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晏婴为什么不同意管仲应对国君赏赐的方式?

晏婴为什么不同意管仲应对国君赏赐的方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816 更新时间:2024/1/24 18:53:09

春秋末年,齐国大夫晏婴,他为官清廉、生活俭朴、能言善辩,深受百姓的爱戴和国君的信赖,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了晏婴的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天,晏婴正在家中用餐,不料齐景公刚巧派了一位特使前来做事。晏婴觉得对方毕竟是国君使者,故而需要稍加款待,于是当场将自己的饭菜匀成两份,请人一同用餐。

后来,景公知晓此事以后,非常的感慨,对晏婴家中如此贫寒十分内疚,认为是自己的过失。于是派人赏赐了晏婴大量金银,用以作为家资。不料晏婴表示无功不受禄,来人又送了回去。

在晏婴看来,自己的俸禄已经足以供养家人、接待宾客,甚至还能用来接济贫苦百姓,故而不应该再额外接受君的赏赐了。

对于晏婴的回答,齐景公不以为然。他向晏婴引述了齐国当年的贤相管仲的故事,认为管仲在帮助齐桓公取得尊王攘夷、九合诸侯的霸业之后,就曾赠送过他许多封地,而管仲并未推辞就接受了。既然如此,晏婴推辞自己的赏赐,便不符合道理了。

齐景公的话听起来非常有道理,但却并未改变晏婴的态度。在他看来,“正所谓[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管仲虽为是一位智者,却也有考虑不周的时候,而我晏婴虽然愚笨,却也有处事得当的地方。”

景公听到晏婴说道如此地步,只好作罢。成语“千虑一得”,便是典出于此。

事实上,齐景公之所以如此敬重晏婴是有原因的。当初齐国发生崔杼之祸和四族之乱,晏婴始终能够做到不畏强权,坚定的站在国君的一边。尤其是在他的劝说之下,内斗家族通过征伐获得的领地,也悉数交给了国君,这导致晏婴获得了景公的极度信赖。

后来晏婴出使楚国,楚王三番五次的羞辱他,想要以此削弱齐国的锐气,却被他凭借灵活善辩的才能巧妙的回击过去。

在晏婴的辅佐之下,齐景公放宽政令、撤除关卡、废除禁令、减轻赋税、免去债务,使齐国局势有所好转。不过,由于齐景公继位之前,齐国原本高、国二氏与齐侯共治的局面遭到破坏,陈姓(田氏)家族势力逐渐坐大,故而各方氏族谁也无法完全掌控齐国。

不过,在晏婴的眼中,田氏“大斗借出、小斗收回”等做法一定是图谋不轨的。即便晏婴本人与田无宇私交甚笃,却依旧提醒齐景公注意提防田氏。奈何在景公前期的两次氏族争斗中,田氏虽均有参与,但为了铲除掌权世卿,将夺取领地以及国政都交还给了景公手里。因此,在齐景公看来,田氏同样可以称得上是忠臣的典范,自然没有多加防范。

另外,在“千虑一得”的成语典故中,管仲之所以没有推辞,很大程度上是其在当时齐国的地位造成的。可以说,齐桓公时期的齐国,管仲是除却国君之外最尊贵的人,如若他像晏婴一般坚决推辞君主的赏赐,其他人也将不得不加以效仿。如此一来,天下人才将不愿入齐,齐桓公管仲改革也将难以持续下去了。而齐景公、晏婴时期的齐国,国家已经存在一系列社会问题,晏婴朴实无华的作风反而能够博得百姓的好感。

所以,不论是管仲还是晏婴,都堪称春秋时期齐国的贤相。即便过去两千多年了,他们的思想和轶事依旧值得我们学习。

标签: 晏婴

更多文章

  • 高平陵之变时夏侯家族在做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高平陵之变

    正始十年(249年)正月甲午(初六)日(2月5日),曹芳与曹爽三兄弟往高平陵拜祭魏明帝。司马懿在洛阳发动高平陵之变,先后派侍中许允、尚书陈泰以及曹爽所亲信的殿中校尉尹大目等人诱劝曹爽放弃权力,并以洛水为誓允诺其只交出兵权,便可保留爵位。对此,曹爽不敢放手一搏,选择放弃抵抗。不久之后,曹爽兄弟与其亲信

  • 五代时期幽州军阀刘守光为何敢称燕帝?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守光

    此前的幽州,是刘仁恭、刘守光、刘守文父子三个人分庭抗礼的格局。后来,他们父子三个火并得一塌糊涂,先是刘守光软禁他的父亲刘仁恭,再后来就是刘守光火并了自己的哥哥刘守文。这种事,虽然说起来有点灭绝人伦,但是在政治舞台的绝顶争锋中,这实在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最经典的就是,李世民也是逼父杀兄上位的。刘守光通

  • 五代时期刘知远建立后汉背景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知远

    输给契丹之后,石重贵就成为了俘虏,在契丹政府的施舍下继续生活。契丹给了他50顷耕地,供他们一家人耕作。既至建州,得田五十余顷,晋主令从者耕其中以给食。后周时代,有人从北方回来说,石重贵和冯后还活着。而在石重贵墓志铭的记载中,他死于公元974年,也就是大宋建立的14年之后。契丹当时的作法,和靖康年间女

  • 汉朝时期“刺史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刺史

    西汉高祖建立的平民政权,依托强大的官吏队伍,实现了大汉王朝对于中国疆域的强力统治,确保了大汉四百年基业的良好运转。刺史制度作为国家监察制度,继承了秦代制度,贯穿两汉时代,在一定时期内成为统治者控制地方秩序的有效手段之一,它的有效实施对于平衡中央与地方权力,加强地方控制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刺史制度的

  • 汉光武帝刘秀在位期间有哪些为政举措?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汉光武帝

    刘秀,即东汉光武帝,字文叔,汉高祖刘邦九世孙,中国历史上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东汉开国皇帝,在位共32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新朝王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称帝,建立东汉,

  • 汉光武帝刘秀称帝开国过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刘秀

    刘秀,即东汉光武帝,字文叔,汉高祖刘邦九世孙,中国历史上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东汉开国皇帝,在位共32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新朝王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称帝,建立东汉,

  • 西汉董仲舒“春秋决狱”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春秋决狱

    在古代司法制度的构建中,法律始终离不开儒家思想的影响,这也使得法律逐渐儒家化,这也是古代法制的重要特征之一。汉朝时期董仲舒提出“春秋决狱”便是中华法律儒家化的重要标志,它对中国后世两千多年的法制的构建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谓“春秋决狱”,也被称为&

  • 秦朝御史大夫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官职名,它始置于秦朝,先秦时期的御史与秦朝时期的御史大夫是有本质区别的,先秦时期的御史为殿中执法官及文书,而秦朝的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可以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其职位仅次于左、右丞相,但地位是要远低于丞相和太尉的。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天下一统后,他直接否定传

  • 汉宣帝刘询在位期间军事,经济与文化方面有哪些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汉宣帝

    刘询,即汉宣帝,本名刘病己,字次卿,汉武帝刘彻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西汉第十位皇帝,在位共25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巫蛊之祸,襁褓中的刘询曾下狱,后被祖母史家收养,直到汉武帝下诏掖庭养视,上属籍宗正。元平元年(前74)昌邑王刘贺被废后,霍光等大臣将他从民间迎入宫中,先封为阳

  • 汉昭帝刘弗陵在位期间有哪些为政举措?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汉昭帝

    刘弗陵,即汉昭帝,汉武帝刘彻少子,母亲是钩弋夫人,西汉第八位皇帝,在位共13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昭帝在位期间加强北方戍防,召开“盐铁会议”,罢除榷酒,改革制度,废黜冗官,减轻赋税,实施得当爱民的内外措施,将汉武帝后期遗留的矛盾基本控制,扭转西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