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公孙敖巫蛊之祸被害 汉武帝腰斩公孙敖真正原因

公孙敖巫蛊之祸被害 汉武帝腰斩公孙敖真正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589 更新时间:2023/12/18 11:43:45

公孙敖巫蛊

公孙敖,西汉时期的将领,公孙敖一开始是以骑郎的身份侍奉汉武帝的。公孙敖和卫青关系不错,因为卫青的姐姐卫子夫怀孕了,这个使得汉武帝皇后陈阿娇很是嫉妒,于是陈阿娇的母亲馆陶公主刘嫖想杀害在宫中当差的卫青。公孙敖知道消息后,带人去救下卫青,汉武帝对此很是看重公孙敖,所以开始重用公孙敖。在元光六年的时候,公孙敖和骁骑将军李广率领了两万的骑兵,去攻打匈奴人,结果损失了七千骑兵。原本是应该被斩首示众的,但是后来缴纳了赎金把自己赎回就不用死了,但是被废,成为了普通的平民百姓。

公孙敖剧照

巫蛊是一种巫术,在当时人们认为让巫师祭祀做法或者把桐木制成的人偶埋在地下,会形成诅咒,然后被诅咒的人马上就会大难临头。

公孙敖曾陷巫蛊之祸。在征和二年的时候,当时丞相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被朱安世告发,说他使用巫蛊这种巫术诅咒汉武帝,而且还和阳石公主通奸,汉武帝震怒之下,公孙贺父子在牢狱中就死了。诸邑公主和阳石公主、卫青的儿子长平侯卫伉由于关系比较亲近也全部受到牵连,都被杀死。后来汉武帝派他宠信的大臣江充去调查巫蛊案,他用残忍的刑罚屈打成招,还栽赃陷害使人认罪。大臣和百姓在十分害怕的情况下胡乱指认说别人有做过这样的事,数以万计的人都因为江充的查案而死,公孙敖也因为他的妻子受到巫蛊案的牵连,全家被灭。

汉武帝腰斩公孙敖

在中国古代,祈求鬼神害人或者使用什么旁门左道害人的行为是触犯法律的,可以定罪。历代法律规定对于巫蛊的行为多是严加惩治。汉朝的法律更是规定使用巫蛊的人是可以直接处死的。

汉武帝

汉武帝时期有发生过三期最为严重或者说影响最为广泛的巫蛊事件。怎么说这三次事件呢?虽说这三次巫蛊事件虽然都不是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主导的,但是又都和她有关。第一次巫蛊事件的发生,是因为皇后陈阿娇嫉妒汉武帝的宠妃卫子夫怀有身孕,所以动用巫蛊谋害卫子夫,后来计划败露,陈阿娇皇后之位被废,卫子夫得以坐上皇后之位。

第二次巫蛊事件是由朱安世引发的。朱安世告发说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还使用巫蛊谋害汉武帝。汉武帝大为震怒,下令逮捕公孙贺父子,两父子死于狱中,一家人全部被杀死。以至于连累的连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和卫青的儿子长平侯卫伉都被杀死。这第二次巫蛊事件使得皇后卫子夫失去了许多亲人,甚至连她和太子的地位都受到不小的影响。但是公孙贺父子的死并没有让汉武帝安心,所以现在宫廷中四处挖,然后再是京城百姓家,一旦挖到人状的木头就找来户主严讯逼供。公孙敖因其妻子使用巫蛊,受到了牵连,被腰斩。这一来,因为巫蛊死的人有数万人之多,京城里人人自危。

第三次巫蛊事件则震惊全国,史称巫蛊之祸。在汉武帝晚年对卫子夫和太子不像以往那么宠爱,但是却对一个叫江充的酷吏很是宠信。太子刘据为人比较忠厚,碰见有冤屈的事往往为民平反,很是受到百姓的爱戴。但是这样的处事方式和酷吏江充的方式不同,再加上太子和江充本来就有过冲突。认为等太子登基自己不会有好下场就先下手为强,诬陷太子,说汉武帝正病重,全部是因为太子下了巫蛊。汉武帝派江充去审理,江充便诬陷太子,说从太子住处挖出桐木人。在被诬陷却又无法解释的情况下只能谋反自保,后来导致卫皇后自杀,太子因为拒接被拘捕也自杀了。

公孙敖迎李陵

李陵,字少卿,西汉时期的将领,很擅长骑马射箭,有仁爱之心,在军营中能善待士兵,有仁爱之心,在外风评不错,颇有美名。是中国西汉时期飞将军李广的孙子,乃是名门之后。汉武帝认为李陵有其祖父飞将军的风范,下令让他率领八百名骑兵。

更多文章

  • 汉朝常惠一生多少贡献 常惠苏武出使匈奴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朝,常惠,一生,多少,贡献,苏武,出使,匈奴,汉朝,常惠

    汉朝常惠常惠,西汉时期人士,家乡位于太原郡。他是历史上有名的西汉朝廷大臣,出了名的外交家,他曾活跃于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任西汉皇帝在位期间。早年,常惠曾跟随苏武出使匈奴,却被迫扣留在匈奴十九年,直到汉昭帝时期才得以被放还回国,回国后被封为光禄大夫。在职期间,常惠为西汉的外交事业作出了不少贡献。常

  • 石奋恭谨有礼的性格 解读石奋传故事含义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石奋,恭谨,有礼,性格,解读,石奋传,故事,含义,石奋,恭谨

    石奋恭谨石奋,号万石君,西汉大臣。石奋虽然没有出众的才华,但是他为人恭谨无比,朝廷中的大臣们都知道他的为人。也正是因为石奋的恭谨才让汉高祖对他赞赏有加,让他从一个小吏晋升成中涓,之后又慢慢地晋升为大夫。石奋教子石奋的恭谨的态度不仅受到了君皇的爱戴,同时还深刻影响到自己的后代子孙。石奋有四个儿子,都是

  • 荀子劝学的故事 激励人们要不断地学习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荀子,学的,故事,激励,人们,不断,学习,荀子,劝学,学习

    荀子劝学学习是一条永无止境的道路,只有不断地加以学习,自己才可以变成优秀的人。而荀子劝学讲的也是这样的一个故事。很多的时候。我们不登上高山是永远都不知道高山有多高的,正如我们不去看看大海,永远都不知道大海有多深一般。荀子画像荀子说,在平时学习的时候,就应该要做到广泛地学习,不管是直线的木材还是弯曲的

  • 探索荀子的老师是何人 是宋子还是另有他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探索,荀子,老师,何人,还是,另有,他人,荀子,老师,作为

    荀子的老师荀子作为儒学大家,让很多后人铭记。荀子取得这样的成就离不开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名师的指导,这样才导致荀子取得这样高的成就。今天,我们就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荀子的老师。荀子石像荀子的老师,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一个普遍的观点认为荀子的老师是非常有名的宋子,也就是宋钘,认为宋钘是早期荀子

  • 柳宗元有哪些主张 柳宗元为何写种树郭橐驼传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柳宗元,哪些,主张,为何,种树,郭橐驼,柳宗元,主张,文学

    柳宗元主张在文学上,柳宗元发动了古文运动,以倡导自己在文学上的主张。当时,唐代科举考试的内容为多为骈体文。学子们为了追求华丽的语言,常常咬文嚼字卖弄文采,常常忽略了文章最本质的内容。随后,俩人在文学上发起了一场古文运动,柳宗元和韩愈都是古文运动倡导者。柳宗元雕塑这次古文运动和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十

  • 思想家荀子的君道解说 荀子主张的子道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思想家,荀子,君道,解说,主张,怎样,荀子,君道,荀子·君道

    荀子君道《荀子·君道》是《荀子》现存三十二篇中的第十二篇,主要研究治国之道的著作。《荀子·君道》共有十小段,层层递进,对治国之道、治国之本、治国之要进行了论述。荀子石像《荀子·君道》写到,治国离不开法制,但相对于法制而言,对治国更重要的是君子。因为法制最终是由君子制定而出,来源于君子。所以治国之根本

  • 揭秘袁盎是怎么死的 袁盎后代是袁绍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揭秘,袁盎,怎么,死的,后代,袁绍吗,袁盎,怎么,死的,吴国

    袁盎是怎么死的在吴国为首的多家叛乱被平定后,袁盎就被皇帝任命为楚国的丞相。可是刚干了不久,袁盎就因为生病无法做官,于是就辞官回家了,在家里的袁盎很是悠闲,但是由于汉景帝很是信任袁盎,碰到难题了常常会派人去袁盎的家里问他事情解决的办法。袁盎剧照有一次,汉景帝想要立梁王刘武做皇位的继承人,袁盎知道这件事

  • 直不疑是个怎样的人 直不疑怎么辟谣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不疑,是个,怎样,怎么,辟谣,不疑,是个,怎样,虽然,西汉

    直不疑是个怎样的人虽然在西汉时期,文景之治不太有名的,但是这段时期的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它直接的为武帝时期的开疆拓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这段时间里之中,流行的还不是后来的儒家学说,而是黄老学术,而其中,直不疑就是时代的一个缩影。那么直不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西汉名臣直不疑直不疑很喜欢黄老之道,而他生

  • 电视剧寻秦记中的李牧形象 和历史原型一样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电视剧,寻秦记,中的,李牧,形象,历史,原型,一样,寻秦记

    寻秦记李牧李牧,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与白起、廉颇、王翦合称“赵国四大将”,山西襄汾人。他为赵国所做的贡献主要是抗击匈奴和抵御秦国,而且他非常出色地完成了赵王交给他的人物,一生未尝有过战败,可以说是历史上少有的常胜将军。最后因为秦国的离间计被赵王杀死。电视剧《寻秦记》李牧扮演者在电视剧《寻秦记》中也有

  • 揭秘杜周和杜延年的关系 杜周的儿子?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揭秘,杜周,杜延,年的,关系,儿子,是谁,杜周,杜延,年的

    杜周和杜延年的关系?杜周是西汉汉武帝时期出名的酷吏,字长孺,南阳郡人。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之为杜氏爵乃独绝,迹其福祚、元功儒林之后莫能及。《汉书》中个专门为他立传,杜周所著的《大杜律》和他的儿子杜延年著的《小杜律》对两汉、晋、三国等朝代的法律有重大影响。杜延年杜延年是杜周的第三个儿子,字幼公,也是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