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士农工商”四阶层真实地位介绍

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士农工商”四阶层真实地位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090 更新时间:2024/1/9 2:55:37

众所周知,封建主义最理想的蓝图就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小国寡民,因此“士农工商”四民之中,士居首、农次之、工第三、商居末,商是最贱之业。数千年来,历代统治者一直强调“重农抑商”、“崇本抑末”,打压工商之民,对中国历史走向产生了重大负面影响。那么,作为史家传奇的司马迁,他又是如何看待的呢?出乎多数人的意料!

所谓“士农工商”,出自春秋《管子·小匡》,“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认为士农工商四民是国家柱石,春秋之际四民平等,都是国家重要组成部分。

春秋晚期,孔子并不轻商,孔门弟子颇有几个经商的,比如孔子徒弟子贡另一个身份就是商人,被后世誉为儒商鼻祖,可见儒家轻商是后来的事。

但到战国时期,随着列国纷争加剧,列国首先需要确保粮食种植,所以“奖耕战”、“抑商贾”一度盛行,尤其当时显学法家非常轻视商工,《商君书》中有“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韩非子将商工列为“五蠹”之一,“其商工之民……邦之蠹(蛀虫)也”。秦始皇时期,将一些罪人、无用之人等送去戍边,即“七科谪”,其中就包括商人,汉武帝也用过这一招。可见,秦汉时代虽然还未形成“士农工商”的排位,但“重农抑商”已然盛行。

那么,在这一社会思潮之下,司马迁如何看待“士农工商”四民呢?

肯定人欲,顺应人欲

作为司马迁的毕生之作,《史记》既整理记录了历史,更体现了司马迁的价值取向,其中《史记·货殖列传》序文体现出来的思想颠覆传统认知:司马迁认为“农工商”四民并重平等。所谓“虞”,就是对山泽的开发,包括木材的砍伐,在海里河里打鱼等的职业。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老子认为,治理国家的极致,就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小国寡民,虽然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但却老死不相往来。但司马迁开宗明义就先批驳了老子治国思想,指出如今这么治国,几乎行不通。

太史公曰:历史上圣贤如何治国的呢?神农以前,已不可考,但根据《诗》、《书》记载,虞、夏以来还是能考证的,当时人们耳朵眼睛追求声色之乐,嘴里要吃尽各种美味,身体安于舒适快乐,心里羡慕夸耀有权势、有才干的光荣,这种风气由来已久,即便用妙论挨户劝说,也无法改变。司马迁肯定人之欲望,指出最好的办法是顺其自然、顺应人欲,其次因势利导,再其次进行教育,再其次制定规章限制发展,最差的是与民争利。

人各其能,自由经济

与“存天理、灭人欲”的后世儒家思想相比,司马迁提倡顺应人欲的思想,简直就是一个异端。

既然应该顺应人欲,那么就需要社会提供满足欲望的各种物品。东南西北各地的物产,“皆中国人民所喜好”,通常用来做穿着、吃喝、养生送死的东西。所以“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农民耕田种地,虞人开采山泽资源,工人制造器具,商人流通贸易,即各地农工虞出产物品,再由商人将之送到中国人民面前。

“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努力工作,尽自己的力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因此自然就会进行交易,自然定出价格贵贱,根本不是统治者教化而来的。总之,只要“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让百姓各行其业,犹如水往低处流,用不着召唤,他们自己会送来;东西用不着寻求,人们自己会生产。可见,司马迁已经产生了朴素的自由经济思想,希望政府不要干预社会经济。

农工商虞,富国富民

大家都知道,如今“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已经深入人心,但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司马迁就高度赞同这一思想,并指出“农、工、商、虞”并重平等,是国家缺一不可的柱石,可惜却得不到儒家与统治者的重视,后世封建统治者和儒家文人,偏偏要将人分为三六七等。

《史记·货殖列传序》:《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司马迁赞同《周书》观点,认为农、工、商、虞这四种人的生产,是人民赖以穿衣吃饭的来源,必不可少。不仅如此,还能“上则富国,下则富家”,可谓富国富民。

尤为重要的是,司马迁对万民逐利、致富予以肯定,“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即便富有的诸侯大臣等尚且还都怕穷,更何况普通的平民百姓呢!

与其他二十多部“正史”最大的不同是,除了司马迁不畏强权、坚持实录之外,还有《史记》中大量描写的小人物,将之与帝王将相士几乎并列,如游侠、隐者、食客、赘婿、卜者、商人等社会边缘人物,其中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就为三十多位大商人立传,显示了司马迁平等对待万民的态度。

试想,如果从司马迁那个时代,真来一个“工农商虞”四者并重,那中国的古代史又将是一种什么局面?令人遗憾的是,到了隋唐时期,随着科举盛行,四民次序彻底固定,士居首、农次之、工第三、商居末,商是最贱之业,对中国历史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

标签: 古代中国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早朝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古代

    一、唐朝时期,所有的京官都是必须要参加早朝的,最低官阶为九品,在《唐会要》《仪制令》中记载:“在京文武官员职事九品以上,朔望曰朝;其文武官五品以上及监察御史、员外郎、太常博士、每日朝参”。二、宋朝因为官员较多,所以能参加朝会的人员官阶都是比较高的。门下省起居郎以上,中书省起居

  • 战国中期“徐州相王”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徐州相王

    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订立了同盟条约,相互尊对方为王,这一历史事件被后世称为“徐州相王”,这一事件在战国时期产生了什么影响呢?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战国时代可以说完完全全是一个大乱局。在这数百年间,战争近乎成

  • 乾隆帝退位之后先后提拔进入军机处的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乾隆帝

    乾隆曾明确表示,他不愿超过其祖父康熙的执政时间,因而在自己执政六十年后,宣布退位为太上皇。然而,即使已经退位,但朝政的实际大权仍然掌握在乾隆手中,在成为太上皇之后,他曾先后提拔五人进入军机处,那么在乾隆去世之后,这五人最终的结局又是如何呢?乾隆退位后的军机处人事调整,先后五人被提拔进入军机处作为清朝

  • 梁武帝为何将国号由“齐”改成“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梁武帝

    梁高祖武皇帝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北朝时期梁朝政权的建立者。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和南齐皇帝一样,萧衍也出身兰陵萧氏,所以其可以说是南齐宗室。齐明帝在位时,萧衍担任雍州刺史,参与抵御北魏的进攻。永元二年(500年),起兵攻讨东昏侯萧宝卷,拥戴

  • 萨满教为什么消失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萨满教

    萨满是我国北方民族的一种原始宗教,它们信奉多种神,大多都和它们生活息息相关。有山神、水神、火神等等,其中的最高神是天神腾格里。然而就是这样一种文化,却在渐渐销声匿迹。是自然的法则,还是因为人类不再去维护这样的一种宗教信仰?这样的一种原生性宗教为什么会濒临失传呢?感兴趣的小伙伴一起来探究一下吧。其实大

  • 庆历新政的背景 庆历新政的中心内容 庆历新政和熙宁变法的比较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庆历新政

    庆历新政的背景是相当复杂的,北宋宋仁宗庆历年间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在表面上一片太平盛世下其实蕴藏着巨大的危机,正因为如此,以范仲淹、欧阳修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提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历史上称为庆历新政。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庆历新政的背景是什么,希望大家喜欢!庆历新政的背景庆历新政的背景之一就是积

  • 武则天称帝的历史背景 武则天称帝原因 武则天称帝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那么武则天登基称帝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武则天称帝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希望大家喜欢!武则天称帝的历史背景公元690年,武则天自立为皇,开创周武王朝。那么武则天称帝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呢?有人说“唐有胡

  • 靖康之耻的历史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靖康之耻

    靖康之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宋钦宗靖康年间(1126~1127年)因而得名。又因靖康元年为丙午年,亦称此事件为丙午之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发生靖康之耻的历史原因是什么,希望大家喜欢!靖康之耻的历史原因靖康之耻的原因主要可以概括为北宋和辽国同时衰落,使得崛起的金国趁虚而入,导致了

  • 唐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和失败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末农民起义

    唐末政治昏暗腐朽,连年大旱导致庄稼颗粒无收,苛捐杂税严重,官员不顾百姓死活,很多农民被逼上了绝路,最终选择了起义,发生了中国历史上规模较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唐末农民起义。但这场起义最终还是以农民的失败为结局,以下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唐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有什么,希望你喜欢。唐末农民起义爆发和失败经过唐朝后

  • 四一二政变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四一二政变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是指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以下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四一二政变的原因有哪些,希望你喜欢。四一二政变的原因介绍第一蒋介石想要独占胜利果实。蒋介石是一个十足的野心家,表面上赞同联共,但其实是想要发展自己的势力,为今后夺取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