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建文帝朱允炆着急削藩的原因

明朝建文帝朱允炆着急削藩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187 更新时间:2024/1/15 23:36:42

朱元璋去世后,孙子朱允炆登基了。可是登基后没有多久,他便开始急不可耐的削藩了。而且其手段不可谓不果断。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九个藩王中就有五个人先后被削。

不过却也错过了最佳时机,使得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一举打进了南京。

其实在很多人看来,朱允炆占据着巨大的优势,那么他为什么要急于削藩呢?

其实要说起来,朱允炆之所以如此,道理很简单。

其一,他感受到了藩王的威胁。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不放心外人,所以力排众议,分封诸子为藩王。顾名思义,主要是为了加强老朱家的力量,一方面拱卫朝廷,一方面抵御外敌。

也因为这样,所以这些藩王权力很大,像宁王和燕王等等,他们手里有一支力量非常强大的军队。

藩王除兵力雄厚外,还有自己的税收,朝廷还会发放粮饷,对于边境上的事情,小事可以直接处理不用向上汇报,大事才需要向朝廷汇报,这也导致事情的大小皆由藩王自己决定,上不上报也由自己决定。

这不就跟一个小王国差不多嘛。

在朱允炆眼里,这就是威胁,根本看不到这也是朝廷有事时的外援,朱元璋还期待着他们进京勤王呢。

而,朱元璋为了子孙安全,杀掉了大量领兵的武将,得以善终的并不多,到建文初年,能打的武将也所剩无几。

在朱允炆心里,他是没有底气的,另一方面,建文帝朱允炆是一个书生气十分浓厚的人,他没有经历过战争,跟这些藩王,尤其是朱棣等人相比,知道自己不如人。

况且,这些藩王都是自己的叔叔辈的,万一随后叔叔们有异心,自己恐怕不是对手。

所以在朱允炆看来,削藩是一定的了。其实也不仅是朱允炆,从历史上看,凡是这样的例子在,基本上皇帝都要削藩。

毕竟威胁朝廷统治,在很多皇帝的眼里,比外患还要严重。

当然了,另一方面那就是朝臣的怂恿了。

在朱允炆悲剧命运中,不得不提到他的三位谋臣兼老师:齐泰黄子澄,方孝孺。

尤其是齐泰和黄子澄,这两位可以说是朱允炆的哼哈二将,齐泰是朱允炆的潜邸旧臣,而黄子澄更是建文帝的老师。

这两位对建文帝的影响是很大的,他们的态度也是削藩,只不过方法错了。由于建文帝没有经验,因此在治国上对两位是信任有加。

可惜,这也注定了建文帝的悲剧。

标签: 朱允炆

更多文章

  • 近代中国租界有多少个 近代租界的由来及危害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租界

    “租界”这一名词在中文中出现的时间为1860年代。一般认为,租界要具备中外文件条约作为依据,有明确的地域四至,区域内的外国居留民行使独立完善的行政、司法体系。中国的租界制度以最早建立的上海租界为蓝本,并影响到其他租界。租界最主要的特点是内部自治管理,并不由租借国派遣总督,而是

  • 清朝为什么禁止火器 清朝禁止研究火器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

    火药作为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其早在春秋时期的《范子计然》一书中就曾记载火药被用于开凿陵墓甬道。到了唐朝,火药技术因为人们长期以来的炼丹、制药越来越完善,配方也日趋成熟,因而也被用于军事方面。据史料记载,唐昭宗天佑元年杨行密的军队围攻豫章,其手下就有使用火药攻打城门的情况。唐朝以后,火药因为时代的发展

  • 明朝有火器为什么打不过清军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

    想知道明朝为什么打不过清军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朝末期,清兵入关,但是在明朝时期,军事力量其实还是相当不错的,尤其是明朝时期的火器,可以说是非常领先的,很多文献记载当中,明朝的火器都是很厉害的武器。不过为什么明朝既然有这么厉害的武器,却还是打不过武器落后的清兵?明朝输

  • 明朝旌表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旌表

    列女,即重义轻生、有节操的女子。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群体产生的社会背景,对两地府县妇女的思想和行动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影响,本文主要从明清旌表制度、政治经济发展、民俗文化及两府人口方面进行分析。随着明清国家旌表制度的不断发展,旌表女性的流程、范围不断变化,影响着女性节

  • 明朝宗藩和清朝宗室对比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

    明清两个朝代是距离今天最近的两个朝代,这两个朝代的很多制度是一脉相承的。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强化了君主专权制度,取消了宰相。到了清朝雍正时期,清政府通过设置军机处进一步提高了皇权的地位,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在康乾盛世时期达到了巅峰。明清藩王数量对比序号封号/谥号姓名封国简介01靖江王朱守谦广西临桂明

  • 中国古代皇室亲王、藩王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亲王

    “王爷”这个对于中华历代王朝宗室最高等级男性成员(除皇帝外)的称呼主要是盛行于清代,而且是相当口语化的称谓。虽然在明代中晚期宫廷内中就有了“皇爷”(称呼皇帝)、“小爷”(称呼太子)这种尊称,市井小说中也有了“某某爷&

  • 东周时期周王室“子颓之乱”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子颓之乱

    周惠王初(公元前676一前652年),发生王子颓之乱。周惠王夺大臣边伯等的园林为囿,作为田猎场所,因而边伯与王子颓共同作乱。周惠王放于温地,不久又逃到郑,国人立王子颓为王,郑杀王子颓,复送惠王入国。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春秋时期由王子颓所发动的周室庶孽之乱。子颓为周庄王庶子

  • 唐朝时期的宰相拥有实权品阶为何只有正三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宰相

    说起宰相,那我们都了解,是除了皇帝之外,官职最高的人了,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虽说有些朝代宰相只是个虚职,但可以说大部分时间里,尤其是大唐王朝,宰相是有实权的。可是唐代的宰相却也是够奇怪的,因为他们的品阶其实并不高,只是个三品官。那么,既然如此的话,还怎么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不是大唐的宰相只

  • 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的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张柬之,神龙政变

    唐中宗李显可以说是最倒霉的皇帝,虽然是有着皇帝的身份,却是夹杂在各种女人之间,而且不是声色犬马,反而是勾心斗角,最后还是死在了妻子和女儿的毒药之下。年少时登基仅过去了才55天就被废位成庐陵王,去了边远地区上任,总而言之有一个强势的母亲,对李显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但是李显之后还是成为了皇帝,而这一切就

  • 明朝的第二次皇位兄终弟及:朱由校传位朱由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由校

    时间回顾到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23岁的明熹宗朱由校因游玩时不慎落入湖中而患病,最终在乾清宫驾崩,朱由校这么年轻就早早病逝。明熹宗朱由校早逝是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朱由校的突然驾崩势必会造成一些朝廷动荡,因国不可一日无君,容易出现“有心人”来破坏,此时就需要立新的皇帝来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