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七雄地理位置介绍

战国七雄地理位置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607 更新时间:2024/1/17 8:00:12

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已形同灭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

战国七雄地理位置

齐国主要在山东北部,都临淄,经济实力最强。

楚国地域最广大,包括现在的湖北,湖南大部,以及云南,贵州,江西等省的一部分,最强盛的时候包括长江中下游和河南陕西的一部分。

燕国较弱,大体在河北的北部和辽宁南部一带,都城蓟,现在的北京古称,燕赵多慷慨悲昂之士,说的就是河北了。

韩国在河南,都新郑,就是现在的新郑市。

赵国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此外还有山西的部分地区,都邯郸,河北邯郸。

魏国也是河南,嗯,因为三家分晋的时候分得了河西地区,所以应该也有部分在山西,都城在现在的开封。当时叫大梁,北宋时候叫东京汴梁。

秦国军事实力最强,后来统一中国,主要关中地区,就是现在的陕西,甘肃一代。都城在咸阳,在陕西西安附近。

战国时期著名诸侯

韩昭侯(?前333年),名韩武,别称韩釐侯、韩昭釐王。战国时期韩国君主、战国七雄之一。在位二十八年(公元前362年–前333年)。在位期间任用法家申不害实施变法,内修政务,外御强敌,国势安定。使韩国政治清明,国力强大,诸侯不敢侵韩。变法期间积极加强军工器械制造技术,有“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的说法。

魏文侯(?前396年),姬姓魏氏,名斯(一名都)。前445年即位,在位49年。春秋末期晋国魏氏宗主,战国初期魏国的开国之君,魏国百年霸业的建立者。前403年,魏斯、韩虔、赵籍受封为诸侯,三家分晋。在位期间,积极改革,励精图治,任贤用能,联合韩赵,攻略天下,使魏国成为战国前期最强盛的国家、中原的霸主。

秦孝公(前382年前338年),嬴姓赵氏,名渠梁,秦献公子,前361年即位,在位24年。即位时秦国比较落后,遭东方各国歧视,他任用卫鞅为相,实行变法,即“商鞅变法”,鼓励生产,论功行赏,实行连坐法等,大大加速了秦国废除奴隶制的过程,国力提高很快,秦孝公死于前338年,时年45岁。他死后商鞅虽然被秦孝公的儿子秦惠文王赢驷车裂,但变法的成果被继承下来,秦国逐渐发展成为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

秦惠文王(前356前311年),嬴姓赵氏,名驷,19岁即位,前338年车裂秦孝公时期的重臣商鞅,但保留商鞅之法。公元前325年改“公”称“王”,并改元为更元元年,成为秦国第一王。在位时期,不仅重用秦人公子华、公子疾,而且重用外籍能臣,如魏人公孙衍、张仪、魏章、司马错等。而赢驷重用张仪连横破合纵,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亮点。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

齐威王(前356年前320年),妫姓田氏,名因齐,田齐桓公之子。前356年即位,在位36年。齐国国君本是姜姓吕氏,是吕尚的后人,齐威王的祖父废掉吕氏,自立为齐君,齐威王即位时已三世。他很注意选拔人才,用孙膑为军师,两次大败魏军,并在马陵射杀魏将庞涓,从此魏国一蹶不振。齐威王还从谏如流,邹忌讽齐王纳谏写的就是齐威王。他在位36年,死于前320年。

魏惠王(?前319年),姬姓魏氏,名罃,魏武侯子。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即位时魏国经过魏文侯、魏武侯两代经营,正处于鼎盛时期。魏惠王继父祖之基业,使魏国雄踞中原。但在以后的重大战争中,屡次战败,魏国霸业开始衰弱,他死于前319年。

楚威王(?前329年),芈姓熊氏,名商,楚宣王之子。前339年继位,在位10年。战国时楚国颇具雄才的英主。在位期间,楚国强盛一时。前333年,越王无疆攻打楚国。楚威王率军大败越军,杀越王无疆,并吞吴地。楚国复兴,极盛一时,前329年崩。

赵武灵王(?前295年),嬴姓赵氏,名雍,赵肃侯之子。前325即位,在位27年。赵国是经“三家分晋”后建立的诸侯国,赵武灵王即位时屡受匈奴侵扰,他进行改革,“胡服骑射”,奖励耕战,国力日强,前298年,他让位与儿子何,后于前295年,因内乱死于沙丘宫中,赵国大乱。

燕昭王(?前279年),姬姓名职,周召公三十八代孙。前311即位,在位32年。燕国在战国七雄中比较弱小,屡次败于齐国,燕昭王发誓报仇,他以重金求贤才,招到乐毅等人,公元前284年,燕国联合赵,楚,韩,魏诸国大举伐齐,大败齐军,陷齐城七十余。燕昭王死于前279年。

秦昭襄王(公元前324前251年),嬴姓赵氏,名则,一名稷,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之异母弟。前306年即位,在位55年。初由其母宣太后当权,外戚魏冉为相,史称“王少,宣太后自治事,任魏冉为政,威震秦国”。魏冉举白起为将,先后战胜三晋、齐、楚等国,取得魏的河东和南阳、楚黔中和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公元前266年,昭王听信魏人范雎的话,夺宣太后、魏冉等人的权,拜范雎为相,改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又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胜赵军,公元前256年又灭亡东周,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

秦王政(公元前259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战国末期秦国君主。后统一天下为秦始皇。(秦国四雄主:秦孝公嬴渠梁、秦惠文王赢驷、秦昭襄王嬴稷、秦始皇嬴政)

标签: 战国七雄

更多文章

  • 商朝历史上共几次迁都?商朝迁都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商朝

    迁都其实在过去的王朝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其实很多时候的迁都可能都是源于封建社会的属性!我国古代王朝至夏朝正式开始,清朝结束都城都是不太一样的!以商朝的迁都为例!商朝历史迁都几次究竟是考虑到什么原因呢?根据研究其实可一分为这几个主要的原因:因为黄河中下游时常发生水患,迫使历代商王不得不常常为躲避水患而

  • 商朝国号的历史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商朝

    商朝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那么为什么被称为殷商呢?因为,商朝直到盘庚迁殷,才定都稳定下来。五帝帝舜时期,商人的始祖契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邑(今河南商丘),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诗经·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r

  • 高平陵政变后司马懿是怎么对待曹魏宗室?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高平陵政变

    公元265年,司马炎废除了曹魏的最后一个皇帝、魏武帝曹操之孙曹奐为陈留王,自立为帝,即晋武帝。司马氏在隐忍了魏氏三祖曹操、曹丕、曹睿不断的猜忌和打压之后,终于在曹芳担任魏国皇帝时期,通过火拼另一个权臣曹爽,取得了国家的军政大权。随后司马昭兄弟又废了曹芳帝位,立曹髦为帝,然后司马昭有将曹髦杀死。对魏国

  • 刘邦约法三章的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邦

    这会儿,秦朝当家的是秦三世子婴。子婴这个人,比起秦二世来,强得那不止一倍两倍,但无奈秦国早已经没有了始皇在世时的风光,整个国家的运势一路下滑,此时只能固守在关中一带;子婴上台后,连皇帝都不敢称,只称秦王。听说起义军已经打到自己的地盘上,子婴也慌了手脚,对身边的大臣们说:“秦国早就失了天下

  • 三国时期哪国经济最发达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三国

    三国时期经济发达吗?哪个地方最有钱?三国时期在周围从事生产活动后,渐渐成为自给自足的庄园制度。坞堡和庄园制度都影响后来魏晋南北朝的经济模式。由于东汉朝廷的崩溃,无人重铸磨损不堪的铜钱,加上大量私钱出现,到三国鼎立后,新发行的铜钱未能广泛通行,只好正式以布帛谷栗等实物为主要货币。曹魏曹魏、蜀汉、孙吴三

  • 三国人物都是单字名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人物,都是,单字,原因,纵观,三国演义,除了,复姓,文

    纵观三国演义里,除了复姓的文人武将外,其余出场之人名字都是单字,如曹操、刘备、张飞、关羽,大家都很喜欢三国历史,可能平时并没有留意这些,小编也是最近才留意到三国人名基本都是单字的事情,那么这是为什么呢?三国人取单字名是有什么规矩吗?下面小编给大家揭秘一下吧!小编查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和野史,才得到答案。

  • 三国时期魏蜀吴各国兵力人口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时期,魏蜀吴,各国,兵力,人口,介绍,国是,中国,历史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最动乱的朝代之一,魏蜀吴三分天下,战乱频起。那么我们经常听到三国时期的战争都是数十万百万兵力的大型战争,这个说法是正确的吗?当时三国真的有这么多兵力和人口吗?下面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三国时期各国的人口和兵力具体是多少吧!三国中蜀国的人口和兵力公元263年蜀国灭亡的时候,国家具体的户数

  • 三国曹魏为什么要定都洛阳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洛阳

    东汉末年曹操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他毕竟没有真的称帝,他的儿子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洛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但是长安也不差呀。长安自古以来就是王朝都城,曹丕为什么要定都洛阳而不是长安呢?历史悠久洛阳市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

  • 锦衣卫什么时候消失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锦衣卫

    朱元璋是中国明朝开国皇帝,而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总共经历了十六帝。明朝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而明崇祯皇帝则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他接手时大明王朝就已千疮百孔。明崇祯是历史上最为勤勉与最具悲剧色彩的皇帝,他执政时国家内忧外患,各大集团把持朝政。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地位,崇

  • 唐武宗李炎平定昭义节度使叛乱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武宗

    在平定了卢龙军乱不久,又发生了昭义镇对抗朝廷的事件。会昌三年(843年)四月,昭义节度使刘从谏病死,其侄刘稹欲仿效河朔三镇惯例,要求袭任节度使职务。当时反击回鹘侵扰的战事刚刚结束,在李炎与宰相讨论此事时,宰相多认为回鹘余烬未尽,边境还要加强警备,再讨伐泽、潞,恐怕国力难以支持,主张同意刘稹的请求。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