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权将都城迁到南京原因

孙权将都城迁到南京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321 更新时间:2024/1/24 10:53:50

吴国(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国之一,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在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对于东吴的建立者孙权,称帝时间相对较晚。比如曹丕是公元220年称帝的,刘备是公元221年称帝的,而孙权直到公元229年,才正式称帝。

魏黄初年间,孙权名义上依附于曹魏,并受封吴王。黄龙元年(229年)5月23日,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促使东吴可以和蜀汉、曹魏平起平坐了,随后,孙权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由此,非常明显的是,虽然东吴长期定都于南京,但是,在一开始的时候,孙权却是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的。那么,问题来了,三国时期孙权为何在武昌称帝,又为何将都城迁到南京?

黄武七年(228年)八月,“石亭之战”爆发,孙权命大都督陆逊督率诸将大败曹休。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石亭之战因为重创曹魏,导致曹魏大司马曹休不久之后病逝,从而增强了孙权称帝的底气。公元229年春天,又一个好消息传来,诸葛亮遣陈式进攻武都、阴平。曹魏大将郭淮领兵来救,诸葛亮率军驻扎建威,牵制郭淮。魏军知道蜀军主力到临,便紧急撤退,蜀军顺利占领二郡。

由此,先是东吴重创曹魏,后是蜀汉攻占曹魏疆域。趁着这一良好的机会,孙权于黄龙元年(229年)5月23日,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对于孙权来说,之所以一开始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是因为之前孙权就坐镇此地了。进一步来说,这和武昌(今湖北鄂州)的地理位置优越存在直接的关系。

对于武昌(今湖北鄂州),也即鄂州来说,位于湖北省东部,滨于长江中游南岸。西邻武汉,东接黄石,北望黄冈。在汉末三国时期,武昌(今湖北鄂州)位置居中,既可以兼顾荆扬二州,又与建业(南京)有相似的地理条件,西边有樊溪,适合训练水军,长江边有樊山,有利于孙吴军队防守。在东汉末年,孙权所在的东吴,一开始主要拥有东汉十三州中的扬州之地,也即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等地。

但是,到了公元220年,也即吕蒙偷袭荆州,击败关羽后,东吴将获得了荆州之地,也即今湖北、湖南一带。在关羽大意失荆州后,东吴和蜀汉爆发了夷陵之战中。在此背景下,孙权一度将东吴朝廷迁到了荆州,以此更好的占据荆州,并应对刘备的进攻。而就武昌(今湖北鄂州)来说,虽然处在东汉十三州中的荆州之地,却非常靠近东吴起家的扬州之地。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孙权坐镇武昌(今湖北鄂州),可以实现兼顾扬州和荆州的效果。并且,在夷陵之战后,魏文帝曹丕所在的曹魏,多次进攻东吴,冲击着东吴的长江防线。因此,孙权坐镇武昌(今湖北鄂州),不仅可以方便训练水军,也有助于抵挡曹魏的进攻,这也是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的重要原因。

公元229年六月,孙权与前来祝贺孙权登基的蜀汉使者陈震商议平分曹魏九州,并制定盟书。在孙权称帝后,蜀汉丞相诸葛亮可能内心有所不满,但是,出于蜀吴联盟的大局,还是派遣使者来祝贺孙权,进一步巩固了蜀汉联盟。对此,孙权自然也逐渐打消了对于蜀汉的疑虑。在此基础上,为了共同曹魏,孙权又在当年九月迁都建业(南京)。

最后,孙权之所以又迁都建业(南京),是为了和蜀汉携手,共同对抗强大的曹魏,也即孙权如果继续定都武昌(今湖北鄂州)的话,表明其对蜀汉还存有疑虑甚至想法,这显然非常不利于蜀吴联盟的行为。并且,迁都建业(南京)后,有助于东吴进攻合肥。比如嘉禾三年(234年),孙权亲征合肥新城,后来得知魏明帝曹叡亲自率大军来救,于是撤军。从地图上可以发现,南京和合肥的距离比较近,而合肥一直被曹魏占据,不利于东吴镇守长江防线,所以迁都南京后,自然方便调兵遣将,攻打合肥等曹魏的疆域。

此外,在迁都南京后,孙权也没有就此忽视武昌(今湖北鄂州),而是留下尚书九卿,让上大将军、荆州牧陆逊辅助太子孙登镇守武昌(今湖北鄂州)。对此,在笔者看来,此时的武昌(今湖北鄂州)对于东吴来说,可以称之为陪都了,如果建业(南京)有失的话,东吴还可以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州),从而降低被曹魏突然消灭的风险。对此,你怎么看呢?

标签: 孙权

更多文章

  • 陈文帝陈蒨在位期间有哪些为政举措?陈文帝有哪些轶事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陈文帝

    陈蒨,即陈文帝,又名昙蒨、荃菺,陈武帝陈霸先之侄,始兴昭烈王陈道谭长子,陈宣帝陈顼长兄,南北朝时期陈朝第二位皇帝,在位共7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陈蒨早年深受叔父陈霸先的赏识与栽培,更令其总理军政。太平二年(557年),封为临川郡王。永定三年(559年8月17日),即位为帝,

  • 刘秀称帝后为何定都洛阳而不选择旧都长安?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秀

    汉朝作为中国历史上实力最强大的一个王朝,有着四百年国祚的时间,在历史上的地位的非常高,一直和唐朝一起被称为是中国最繁荣昌盛的时代。可是实力在怎么强大的汉朝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西汉末年由于王莽的篡汉,汉朝因此不复存在,后来由于光武帝刘秀灭亡了新朝,使得大汉王朝由此重兴,史称“东汉&rdqu

  • 北魏宣武帝元恪登基后有哪些为政举措?元恪有哪些轶事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元恪

    元恪,即北魏宣武帝,别名拓跋恪,孝文帝元宏次子,母为文昭皇后高照容,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八位皇帝,在位共16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太和七年(483年),出生于平城宫。太和二十一年(497年),被立为皇太子。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孝文帝去世,元恪即位。在位期间,北魏对南朝发动

  • 军事、外交与文化方面魏孝文帝拓跋宏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拓跋宏

    拓跋宏,即北魏孝文帝,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生母是李夫人,南北朝时期北魏第七位皇帝,在位共28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拓跋宏五岁即位,年号延兴,由明太后临朝执政。490年,孝文帝正式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他先整顿吏治,立三长制,实行均田制;494年,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

  • 杨坚登基后在经济和文化方面有哪些举措与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杨坚

    杨坚,即隋文帝,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隋朝开国皇帝,在位共24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主要成就经济领均田令杨坚推行均田制,整顿户籍。实行了“大索貌阅法”要求官吏经常检查人口,根据相貌来检查户口,使编户大增。和实行&ldqu

  • 杨坚建立隋朝后在军事上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杨坚

    杨坚,即隋文帝,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隋朝开国皇帝,在位共24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主要成就军事统一全国(1)并西梁西梁为南梁武帝萧衍之孙萧詧所建,初都襄阳,后迁江陵,前后三个皇帝,共三十三年。后梁实际上是北朝西魏、北周、隋的附庸。西魏、北周、

  • 杨坚在位期间在政治方面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杨坚

    主要成就杨坚为巩固国家统一作出了贡献。首先是厉行节俭政治,使民众在较轻的剥削下得以发展生产。其次是修定刑律和制度,使适合于南北统一后的中国。刑律删去若干秦、汉、南北朝相沿的酷刑,更是一个重大的改进。杨坚利用突厥内部存在的弱点,以谋略为主,军事为辅,避免发生大战争,这对国家的安定是很有利的。西晋末年开

  • 宇文泰执政期间在军事、文化与外交方面有哪些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宇文泰

    宇文泰,即周文帝,南北朝时期杰出军事家、改革家、政治家,西魏的实际掌权者,执政二十余年,奠定了北周的基础。大定二年(556年),宇文泰去世,谥号为文公。周孝闵帝受禅后,追尊为文王,庙号太祖,武成元年(559年)追尊为文皇帝,号其墓为成陵。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主要成就军事扩充军

  • 宇文泰执政期间在政治与经济方面有哪些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宇文泰

    宇文泰,即周文帝,南北朝时期杰出军事家、改革家、政治家,西魏的实际掌权者,执政二十余年,奠定了北周的基础。大定二年(556年),宇文泰去世,谥号为文公。周孝闵帝受禅后,追尊为文王,庙号太祖,武成元年(559年)追尊为文皇帝,号其墓为成陵。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主要成就政治更改官

  • 李渊建立唐朝后有哪些为政举措与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渊

    李渊,即唐高祖,唐太祖李虎之孙,唐世祖李昞之子,唐朝开国皇帝,在位共8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渊出身于北周的贵族家庭,隋末天下大乱时,乘势从太原起兵,攻占长安。次年,接受隋恭帝的禅让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统一全国。玄武门之变后,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儿子李世民。635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