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史学类书:《册府元龟》历史介绍 册府元龟包含哪些内容

北宋史学类书:《册府元龟》历史介绍 册府元龟包含哪些内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187 更新时间:2024/1/19 1:07:35

《册府元龟》是北宋四大部书之一,是政事历史百科全书性质的史学类书。

简介

景德二年(1005),宋真宗赵恒命王钦若、杨亿、孙奭等十八人一同编修历代君臣事迹。《册府元龟》与《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合称“宋四大书”,而《册府元龟》的规模,居四大书之首,数倍于其他各书。其中唐、五代史事部分,是《册府元龟》的精华所在,不少史料为该书所仅见,即使与正史重复者,亦有校勘价值。

“册府”是帝王藏书的地方,“元龟”是大龟,古代用以占卜国家大事。意即作为后世帝王治国理政的借鉴。

全书共1000卷,分帝王、闰位等31部,部下再分门,共有1100多门。《册府元龟》将历代君臣事迹,自上古至于五代,按照人物阶层身份,分门别类,先后排列,目的是“为将来典法,使开卷者动有资益”。采择了经、史《国语》《管子》《孟子》《韩非子》《淮南子》《晏子春秋》《吕氏春秋》《韩诗外传》《修文殿御览》和历代类书,分类编纂。用编年体和列传体相结合,共勒成一千一百零四门。门有小序,述其指归。分为帝王、闰位、僭伪、列国君、储宫、宗室、外戚、宰辅、将帅、台省、邦计、宪官、谏诤、词臣、国史、掌礼、学校、刑法、卿监、环卫、铨选、贡举、奉使、内臣、牧守、令长、宫臣、幕府、陪臣、总录、外臣等三十一部。部有总序,言其经制。历八年成书,总计有一千卷,诏题名《册府元龟》。

册府元龟

内容

《册府元龟》北宋本已无前帙,南宋本仅存八卷,明钞本舛错颇多,至不能句读。

陆心源藏有北宋残本四百八十三卷,与崇祯本校勘,将宋本多出页数、条数撰成《册府元龟:题跋》,后其书流入日本静嘉堂。张元济东渡访书,向静嘉堂借照四百四十四卷,又向国内藏书家借照一百零六卷,共五百五十卷。傅增湘据照相毛样校于崇祯本上,该书藏于北京图书馆。1960年中华书局影印崇祯本,据陆心源跋所载,将宋本多出的页数、条数、校于每卷之后,即今通行本。

《册府元龟》全十二册,1000卷,(北宋)王钦若、杨亿、孙奭等编。有中华书局1960年、1985年影印本,2006年凤凰出版社版。

部别

部别:

帝王部

闰位部

僭伪部

列国君部

储宫部

宗室部

外戚部

宰辅部

将帅部

台省部

邦计部

宦官部

谏诤部

词臣部

国史部

掌礼部

学校部

刑法部

卿监部

环卫部

铨选部

贡奉部

奉使部

内臣部

牧守部

令长部

宫臣部

幕府部

陪臣部

总录部

外臣部

特点

该书取材,以正史为主,间及经书、子书,而小说、杂书一律不收;类目以人物、事类为中心,不及其余;专收上古至五代的君臣事迹,尤重唐、五代。

全书分帝王、将帅、学校、刑法等31部,每部下又分门,共1104门。每部前有“总序”、门前有“小序”,属概述性质,对于了解有关内容有所帮助。

册府元龟的编修人:王钦若

编纂过程

《册府元龟》广泛取材于正史、实录,但不取笔记、杂史,引书处一律不注出处,成书多达一千卷,是宋代存世最大的著作,在《四库全书》中篇幅居第二(仅次于《佩文韵府》),其中唐朝、五代史料极其丰富。《册府元龟》虽与《太平御览》卷数相同,但各卷容量较大,所以总字数超过《太平御览》一倍,有9,392,000余字。《册府元龟》材料丰富,引文整篇整段,自上古至五代,按人、事、物,分门编纂,以年代为序,真宗曾写了序:“粤自正统,至于闰位,君臣善迹,邦家美政,礼乐沿革,法令宽猛,官师议论,多士名行,靡不具载,用存典刑。凡勒成一千一百四门,门有小序,述其指归。分为三十一部,部有总序,言其经制,凡一千卷。”《册府元龟》广泛收集,可以说概括了十七史。

《册府元龟》的编纂目的是“欲载历代事实,为将来典法,使开卷者动有资益”,编纂的特点是所采资料不改旧文,每部前有总序,每门前有小序。因所采多为常见书,又不加注资料出处,历代不为学者所重视。

文献价值

《册府元龟》最重要的部分在于唐代与五代十国这两个部分,由于在编纂的《册府元龟》时,距离唐代与未远,唐代与五代历朝所编纂的《实录》、韦述等唐代史官所编写的《国史》、柳芳、崔龟从所编写的《唐历》与《续唐历》、贾纬的《唐年补录》、薛居正所编修的《旧五代史》、范质的《五代通录》并未散失,又其编纂的特点是“所采资料不改旧文”,所以在清代乾隆年间,为了复原已经失传《旧五代史》,除了从永乐大典采辑外,也从《册府元龟》撷取不少资料。

清道光年间,刘文淇、刘毓崧等为岑建功校《旧唐书》时,即受益于《册府元龟》许多。

近代著名史学家陈垣先生则用《册府元龟》补《魏书》的缺页、《周书》的缺字。王仲荦先生用《册府元龟》对校《宋书·颜延之传》所载之《庭诰》,做到文通字顺。

标签: 册府元龟

更多文章

  • 辽朝“刀伊入寇”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刀伊入寇

    刀伊入寇,指的是公元1019年,辽朝女真族海盗入侵日本北九州的事件。概况史载,仅公元1073年至公元1093年的20年间,日商去高丽的就有28次。9世纪下半期北九州沿海一带开始遭到来自新罗的小股海盗骚扰。公元977年10月来自高丽方向的海盗(根据东北亚大陆各民族的社会状况以及对马海岸周边的地理条件,

  • 仁宗盛治出现的原因 仁宗盛治主要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仁宗,盛治,出现,原因,主要,成就,仁宗,盛治,宋仁宗,在位

    仁宗盛治是宋仁宗在位时候治理国家的一个概括。宋朝也在这代达到全盛,期间仁宗皇帝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还能够约束自己,因此他受到历代历史学家,政治家的称赞。简介期间宋朝四海雍熙,八荒平静,士农乐业,文武忠良。被后世誉为“圣明有道唐虞世,日月无私天地春”历史上有“庆历、

  • 燕云十六州是谁收复的 燕云十六州是现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别称幽云十六州、幽蓟十六州,是指中国北方以幽州(今北京)和云州(今山西大同)为中心的十六个州,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天津北部(海河以北),以及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地区。简介“燕云”一名最早见于《宋史·地理志》。范围燕蓟节度使辖区燕州(或作幽州):今北京宛平

  • 后周世宗灭佛的影响 后周世宗灭佛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灭佛

    后周世宗灭佛,是指五代末的后周世宗,生性不喜佛教,即位未几即下令破除佛教,禁止私自出家,废除无敕额之寺院三万余所,收购佛像铸钱,佛经章疏大半散佚。背景后周世宗对佛教有一些研究,认为佛教有助世劝善之功,但对当时的僧侣败坏风气有所反对。作法只留下前朝帝王有赐与匾额的重点佛寺,其余寺院一律毁去。又对僧侣条

  • 陈桥兵变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陈桥兵变的过程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是公元960年2月3日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此典故又称黄袍加身。过程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死,即位的恭帝柴宗训年仅七岁。赵匡胤此时任殿前都点检(禁卫军最高长官)、更兼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后周显德七年正月(960年)春正月初二日,镇州(今河北正定)和定州(今河北定州)报称北

  • 辽朝历史简介 辽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辽朝

    辽朝(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简称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一个朝代,共传九帝,享国209年。简介907年,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部落联盟首领;916年始建年号,建国号“契丹”,定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罗城);947年,辽太宗率军南下中原,攻占汴京(今

  • 五代十国之南吴历史介绍 南吴历任皇帝列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南吴

    南吴(吴,902年-937年)是由杨行密所建的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之一。简介杨吴政权创立者杨行密起家于庐州(今安徽合肥),依附于淮南节度使高骈,后势力渐强,遂占领扬州,扩大地盘,于景福元年(892年)八月受封淮南节度使,而后逐步兼并东南各军阀,唯独与割据苏浙的钱镠形成对峙,于天复二年(902年)受封吴

  • 唐朝末“白马驿之祸”事件发生的背景及结果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白马驿之祸

    白马驿之祸(白马之祸),是唐朝末年朱温诛杀朝官的一次历史事件。事件简介事件发生在天祐二年(905年),朱温在李振的鼓动下,杀死了众多大臣,大约三十余人。杀死后并投尸于河。史称“白马驿之祸”。事后两年的天祐四年(907年),朱温逼唐哀帝李柷禅位,改国号梁,是为梁太祖,改元开平,

  • 禅让制和世袭制的区别比较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禅让制

    你知道禅让制和世袭制哪个更先进吗?两者又有什么区别吗?下面小编就给你分开介绍。要想“家天下”,你得先有“家天下”的能力。要把整个天下变成自己的私产,光靠个人能力是不够的。独裁者要管理一村一县的地方,这很简单,所有事情都由他一个人处理就是了。但要是管理好

  • 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历史介绍 前蜀历代皇帝列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前蜀

    前蜀(907925),五代十国之一,由王建所建,定都于成都(今四川成都)。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二主,共十八年。历史立国前蜀为舞阳(今河南舞阳)人王建所建。王建出身于世代卖饼的饼师家庭,因家贫,生活一直很困顿,到唐末天下大乱,更加艰苦了,于是靠违法犯罪,贩卖私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