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时期魏国是怎么崛起的?魏国的建立者是谁?

战国时期魏国是怎么崛起的?魏国的建立者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744 更新时间:2024/2/10 14:59:37

魏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周朝周王族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姬姓,魏氏,始祖为周文王之子毕公高。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前453年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三家分晋。

公元前403年,魏与赵、韩一起被名义尚存的周天子正式封为诸侯。由于魏国地处中央四战之地,忧患的环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为战国最早推行变法图强的君主。他用翟璜为相,改革弊政;用乐羊为将,攻掠中山国;以李悝变法,教授法经,依法治国,魏国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机。

战国250余年历史中,魏国是最先强盛而称雄的国家,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

在以后的战争中,魏国“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开始衰落,传至魏王假。公元前225年,为秦国所灭。

魏国领土曾包括现在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陕西东部、河北南部、江苏北部。当时它西邻秦国,东隔淮水、颍水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交错接界、南面有鸿沟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魏国始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公元前364年,魏惠王从安邑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此后的魏国又被称为梁国。

崛起原因

公元前403年,周天子威烈王正式册封韩赵魏三国国君为诸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格局形成,中国历史进入战国时代。在这七个诸侯国中国土最广漠、历史最悠久、人才最众多的国家是秦、楚、齐三国,但是在七雄中首先称霸的却是名不见经传的魏国。

从立国初,魏国就是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力量,到了第二任国君魏武侯时代,魏国国力达到顶峰,此时的魏国已经在西部从秦国手中夺取大片土地,还联合韩赵两国进攻齐、楚,此时的魏国俨然成为了中原大地上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

魏国地处中原腹地,四周强敌环绕。西有秦,南有楚、韩,东有齐,北有赵,地缘形势恶劣,土面积和人口数量不及楚国三分之一,这样一个处处不占优势的魏国是通过哪些手段在短短几十年间成为霸主的呢?

一、重改革

中国历史从春秋步入战国,各个诸侯力量为了在日益激烈的争霸战争中获得胜利,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现在我们知道,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封建制迈向郡县制的转折点,在这个弯道上,谁能首先迈向郡县制谁就能在诸侯争霸中胜出,谁就能统一中国。当然我们也知道,在这场改革竞赛中最后胜出的是依靠商鞅变法成为郡县制国家的秦国。如果说商鞅变法是这场改革的终点,那起点在哪里呢?在魏国。

魏国的第一任国君魏文侯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在听取了大量建议后,决定任用李悝为宰相负责变法。李悝曾任郡守,有深厚的基层工作经验,深知阻碍魏国发展的矛盾点在哪里。他认为魏国想要富强,必须对一下几个方面动手术:第一,土地;第二,经济;第三,法律;第四,政治。

在土地政策上,李悝废除了传统的井田制,建立了按照粮食产量进行比例税收的财政体系。在传统的井田制下,土地被人为分割成属于农民、贵族的小块。被分成小块的土地远看类似井字,所以被称为井田制。这些土地统一由农民耕种,收成按照地块的实际产量分配。这就造成了两个问题,第一,农民在耕种属于贵族的土地时候粗心大意,造成贵族地块的粮食产量不高。

第二,由于土地被分成小块,造成了土地资源浪费。经过李悝改革,魏国土地得到最大化的利用,魏国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粮食产量连年攀升。

在推行了新的土地政策后,魏国面临了另外一个问题:由于粮食收获有极为确定的季节性,所以到了收获时节各家各户都着急卖粮,粮食价格不可避免的下跌。到了春季播种的时候,由于冬天消耗,所以粮食短缺,粮价又会升高。这就造成了李悝所说“谷贱伤农,谷贵伤民”的问题。于是在经济政策上,李悝推行开籴法,通过国家在粮贱时高价收购、粮贵时低价出售来平抑粮价。开籴法为粮食生产营造了十分优良的经济氛围,给魏国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打开了局面。

在解决了土地问题和经济问题后,李悝开始着眼于社会秩序。在西周时期,各国都是以礼治国,到了春秋时代,礼崩乐坏,依靠非强制性的礼来治国已经行不通了。战国时代各个国家虽然也都开始使用强制手段惩罚为非作歹的“盗贼”,但由于没有通行全国的法律条文,所以处罚措施的不确定性很大。同样的犯罪活动在一个官员判处监禁,另一个官员就可能判处黥刑。

百姓无法预料自己的行为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这直接影响了社会治安的进一步提升。于是李悝颁布了中国第一部成体系的法典《法经》。《法经》中不但详细规定了对具体犯罪行为的处罚措施,还给官员侦察案件、审理案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规章。

在政治层面,魏国面对的问题也是所有诸侯国要面对的问题。传统封建社会施行爵位、官位、俸禄世代相传的世卿世禄制。李悝说这是“父有功而禄,子无功而食之”,造成的问题就是无能的贵族消耗了国家大量的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源,影响了有能力士人的用。于是李悝在魏文侯允许下废除了贵族阶层的社会特权,收回了世代相传的爵位俸禄,并将这些收归国有的政治和经济资源赏赐给有功劳的新人。

标签: 魏国

更多文章

  • 南宋与蒙古的关系变化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南宋

    南宋与元(包含蒙古)的关系有二个阶段,从一开始的面对共同敌人金选择联合,到后来元(蒙古)侵略南宋,双方的关系是在变化的。蒙古连南宋灭金南宋与金为世仇。铁木真制定连南宋灭金的策略。蒙古在年灭掉西夏后,于南宋绍定五年(1232)12月,遣王檝使南宋,提议与南宋联合攻金,南宋遣邹伸之报聘,议定灭金后以河南

  • 中国古代连坐制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连坐制

    连坐制做为适宜于区域封闭教育社会的普法方法,其作用是颠覆性的,它将各封闭教育进行批判,并将其分化瓦解进而实现法制教育的统一,“人人自危,户户自保,禁尚有连于已,不仅自己要学法守法,还须督促他人学法守法,学法也变成共同危机,用连坐的惩罚的强制力来普法,万变不离处罚,普法教育也变成法律。历史

  • 唐末五代时期河朔三镇是如何消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河朔三镇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自此唐朝由盛而衰陷入长达150多年的混乱局面,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是这个时代的显著特征,而河朔三镇与中央政府的权利博弈则是重中之重。仅从地图上看卢龙、成德、魏博,占据着今河北大部分地区及河南北部和山东西北的部分地区,统治区域并不大。尤其是魏博,小小区域何以成为唐朝最强的藩镇?

  • 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及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资政新篇

    说到这个《资政新篇》,这个文书在清代可是非常出名的,而且又非常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对于这样的近代化纲领确实是让人学习到不少。那么这个《资政新篇》到底是谁提出来的呢?里面的主要内容又是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资政新篇是谁提出的《资政新篇》是清代洪仁玕撰政书,1859(咸丰九年)刊行。洪仁

  • 中国古代军服图册介绍 中国古代历朝军队服装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古代

    中国历史数千年,古代的军人的军服也是不断在进行变化着,每一个时期都有着每一个时期的样子和特点。或许很多朋友们已经通过影视作品对古代的军服有着一定的了解了,或许通过生活当中的影视作品我们也看到了一些相关的信息,不过今天小编要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古代军服的演变过程。1、商朝时期(前1600年-前1

  • 西汉绣衣使者等级划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绣衣使者

    汉武帝时期,中国出现了一支秘密警察,这些人身穿绣衣,手持节杖和虎符,四处巡视督察,发现不法问题可代天子行事。对于这类特殊力量,汉武帝给他们冠名曰“绣衣使者”,也称作“绣衣御史”、“绣衣直指”、“绣衣执法”

  • 洋务运动的主要标志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洋务运动

    新式企业洋务企业采用西方技术和设备进行生产,属于近代企业。洋务派前期创办的军事工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使用,管理方式是封建衙门式的。虽然这些企业采用机器生产,但本质上属于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官办企业。洋务派后期创办的民用工业,投资大多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形式,产品主要作为商品投放市

  • AD1933塘沽协定的内容及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塘沽协定

    塘沽协定简介1933年初,已侵占中国东北三省的日军又向华北进犯,中国军队在热河、长城一线奋起反击。除非嫡系的国民革命军第29军等部队外,部分中央军部队亦开赴长城关口御敌,予日军以佷大杀伤。但长城抗战进行至5月中旬时,一心忙于内战和消灭共产党领导的红军的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妥协,急派黄郛赴北平与日军谈判,

  • 秦国商鞅变法的时候其他国家在干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作为春秋时期历史上改变秦国命运的一次重大转折点,一直以来都被人们所热议,如果不是商鞅和秦孝公进行的这一次的变法,秦国的命运将会如何,还真的是不好说,或许永不了多久,就会被其他国家给干掉了吧。不过秦国在变法图强的时候,后来成为秦国攻击对象的山东六国,他们分别都在做些什么,有没有同样也在变法的

  • 世卿世禄制的施行年代是什么时候?世卿世禄制是怎么废除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世卿世禄制

    世卿世禄制的施行年代是什么时候?世卿世禄制是怎样废除的?以下为您介绍世卿世禄制。世卿世禄制简介世卿世禄制是古代高级官吏的称呼。世卿就是天子或诸侯国君之下的贵族,世世代代、父死子继,连任卿这样的高官。禄是官吏所得的享受财物。世禄就是官吏们世世代代、父死子继,享有所封的土地及其赋税收入,世袭卿位和禄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