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五胡乱华的羯族最后去哪里了?

五胡乱华的羯族最后去哪里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547 更新时间:2023/12/14 3:28:35

在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乱世时代五胡十六国时期,羯族作为五胡之一曾经席卷中原(中国的北方地区),其首领石勒和他的继任者石虎建立了十六国政权之一的后赵,可以说也算得上是一路诸侯了。但是羯民族的来历却很神秘,史料记载也是语焉不详。

二十四史之一的《晋书》曾经在《石勒传》中这样记载:“石勒字世龙。其先匈奴别部,羌渠之胄。”这个“匈奴别部”和“羌渠之胄”,给后世留下了无数的猜测。

羯族人在入主中原之前都隶属于匈奴族,故而称为“匈奴别部”,但羯族到底是不是匈奴族的一个分支呢,这在历史上颇有争议。根据现在的人种检测,可以确定羯族人应该不是匈奴族的一个分支,而是曾被匈奴族打败过后归附匈奴族的一个独有的少数民族,这里也可以将“匈奴别部”理解为“匈奴的奴隶”。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史料上记载匈奴和汉民族同属于黄种人,即有黄色的皮肤这一显著特征,而羯族人则是白种人,高鼻梁、深眼窝,而且还是卷发。对于羯族的出处,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认为他们是月氏人,古代属于月氏国。西汉时期,匈奴曾经征服过月氏国,所以将其民众俘虏为自己的奴隶,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就成了“匈奴别部”。

现代的史学者经过多方认证,认为羯族人应该是中亚的康居人,确切的说康居的游牧人,古代的康居也被称为羌渠,故而符合《晋书》中“羌渠之胄”的记载。

搞清楚了这个民族来自哪里了,我们再来研究下他们后来去往何方了。自从羯族的首领石勒建立后赵,羯族人就经常压迫屠杀汉人,他的继任者石虎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还被史家称为“万世暴君”。石虎的养子冉闵后来夺权,下了一道诛杀胡人的“杀胡令”,此令主要是针对后赵的羯族。结果此令一出,数百万羯人都惨遭屠杀,几近灭族。

后来羯人又投奔了鲜卑人,在北魏朝廷效力。此后羯族又出了一个首领叫侯景,此人也是暴虐之徒。由他引起的侯景之乱给南朝带来了灭顶之灾。后被南梁大将王僧辩陈霸先讨伐,侯景身死,手下数万部众也被屠灭,自此羯族这一民族从史书中消失匿迹。不过现在经过先进的科技手段检测到,在俄罗斯境内生活着一群羯族人后裔,经过人口普查现存有1219人。

标签: 羯族

更多文章

  • 北宋方腊起义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方腊起义

    纵观历史上无数次农民起义,几乎都以失败而告终。而导致农民起义失败的根本性原因就是农民阶层的局限性。方腊本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因看不惯北宋朝廷的黑暗统治,所以号召百姓揭竿而起。方腊比较聪明的一点在于,他以摩尼教的名义招揽起义群众,所以在很短时间内,方腊就召集了大批起义主力军。方腊虽然获得大批拥护

  • 三国时期蜀汉靠什么立国?蜀汉的立国根本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蜀汉

    民以食为天,我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历代封建王朝都将农业作为治国之本。自汉以来,战乱不断,人口流失,影响社会生产,对于统治阶级构成一定困扰。蜀汉作为三国中国力最弱,连年北伐征战,粮食供应更为重要。因此诸葛亮重视农业发展,是的巴蜀成为天府之国。蜀汉政权控制下的益州地区,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益州本部,以川

  • 燕云十六州是指的哪些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具体指:幽州(今北京市区)、顺州(今北京市顺义区)、儒州(今北京市延庆区)、檀州(今北京市密云区)、蓟州(今天津市蓟州区)、涿州(今河北涿州)、瀛州(今河北省河间市)、鄚州(今河北省任丘市北)、新州(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妫州(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武州(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

  • 三国时期蜀汉文化历史发展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蜀汉

    三国时期蜀汉的文化是什么样的?诸葛亮的《出师表》几乎是无人不知,还被被选入课本教材。刘备的墓即汉惠陵也算是文化方面,是三国蜀地建筑的典型代表。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文体表是古代臣子对君主有所陈请时所写的一种文体。诸葛亮的《出师表》是其中的代表。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驻军

  • 北府军是什么朝代的?北府军战斗力强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北府军

    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年(377年),由于前秦已一统北部中国,东晋王朝受到空前的军事压力,因此诏求良将镇御北方。当时的重臣谢安遂任命其侄子谢玄应举。朝廷任命谢玄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镇广陵。其时广陵和京口聚居着大量逃避北方战乱而来的流民,谢玄到任后,在这些人中选拔骁勇士卒如刘牢之等

  • 三国时期东吴政治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东吴

    士族政治孙吴的地方政治制度是州郡制,中央政权主要受江东士族影响。这时江南已经出现了象吴郡的顾、陆、朱、张那样的占有大量土地和僮仆,而各有门风,世居高位的大族,他们早在汉朝时就已经长居江南。孙权在接掌孙策位时年方十九,孙吴国内形势还不稳定。他一方面得到外来士族的全力支持,一方面尽力争取以顾雍、陆逊为首

  • 世兵制起源于哪个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世兵制

    当时军阀为避免士兵逃散,将其家属集中管理,形成军户。由于长年战乱,最后出现专司作战的“军户”、“士家”,子承父业,甚至祖孙三代都为兵。而且年老之后也不能退役,改为从事后勤运输方面的工作。世兵制是对于东汉募兵制、征兵制并行制度的重要变革,并逐渐取代了前者

  • 西晋初年为什么要恢复分封制?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西晋

    西晋与西汉,二者在建国之初,都根据自身实际的考量,又重新启用分封制,不过二者的结果却截然相反。西汉初年的分封,在历经几位皇帝的改革,到最后基本名存实亡,分封制成了巩固政权的手段。而西晋却没有这个手段,最终亡于分封制。刘邦建立汉朝后,在汉朝初年,并没有完全沿用秦朝的郡县制,而是将郡县制与分封制相结合,

  • 西晋军事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西晋

    晋朝的军事制度沿袭曹魏,采用世兵制。晋武帝颁布去州郡兵及封国制,并任众王都督诸州军事。东晋兵制袭用世兵制,并以募兵制补充兵力。由于中央衰落,军力外重内轻,地方方镇较不受朝廷管辖。谢安为了巩固中央,建立北府军。西晋军队分为中军、外军和州郡兵,中外军全部兵员都来自军户。中军直属中央,编为军、营,主要保卫

  • 西晋土地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西晋

    晋初社会经济有所发展,土地兼并渐趋严重,为加强对自耕农民的控制,及限制土地兼并,以保证国家赋税徭役的徵发,太康元年(280年)灭吴统一全国后,西晋政府遂颁布占田、课田令。曹魏推行的大规模屯田制度,到魏末已逐渐遭到破坏。到264年,魏元帝下诏罢屯田官,将典农官分别改为太守、令长。次年,晋武帝又重申前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