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的巡抚的权力有多大?明朝巡抚与唐朝节度使的区别

明朝的巡抚的权力有多大?明朝巡抚与唐朝节度使的区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014 更新时间:2024/1/29 12:54:41

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处,承袭元代制度,在朝廷设中书省统领六部,主管全国政务,职权甚重。在地方设行中书省掌管各地的军、政事务。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谋反之罪杀了时任中书省左丞相的胡惟庸后,乘机废掉了中书省,将中书省之权分到六部。随后,在各地又建立了承宣布政使司(掌政务)、按察使司(掌刑狱)、都指挥使司(掌军务)三司并立的制度来取代行中书省。

三司的设立虽然解决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问题和宋、元地方权力过重的问题,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帝国的稳定,但随之产生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三个和尚没水吃。

比如说始终困扰着大明的流民问题,他们原本都是在籍的民户和军户,所以解决流民问题应该归布政使和都指挥使负责。可是,当他们群聚为盗后,似乎又该按察使来处理这事。如果他们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开始攻掠州县后,那就应该由都指挥使领着卫所士卒前去平定。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都不想对这个流民问题负责,都认为这个事是其它两司的事,跟自己没有关系。并且,由于三司互不隶属,所以谁也管不了谁。

这下,就轮到朝廷头大了,在三司的互相推诿扯皮中,流民问题愈演愈烈。于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朝廷只能派出一个人前去协调三司共同负责。这便是明代巡抚制度的开端。

明代巡抚设立之初是属于临时性质,‘有事派出,事罢回朝。但是由此在解决了一个问题的同时又产生了一个问题,比如有些地方的问题还没解决,其它地方又出了问题需要朝廷派遣巡抚来解决,或者是巡抚在解决了某地的问题后开始回朝,在回朝的路上当地又出现了问题,他还得再回去。长此以往,不仅朝廷不厌其烦,就连派出的巡抚往往也因一出去就是三年五载而苦不堪言。

最终,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明代宗朱祁钰于景泰四年下令将巡抚与各地镇守官合二为一,仍称巡抚,并节制三司,常驻各地。

单从表面上来看,明代的巡抚与唐代的节度使似乎区别不大,因为两者都是掌管一地军、政事务的封疆大吏。但是在随后的发展中,明代的巡抚与唐代的节度使却走上了截然相反的两条道路。

明代的巡抚成为常设官职后,朝廷一直在采取措施给他减权。一开始,跟巡抚同时设立还有总兵与镇守中官,这样虽然巡抚能一体节制都、布、按三司,但有了总兵与中官的制约,巡抚的权力实际上并不大。可是随着武将地位的持续下滑和镇守中官的断续设置,巡抚的权力又开始不断加强。

对待这个问题,大明朝廷又设立了巡按御史这一常驻地方的官职。虽然巡按御史品级不高,但由于其是代表朝廷监管、督察地方,所以他对巡抚产生了很强的牵制作用。尤其是嘉靖以后,朝廷开始陆续各地派出总督,这就进一步加强了对巡抚的控制。

不仅如此,巡抚和其他地方官吏的升迁、赏罚都归吏部掌管,巡抚没有人事权。在军事上,巡抚只有取得兵部发给的令旗才能调动所辖地域的卫所士卒。

在这种层层制约、不断分权的情况下,明代巡抚虽为封疆大吏,但远没有割据自雄的能力。

反观唐代的节度使,设置之初,只是作为各地的军事统帅,主要负责防御外敌,而没有管理州县民政的职责。但是后来,节度使的权力不断被加强,逐渐总揽一地的军、民、财、政,所辖区内各州刺史均为其节制,并兼任驻在州之刺史。

安史之乱后,大唐朝廷对节度使的控制力进一步减弱,节度使不仅掌管一道或数州的军事民政、官吏任命、将士升赏、征税,还获得了事实上的独立地位,父死子继,自以世袭,号为留后而不待朝命。这样,节度使就发展成了一方诸侯。

如此一来,唐代节度使就与明代巡抚产生了本质上的不同,所以唐代出现了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而明代几乎不可能出现这种局面。

标签: 巡抚

更多文章

  • 西汉灭亡后宗室们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西汉

    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以前,刘原本是一个稀有姓氏,只分布在沛县一带,如《汉书》中所说“汉兴之初,海内初定,同姓寡少”。但是刘邦以布衣取天下,总结秦亡教训而实行宗室分封,经过西汉两百多年的发展,刘姓已经一跃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几个大姓之一,刘氏家族已经成繁衍了十万余众,仅刘姓的皇室子

  • 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制度的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内阁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燕王朱棣率军打过长江,直抵京师城下,守卫金川门的谷王朱橞和大将李景隆开门请降,朱棣终于成为了靖难之役的胜利者。此时的朱棣并没有急着进入皇宫,为了不让自己背上弑君篡位的恶名,他必须得让建文帝朱允炆自己选择让位或者自尽,于是他选择驻军京师郊外等待消息。然而,建文帝朱允炆既没有

  • 明朝内阁制度历史介绍 明朝内阁权力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

    明成祖朱棣登基后的一个月内,先后命胡广、解缙、杨荣等七人为阁臣,参与处理军国大事,办公地点设在翰林院的文渊阁中,为了“避外廷之名”,号称内阁,这便是明代内阁的由来。内阁设立之初仅仅只是翰林院的一个下属机构,阁臣品秩最高不过六品,其作用也仅相当于是皇帝的一个秘书机构罢了!然而谁

  • 明朝皇太子出阁读书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皇太子

    隆庆四年(1570年),皇太子朱翊钧即将年满八岁。正月,礼部以“国家旧制,东宫出阁读书期不出八岁”为由上疏明穆宗,但是明穆宗却一口拒绝,并且还明确向朝臣表示:“等到皇太子十岁后再做打算。”这个‘再做打算很明显是明穆宗的缓兵之计,目的是想要对

  • 十六国时期慕容氏建立的燕国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十六,时期,慕容氏,建立,国有,哪些,说道,金庸,天龙八部,

    说道金庸的《天龙八部》相信大家都有看过了吧,都非常的熟悉了,耳熟能详。在《天灵八部》当中有着这么一个任务,名字叫做慕容复,自称是大燕皇族的后裔。人家练武功主要就是为了武林盟主之位,而他的目的却不同,修炼武功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光复大燕。尽管《天龙八部》只是一部小说,不是什么历史典籍,可金庸先生对于

  • 北魏六镇之乱的起因 六镇之乱指的是哪六镇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六镇之乱

    说到这个六镇之乱,大家可能并不是很熟悉,但是就是因为这个六镇之乱,是导致北魏灭亡的直接原因。这一次动乱就是公元524年北方六镇戍卒和各族人民发起的。那么这个六镇之乱到底是怎么发生的,起因是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六镇之乱指的是哪六镇北魏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北方六戎卒和各族人民发动

  • 清朝密折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密折

    说到清朝时期的密折制度,大家应该都不是很清楚,因为这个制度是针对皇帝和单个臣子之间所沟通的制度,也就是说,普通的奏折是一层一层的上报的,但是这个密折就不一样了,是只有上报的人和皇帝两个人知晓。那么这个制度是谁发明的呢?有什么作用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清朝密折制度是谁发明的密折制度下,皇帝

  • 清朝福晋和侧福晋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福晋

    说到清朝老婆的一种叫法,那就是“福晋”。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毕竟很多清朝时期影视作品都是这样叫的。但是除了“福晋”之外,还有就是“侧福晋”。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个“福晋”和“侧福晋&rdquo

  • 明朝明成祖5次北征北元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成祖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朱棣北征非常的感兴趣,话说前后竟然北征了5次了,那么有人要问了,这个朱棣5次北征都赢了吗,最后的结局什么的都是怎么样的呢?如果对这些问题比较感兴趣的,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感兴趣的不要错过了。自公元1409年8月,淇国公丘福为统帅、王聪、火真为副帅的十万明军,在蒙古克

  • 西域什么时候改称为新疆 新疆为什么叫西域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西域

    所谓的“西域”指的就是中国历史上对西部疆域的泛称,在司马迁的《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有写到:骠骑将军去病率师攻匈奴西域王浑邪,王及厥众萌咸相犇,率以军粮接食,并将控弦万有余人。而熟悉西域多数是通过《汉书·西域传》中所得到的: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