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的牛李党争到底是在争什么?

唐朝的牛李党争到底是在争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533 更新时间:2024/2/8 23:50:28

在中国古代王朝更迭的历史中,朋党一词可以说经常可以见到。不同于近现代意义上的党派,古代的朋党则脱胎于复杂的个人网络,其内部往往有着极大的不稳定性,所以古代的朋党同近现代党派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如历史上明朝的东林党、唐朝的牛党与李党,实际上全都属于古代朋党的范畴。

这中间历史如多米诺骨牌一般,大凡历史上有朋党之争的朝代,总是会出现有此朋党便有彼朋党的情况出现。并且,古代的朝堂上这个由朝臣所组成的集团,往往会表现出互相倾轧互相掣肘的特征,如发生于中晚唐时期的“牛李党争”便是一场历史上出名的朋党之争。

历史上的中晚唐时期,唐王朝被藩镇以及宦官的问题所困扰,恰在此时,本应尝试力挽狂澜的文官集团却发生了朋党之争。唐朝历史上的“牛李党争”,实际上最早起源唐宪宗一朝。当时在宪宗元和四年,通过科举的牛僧孺、李宗闵在试卷中极力抨击当时宰相李吉甫的一些方略。这样的情况下,李吉甫旋即便贬黜二人。而后随着时间的发展,便形成了以李吉甫之子李德裕为首的所谓“李党”以及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所谓“牛党”。

根据史料的记载,历史上“牛李党争”出现在宪宗一朝,而两派之间的较量则起于穆宗朝,这样的情况,直到唐宣宗继位之后才结束。这中间断断续续持续了近四十年的时间,而大唐王朝的根基也在这场朋党之争中逐渐被瓦解。并且,这场发生于中晚唐时期的朋党之争,还有一个特点,这个特点就是牛僧孺一方如若得势,其往往会极力贬黜李德裕一方,反之李德裕一方亦是如此。那么,唐朝历史上持续近四十年的“牛李党争”,究竟都在争什么?

首先,我们看“牛李党争”的表象,便能发现,这场朋党之争中有着个人恩怨的成分在其中,这中间李德裕便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其自宪宗朝之后,始终都是牛僧孺一方攻击的对象,先后出任各地节度使。而到了武宗一朝,李德裕得以入朝为相之后,旋即便又对牛僧孺一方进行反击。但这样的恩怨终究只是朋党之争的表象,其内在的争夺实际上涉及到诸多的层面。这是因为“牛李党争”的双方不仅只是围绕着个人恩怨进行,双方在对待藩镇以及选拔朝臣上也持有不同的意见,这便为日后长达四十年的争夺埋下了伏笔。

先说藩镇,藩镇割据的问题作为晚唐一大顽疾,可以说是困扰唐王朝最大的一个问题,因此这个问题,在当时实际上也成为了两方的一个矛盾点。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在对待藩镇问题上,主张遏制弹压藩镇,而牛僧孺、李宗闵则希望对藩镇采取姑息的策略。这样的情况在历史上便有很好的例证,李德裕在武宗一朝任相期间,便以强大的态势弹压泽潞镇的割据。而在牛僧孺任相的文宗一朝,面对卢龙军乱的情况,牛僧孺则以藩镇军乱“不系国家休戚”的态度,对藩镇采取姑息的策略。可见,政见的不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这场朋党之争始终难以调和,因为藩镇问题始终都是一个客观的存在,而围绕着这个问题的争论也就不会停止。

其次,这场朋党之争还有争斗点,这个争斗点便是朝臣的选拔。这是因为,唐朝时期虽然科举制度已经成型,但此前传统意义上的士族官僚却并没有完全走下历史舞台。这样的情况来看,便能发现,这场朋党之争实际上也是唐朝士族官僚与通过科举进入朝堂的官员之间的争斗。

如“李党”的李德裕,包括父亲与祖父都属于此前数朝的重臣,而“李党”中地位仅次于李德裕的郑覃其父辈更是德宗时期的宰相。可见“牛李党争”的背后,同时也是唐代选官制度之争,这样的情况下,这场朋党之争自然便会迁移四十载历经数朝而不停息。

历史上发生于中晚唐时期的“牛李党争”对于唐朝而言,有着巨大的影响。其最终结果虽然是李德裕为首的“李党”完败,但牛僧孺一方自此也不再见于史册。而也就是在这场朋党之争的背后,唐王朝也逐渐走向了衰败。

标签: 牛李党争

更多文章

  • 西夏全盛时期疆域地图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西夏

    西夏本来的国号并没有西字,党项人虽然是蛮夷,可是他们始终还是要自认为中华正朔,故而选择了夏作为他们的国号。公元前1038年,李元昊如愿以偿的建立起了党项人自己的国家,在李元昊这位野心勃勃的皇帝手中,西夏的国力一度飙升,国土面积也得到了扩大。而疲于应付辽国的宋朝根本就没有将这个小国放在眼中,只不过是雷

  • 北宋全盛时期疆域地图介绍 北宋行政区域地图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北宋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定都汴梁,后改为东京(开封)。这是北宋的开端,但北宋还远远没有完成统一,事实上统一的任务北宋和南宋永远都完不成。赵匡胤和其弟赵光义,是为宋太祖和宋太宗,两人用了30多年时间,完成了大部分的统一工作。但是包括北京在内的燕云十六州,仍然控制在辽国手中,这是

  • 战国时期燕国疆域地图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燕国

    燕国是在今北京及河北中、北部的北方国家,在整个春秋时代燕国都是诸多诸侯国中弱小的一个国家,到了战国时代,燕国从弱小的国家逐渐发展成战国七雄之一。燕国都城在“蓟”,称上都,在今北京一带。燕国为应付南方各国,在今河北易县建立了一军事重镇,称为“下都”。太史

  • 西周分封制地形图 西周分封制制度内容及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西周

    周朝主要是“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叫做诸侯。内容:①以都城为中心的附近区域被称为王畿(jī),是周王直接驻地;②同姓亲族(主体):分封到富庶之处,战略要地;物资,人口等;③异姓诸侯国:功臣、姻亲与亲族相似;殷

  • 钟会造反为何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钟会

    前言:在三国魏蜀吴中,刘备建立的蜀汉因为关羽失荆州以及夷陵之战惨败元气大伤,成为三大势力中最为弱势的一方。虽然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以及姜维希望通过北伐扭转局势,但都没有成功,而这也大大消耗了蜀汉国力,于是司马昭决定先灭蜀汉再伐东吴。蜀汉之殇公元263年,已经掌握曹魏大权的司马昭力排众议,决定出兵伐蜀

  • 忽必烈定都北京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忽必烈

    1271年,忽必烈建国号为大元,将元朝的都城定在北京,为什么忽必烈要将北京定为都城?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忽必烈选择北京作为元朝的首都,最根本的原因,其实就是为了便于统治。元朝和历史上的其他几个大一统王朝都不太一样,它是由北方游牧民族建立起来的。在统一整个中原之前,元朝在

  • 北宋“乌台诗案”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乌台诗案

    苏轼一生中最大的转折点就是乌台诗案,这次打击让苏轼的人生产生巨大变化。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代文豪苏轼,之所以会被贬外放,主要是因为他反对当时宋朝实行的新政,遭到皇帝本人的厌恶。在被御史弹劾之后,皇帝以苏轼的诗文讥讽朝政为名,将他流放了。这件事,史称乌台诗案。乌台诗案,

  • “曲沃代翼”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曲沃代翼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了魏赵韩三国。司马光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的记载就从这一事件开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作为春秋与战国的分界。公元前376年,韩、赵、魏废晋静公,迁于端氏(

  • 古代“轻徭薄赋”是谁提出的 轻徭薄赋的历史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轻徭薄赋

    最近很多人问小编这个轻徭薄赋是哪个朝代首先提出来的,还有这个轻徭薄赋到底是谁提出来的,这两个问题还是比较关键的,也是值得大家去讨论的,去知道的,毕竟提出的这个制度还是非常的很有建设性的,所以值得我们去学习了。1、轻徭薄赋是哪个朝代轻徭薄赋这个制度最早出自于那个朝代已经无法考究了,话说其实早在孔子和孟

  • 夏朝赋税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夏朝

    根据《孟子·滕文公上》的“夏后氏五十而贡”看来,夏朝的部落农民可能在耕种自己的五十亩“份地”外,还要耕种五亩“共有地”,即如赵岐《孟子注》所说“民耕五十亩,贡上五亩”。这种年纳五亩之获以为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