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王安石变法之:募役法介绍

北宋王安石变法之:募役法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788 更新时间:2023/12/19 15:13:18

募役法,又称免役法,于熙宁四年(1071年)颁布实施。

内容及背景

募役法(免役法)是在宋神宗在位期间的安石变法中,于熙宁四年(1071年)颁布的一项法令。

在中国古代自秦朝始,农民每年都要服徭役。

而募役法的颁布使得原来必须轮流充役的农民可以选择以交钱代替服徭役。由官府出钱雇人充役。

宋朝的募役法是在唐朝的基础上制定的。将唐朝的赋役制度“租庸调制”中“调”的限定由每年缴纳“绢(或绫、拖)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改为了直接收钱。

此项制度为王安石变法中财政改革的一项重要制度。

需要指出的是,此法令使得原本拥有免役特权的大官僚大地主阶级也不得不交钱,这直接触动了他们的利益。这为日后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募役法,又称“免役法”,由司农寺拟定,开封府界试行,同年十月颁布全国实施。

免役法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自行出钱雇人应役。雇员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分摊。原来不用负担差役的女户、寺观,也要缴纳半数的役钱,称为“助役钱”。使得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保证了劳动时间,促进了生产发展,也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熙宁四年(1071年)颁布实施。

募役法(免役法)规定:

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

募役法(免役法)使原来轮流充役的农村居民回乡务农,原来享有免役特权的人户不得不交纳役钱,使很多农民免除劳役,官府也因此增加了一宗收入。

王安石变法

史书记载

志第一三十食货上五(役法上)

役法役出于民,州县皆有常数。宋因前代之制,以衙前主官物,以里正、户长、乡书手课督赋税,以耆长、弓手、壮丁逐捕盗贼,以承符、人力、手力、散从官给使令;县曹司至押、录,州曹司至孔目官,下至杂职、候、拣、掏等人,各以乡户等第定差。京百司补吏,须不碍役乃听。

建隆中,诏文武官、内诸司、台省、寺监、诸军、诸使,不得占州县课役户,州县不得役道路居民为递夫。后又诏诸州职官不得私占役户供课。京西转运使程能请定诸州户为九等,著于籍,上四等量轻重给役,余五等免之,后有贫富,随时升降。诏加裁定。淳化五年,始令诸县以第一等户为里正,第二等户为户长,勿冒名以给役。自余众役,多调厢军。大中祥符五年,提点刑狱府界段惟几发中牟县夫二百修马监仓。群牧制置使代以厩卒,因下诏禁之。惟诏令有大兴作而后调丁夫。然役有轻重劳佚之不齐,人有贫富强弱之不一,承平既久,奸伪滋生。命官、形势占田无限,皆得复役,衙前将吏得免里正、户长;而应役之户,困于繁数,伪为券售田于形势之家,假佃户之名,以避徭役。乾兴初,始立限田法,形势敢挟他户田者听人告,子所挟田三之一。

“更赋”的“更”我想是针对于秦朝的重税和徭役的繁重而言;为了稳定住时局,汉朝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免除了一定的的徭役和赋税;经过文景之治,又将田租先后降到十五税一和二十税一;但农民必须服徭役和兵役,并且还要交人头税,即算赋和口赋。

发展到唐朝,最大的不一样应该就是免去了服兵役农民的赋税;同时府兵、募兵制还给衣食,更加能稳定住军心。

而租庸调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纳绢或布来代服徭役。

宋朝和唐朝有些细微的不同,宋朝王安石的募役法,这时候是开口要钱了,不服兵役可以,你出钱,国家帮你请人服兵役。这样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减轻农民的一点负担。

其实如果我回答,根本没有什么不同;都是统治阶级盘剥百姓,稳定政权的花样。但花样不断翻新。

如果说最大的区别,我想就应该是在赋税这块,汉代太狠了,虽然比秦好了点,但服了兵役还要上税。唐比较能创新,可以以绢代役,到了宋朝就伸手要钱了。

评价

超对王安石变法中募役法(免役法)的评价:

“募役法,是对当时实行的差役制度的改革。改变当时最害民的差役法制,实行募役制,让百姓交一些请人服役的钱作为招募差役的资本,这近似于一种人身税,而它的办法和当今文明国家的所得税很类似。这是王安石救时惠民的第一好政策。”

标签: 募役法

更多文章

  • 北宋王安石变法之:方田均税法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方田均税法

    方田均税法,宋代改革田赋制度的一种措施,由王安石推行。简介王安石执政时,为解决以往各地田赋不均、税户相率隐田逃税的情况,于熙宁五年(1072)坚决推行曾三试三罢的方田,其主要内容为:对各州县耕地进行清查丈量,以东南西北四边长各1000步为1方(相当于当时的1万亩),核定各户占有土地的数量,然后按照地

  • 辽朝辽道宗时期“十香词冤案”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辽朝

    十香词冤案,说的是辽道宗期间,耶律乙辛诬陷皇后萧观音与伶官赵惟一通奸,使得皇后被赐死。同时耶律乙辛为防太子登基对自己不利,故陷害皇太子耶律濬,并将其杀害,史称十香词冤案。萧观音对辽道宗不顾死活的狩猎活动十分担扰,常常谏劝辽道宗停止田猎活动,辽道宗正是乐此不疲,哪里听得进妇道人家的唠唠叨叨,为了眼不见

  • 北宋“嵩阳书院”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高等学府,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历史因在嵩山之阳而得名,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年),盛时僧众多达数百人。隋炀帝大业年间(605618年),改为道教场所,更名“嵩阳观”。宋仁宗景祐二年(1035年),成为学府,名“嵩阳书院&rdqu

  • 西夏文字历史介绍 西夏文字典介绍 西夏文汉字对照表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西夏

    西夏文,又称河西字、番文、唐古特文,是记录西夏党项族语言的文字。属表意体系,汉藏语系的羌语支。西夏人上自佛经诏令,下至民间书信,均用西夏文字书写。为方便人们学习西夏文字,西夏还编写了字典。1227年西夏亡于蒙古帝国,西夏文字也随之逐渐湮灭。自西夏文字被发现以来,这些字典以及一批佛教经卷和手书作品,在

  • 西夏建国前200年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西夏

    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一个政权,自称邦泥定国或白高大夏国、西朝。因位于中原地区的西北方,国土占据黄河中上游,史称西夏。宁夏北部分布着广袤而浩瀚的沙漠,自古以来,不断有游牧民族驰骋在这里。艰苦的生活环境和变化不定的沙漠气候塑造了游牧民族坚忍不拔、剽悍矫健的

  • 庆历新政为什么会失败 庆历新政是哪几个人推行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庆历新政

    庆历新政(1043年-1045年)是庆历年间北宋仁宗授命范仲淹进行的一项政治改革。因限制大官僚大地主特权,实行时遇到强烈反对和阻挠,最终失败。简介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富弼、韩琦同时执政,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同为谏官。范仲淹向仁宗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提出“明黜陟、抑侥幸

  • 宋朝科技发达的原因 宋朝科技成就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朝

    宋朝科技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成果,四大发明之中有三个诞生于宋朝,那就是指南针、火药和活字印刷术。四大发明的集中时间虽然都在宋朝,但大规模应用的时间却不发生在宋朝,如四大发明中的印刷术一直到1440年德国谷登堡的铅字活字印刷术出现和印刷术开始在欧洲传播以后,世界各地居民的识字率才开始攀升,而中国也

  • 北宋“天书封祀”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天书

    天书封祀,又称东封西祀,中国北宋宋真宗以神降天书为名而举行的封泰山、祀汾阴(在今山西万荣县西南)等重大典礼。澶渊之盟后,宋真宗很敬重寇准,自己也为能保全社稷而自重。一次枢密院事王钦若对真宗讲,城下之盟古人耻之,而澶渊战役时真宗以万乘之贵订立城下盟议,耻辱更大。真宗听后闷闷不乐,常想重振士气,以雪前耻

  • 北宋“应天府书院”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应天府书院

    应天府书院又称应天书院、睢阳书院,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南湖畔,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历史草创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分裂时期,官学遭受破坏、庠序失教,中原地区开始出现一批私人创办书院,应天府书院由此而生。书院历史最早追溯到五代的后晋,杨悫在归德军

  • 北宋史学类书:《册府元龟》历史介绍 册府元龟包含哪些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册府元龟

    《册府元龟》是北宋四大部书之一,是政事历史百科全书性质的史学类书。简介景德二年(1005),宋真宗赵恒命王钦若、杨亿、孙奭等十八人一同编修历代君臣事迹。《册府元龟》与《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合称“宋四大书”,而《册府元龟》的规模,居四大书之首,数倍于其他各书。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