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宋打不过蒙古的原因

南宋打不过蒙古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202 更新时间:2024/2/9 15:32:41

在很多人印象中,南宋军事实力羸弱,所以最终被蒙古人灭国实属理所当然的事情。然而事实真相却并没有那么简单。蒙古帝国的实力在当时虽然如日中天,但也不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比如在征服高丽的过程中,蒙古人前后花了数十年时间,最后才勉强迫使高丽国王接受了蒙古帝国的宗主国地位。

另一方面,南宋也并非弱不禁风,一座小小的合州钓鱼城就成功阻挡住了蒙古大军的主力部队,最后连帝国大汗蒙哥也丧命于此。因此,蒙古和南宋双方的实力对比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夸张。那么问题来了,南宋为什么打不过蒙古呢?

蒙古帝国历史上对南宋共发起过三次主要侵略战争。第一次发生在窝阔台执政时期,结果是双方互有胜负;第二次发生在蒙哥执政时期,结果是蒙哥在合州钓鱼山被南宋的抛石机击中,重伤而亡(一说患痢疾病逝),蒙古宗王们为了争夺汗位而主动停止了在各条战线上的军事行动;第三次发生在忽必烈执政时期,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征战后,南宋最终被灭国。

从战争的时间跨度来看,蒙古帝国对南宋并不具备压倒性军事优势。蒙古人之所以要坚持南侵,除了奉行其扩张的基本国策外,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出于对国家安全的考虑。因为对南宋来说,收复中原故土是国家的头等大事,虽然当时南宋还不具备此种实力,但南方富庶的环境有可能让南宋随时崛起,蒙古人需要在南宋变成更强大对手前将其征服。

不过,和蒙古人在西征战场上攻无不克所不同的是,中国南方对蒙古大军来说存在着许多无法克服的障碍。比如蒙古骑兵在南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下无法发挥自身优势。南方湿热的天气不仅让蒙古士兵叫苦不迭,连马匹也难以适应。此外,南宋还拥有一支装备精良的水军部队。

虽然南宋和蒙古帝国在总体实力上确实存在着一定差距,但南宋这边也有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优势的话,未必没有翻盘的机会。然而在经过十几年的抵抗后,南宋最终还是遭遇了亡国之灾。导致南宋灭亡的因素有很多,其中首要原因并非双方军事实力过于悬殊,而是南宋内部问题让对手有了可乘之机。

在十三世纪中期,南宋内部一些有权有势的地主阶层通过勾结官府压迫农民大肆敛财,同时他们又利用自己手中的特权获得免交税负的特权。如此一来,不仅百姓生活变得困苦,朝廷也因无法收到足够的税收,导致在财政方面捉襟见肘。这种恶性循环使得朝廷行政效率低下和军队战斗力大幅下降。

从六十年代开始,权臣贾似道试图通过改革约束牟取暴利的外戚、宦官、官吏。他通过强硬手段“清洗”了一批官吏,并让自己的亲信在重要岗位上任职。但是贾似道的反对者依然大有人在,其中不乏以清廉而闻名的人物,这就导致南宋朝廷内部出现了愈演愈烈的两极分化局面。

当忽必烈下令对南宋发起全面战争的时候,南宋内部却陷入了无止境地纷争之中。在大敌当前的局面下,这种内耗所产生的破坏作用又被加倍放大了。

在蒙古人长达十几年的侵略战争中,南宋内部因意见不统一导致长期处于被动防守状态。虽然南宋军民抵御外敌的决心令人钦佩,但最高统治阶层举棋不定的决策却多次错失战机。而一些南宋将领在对朝廷失去信心后,选择了投敌叛国,这更是给风雨飘摇中的南宋朝廷予以致命打击。最终,当蒙古人在丁家洲战役中击败贾似道率领的十三万宋军后,南宋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末路。

标签: 南宋

更多文章

  • 魏晋清谈之风具体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魏晋,清谈,之风,具体,表现,魏晋,时期,社会上,盛行,清谈

    魏晋时期,社会上盛行“清谈”之风。“清谈”是相对于俗事之谈而言的,亦谓之“清言”。士族名流相遇,不谈国事,不言民生,谁要谈及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强兵裕民,何人政绩显著等,就被贬讥为专谈俗事,遭到讽刺。因此,不谈俗事,专谈老庄、周易

  • 伐齐建梁后梁武帝萧衍做了哪些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梁武帝

    萧衍,即梁武帝,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为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齐高帝族弟萧顺之之子,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开国皇帝,在位共47年,是南朝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南齐时,萧衍累官雍州刺史,颇受齐明帝宠待。502年,接受萧宝融“禅位”,建立

  • 秦始皇改革的措施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始皇

    秦始皇登基后,统一了六国,创建了秦王朝,此后秦始皇采取了一些列的政治举措来实施改革,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等都是秦始皇的改革措施,下面来罗列下秦始皇各个措施,秦始皇改革主要从6个方面进行。1、建立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将权利都独揽在自己的手中,设置了一系列的权利机构组织,设立了三公九卿(三公为丞相,

  • 孙权将都城迁到南京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孙权

    吴国(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国之一,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在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对于东吴的建立者孙权,称帝时间相对较晚。比如曹丕是公元220年称帝的,刘备是公元221年称帝的,而孙权直到公元229年,才正式

  • 陈文帝陈蒨在位期间有哪些为政举措?陈文帝有哪些轶事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陈文帝

    陈蒨,即陈文帝,又名昙蒨、荃菺,陈武帝陈霸先之侄,始兴昭烈王陈道谭长子,陈宣帝陈顼长兄,南北朝时期陈朝第二位皇帝,在位共7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陈蒨早年深受叔父陈霸先的赏识与栽培,更令其总理军政。太平二年(557年),封为临川郡王。永定三年(559年8月17日),即位为帝,

  • 刘秀称帝后为何定都洛阳而不选择旧都长安?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秀

    汉朝作为中国历史上实力最强大的一个王朝,有着四百年国祚的时间,在历史上的地位的非常高,一直和唐朝一起被称为是中国最繁荣昌盛的时代。可是实力在怎么强大的汉朝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西汉末年由于王莽的篡汉,汉朝因此不复存在,后来由于光武帝刘秀灭亡了新朝,使得大汉王朝由此重兴,史称“东汉&rdqu

  • 北魏宣武帝元恪登基后有哪些为政举措?元恪有哪些轶事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元恪

    元恪,即北魏宣武帝,别名拓跋恪,孝文帝元宏次子,母为文昭皇后高照容,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八位皇帝,在位共16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太和七年(483年),出生于平城宫。太和二十一年(497年),被立为皇太子。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孝文帝去世,元恪即位。在位期间,北魏对南朝发动

  • 军事、外交与文化方面魏孝文帝拓跋宏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拓跋宏

    拓跋宏,即北魏孝文帝,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生母是李夫人,南北朝时期北魏第七位皇帝,在位共28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拓跋宏五岁即位,年号延兴,由明太后临朝执政。490年,孝文帝正式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他先整顿吏治,立三长制,实行均田制;494年,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

  • 杨坚登基后在经济和文化方面有哪些举措与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杨坚

    杨坚,即隋文帝,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隋朝开国皇帝,在位共24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主要成就经济领均田令杨坚推行均田制,整顿户籍。实行了“大索貌阅法”要求官吏经常检查人口,根据相貌来检查户口,使编户大增。和实行&ldqu

  • 杨坚建立隋朝后在军事上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杨坚

    杨坚,即隋文帝,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隋朝开国皇帝,在位共24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主要成就军事统一全国(1)并西梁西梁为南梁武帝萧衍之孙萧詧所建,初都襄阳,后迁江陵,前后三个皇帝,共三十三年。后梁实际上是北朝西魏、北周、隋的附庸。西魏、北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