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权称帝后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孙权称帝后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918 更新时间:2024/2/8 12:50:57

200年,长兄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208年,他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229年,他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252年孙权病逝,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

主要成就

政治领域

在开展军事、外交活动和扩大地盘的同时,孙权注重发展生产、富国强兵。他接替其兄主事不久,即开始推行屯田。东吴屯田分军屯和民屯,设典农校尉、典农都尉、屯田都尉等职官管理,屯田兵且耕且战,屯田户只须种田,免除民役。屯田地区分布很广,屯田的军民多少不等,皖城的屯田基地有屯兵数千家,而毗陵的屯田民则有男女数万口。东吴屯田的规模可观,且多用牛耕,耕作技术也较先进。

海昌县(今浙江海宁)是孙吴早期唯一的屯田县,由陆逊为屯田都尉。

黄武五年(226年),陆逊以所在少谷为由,上表请令诸将增广农田、拓开屯田,孙权同意扩大屯田面积,并将驾车的牛改作耕牛,亲自耕田,鼓励将吏屯垦。

孙权也注意兴修水利,他于黄龙二年(230年)筑东兴堤,以遏巢湖水。赤乌八年(245年)八月,孙权派校尉陈勋开凿句容城中路运河,建造粮仓。又于赤乌十三年(250年)作堂邑涂塘(即今江苏六合县互梁堰),此外,还开凿了几条运河,这些运河既是内河航道,又有灌溉作用。

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孙权多次宽赋息调,夺取荆州后正逢时疫,免除了荆州农民的租税,并下令诸将要居安思危,加强武备,崇尚节俭,要求放宽催收农夫所欠租税。[5]赤乌三年(241年),严禁官吏以劳逸为由干扰农事。太元元年(250年),下诏减省徭役、征赋,革除民弊。

孙权为人节俭。虽然称帝迁都建业,不建新宫殿因陋就简沿用旧将军府寺为宫,至赤乌十年(247)腐朽损坏后仍仅以武昌宫加以重建,可见其爱惜民力。

孙吴都城建业(今江苏南京)原名秣陵,最初是一小县,因孙权定都于此并开凿运河而成为一流都市,后成为六朝的文化中心。

外交领域

孙权登基后,吴、蜀两国有使臣互往,并且各自承认对方的身份。孙权与蜀汉使臣费祎宗预、邓芝也构建了良好关系。吴、魏则于黄初四年(223年)断绝了正式国家来往,但在孙权的许可下,双方之间仍有贸易上的往来。黄龙二年(230年),孙权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亶洲,吴军势力达到了夷州(即台湾岛),赤乌五年(242年),又派遣将军聂友、校尉陆凯航行珠崖、儋耳(指海南岛)。揭开了大陆与台湾交往的历史序幕,孙权还进一步巩固了对交州的统治,积极派人与徼外的扶南(今柬埔寨)、林邑(今越南南方)诸国建立友好关系,后又派交州刺史出使南洋诸国,与印度建立了外交关系。

赤乌六年(243年)十二月,扶南王范旃遣使献乐人及方物。范旃大将范寻为扶南王时,孙权派宣化从事朱应、中郎康泰出使扶南和南海诸国。两人归国后,朱应撰《扶南异物志》,康泰撰《吴时外国传》,这是研究东吴与外国交往的重要资料,可惜二书均已失传,仅在《水经注》、《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通典》、《太平御览》、《文选注》等书中残存一些片断引文。

军事领域

孙权在位时期,曾多次出兵北伐,发动两次合肥之战,意图由此进攻曹魏,双方各有胜负。孙权最终还是未达成预定目标。

嘉禾六年(237年),辽东太守公孙渊背叛曹魏,自立为燕王。赤乌二年(239年),孙权派羊衜等远征辽东,但公孙渊已于此前为司马懿攻灭,吴军便攻打旅顺口的魏军海防城堡牧羊城,击败魏将张持、高虑,俘获大批人口。

孙权称帝后在山越地区设立郡县,扩充领地。山越人是秦汉时期百越的后代,为了逃避原来苛重的赋税,逃进山林中,形成了自己的组织和社会,拒绝向孙吴政权交纳租税。开始,孙权派兵镇压,但收效不大。为了集中兵力对外用兵,解除后顾之忧,孙权调集重兵开始对付山越人。大将吕范程普、太史慈、韩当、周泰等领兵合围,山越人的领袖被逐个抓获,其他山越人区别对待:强壮的青年人充实军队,老人、妇女统一管理,从事农业生产。孙权集中兵力终于解决了山越人的问题,后方得以彻底稳固,这为他下一步对外用兵奠定了基础。

经济领域

孙权对辽东的经略,使当时东吴政权蒙受到一些损失,付出了代价,正如其通夷洲、亶洲时也曾蒙受损失一样,但是,它对于历史的发展,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首先,是开辟了江左直通东北地区的海上交通。在孙吴以前,北部沿海的航线已经分段开通,先秦秦汉时期已先后开通了由山东半岛到辽东半岛的航道,由江浙沿海至山东半岛的航道。但是,由于东汉时期江左地区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还没有形成强大的政治中心和大都会,因此这条航道的来往并不频繁,而且还没有开通从江左直达辽东半岛的航路。孙吴立国江左后,这里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政治中心,经济文化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形成了以建业为代表的大都会,因此有了进一步开通北部航海运输的需求。孙权频繁通使辽东,使江左与辽东地区的直通航线得以开通。这条航道,如胡三省所说:从建康(今江苏南京)沿长江东下,在长江口北端海门附近之料角转向北行驶,傍黄海海岸北行,绕过山东半岛东端的成山角,再进入登州大洋,即威海、烟台北部海域,再沿庙岛列岛北上,经大谢岛(即长岛)、乌湖岛(即北城隍岛)等,渡渤海海峡到达辽东半岛南端的都里镇。都里镇即马石津,亦即三国时期的沓津(或称沓、沓渚),即今辽宁旅顺附近。沓津在三国时期已发展为孙吴与辽东通航通商的重要港口。孙吴出使辽东的船队即停泊于此,在这里进行互市。再由此处上岸由陆路至公孙渊首府襄平(今辽宁朝阳)。

这条海道的开通,便利了江左地区与东北地区的交通。此后,历东晋、南朝时,这条航道便日益繁忙起来,成为六朝时期江左地区与东北地区交通的重要线路。有了这条海道,东晋及南朝的政权得以越过北方的胡族政权,与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和朝鲜半岛诸国建立了交往,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

第二,孙权对辽东的经略,加速了江左与东北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通过这种交往,孙权除了从东北地区得到马匹以外,双方还互赠特产。这种交往,对于两地的物产文化交流产生了积极的意义,晋人孙楚在遗孙皓书中说江左以纺织品为代表的物产文化传到了东北,东北以貂马为代表的物产文化传到了江南。这对于加快两地人民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后来,江左的蚕桑也是通过这条海道传至辽东地区的。

由于孙权大力开拓海上事业并且开拓江南,因此在中国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他死后的待遇与他的功绩完全不成正比,宋人曾极在其作品《吴大帝陵》中提到“四十帝中功第一,坏陵无主使人愁”,刘克庄也在《吴大帝庙》中叹息“今人浑忘却,江左是谁开”。

艺术领域

孙权善书法,据《书史会要》、《书小史》等记载,孙权擅长行书、草书、隶书。唐代张怀瓘在《书估》中列其书法为第三等,评为“奇材见拔,绝世难求”。孙权与其子景帝孙休、其孙末帝孙皓的书法一并知名。南齐时,王僧虔将三人书法献给齐高帝萧道成。明代杨慎《法贴神品目》载有吴大帝黄武二年刻字,位于杭州粟山。

标签: 孙权

更多文章

  • 唐朝法律制度历史介绍 AD618-AD907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

    唐朝法律分为律、令、格、式四种。律是刑法典;令是指国家对各项制度所做出具体规定(如《户令》);格是对律令式做出补充修改与对禁令的汇编;式则是各项行政法规(如《水部式》)。《唐律》是唐朝根据隋朝《开皇律》,参照《武德律》、《贞观律》、《永徽律》等三律修编而来。自唐高祖时代开始制订,在唐太宗时才宣告完成

  • 唐朝官吏制度历史介绍 唐朝官员品级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

    唐朝不同时期官员品级、名号设置均有区别,要注意特定时间。正一品职官: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爵:亲王从一品唐朝官制相关图片唐朝官制相关图片职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武散官:骠骑大将军爵:嗣王、郡王、国公正二品职官:尚书令、大行台尚书令文散官:特进武散官

  • 唐朝科举制度历史介绍 AD618-AD907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朝

    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在唐朝科举制得到发展,唐太宗曾这样说科举制“天下英雄入吾瓮中”。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特别是唐宋时期,科举制度之初,显示出生气

  • 唐朝刑部的司法职能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

    刑部是中国古代隋以后官制中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一个司法部门,主管刑罚,但其在每个不同的朝代中职责范围相差甚大。隋唐时的刑部其职权范围最小,基本只限于对平民及七品以下官员(严格来说在古代七品以下不属于“官”,而属于“吏”)有行刑权

  • 唐朝吏部职能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吏部

    吏部,是古代主管官员的官署。东汉始置吏曹,改自尚书常侍曹,魏晋以后称吏部。隋、唐、五代,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长官称为吏部尚书。“吏”指文职官员,多是“官吏”齐称,相当于现代的文职公务员。吏部下设吏部司、司封司、司勋司、考功司,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

  • 唐朝御史台职能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御史台

    御史台,中国古代官署名。东汉至元朝设置的中央监察机构。秦汉以御史负责监察事务。御史所居官署称御史府,又称宪台。南朝梁陈、北魏魏齐时,称御史台。隋唐五代宋金元历代沿置。是中央行政监察机关,也是中央司法机关之一,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中丞原在殿中办事,为御史之长后仍留台中,因而称其官署为御史台,

  • 唐朝九寺五监职能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

    九寺五监都是独立中央职能部门,和尚书六部在职级上基本平级,与六部没有法定隶属关系,但职权与六部重叠之多,实际存在分工和制约关系。六部主管政令,九寺五监分别负责某一方面的具体事务。九寺基本由秦汉九卿发展而来。太府寺太府寺,官署名。北魏孝文帝末年,改少府为太府,以卿、少卿为正副主官,掌财称库藏。南朝梁武

  • 清朝王爵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

    清代入关以后,根据贵族们的战功,册封了一系列亲王和郡王。例如睿亲王、康亲王、怡亲王等等,但出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这些亲王、郡王们都没有自己的封地。其实,与之前王朝的爵位相比,在爵位的名称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齐王、楚王、淮南王等以地名为主的爵位,到了清代彻底消失了。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 唐朝是怎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

    唐宣宗之后,唐懿宗与唐僖宗是著名的无能昏君,使唐朝走了下坡路。唐朝后期,战争不断,经济政治衰退。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最终爆发民变,唐朝经济重地的江南地区经过黄巢之乱打击,唐朝统治已名存实亡。唐朝灭亡有一个时间段,安史之乱后走下坡路,朝廷在藩镇割据中苦苦挣扎,实际上失去了对全国之掌控能力。幸

  • 唐朝安史之乱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安史之乱

    玄宗改元天宝后,承平日久,国家无事,统治者逐步丧失向上求治的意志,志得意满,开始放纵享乐,从此忽视国事。在纳杨玉环为贵妃后,更加沉溺酒色。玄宗任用有“口蜜腹剑”恶名的李林甫为宰相长达十八年,使朝政日益败坏。李林甫死后,杨国忠为相,出现了宦官干政的局面,高力士的权势炙手可热。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