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武则天晚年为什么还政给李家

武则天晚年为什么还政给李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744 更新时间:2024/1/15 16:57:26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最传奇的女人之一,她在男权社会攀登上了权力的高峰,尽管后人争议无数,但客观而言,她的功绩举世无双,有“贞观遗风”,这是后面掌权的慈禧等人所不能比拟的。

14岁时,武则天进入后宫,获得赐号“武媚”,但唐太宗妃子的这段时光里,有关武则天的历史鲜少被记录在册,但她定然不是虚度的,也不像普通女子那样只会哀怨自嗟。在这些年里,武则天的手段与学识自然在增长,要不然光凭美貌,李治怎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来将她立为“昭仪”。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李治对武则天是有爱的,但这爱在刚开始时并没有那般深刻,若不是武则天写了一封情书过去,李治或许都要忘记这个女人了。

在后宫待了一段时间后,武则天成功取代了王皇后的位置,成为了李治的皇后。当然,李治立武则天与爱有关,还与政治挂上了钩,毕竟王皇后是有背景的,废王立武时间发生后,许多大臣被罢官,其中就有长孙无忌

660年,李治头疾发作,武则天开始处理朝政,这段时间显然对她的政治能力有很大的提升,为她未来的成功打下了基础。在一段时间之后,李治感受到了武则天的野心,他时常被武则天牵制,因而产生了废后的想法。然而,武则天毕竟没有王皇后那般容易摆弄,李治的这次废后显然没有成功。

没多久后,李治离开了人世,唐中宗即位,此时武则天为皇太后。但皇帝即位并不等于皇帝把控了朝廷的命脉,没多久后,武则天将唐中宗废黜,改立李旦为帝,朝中之事依旧把控在武则天之手。

最终,武则天还是不满足于这样的情况,她决定谋夺李唐的社稷,在一番动作下,690年,武则天改立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就此,她开始了女皇生涯。

在这段时间里,武则天重用武氏一族,导致武三思等人成为了朝廷大臣,掌握着无上权力。那为何,最终武则天还是归政于李家了呢?这不是因为武则天老年痴呆,而是因为她发现了一个秘密。

在寿命将尽的那几年,武则天偶然有一日做了个怪梦,梦中一只鹦鹉折掉了两只翅膀。古人认为梦中有深意,武则天同样如此,她找到了狄仁杰来解梦。狄仁杰告诉她那两个翅膀是代表武则天的两个儿子,并且告诉她,从来没有听说过侄子祭祀姑母的事情。

听了这话以后,武则天废除了立武氏一族为太子的想法,决定归政于李唐。当然,也是在狄仁杰的话语中,武则天发现朝廷众人对李唐还是拥护的,大势不可违。

其实,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人对宗室看得比较重,武则天想要让与自己同姓之人称帝,却忽略了血缘关系,因为在她眼中,自己的孩子都姓李。当然,李旦自请改姓为“武”,但实际上他的心中还是向着李的,这主要是因为古人的思想有限制,认为孩子一定要跟父亲姓,若是武则天早早地意识到这一点,让自己刚出生的孩子姓武,说不定继位者还是武氏子孙。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颇具传奇色彩女皇帝,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盛世中,武则天时代上承“贞观之治”,下“开元盛世”,有“贞观遗风”之美誉。但武则天的个人奋斗史和执政史,千百年来饱受争议。

标签: 武则天

更多文章

  • 隋朝《大业律》内容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大业律

    大业律是隋炀帝继位后,“以高祖禁网深刻,又敕修律令,除十恶之条”(《隋书》卷二十五《刑法志》)。即认为《开皇律》刑罚过重,命牛弘等予以重修,于大业三年(607年)修成并颁布天下,史称《大业律》,共18篇,500条。《大业律》将体例改为18篇,删除“十恶&rdquo

  • 北周武帝灭佛原因 北周武帝灭佛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周武帝

    北周武帝灭佛(建德毁佛)是三武灭佛之一,说的是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武帝建德年间,周武帝下令在当时佛教盛行的北周罢斥佛教,之后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灭佛运动。在这次灭佛运动中,佛像全部被毁,寺庙被收为国有,寺僧也都被勒令还俗。简介北周武帝北周武帝即位之初,循例事佛,但更重视儒学。天和二年(567年)因寺僧日

  • 北周统一北方时间 北周统一北方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北周

    “北周灭北齐之战”一般是指“北周统一北方”,北周统一北方指的是北周与陈朝联盟和北齐的战争,结果以前者获胜告终,北周成功统一北方,陈朝夺得淮南。战争背景北齐因为内乱,势力大为削弱。北周占有今陕西、宁夏、甘肃、四川及河南、湖北等部分地区,实力上对北齐形成优

  • 北周尉迟迥之乱时间介绍 尉迟迥之乱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尉迟迥

    尉迟迥之乱,是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尉迟迥等北周老臣不满杨坚夺权,之后发动的军事行动。背景北周大象二年五月十一乙未日(580年6月8日),北周宣帝去世,北周静帝继位。但是北周宣帝并未制定辅政大臣,这给了外戚杨坚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空间。近臣刘昉、郑译等和杨坚有旧,矫诏引

  • 隋朝“开皇之治”出现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开皇之治表现哪些方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开皇之治

    开皇之治是隋文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实现了全国统一,同时在政治、经济等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后呈现的盛世。简介隋朝开皇年间,隋文帝逐步统一了历经数百年分裂的中国,结束了西魏宇文泰的鲜卑化政策,将被改成鲜卑姓的汉人大臣以及府兵将士,恢复汉姓。另外,隋朝在选官上,废除九品中正制,设立分科考试制度选拔官

  • 北周隋朝“十六卫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十六卫制度

    十六卫制度,是卫府制的最高级阶段,同时也是隋唐府兵制的结晶。简介卫府制的建立,是北周武帝和隋文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之一,它将禁兵和府兵系统融合为一。这种卫既是府兵的基层组织──军府的领导机构,也是掌管京城宿卫的机构。总述府兵制府兵制,是一种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兵农和一、寓兵于农的制度。在天下各地设置

  • 隋与突厥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隋与突厥之战的过程与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突厥

    隋与突厥之战,是隋朝对突厥的防御战争。这场战争自581年突厥侵隋开始,到607年东突厥臣服为止,共经历26年的时间。背景突厥早在北魏时兴起于阿尔泰山南麓,于546年552年脱离大茹茹国完成统一。经历伊利可汗、逸可汗、木杆可汗三代征伐下最终攻灭茹茹后成为漠南漠北的强大君主制草原帝国。突厥疆域在沙钵略可

  • 中国古代六部之吏部历史介绍 吏部侍郎是现在什么官 吏部尚书权责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吏部

    吏部,是古代的一种官署名称。简介东汉始置吏曹,改自尚书常侍曹,魏晋以后称吏部。隋唐、五代,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长官称为吏部尚书(号称“天官”)。“吏”指文职官员,多是“官吏”齐称,相当于现代的文职公务员。吏部下设吏部司、司封司、

  • 中国古代六部之礼部历史介绍 礼部侍郎是现在什么官 礼部尚书权责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礼部

    礼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简介北魏始置,隋朝以后为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长官为礼部尚书,其后历代相沿不改。礼部在隋至宋属尚书省,元属中书省,明、清为独立机构,直接听命于皇帝。隋置尚书一人。礼部下辖礼部司、祠部、膳部、主客四司,初由侍郎掌管,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侍郎

  • 中国古代六部之兵部历史介绍 兵部侍郎是现在什么官 兵部尚书权责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兵部

    兵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简介兵部的长官为兵部尚书。曹魏时置五兵,即中兵、外兵、骑兵、都兵、别兵,设五兵尚书;晋设驾部、车部、库部等;唐玄宗时曾一度改为武部。宋设枢密院,为最高军政枢纽,与中书省共同执政,兵部成为虚设。明朝定制之初,以五军都督府掌军令,以兵部掌军政;清朝军权全由皇帝掌握,兵部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