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时期荆州的地理位置有多重要?最适合镇守的人是谁?

三国时期荆州的地理位置有多重要?最适合镇守的人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299 更新时间:2024/1/19 19:13:36

一部三国史,半部荆州史,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三国时期,对于魏蜀吴三国来说,魏国南下要夺荆州,东吴和蜀汉为了保证战略主动同样要夺荆州,荆州可谓是必争之地。虽说关羽丢荆州使得蜀汉损失惨重,但除了关羽自身问题之外,荆州的重要战略地位,也是其他两国不愿蜀汉轻易将其据为己有的主要原因。除非蜀汉有足够的实力,否则换谁来荆州都很难守住。

荆州重要的战略地位,导致其成为必争之地

要说到荆州的重要性,下图可以说是一目了然,淡红色区域代表荆州,黑色箭头代表曹魏南下可选的路线,红色箭头代表蜀汉东出的路线,淡蓝色箭头则代表了荆州对东吴腹地的威胁。

1、对于曹魏来说。因大别山的存在,又因蜀地道路过于难行,历来北朝南下,无非三条路可选(如下图)。一是长江中游的荆襄地区,从南阳盆地至江汉平原,然后便可向东、向南随意发展;二是沿太行山北麓向东,经淮西地区攻占合肥。三是从苏北平原经“扬州-镇江”一线渡江。因曹魏水军战力实在不敢恭维,因此长江中下游渡江作战方案基本可以忽略,故而曹操对荆襄地区可谓势在必得。

2、对于蜀汉来说。因益州地处四川盆地,想要获得主动权,就必须占领荆州地区,从而以荆州为桥头堡,一来可以从汉中、荆襄地区两路北伐;二来可以从荆州顺江而下威胁东吴腹地。而一旦荆州丢失,将会因地势问题(下图红色区域)而被牢牢锁死在四川盆地,想要谋取天下就只能通过北伐,从汉中地区进入关中地区。

3、对于东吴来说。因东吴地处长江以南,且重要城市几乎全在长江沿线(如下图),想要守住基业,长江天险可以说是唯一的屏障。而一旦荆州落入他人之手,敌人便可顺江而下直接威胁东吴腹地。在蜀汉拥有荆州、益州两地之后,已经具备了对东吴形成毁灭性打击的能力,虽然双方是结盟关系,但将性命交付在对方手中,显然不是明智之选。

正是由于荆州如此重要的战略地位,使得自赤壁之战以来,魏蜀吴三方围绕荆州归属的问题,不断展开血腥争夺。

赤壁之战以来,围绕荆州归属的争夺持续不断

曹操在平定北方之后,于建安十三年(2018年)开始将战略重心转向南方,最终引发了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以曹操的战败而告终,荆州就此一分为三,魏蜀吴三方各占一部分,就此拉开了荆州争夺战的序幕。

建安十三年(208年),正因荆州的重要战略地位,曹操在败退之际还是命曹仁牢牢将南阳郡掌握在了手中,意图以此作为再次南下的桥头堡。而正是由于曹操这个威胁的存在,孙权最终同意了刘备“借南郡”的请求,于是刘备终于拥有了一片根基之地,而东吴则趁着将刘备推到对抗曹操最前沿的时机,趁机出兵交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魏终于从赤壁之战的阴影中恢复了过来,在南下无望的情况下,曹操开始将战略重心转向西北。而刘备则在稳定了荆州根基的情况下,以荆州为跳板开始进兵益州。而在失去了曹操这个威胁的情况下,东吴和蜀汉因为荆州的归属问题,联盟开始出现裂痕。

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备西进夺取益州,孙权眼看刘备做大,于是便以诸葛瑾为使,向刘备讨还南郡,因南郡乃是连接益州和荆州的关键,刘备自然不会答应。盛怒下的孙权以吕蒙为将,连下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刘备则起兵五万赴公安,关羽屯兵三万于益阳与鲁肃对峙,大战一触即发。

建安二十年(215年)三月,见刘备已经取得益州,为了遏制其继续向北发展,并进一步威胁益州地区,曹操率十万大军亲征汉中张鲁,张鲁于同年十一月降曹,曹操逐占据汉中之地。刘备为了避免腹背受敌,只得与孙权议和,双方以平分荆州,史称“湘水划界”。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率兵进攻汉中,一番鏖战之后,成功将曹操逼出汉中。而就在曹操退出汉中之际,关羽便从荆州向襄樊一线发动了进攻,水淹七军之后于禁被擒、庞德被斩,一时间中原大震,曹操急忙令徐晃领兵前去救援,曹操自己更是从关中赶回洛阳,亲自指挥救援樊城。而孙权则瞅准时机,趁着刘备刚刚结束关中争夺,根本无力东顾的机会,从背后偷袭关羽,导致关羽败走麦城,荆州落入东吴手中。

章武二年(222年)春,从关中之战和丢失荆州中恢复过来的刘备,为了重夺荆州,率水路大军进攻东吴。结果被陆逊在夷陵之战中打败,将军冯习、张南、傅肜、程畿等战死。而东吴由于受到曹丕来自北方的威胁,夺取荆州后便立即和蜀汉议和,双方重新恢复联盟关系。

至此,荆州争夺战宣告结束,荆州最终还是落到了东吴手中。而丢失荆州的蜀汉则又成为了三国之中最弱小的那一个,为了避免国力差距被持续拉大,诸葛亮只能通过一次次北伐谋取发展空间,可惜始终无效。

综上所述,鉴于荆州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曹魏和孙吴都不愿意轻易放手的情况下,除非蜀汉有足够的实力,否则根本守不住。仅仅一个汉中之战,便使刘备落入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窘境,可见即使拥有荆州、益州两地,蜀汉仍然是三国之中最弱的那一个。

我认为,在国力差距明显的情况下,面对其他两国的觊觎,不论是谁去守荆州,都很难守得住。当然,换一个人,或许不会像关羽败的那么惨罢了。

标签: 荆州三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西施能帮助勾践灭吴名垂青史,此女功不可没!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战国,西施,野史秘闻

    西施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原本为越国女子,后在越国大夫范蠡的策划下,嫁给吴王夫差,协助越王勾践灭吴,建功立业,名垂青史。在民间传说中,西施能够协助勾践灭吴,除了得益于范蠡的策划,还与一个女子紧密相关。此女的容貌不输西施,才华过之,西施正是在她的亲手培训下,成为一名出色的美女间谍。然而,令人遗憾的是,

  • 明朝著名谏臣杨继盛简介:曾上疏力劾严嵩“五奸十大罪”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风云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刘秀废郭圣通又改立阴丽华,真是因为对她感情深厚吗?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秀,阴丽华,文史百科

    刘秀一句“娶妻当娶阴丽华”成就了光武帝后的一段佳话,只是帝后伉俪情深的背后却是另一个女人一生的悲剧,这个女人就是被废的皇后郭圣通。刘秀废了郭圣通又改立阴丽华为后,真的是因为对她感情深厚吗?最是无情帝王家,光武帝刘秀真的是一个长情的人吗,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一讲郭圣通的故事吧。更始元年9月刘秀和阴丽华刚

  • 三藩之乱岳州之战具体经过是怎么样的?详解岳州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战史风云

    三藩之乱岳州之战具体经过是怎么样的?岳州之战,始于康熙十三年,终于康熙十八年,为三藩之乱时期在清朝和吴周间的一场战役,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战争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即1674年6月13日,康熙帝命贝勒尚善作为安远靖寇大将军,率军赴岳州。八月初三日,尚善率领军队向岳州进

  • 汉武帝封刘弗陵为太子,却赐死钩弋夫人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武帝,汉朝,历史解密

    前95年61岁的汉武帝在官员的介绍下说有一个奇女子生来一手紧握,从来没有张开过,使得他觉得非常的神异,因此就命人找来带到他面前。没有想到女子从未张开的拳头竟然张开了,而且手中还有一枚小巧精致的玉钩,当时各位大臣就称“天降祥瑞”。汉武帝就非常的高兴,让赵氏随驾回宫,并且还将他的宫殿称之为“钩弋宫”,而

  • 揭秘:诸葛亮用七星灯续命是真的吗?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诸葛亮,三国,野史秘闻

    “亮生于乱世,甘老林泉;承昭烈皇帝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不敢不竭犬马之劳,誓讨国贼。不意将星欲坠,阳寿将终。谨书尺素,上告穹苍:伏望天慈,俯垂鉴听,曲延臣算,使得上报君恩,下救民命,克复旧物,永延汉祀。非敢妄祈,实由情切。”熟读《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诸葛丞相受先帝之托,为蜀汉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李隆基最爱的女人是谁?真的是武惠妃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武惠妃,唐朝,风云人物

    历史上关于李隆基和杨贵妃的故事,可以说是经常被后人拿来说到这两个人的故事也是非常的出名,可以说被后人一直以一个种形式传送下去,电视剧中也有书籍中也大有两个人的爱情故事,其实有很多人觉得。杨贵妃在当时对于李隆基来说就是一个。妖女祸害因为就是她的出现,让李隆基开始犯了错误,第一个错误就是娶了她。当时虽然

  • 碑的称谓最早始于汉代,它与帖有着哪些方面的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碑的称谓最早始于汉。据清代《说文》学家王筠的考证,最早的碑有3种用途,即宫中之碑,竖立于宫前以测日影;祠庙之碑,立于宗庙中以拴牲畜;墓冢之碑,天子、诸侯和大夫下葬时用于牵引棺木入墓穴。由于这些实用的目的,最早的3种碑上都是没有文字图案的。帖最早指书写在帛或纸上的墨迹原作。后来写得优秀的墨迹难以流传,

  • 西安事变 少将张学良解释为何逼蒋抗日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战史风云

    张学良为何信任红军?接着发动西安事变,逼蒋介石抗日?缘于张学良得意门徒高福源被俘后,红军根据中央优待俘虏的政策,给他治 伤,生活上加倍照顾,还经常给他讲红军北上抗日,打回东北去,收复失地,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道理。 在红军政治思想工作的影响下,高福源主动要求放他回去,宣传红军抗日的主张,说服张学

  • 他对曾国藩有救命之恩,却不曾得到报答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曾国藩,清朝,历史解密

    1854年2月,曾国藩意气风发,踌躇满志。这一年,曾国藩组建的湘军初步成军。在朝廷的一再催促下,曾国藩率领大小舰船240艘,水陆大军17000人,挥师东进。在这之前,曾国藩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可是,他信心十足。一如他在《讨粤匪檄》中所言:“本部堂奉天子命,统师二万,水陆并进,誓将卧薪尝胆,殄此凶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