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匈奴人是什么人种?匈奴人讲什么语言?

匈奴人是什么人种?匈奴人讲什么语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988 更新时间:2024/2/9 11:42:36

匈奴人是什么人种?匈奴人讲什么语言?

匈奴是个历史悠久的北方民族,祖居在欧亚大陆的西伯利亚地区,他们披发左衽。中国古籍中的匈奴是秦汉时称雄中原以北的强大游牧民族,前215年被逐出黄河河套地区,历经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北匈奴在西迁后消失在中国的古籍中。

匈奴影响了当时的中国和欧亚大陆的历史进程,《史记》、《汉书》和欧洲的中世纪史书均留有些记载。

近代主流历史学家一般认为来自中亚的匈人,与中原以北的匈奴人,是一些喜欢以马征战与结盟的混合游牧民族,但只是民族集团而非同种族群。

据《史记》记载,匈奴是夏后氏之苗裔。有很多历史学家认为这是谬传,这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且匈奴与华夏语言不通。司马迁与匈奴是同时代的人,他应该非常了解匈奴人的长相,但《史记》通篇都没有记载,对他们而言最熟视无睹的东西,对今天的人们而言却成了千古之谜。但《史记》并不是从不记载人的长相,《史记》曾经记载,自康居以西,人皆高鼻深目,那末,自康居以东哪?

司马迁作为一个严谨的历史学家,是不会把高鼻深目的西方人当作夏之苗裔的。

其实,没有记载很可能就是最好的记载。

五胡乱华时的匈奴,距离汉朝时的匈奴,已经过了好几个世纪,在迁移的过程中,很可能与周围的民族高度混血,这却时候考察匈奴人的族属和长相已经毫无价值。

其次,根据罗马有关史料的记载,匈人(Huns)身材矮壮,圆头,平鼻,小眼睛,胡须较少,骑着矮小的马,根据这些特征,匈奴当属蒙古人种无疑。

语言是蒙古语。

匈奴人属于蒙古人种,系北亚游牧民族。他们是一些骠悍的、好挑衅的、有血性的民族。西方人类学家把亚洲人的代表定位于蒙古人,属于蒙古人种。

马长寿先生所著《北狄与匈奴》指出“匈奴语言上的通则与蒙古语言上的通则,不相违背。”“匈奴、突厥、铁勒之俗又与蒙古同。突厥语中蒙古语成分的比重相当大。

“中国北方诸族之裔呈通古斯、蒙古、突厥三大语族并存的局面,是上古语言生态融合而成的较为简单的表象。以匈奴之庞大,其语言和血缘必然混杂;说它是一个多血缘多语言的部落联盟,或许更为恰当。

总的来看,它的人种和语言已经接近后世蒙古民族的形态;又由于通古斯部落是它的统治集团,其核心部落的语言可能更偏向于通古斯语或突厥语。

如果我们了解一些西方的历史,他们所说的那种蒙古人无论在是前文明时期,还是有记载的历史时期,都曾大规模地向西方迁移,或干脆就是侵略和扫荡。北亚人善于远征,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他们已经广泛地分布于欧亚大陆。西欧的拉普人和北极的埃斯基摩人,以及芬-乌戈尔语族,欧洲中部的匈牙利和保加利亚,欧亚之际的土尔其,俄罗斯人的蒙古脸型和文化特质,都是他们活动的结果。

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开始,北亚草原民族对西方的军事入侵有过四次。第一次是匈奴人的西迁;第二次和第三次分别标志着匈牙利和保加利亚历史的滥觞;第四次则是蒙古人的远征。在这里面,第一次和第四次都与中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最令欧洲人记忆犹新的梦魇是蒙古人对世界的征伐。我们中国人对十三世纪蒙古人的征战并不陌生。成吉思汗的雄心壮志导致了在中国历史编年表上插入了一个元代,这是一个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

我们中国人对于匈奴人并不陌生,他们是在蒙古高原活动的一个北方游牧民族,在历史上也称为胡人。从有记载的编年史开始就一直有他们的踪迹。在殷商时期他们曾被称为鬼方、犬戎等等。中国古人认为他们与我们一样都是炎黄的子孙,是被殷人驱赶到北方的夏人的后裔。据《史记匈奴列传》云:“匈奴其先祖夏后之苗裔也”。《山海经大荒北经》则称:犬戎与夏族同祖,皆出于黄帝。从春秋开始,直到东汉、乃至五胡十六国的时期,匈奴人不断南下骚扰。东汉光武建武二十四年(BC48年),有小部分匈奴人,大约五千户,分裂出来归附了汉朝,他们被称为南匈奴。留下的大部匈奴人,也就是北匈奴,在东汉帝国的打击下,于AC89年败走西方。这些西迁的匈奴人为了维持他们的民族的完整,在里海一带的大草原上奋斗了二百多年,以求寻找新的家园。在四世纪下半叶时(公元360年),他们的势力骤然爆发了。在一个叫做巴兰姆巴尔Balambir)的王的领导下,匈奴人进入了阿兰人的领土,这是一个位于伏尔加河和顿河之间的强大的王国,属于突厥系游牧民族。匈奴人在顿河沿岸大败阿兰人的联军,杀死了阿兰国王,并通过条约束缚和武力威胁把阿兰军队纳为自己的同盟。匈奴人紧接着开始继续向西,他们的下一个征伐对象是东哥特人。从这时开始,这个民族的最辉煌的一幕就拉开了。

标签: 匈奴

更多文章

  • 中国少数民族历史之:柯尔克孜族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族是中国的古老民族之一。汉文史籍首先著录柯尔克孜先民的是《史记》,称之为“鬲昆”。后来的史书又作“隔昆”。东西汉时期多称“坚昆”,魏晋至隋朝称“结骨”、“契骨”、&ldqu

  • 中国少数民族历史之:布朗族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布朗族

    大约于公元前300余年,在中国云南西南部兴起、而于公元一世纪末期衰亡的哀牢国,是一个神秘的古国。南朝时期范晔撰《后汉书.西南夷列传》载述哀牢说:“其称王者七十七人,户五万一千八百九十,口五十五万三千七百一十一。”“土地沃美,宜五谷、蚕桑,知染采文秀,兰干细布,织成

  • 中国少数民族历史之:毛南族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毛南族

    毛南族使用毛南语,一般认为属汉藏语系(一说属于“澳斯特罗尼西亚语系”或“台卡岱语系”)侗台语族侗水语支。传统上毛南族没有文字书写系统,而是用汉字音义拼记或以汉字为基础创造新字来记录毛南语的民歌和宗教诵本等,这些“土俗字”只有师公

  • 中国少数民族历史之:塔塔尔族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塔塔尔族

    “奔涌的河流两岸被鲜花缀满,碧草如茵,煞是好看。阿合买提的羊群,像白云片片绕青山……”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大泉塔塔尔民族乡,面对着绵延苍莽的群山,吐尔地老人弹奏着曼陀铃,用悠扬的歌声,歌唱着自己脚下这片美丽而宁静的土地。我国的塔塔尔族是一个有

  • 九品中正制的主要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是魏文帝曹丕为了拉拢士族而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220年)由命其制定的制度。此制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化。它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之科举,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乃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从

  • 西晋太康之治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太康之治

    太康盛世是指晋武帝统一全国,经济繁荣,在西晋初期出现的太平盛世。西晋占田制的实行,使农民依法占有了一定的土地,从而调动了农民辟田开荒,从事生产的热情。再加上晋武帝注重招抚流民,兴修水利,所以,西晋初年的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出现了短暂的繁荣局面。因为晋武帝此时的年号叫“太康&r

  • 五胡乱华后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五胡乱华

    南朝宋永初元年(北魏泰常五年,420)至陈祯明三年(隋开皇九年,589),南朝与北朝为扩张势力和疆土进行争夺、兼并的战争。东晋、十六国之后,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南朝历经宋、齐、梁、陈四代;北朝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公元386年,鲜卑族拓跋部首领拓跋珪建立北魏。拓跋珪称魏王后,即进行统

  • 西晋军事制度与军事力量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西晋

    西晋国祚51年,是中国历史上短暂的大一统王朝之一,西晋代魏后,灭刘蜀、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那么西晋时期的军事制度、军事力量如何?晋朝的军事制度沿袭曹魏,采用世兵制。晋武帝颁布去州郡兵及封国制,并任众王都督诸州军事。东晋兵制袭用世兵制,并以募兵制补充兵力。由于中央衰落,军力外重内

  • 九品中正制与察举制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是魏文帝曹丕采纳尚书令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命其制定的制度。九品中正制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之科举,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乃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实际是两汉察举制度的一种延续和发展,或者说是察举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九品中正制是由

  • 如何评价东晋北伐 东晋北伐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东晋

    在东晋时期曾经出现过很多次北伐战争,尽管那个时候历代都出现了王室中人安于现状,在江南地区自得其乐的现象,可是东晋历史上也不乏会出现忠心爱国之辈,他们将收复中原地区、扩大东晋领土作为自己终身努力的责任,所以才会出现一次又一次的北伐战争。但是也有很多人好奇东晋北伐最远打到了哪里,毕竟这么多次的北伐战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