老师是谁 后人塑造铜像来纪念老子

老子的老师是谁 后人塑造铜像来纪念老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027 更新时间:2024/1/15 18:36:06

老子的老师

老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非著名的思想家,后世对他非常尊崇,直至今日,他的思想不仅在中国甚至在世界都是非常闻名的。对于这样一个伟人,他的师父,也有很多人好奇。而关于老子的老师,有两种说法。

鸿钧道人图片

第一种说法是鸿钧道人。这种说法基于老子是太上老君的基础。因为传说中的老子是太上老君的化身,所以刚出生就会讲话,发又是不同于常人的白色,当时老子故去之后也是飞仙而去。而在封神演义中,我们都知道,太上老君是鸿钧道人的大弟子,所以说,如果老子真的是太上老君的话,那么他的师父就是鸿钧道人。不过这一种说法具有很浓厚的神话色彩,所以并不是很可信。

另一种说法是老子的老师是常纵。这种说法也没有多少人觉得可信,因为常纵这个人在历史上几乎等于没有记载,原名不知道,生卒年份也不清楚,只留下了依据著名的成语——舌存齿亡。这样简单的介绍,甚至连他老子的一点关联都找不到,连他是哪个朝代的都不清楚,更遑论讨论和他相关的人?所以大部分宁愿相信这个说法不过是为了解释老子的才学,才编造出来的罢了。由于以上两个说法都比较含糊,没有一个有实证,所以说,老子的老师到底是谁,或者说他有没有老师,都是一个未知数。虽然至今还是有不少人在钻研老子老师的问题,但是在没有史料的记载下,无论钻研出什么结果,也只能说是推测,所以,这一问题应该永远是个谜了。

老子铜像

老子是传统道教的创始人,他所著写的道德经是后世研究道家学说的经典,他的思想光辉一直绵延后世,流芳千古。为了突出老子这位智者的道的思想,彰显他对宇宙万物来源的思考,老子像的材质以青铜为主,整体造型以厚重不失庄严,威严不失大气,又不失仙风道骨。

老子铜像

老子的头部,充分展现了一个智者应有的面部姿态。面部饱满,头部高高的隆起,白白的眉毛温顺的垂着,眼神锐利,朝着远方看着,面部慈祥,给人一种无形的敬畏感,这是对知识、对思想的热情和敬重。他的头像束发冠让人产生一种庄严感,飘散的散发,就像老子的思想一样,飘散在天地间,惠及后人。身上穿着传统道家的素净道袍,里面则穿着周的史官官服,寓意他曾梦想在周完成理想以及他的社会地位,但却最终在道家的精神世界里幡然顿悟,脱离于红尘中的尔我诈;抑或是想用道教来净化满是铜臭味的官吏的腐朽之气。老子手上则持着他的著作道德经,他的左小指指着天空,高高的,直直的,寓意天法、自然心平体正。

从远处来看,老子头像整体线条感流畅,总的呈现出一种飘逸感,身形飘逸潇洒,仙气林林。他的身侧分别不同的饰物,道袍身上着八卦卦象,层次清晰,线条明朗,从道袍边从上往下慢慢延伸,寓意着道家思想的幽远深邃、无限延伸。

老子智慧

世人常认为老子具有其他人没有智慧,是因为他拥有了常人不具有的眼睛。这双眼睛看过了世间的丑态,洞悉了世间的世情。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是需要勇气的,更需要他人所不具备的智慧。老子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淹没,正是因为他的智慧在时间的打磨中越发亮眼。领越老子的智慧,超越时代的人生思辨和处事智慧,让人能保持心的宁静和生命的禅意。

老子像

标签: 老子老师后人塑造铜像纪念老子老师我国春秋战

更多文章

  •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解读 张仲景求学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解读,学的,故事,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关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有关张仲景医学上最出名的,莫过于他开创了中医发展过程的点睛之笔“辩证法”。用药在于精,直达病根,但不是像现代西医一样。他主张同一种病的不同症状就要不同的疗法,但是如何区别就要参照辩证法了。张仲景照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里的辩证治疗法对后世医学的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使用凉性的药物治

  • 曹操夏侯两家关系如何 曹操为何重用夏侯家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曹操,夏侯两家,夏侯,两家,关系,如何,为何,重用,夏侯家

    曹操夏侯因为夏侯渊、夏侯惇两兄弟被归类为曹操部下宗族类的将领,所以很多人奇怪曹操与夏侯家的关系,甚至认为曹操是夏侯的后裔。其实不然,曹家与夏侯两家都是沛国谯县(现今安徽省亳州市)的名门望族,但是从曹腾这一代开始,曹家多在朝廷和郡县做官,甚至有的官位颇高,而反观夏侯家,虽然也是大族,但是毕竟没有官员荫

  • 著名哲学家老子的弟子有谁 老子有后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著名,哲学家,老子,弟子,后人,老子,弟子,道家,开创者,也

    老子的弟子文子是道家的开创者老子的弟子,也是道家学派的著名代表学者之一。他曾著录《文子》九篇,与孔子几乎同时,其作品享班固等名家盛赞。他被世人尊称为太乙玄师,常年游历各国,通晓四方地理。群山峻岭君临之间尽是他的足迹,他的思想隐藏在无数角落里。老子像他还是著名的越国大夫范蠡的师傅,亲自授予其七条妙计,

  • 汉少帝刘辩继位谁辅政 刘辩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汉少,帝刘,继位,辅政,刘辩,怎么,死的,刘辩,继位,辅政

    刘辩继位谁辅政东汉汉灵帝末年,政局动荡不安,东汉王朝存亡已经朝不保夕。朝廷外部发生了黄巾民变,为了镇压民变,东汉朝廷放权给地方,形成各地军阀割据的局面。《三国演义》何皇后剧照刘辩出生在汉灵帝熹平五年,其母何氏曾只是宫女,生了刘辩后,母以子贵,被封为贵人,先皇后被废后晋升为皇后。灵帝其实并不喜欢刘辩,

  • 李恪的后代有几人 李恪后代有没有做出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恪,后代,几人,有没有,做出,成就,李恪,后代,可能,唐朝

    李恪的后代李恪,可能是唐朝历史上死得最冤枉和最委屈的皇室成员之一。他原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文韬武略,才能出众,深受李世民的宠爱和青睐,因为他不是李世民的皇后所生的儿子,原本没有资格争夺皇位,当时由于李世民对这个儿子的偏爱,他一度起了立他为太子的念头,最终这个想法因为当时大权在握的长孙无忌的

  • 思想家王夫之简介 王夫之传内容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思想家,王夫之,简介,内容,介绍,王夫之,简介,明末清初,伟

    王夫之简介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伟大思想家,出生于1619年,1692去世,祖籍衡州。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和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晚晴三大启蒙思想家。王夫之画照王夫之出生在书香门第,父亲是在朝官员,他小时候开始是在兄长王介之教育下学习,后来父亲辞官回家后又在其父亲的教育下学习。他的学问非常好,从小就喜

  • 王夫之的思想介绍 王夫之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夫之,思想,介绍,主要,观点,是什么,王夫之,思想,明末清

    王夫之的思想王夫之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也是和黄宗羲、顾炎武合称的清代三大启蒙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于后世的影响十分巨大。王夫之画照王夫之的主要思想有反对禁欲主义、气一元论、均天下反对专制主义、反对人生而知之的观点,提倡正确逻辑、理势合一观点,讲人性变化论等,这些都是王夫之的主要思想结晶。而这些思

  • 曹操捉刀原因是什么 曹操对外貌不自信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曹操,捉刀,原因,是什么,外貌,自信,曹操,捉刀,讲的,匈奴

    曹操捉刀曹操捉刀讲的是匈奴使者觐见魏武帝的事,是曹操不自信的表现。话说,匈奴使者求见魏武帝,但是魏武帝曹操却觉得自己容颜丑陋,不好接见使臣,于是便让外表端正的崔琰来装作他接见使臣,而他自己就拿着刀充作侍卫站在一旁。曹操捉刀图等觐见结束后,曹操命人问匈奴使者对魏武帝的看法。匈奴使者实话实说,他认为魏武

  • 张仲景为何被称为医圣 张仲景的医学成就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张仲景,为何,被称为,医圣,医学,成就,如何,张仲景,医圣

    张仲景医圣张仲景是一个喜欢给人看病的官老爷,他的大堂不像别的大堂一样难进,反而初一十五门庭若市。东汉末年的战乱横行,疫病横生,许多百姓生了病之后因为不能及时医治导致最后病情恶化,只能等死,张仲景看到这种情况十分痛心。张仲景照张仲景是世袭的长沙太守,他从小就不喜欢做官,没有官场老爷的做派。他医术远播,

  • 李恪结局悲惨 李恪到底造反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恪,结局,悲惨,到底,造反,没有,李恪,到底,造反,没有

    李恪到底造反没有吴王李恪,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杨妃。他的身份一定是非常显赫的,但是他最后的结局却是十分悲惨的:因为被当时大权在握的长孙无忌认为参与了房遗爱谋反一案而被处死。但是历史绝对没有那么简单,只要我们仔细分析一下所流传下来的史料以及对了解一下李恪和长孙无忌之间的关系,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