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汉灭亡后宗室们的结局

西汉灭亡后宗室们的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006 更新时间:2024/1/20 7:12:05

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以前,刘原本是一个稀有姓氏,只分布在沛县一带,如《汉书》中所说“汉兴之初,海内初定,同姓寡少”。但是刘邦以布衣取天下,总结秦亡教训而实行宗室分封,经过西汉两百多年的发展,刘姓已经一跃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几个大姓之一,刘氏家族已经成繁衍了十万余众,仅刘姓的皇室子弟都有千余人,刘氏家族盛极一时。

然而到了西汉末年,刘氏宗室逐渐衰败,“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很多刘氏宗族已经堕落成街头混混、当地恶霸。宗室的衰败导致外戚干政,到了成帝时已出现外戚王氏“排摈宗室,弧弱公族”的情况。到新莽政权建立就更惨了,连爵位、官职都被削了,彻底被边缘化。

新朝始建国元年,王莽宣布“定诸侯王之号皆称公”,次年“汉诸侯王为公者,悉上玺缓为民,无违命者”,把各个刘姓王都改成公爵。“刘氏为侯者皆称子,食孤卿禄,后皆夺爵”,把侯都改成子爵,“诸刘为郡守,皆徙为谏大夫”,刘氏的郡守迁为谏大夫,刘氏宗亲的势力被大大削弱。甚至在朝为官的刘氏都不能幸免,次年,王莽批准将“刘氏为吏者皆罢,待除于家”,连官职也不准做了,都回老家种田去。

不光是夺权,为了防止刘氏宗亲抱团反扑,王莽还分而化之,拉拢其屈服的,排斥其顽固的。对于刘歆、刘嘉等顺服的刘氏,王莽还要求全都改成王姓,曰“诸刘与三十二人同宗共祖者勿罢,赐姓曰王。”这是在动摇刘氏作为皇室血统的根基,其余刘氏宗亲无不恨得咬牙切齿。

面对王莽的重拳出击,刘氏宗亲有人自然不愿屈居人下,可是西汉末年的刘氏本来就日落西山,再加上刘氏朝廷末年腐败无能,大失人心,响应号召者寥寥,最终这些反抗都失败了。先是居摄元年(6)四月,平帝刚死,王莽摄政,安众侯刘崇以为自己作为正统皇室宗亲,一经举兵必然四海皆应,“吾帅宗族为先,海内必和”,没想到最后只有百余人跟随他,连宛城都打不下:“绍等从者百余人,遂进攻宛,不得入而败。”

之后的刘信、刘快、刘都、刘贵、刘会等人的谋反也都相继失败,都是召集不了多少人,在刚刚举兵不久就被抓,没有一个成大器的。不得不说,这时候的刘氏宗族已经毫无微信,衰败到连地方士族都不如了。就连之后起兵的刘秀等人也都是农民出身,可想而知,王莽朝廷的刘氏宗族已经与平民无二。

虽然王莽初建朝廷时候天下比较安稳太平,可是王莽偏偏雄心勃勃,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全面改制,虽然他的一些政策在如今看来是好的,可是当时的朝廷根本无力执行,反而导致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既不得士族支持,也弄得民怨沸腾。再加上天凤四年(17)时发生蝗灾旱灾,“天下连岁灾蝗,寇盗蜂起”,爆发了几次比较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样一来就更加民不聊生,人民纷纷开始怀念大汉时期的统治。

“人心思汉”下,刘氏终于有了出头之日,农民起义是为了吃饱饭,而刘氏宗族的目标就比较长远,他们明确想夺回政权,但他们的目标是一样的,那就是起兵对抗新莽朝廷。刘縯和刘秀此时趁机在舂陵打着“汉室复兴”的旗号举兵,“王莽暴虐,百姓分崩,今枯旱连年,兵革并起。此亦天亡之时,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也。”

刘縯的“柱天都部”后来与绿林军合为一处,大大增强了刘氏宗亲的实力,但也为后来的内斗分裂埋下了伏笔。绿林诸将向来忌惮刘縯的威信,害怕刘縯一旦称帝自己将无立足之地,所以趁着刘縯和刘秀攻打宛城之时,拥立当时没有什么名气的刘玄为帝,地皇四年(23年),更始政权建立。

刘玄封了二十几位王爷,其中多为绿林中人,只有六个刘氏子弟。而更始政权从建立开始就不得刘氏宗亲支持,在推翻新莽朝廷前后,矛盾达到了顶峰。昆阳之战刘秀大败莽军后,王莽政权已成了强掳之末,这时刘玄等人心思开始活泛,假借召回诸将商讨事务之时,杀害了刘縯和刘稷

天下未安,此时的刘秀为了顾全大局只能忍辱负重回京请罪,以消除刘玄猜忌。好在机会很快就到来,更始元年(23),刘玄竟然派刘秀行大司马事去招安河北州郡,这下天高任鸟飞,刘秀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在河北地区艰难求生,终于在得到幽州几位士族和真定王刘杨的的支持后,建立了自己的刘秀军。

而与此同时更始政权也不安稳,刘玄同室操戈开了坏头,让刘氏宗族也开始分裂。先后有七八个打着刘氏的旗号称帝的政权,“诸刘”之间展开了激烈角逐,更始三年(25),原本盘踞北方的赤眉军杀了刘玄,拥立刘盆子称帝。不过作为草莽出身的绿林没有什么政治觉悟,占领长安后烧杀抢掠,根本没有长期执政的本事,很快就被在河北站稳脚跟的刘秀击败。

更始三年(25)六月,刘秀在鄗南称帝,沿用汉的国号,改元建武。不久后,定都洛阳,史称东汉。这时的刘氏政权只剩下两个,一个是东部的刘永,一个是西边的赤眉。建武三年(27),刘秀亲自率军阻击樊崇一部,最终樊崇投降,刘盆子政权覆灭;建武五年(29),刘永一部被全歼,刘氏之争差不多也落下了帷幕。不过其中发生了一个插曲,建武二年(26),当初拥立刘秀的真定王刘杨密谋造反,被耿纯杀死,其子刘得嗣位。

刘秀政权建立后,沿用汉朝“不得封异姓王”的传统,坚持只封刘氏为王,建武二年(26)封了刘良、刘章刘兴、刘祉、刘歙、刘得;建武十三年(37),刘秀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决定只给皇子封王,因此把刘良、刘章、刘兴、刘得都降为公,同时下令给所有断绝子嗣的刘氏封为侯,总共封了一百多人;建武十五年(39),刘秀把自己的儿子们封公,两年后,又把他们封为王,焕然一新的刘氏宗室从此稳固下来了。

刘氏宗亲从西汉的如日中天到衰败不已,新莽朝廷时一度变成二等臣子,终于抓住机会,率领农民起义角逐天下。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刘氏宗亲大多沦为平民也未尝不是件好事,由于出身微寒,刘秀深谙百姓诉求,以“柔”治天下,对待这些宗亲们也雨露均沾,最后他们大多都获得了政治地位,恢复了士族的身份。

标签: 西汉

更多文章

  • 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制度的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内阁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燕王朱棣率军打过长江,直抵京师城下,守卫金川门的谷王朱橞和大将李景隆开门请降,朱棣终于成为了靖难之役的胜利者。此时的朱棣并没有急着进入皇宫,为了不让自己背上弑君篡位的恶名,他必须得让建文帝朱允炆自己选择让位或者自尽,于是他选择驻军京师郊外等待消息。然而,建文帝朱允炆既没有

  • 明朝内阁制度历史介绍 明朝内阁权力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

    明成祖朱棣登基后的一个月内,先后命胡广、解缙、杨荣等七人为阁臣,参与处理军国大事,办公地点设在翰林院的文渊阁中,为了“避外廷之名”,号称内阁,这便是明代内阁的由来。内阁设立之初仅仅只是翰林院的一个下属机构,阁臣品秩最高不过六品,其作用也仅相当于是皇帝的一个秘书机构罢了!然而谁

  • 明朝皇太子出阁读书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皇太子

    隆庆四年(1570年),皇太子朱翊钧即将年满八岁。正月,礼部以“国家旧制,东宫出阁读书期不出八岁”为由上疏明穆宗,但是明穆宗却一口拒绝,并且还明确向朝臣表示:“等到皇太子十岁后再做打算。”这个‘再做打算很明显是明穆宗的缓兵之计,目的是想要对

  • 十六国时期慕容氏建立的燕国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十六,时期,慕容氏,建立,国有,哪些,说道,金庸,天龙八部,

    说道金庸的《天龙八部》相信大家都有看过了吧,都非常的熟悉了,耳熟能详。在《天灵八部》当中有着这么一个任务,名字叫做慕容复,自称是大燕皇族的后裔。人家练武功主要就是为了武林盟主之位,而他的目的却不同,修炼武功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光复大燕。尽管《天龙八部》只是一部小说,不是什么历史典籍,可金庸先生对于

  • 北魏六镇之乱的起因 六镇之乱指的是哪六镇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六镇之乱

    说到这个六镇之乱,大家可能并不是很熟悉,但是就是因为这个六镇之乱,是导致北魏灭亡的直接原因。这一次动乱就是公元524年北方六镇戍卒和各族人民发起的。那么这个六镇之乱到底是怎么发生的,起因是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六镇之乱指的是哪六镇北魏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北方六戎卒和各族人民发动

  • 清朝密折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密折

    说到清朝时期的密折制度,大家应该都不是很清楚,因为这个制度是针对皇帝和单个臣子之间所沟通的制度,也就是说,普通的奏折是一层一层的上报的,但是这个密折就不一样了,是只有上报的人和皇帝两个人知晓。那么这个制度是谁发明的呢?有什么作用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清朝密折制度是谁发明的密折制度下,皇帝

  • 清朝福晋和侧福晋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福晋

    说到清朝老婆的一种叫法,那就是“福晋”。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毕竟很多清朝时期影视作品都是这样叫的。但是除了“福晋”之外,还有就是“侧福晋”。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个“福晋”和“侧福晋&rdquo

  • 明朝明成祖5次北征北元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成祖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朱棣北征非常的感兴趣,话说前后竟然北征了5次了,那么有人要问了,这个朱棣5次北征都赢了吗,最后的结局什么的都是怎么样的呢?如果对这些问题比较感兴趣的,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感兴趣的不要错过了。自公元1409年8月,淇国公丘福为统帅、王聪、火真为副帅的十万明军,在蒙古克

  • 西域什么时候改称为新疆 新疆为什么叫西域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西域

    所谓的“西域”指的就是中国历史上对西部疆域的泛称,在司马迁的《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有写到:骠骑将军去病率师攻匈奴西域王浑邪,王及厥众萌咸相犇,率以军粮接食,并将控弦万有余人。而熟悉西域多数是通过《汉书·西域传》中所得到的: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

  • “霸府”称呼的历史由来 霸府是做什么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霸府

    霸府,或称霸府政治,乃指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时期势力强大,并且拥有架空朝廷实力,最后篡位自立、终成帝业的藩王或权臣的府署宅第。语出自《晋书·孔愉丁潭等传论》:“咸以篠簜之材,邀缔构之运,策名霸府,骋足高衢。”《梁书·臧盾传》:“高祖平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