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新旧党争的背景及历史影响

北宋新旧党争的背景及历史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259 更新时间:2024/2/21 20:27:58

新旧党争,发生在北宋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变法新政的执行上所引发的一场党争。

背景

神宗改革,拜王安石为宰相,开以新政,是为王安石变法。新政虽切中时弊,但实行上颇有问题,遭到朝中保守党大臣极力反对,是为旧党。

旧党其中不乏有影响力的人物,如韩琦、司马光、欧阳修、苏轼等,王安石唯有晋用吕惠卿曾布章惇及韩绛等新人,予以抗衡。新旧党争前后凡五十余年,对北宋的政治产生颇大影响。有时争论只是书生意气之争,司马光批评王安石变法的理由之一居然是南人不可当政,司马光曰:“闽人狡险,楚人轻易,今二相皆闽人,二参政皆楚人,必将引乡党之士,天下风俗,何由得更淳厚!”由于新、旧两党更迭执政,王安石曾两度退职,新政时行时废,臣民无所适从。

过程

党争最初因为政见不同而起,后来演变成排除异己的夺权之争,元丰八年(1085年)三月,神宗病逝,哲宗即位,司马光执政,几尽罢新法,史称元祐更化,在宣仁太后主导下,致力于恢复祖宗旧制,前后历时九年,此一时期改革派人士几乎全招贬职。蔡确、章惇等被贬至岭南(广东一带),开北宋贬官至岭南的先例。

元祐元年(1086年)王安石与司马光相继病逝,守旧派继续掌握大权,党争仍无止息,朝廷分裂成正反两党,得势反对党又分成三派:

元祐党人得势反对变法

朔党(朔学)司马光、刘挚、梁焘、王岩叟、刘安

洛党(洛学)二程、朱光庭、贾易

蜀党(蜀学)苏轼、苏辙、吕陶、上官均

元丰党人失势支持变法

洛党朱光庭、贾易等攻击苏轼诬蔑宋仁宗不如汉文帝,宋神宗不如汉宣帝,以为是对先王不敬。这时吕陶、上官均挺身而出为苏轼辩护,史称蜀洛党争(蜀洛朔党争)。至此党争仅沦为意气之争,终使朝纲不振,政风日坏。元祐九年(1094年),宣仁太后病逝,宋哲宗亲政,章惇进京出任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恢复宋神宗的新法,史称“绍述”,意为继承,曾布用为翰林学士,张商英进用为右正言。

章惇当政期间,对元祐诸臣大肆报复,以“抵毁先帝、变易法度”的罪名剥夺了司马光、吕公著的赠谥,绝大部分的旧党党人都被放逐,贬到岭南等蛮荒地区,又企图追废宣仁太后,为哲宗所止。

影响

宋神宗画像

余英时说:“党争是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又说“在熙宁变法以前,皇帝是超越于党争之上的;但在神宗与王安石‘共定国是以后,皇帝事实上已与以宰相为首的执政派联成一党,不复具有超越的地位”。

到了徽宗时期,将章惇则以罪贬逐于外,改用韩忠彦、曾布为相,试图化解新党争,但党争已是无可化解。徽宗只好启用蔡京。蔡京当政,与宦官童贯等勾结,立“元祐党籍碑”,将司马光等人一一定为奸党。

新旧党争严重恶化了北宋的政治生态,使得北宋陷入不死不休的党同伐异,为北宋灭亡埋下了祸根之一。

标签: 新旧党争

更多文章

  • 北宋王安石变法之:募役法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募役法

    募役法,又称免役法,于熙宁四年(1071年)颁布实施。内容及背景前募役法(免役法)是在宋神宗在位期间的王安石变法中,于熙宁四年(1071年)颁布的一项法令。在中国古代自秦朝始,农民每年都要服徭役。而募役法的颁布使得原来必须轮流充役的农民可以选择以交钱代替服徭役。由官府出钱雇人充役。宋朝的募役法是在唐

  • 北宋王安石变法之:方田均税法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方田均税法

    方田均税法,宋代改革田赋制度的一种措施,由王安石推行。简介王安石执政时,为解决以往各地田赋不均、税户相率隐田逃税的情况,于熙宁五年(1072)坚决推行曾三试三罢的方田,其主要内容为:对各州县耕地进行清查丈量,以东南西北四边长各1000步为1方(相当于当时的1万亩),核定各户占有土地的数量,然后按照地

  • 辽朝辽道宗时期“十香词冤案”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辽朝

    十香词冤案,说的是辽道宗期间,耶律乙辛诬陷皇后萧观音与伶官赵惟一通奸,使得皇后被赐死。同时耶律乙辛为防太子登基对自己不利,故陷害皇太子耶律濬,并将其杀害,史称十香词冤案。萧观音对辽道宗不顾死活的狩猎活动十分担扰,常常谏劝辽道宗停止田猎活动,辽道宗正是乐此不疲,哪里听得进妇道人家的唠唠叨叨,为了眼不见

  • 北宋“嵩阳书院”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高等学府,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历史因在嵩山之阳而得名,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年),盛时僧众多达数百人。隋炀帝大业年间(605618年),改为道教场所,更名“嵩阳观”。宋仁宗景祐二年(1035年),成为学府,名“嵩阳书院&rdqu

  • 西夏文字历史介绍 西夏文字典介绍 西夏文汉字对照表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西夏

    西夏文,又称河西字、番文、唐古特文,是记录西夏党项族语言的文字。属表意体系,汉藏语系的羌语支。西夏人上自佛经诏令,下至民间书信,均用西夏文字书写。为方便人们学习西夏文字,西夏还编写了字典。1227年西夏亡于蒙古帝国,西夏文字也随之逐渐湮灭。自西夏文字被发现以来,这些字典以及一批佛教经卷和手书作品,在

  • 西夏建国前200年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西夏

    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一个政权,自称邦泥定国或白高大夏国、西朝。因位于中原地区的西北方,国土占据黄河中上游,史称西夏。宁夏北部分布着广袤而浩瀚的沙漠,自古以来,不断有游牧民族驰骋在这里。艰苦的生活环境和变化不定的沙漠气候塑造了游牧民族坚忍不拔、剽悍矫健的

  • 庆历新政为什么会失败 庆历新政是哪几个人推行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庆历新政

    庆历新政(1043年-1045年)是庆历年间北宋仁宗授命范仲淹进行的一项政治改革。因限制大官僚大地主特权,实行时遇到强烈反对和阻挠,最终失败。简介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富弼、韩琦同时执政,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同为谏官。范仲淹向仁宗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提出“明黜陟、抑侥幸

  • 宋朝科技发达的原因 宋朝科技成就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朝

    宋朝科技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成果,四大发明之中有三个诞生于宋朝,那就是指南针、火药和活字印刷术。四大发明的集中时间虽然都在宋朝,但大规模应用的时间却不发生在宋朝,如四大发明中的印刷术一直到1440年德国谷登堡的铅字活字印刷术出现和印刷术开始在欧洲传播以后,世界各地居民的识字率才开始攀升,而中国也

  • 北宋“天书封祀”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天书

    天书封祀,又称东封西祀,中国北宋宋真宗以神降天书为名而举行的封泰山、祀汾阴(在今山西万荣县西南)等重大典礼。澶渊之盟后,宋真宗很敬重寇准,自己也为能保全社稷而自重。一次枢密院事王钦若对真宗讲,城下之盟古人耻之,而澶渊战役时真宗以万乘之贵订立城下盟议,耻辱更大。真宗听后闷闷不乐,常想重振士气,以雪前耻

  • 北宋“应天府书院”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应天府书院

    应天府书院又称应天书院、睢阳书院,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南湖畔,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历史草创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分裂时期,官学遭受破坏、庠序失教,中原地区开始出现一批私人创办书院,应天府书院由此而生。书院历史最早追溯到五代的后晋,杨悫在归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