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统一战争地图形势图 唐朝统一战争打了几年

唐朝统一战争地图形势图 唐朝统一战争打了几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078 更新时间:2024/1/7 14:51:18

唐朝统一战争,是唐朝建立后,对隋朝末年在中国各地建立的割据政权进行的统一战争。

背景

隋朝在农民起义战争的冲击下四分五裂,贵族、官吏、豪强地主纷纷拥兵割据。隋太原留守李渊乘机起兵,夺取都城长安,于隋大业十四年(唐武德元年,618年)称帝,建立唐朝,改元武德。但是此时的唐朝仅占有关中(今陕西)、河东(今山西)一隅,国内尚还存在着大大小小的数支地方起义军队或割据势力。

当时,主要割据势力有:薛举李轨刘武周、梁师都王世充、萧铣、林士弘窦建德杜伏威等。李渊为了统一中国,采取了先固关中,东攻中原,再平江南的方略。于是,唐朝开始了统一全国的战争。

平定西北

李渊在关中站稳脚跟后,首先开始对付关西地区的薛举、李轨两股势力。

薛举据有陇西之地,自称西秦霸王,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在金城(今兰州)称帝,国号秦,早与李渊争夺关中,未得逞。

唐武德元年(618年)七月,秦帝薛举进攻唐朝。唐军与秦军在高摭对阵。不久由于统帅李世民生病,唐军被秦军打败。八月,薛举病死,其子薛仁杲继位。

李渊乘机派使赴凉州(今甘肃武威)封李轨为凉王,以孤立薛仁杲,同时派李世民率军进攻薛仁杲军。两军在浅水原交战。李世民一举击败秦军,俘虏了薛仁杲。唐占陇西地。

武德二年(619年)二月,李渊又派使联络吐谷浑击李轨,策反其大臣安修仁发兵攻凉州城,擒李轨,唐又占河西五郡,完成了对西北的统一。

收复山西

武德二年(619年),盘踞马邑(今山西朔县)的军阀

刘武周发兵南下,打败了唐朝留守太原的李元吉,九月攻占太原,继派大将宋金刚挥军南下,攻陷唐朝数州,关中大震。

李渊想弃河东,被李世民劝止,遂派其率军渡河进击,与刘武周部将宋金刚对阵于柏壁。李世民以主力坚壁不战,待刘武周士气低落,以少量兵力扰敌,断其粮道。两军相持五月之久,宋金刚终因粮尽兵疲而引军北撤。李世民率军穷追猛打,日行200里,连败宋军,斩数万人。刘武周、宋金刚逃奔突厥,不久被杀。

经三年征战,唐已拥有西至陇右,南拥巴蜀,北据河东的巩固的根据地,对其余割据军阀具有地理上的优势。

一中原

李渊在巩固关中后,于武德三年(620年)派秦王李世民率军进攻中原最大的割据军阀王世充,同时派太子李建成、唐俭等保障其侧翼安全。

李世民鉴于洛阳城坚,王世充兵强,在攻克洛阳西部的慈涧后,便分兵阻断其南北救援道路,自率主力屯于洛阳北部的邙山,包围洛阳。同时派兵攻占洛阳外围要地,河南各郡县纷纷降唐。王世充几次突围,均被唐军击败。王世充派人向河北地区的窦建德求救。

窦建德怕王世充覆灭后,自己更加孤立,难以对抗唐军,遂亲率10万大军救援洛阳,结果被李世民在虎牢关之战中击败,自己也被俘虏。王世充外无援兵,内无粮草,只能开城投降。唐朝已经基本统一北方。

统一南方

武德四年(621年),李渊还派出赵郡王李孝恭、庐江郡王李瑗、将军李靖等人,

率兵南下,进攻割据江陵、巴蜀、湖南一带的萧铣。

萧铣是当时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但其心胸狭窄、滥杀功臣,令手下将士离心离德。唐军利用长江水涨,顺江而下,直逼江陵。萧铣大惧,派兵迎战,结果大败而回。无奈,只得出降。

接着,唐军又击败在庭州(今江西赣州西南)称楚帝的农民领袖林士弘,使唐占据了长江中游及岭南地。江淮农民起义军首领杜伏威、辅公拓先后降唐。后辅公拓又图再起,在丹阳(今南京)自称宋帝。李渊派军讨伐,在博望山、青林山大败宋军,直扑丹阳。辅公拓弃城东走武康(今浙江德清西),后被俘杀。至此,唐朝除朔方梁师都依靠突厥势力未平外,基本统一全国。

平定刘黑闼

唐朝虽然在武德四年(621年),击败了盘踞河北的窦建德,以及占据洛阳的王世充,基本统一了北方。但由于王世充和窦建德先后被杀,两人的部将十分恐惧,于是开始策划起兵。

武德四年(621年)七月,窦建德的部将刘黑闼在河北起兵,一路势如破竹,仅半年内便全部恢复了窦建德原先的地盘。

武德五年(622年)二月,秦王李世民率军讨伐刘黑闼,三月在洺水击败刘黑闼的主力。刘黑闼带着一千多残兵逃往突厥。

武德五年(622年)六月,刘黑闼借得突厥兵再起,侵犯山东,很快又占据了大片土地。唐高祖派齐王李元吉统帅讨伐刘黑闼,未能取胜。十一月,以皇太子李建成代替李元吉。最终在武德六年(623年)二月平定了刘黑闼。至此,除了借助突厥力量,盘踞朔方的梁师都外,中原境内的所有割据势力,均被唐朝消灭。

消灭梁师都

贞观二年(628年),突厥因为政治改革引发了内乱,加上遭遇严重的自然灾害,实力大损。唐太宗李世民乘机派出柴绍、薛万均合力进讨梁师都。

颉利可汗率兵来救援梁师都,遭遇大雪,羊马大量冻死。柴绍迎战,击退突厥,随即进驻城下。眼见抵抗无望,梁师都的堂弟梁洛仁,将其杀死,投降唐朝。

至此唐朝完成全国的统一。

标签: 唐朝

更多文章

  • 唐朝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比较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指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背景贞观之治“贞观”为唐太宗李世民年号,出自《易·系辞下》:“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意即以正道示人。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英主,其政绩一直为后世所传颂

  • 中国古代六部之刑部历史介绍 刑部侍郎是现在什么官 刑部尚书权责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刑部

    刑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简介东汉尚书置二千石曹掌刑狱,三公曹掌决案。魏、晋以后,尚书之三公、比部、都官等曹均关刑狱,南朝之宋、梁、陈,北朝之北齐,均设都官尚书。隋文帝定六部制度,初沿北齐置都官,开皇三年(583)改称刑部,主官为尚书;次官,炀帝定为侍郎。后代均以刑部掌法律刑狱,与大理寺并列,惟元代只

  • 中国古代六部之工部历史介绍 工部侍郎是现在什么官 工部尚书权责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工部

    工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为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工部尚书,曾称冬官、大司空等。西魏556年(恭帝三年),始置工部。北周北周沿置,属冬官府,置中大夫二人为长官,掌百工之籍,而理其禁令。隋朝582年(开皇二年)始设立工部,置工部尚书一人为长官。607年(大业三年)增置工部侍郎一人

  • 隋朝统一战争的时间 隋朝统一战争示意图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隋朝

    隋朝统一战争是南北朝末期的统一战争。简介580年北周宣帝去世后,权臣杨坚于隔年废北周静帝自立,建立隋朝,即隋文帝。在安定内部、解决北方突厥的外患以及并吞西梁后,隋开皇八年(588年)十二月至次年二月,在隋统一战争中,隋文帝杨坚命令晋王杨广统率水陆大军50余万,攻灭江南陈朝的大规模渡江作战。此役逼降陈

  • 武则天晚年为什么还政给李家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最传奇的女人之一,她在男权社会攀登上了权力的高峰,尽管后人争议无数,但客观而言,她的功绩举世无双,有“贞观遗风”,这是后面掌权的慈禧等人所不能比拟的。14岁时,武则天进入后宫,获得赐号“武媚”,但唐太宗妃子的这段时光里,有关武则天的历

  • 隋朝《大业律》内容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大业律

    大业律是隋炀帝继位后,“以高祖禁网深刻,又敕修律令,除十恶之条”(《隋书》卷二十五《刑法志》)。即认为《开皇律》刑罚过重,命牛弘等予以重修,于大业三年(607年)修成并颁布天下,史称《大业律》,共18篇,500条。《大业律》将体例改为18篇,删除“十恶&rdquo

  • 北周武帝灭佛原因 北周武帝灭佛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周武帝

    北周武帝灭佛(建德毁佛)是三武灭佛之一,说的是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武帝建德年间,周武帝下令在当时佛教盛行的北周罢斥佛教,之后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灭佛运动。在这次灭佛运动中,佛像全部被毁,寺庙被收为国有,寺僧也都被勒令还俗。简介北周武帝北周武帝即位之初,循例事佛,但更重视儒学。天和二年(567年)因寺僧日

  • 北周统一北方时间 北周统一北方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北周

    “北周灭北齐之战”一般是指“北周统一北方”,北周统一北方指的是北周与陈朝联盟和北齐的战争,结果以前者获胜告终,北周成功统一北方,陈朝夺得淮南。战争背景北齐因为内乱,势力大为削弱。北周占有今陕西、宁夏、甘肃、四川及河南、湖北等部分地区,实力上对北齐形成优

  • 北周尉迟迥之乱时间介绍 尉迟迥之乱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尉迟迥

    尉迟迥之乱,是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尉迟迥等北周老臣不满杨坚夺权,之后发动的军事行动。背景北周大象二年五月十一乙未日(580年6月8日),北周宣帝去世,北周静帝继位。但是北周宣帝并未制定辅政大臣,这给了外戚杨坚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空间。近臣刘昉、郑译等和杨坚有旧,矫诏引

  • 隋朝“开皇之治”出现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开皇之治表现哪些方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开皇之治

    开皇之治是隋文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实现了全国统一,同时在政治、经济等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后呈现的盛世。简介隋朝开皇年间,隋文帝逐步统一了历经数百年分裂的中国,结束了西魏宇文泰的鲜卑化政策,将被改成鲜卑姓的汉人大臣以及府兵将士,恢复汉姓。另外,隋朝在选官上,废除九品中正制,设立分科考试制度选拔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