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世卿世禄制的施行年代是什么时候?世卿世禄制是怎么废除的?

世卿世禄制的施行年代是什么时候?世卿世禄制是怎么废除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117 更新时间:2023/12/4 14:47:21

世卿世禄制的施行年代是什么时候?世卿世禄制是怎样废除的?以下为您介绍世卿世禄制。

世卿世禄制简介

世卿世禄制是古代高级官吏的称呼。世卿就是天子或诸侯国君之下的贵族,世世代代、父死子继,连任卿这样的高官。

禄是官吏所得的享受财物。世禄就是官吏们世世代代、父死子继,享有所封的土地及其赋税收入,世袭卿位和禄田的制度在古代曾十分盛行。

世卿世禄制施行年代的争议

世卿世禄制施行于西周

商代的官吏是否实行世卿世禄制,由于历史资料的不足,还无法作具体的阐述,至于西周时代的官吏制度,一部分学者认为,肯定是实行世卿世禄的。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在论述西周政治制度时说:“各种各样的官吏,大都是世袭的,世代享有特殊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杨宽著的《战国史》在论及西周的官吏情况时也说:“在周王国和各诸侯国里,世袭的卿大夫便按照声望和资历来担任官职,并享受一定的采邑收入,这就是世卿、世禄制度。”

根据史书的记载,西周的开国元勋、周武王的胞弟、周成王的叔父周公旦,其长子封在鲁国,“次子留相王室,代为周公”;同样有卓著功勋的召公,其长子封在燕国,“而次子留周室,代为召公”。

西周宣王时,又有召公、周公二相行政,他们显然都是周公、召公的后代。赵光贤著的《周代社会辨析》认为,这些事例证明西周时代早已有“世卿制度的存在”。

世卿世禄制并不施行于西周

另有一些学者不同意世卿世禄制推行于西周时代的说法。他们认为,《尚书。立政篇》载有周公阐述的西周时代的选官方针。在这篇文献中,周公一再强调:“自今后王立政”,要“俊有德”,选拔“成德之彦”,择用“吉士”、“常人”,也就是选用有德有才的贤人,而不搞世卿世禄制。

世卿世禄制开始出现于春秋中后期

再从西周所任公卿大官的实际情况看,周公、召公自康王以后,仅见于厉王、宣王之际,其它昭、穆、恭、懿、孝、夷、幽七朝,都未见有周、召在王室任职的事。又如周初毕公高曾辅佐武王伐纣,在成王、康王时都为三公,但“其后绝封,为庶人”,也并没有世袭卿官。

周宣王时,曾大批“进用贤良,樊仲山父、……张仲之属,并为卿佐”。这些卿士也都不能世袭任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说:“周宣王时有卿士张仲,其后裔事晋为大夫。”可知张仲后裔因在王室不能世袭而跑到晋国去了。

其实,古人早已说过:“世卿,非礼也”,它不符合周札的规定。汉代何休进一步解释说:按照周礼,“公、卿、大夫、士皆选贤而用之。卿大夫任重职大,不当世”。

在这些学者看来,世卿世禄制开始出现于春秋中后期。据历史记载,春秋初年鲁国的大夫羽父想用“杀桓公”的手段来付好隐公,“以求大宰”。“大宰”即执政之卿。可知在当时,鲁国的执政之卿还没有世袭,大夫都可以求取。

到僖公时,季氏困立君有功而命为上卿,受赐费邑及汶阳之田,季氏的势力就逐渐壮大,以致季氏与盂孙、叔孙三卿“三分公室”、“四分公室”,完全控制了鲁国的郊地和军赋。

自宣公至哀公六代,季氏世世为鲁上卿,专鲁国之政。晋国在春秋中期的晋文公时,仍由国君选卿,卿死后又确定其它人选继任,还未形成世袭。

世卿世禄制的废除

世卿世禄制的废除是商鞅变法的时候。《史记》记载,秦国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即依军功大小定贵族身分之高低。

该规定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因而,招致了他们的怨恨。《史记》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历史上任何一次变法,不仅是一种治国方略的重新选择,而且是一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这也是改革受阻的真正原因。

标签: 世卿世禄制

更多文章

  • 军功爵制的发展历史 军功爵制的赐爵原则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军功

    军功爵制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军功爵制的赐爵原则是什么?以下为您介绍军功爵制。军功爵制简介军功爵制的出现和确立,在先秦军事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春秋以前列国普遍存在“世卿世禄”制度。国家在选拔人才,包括军事将领时,实行“亲亲尊尊”路线,主要在奴隶主贵族

  • 南宋的地方官制制度历史介绍 地方官制有哪些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南宋

    南宋初期基本上沿袭唐五代旧制。行政机构分州、县两级。宋太宗以后,又把全国分为若干路,路相当于唐代的道、元代的省。这就变成为路、州、县三级。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县是地方行政机构最低一级,自秦汉以后,历朝相沿不革。宋代的县,设县令、县尉,作为一县的长官。大县还设有主簿一员。

  • 中国近代史大事件列表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近代史

    1838年底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年6月英军发动鸦片战争。1842年8月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1)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洋银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

  • 洋务运动的影响有哪些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洋务运动

    清朝洋务运动的开展,涉及了军事、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我们在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的影响时,也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下面就来看看洋务运动的影响有哪些?首先,军事方面的影响。洋务派在军事方面继承了魏源的思想,主张以“自强”和“求富”为目的的“师夷

  • 南北朝时的人口数量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南北朝

    南北朝在一段时间内依旧是动荡不堪的,人口变化不断,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当时的人口状况。北魏正光元年(520年)①30000000人,②35000000人。①号数据出自《文献通考·卷十》②号出自葛剑雄版《中国人口发展史》。六世纪二十年代北魏人口达600万户、3500万人,加上南梁的两千余万,

  • 西藏宗喀巴的宗教改革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宗喀巴

    宗喀巴的宗教改革宗喀巴十分著名的原因除了他对佛法的钻研以及德行出众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宗喀巴的宗教改革。当时他生活的那个年代西藏地区的佛教受到了政治的影响,很多佛教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意义处于崩溃的边缘,佛教的各个流派一片混乱。面对这种情况宗喀巴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并且创立了纯粹的

  • 八七会议方针及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八七会议

    八七会议召开的目的就是确定今后革命斗争的方针,经过激烈的讨论,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最终被确定了下来。八七会议发生在十分特殊的历史时期,当时的中国共产党遭遇到严重的挫折,正处于革命事业的迷惘时期,八七会议的召开就是为了为中国革命指出一条光明大道,而它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八七会议方针八七会议批判

  • 宁都会议参会人员 宁都会议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宁都会议

    宁都会议的参会人员分别是毛泽东、朱德、王稼样、顾作霖、邓发、任弼时以及项英,再加上后来加入主持会议的周恩来总共8人。宁都会议的结果是毛泽东的领导和指挥权被剥夺,这也导致了后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宁都会议参会人员为了贯彻执行临时中央的“左”倾冒险

  • 八七会议提出什么 八七会议的背景和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八七会议

    毛主席有一些名言流传甚广,在革命战争时期一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精辟入里地指出当时中国革命的手段,鼓舞了一大批的革命党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提出的背景是在八七会议时期,其意义就是确定当时中国革命的形式。毛泽东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在1927年8月7日在湖北

  • 三湾改编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湾改编

    三湾改编被认为是党领导新型军队的开端,党的军队建设在此向前跨进了一大步,足见其对中国共产党军队建设的深远影响。我们知道,三湾改编最大的影响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但显然这一事件的影响绝不仅仅是这样。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共产党创建军队的开始,三湾改编,则是我党领导新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