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自成起义军自李自成死后大顺军去向?

李自成起义军自李自成死后大顺军去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866 更新时间:2023/12/9 7:47:46

也许说李自成这样的起义者为“历史尘埃”不太恰当。但于李自成死后树倒猢狲散的大顺军而言,寻求落定之处也确实是他们的当务之急。

一、大炮与终点

顺治元年(1644)秋,枯叶将潼关的血色掩盖。不日之后,飘飘然的大雪开始落下。然而雪色上很快又覆上了一层血色在多铎的领导下,清军与大顺军在潼关对峙。春节未过,李自成就已亲自赶赴前线,与清军数次展开血战。

彼时距离李自成势头正盛,占领京城称帝,进而又退出京城已过了半年多。与半年多以前逼死崇祯帝,击败吴三桂相比,在潼关的这支大顺军早已今不如昔。但李自成还是不愿服输。因而面对清军的数次进攻,面对城墙的日渐残破,李自成带着他的大顺军始终坚守。

但这世上既然有“皇天不负有心人”,就会有“城墙上赶麻雀白费功夫”。当清军终于将红夷大炮搬到潼关前线后,李自成的命运就已经悄然画起了句号。在红夷大炮的猛攻和掩护下,大顺军的进攻屡屡失效,逃窜者也越来越多。终于在顺治二年(1645)元宵节前后,李自成不得不带着大顺军放弃西安,直接转向南方寻求生机。而这一转,就转出了一个李自成死在湖北九宫山,大顺军树倒猢狲散的结局。

二、西去与南归

树倒猢狲散。李自成一朝被杀,群龙无首的大顺军又该怎么办呢?为了生存,一部分大顺军决定西行入蜀,在巴蜀与清军继续斗争。但更多人的,最终都选择了南下投靠南明及相关势力。

西行入蜀的大顺军余部,主要有李来亨、刘体纯、袁宗第等人。因为势力有限,这些人起初决定采取分兵抗敌,相互策应的计划。其中李来亨的实力相对较强。故而在今湖北兴山县万朝山一带,李来亨曾歼灭清军万余人(其中更是有两百余名文武官员),震动楚蜀。但因为总体生存空间的有限,这部分余部最终还是南下投靠南明。

南下的大顺军余部,包括李来亨、袁宗第、郝摇旗、吴汝义、王进才等将领。因为与南明、大西军余部以及其他不少势力都有抵抗清军这一共同目标,故而大顺军余部同以南明政权为首的抗清势力达成了同盟,继续参与到相对有组织的抗清活动之中。

三、自强与自戕

而如果说西行的大顺军余部是想要求得一线生机,故而各自分散自保,那么南下投靠南明的大顺军余部,理由反倒冠冕堂皇得多。当初在招揽这些草莽时,南明打出的旗号就是所谓的“大义”。

这“大义”说起来好听,实际上不过是洗去大顺军原本的贼名,并给大顺军余部画“建功立业”、“荣华富贵”的大饼。但就是如此可悲:走投无路的大量大顺军余部都相信了南明的鬼话。一些人即便不相信,也因为北是清军,南是遗明的困局而不得不投入南明麾下。

大顺军余部先后归顺南明隆武政权、永历政权等,成为有限的抗清力量的重要组成。但此时,对于这些大顺军余部而言,他们自身的性质其实已经发生了变化。昔日他们是反对明王朝封建统治的农民起义军,今朝他们是为维护封建统治而与外族作战的一般朝臣。

且于南明朝廷而言,抗清虽是他们打出的名号,却并不是真正在执行的政策。内部贪腐、统治无能、军事力量贫弱……与其说这些政权是在抗清,不如说他们是在打着抗清的旗号进一步剥削南方的普通百姓。

因而在清军实力强劲,南明政权又内乱不断,重心不定的局面下,我们只见哪怕大顺军余部已经向南明俯首称臣,甚至如大西军余部将领李定国一样忠心更甚以往,也得不到南明对应的尊重,更得不到抵抗清军,实现复明伟业的真正机会。

此外,随着清军不断南下,北方抵抗势力的节节败退,投靠南明的势力也远不止大顺军一家。与大顺军性质相似、争斗多时的大西军余部也归顺了南明。故而大顺军与大西军虽然表面上站在统一战线,但貌合神离,双方私底下摩擦不断。这为大顺军终沦为历史的尘埃也“贡献”了一份力量。

外有强敌,故而在末路联合抗敌,以求一线生机。只可惜大顺军终究还是选错了伙伴,将自强变成了自戕犹如极盛时能占领京城以称帝的李自成,终还是沦为历史的败寇。

标签: 李自成

更多文章

  • 南明军队内讧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南明

    说到南明时期政权可以说是很有问题啊,而且最关键的是,南明的内斗真的是让人不堪入目。就算是当时的局势非常紧张,他们的内斗也没停过。可能很多人对于这段历史都不是很关注,但是南明时期军队的内斗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吧!明朝的都城有3个,北都北平,南都南京,中都凤阳,凤阳是朱皇帝老家,设一个

  • 周朝礼乐制和宗法制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周朝

    说到周朝的一些制度,大家肯定都知道的四大制度,分别是: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礼乐制。那么其中这个礼乐制和宗法制是怎么回事呢?相信大家应该都非常好奇吧?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宗法制此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是以父系家长制为中心,按血缘关系分配家庭权利,

  • 女真人的起源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女真人

    说起女真人,不知道大家了不了解,或许一说到女真人,很多朋友们第一反应就是金国或是清朝。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长白山,女真人一直将此山视为圣山,这里同样也是女真族的发源地,在千年前,女真人就已经居住在这里。古老的肃慎人就是女真人的祖先,在数千年前就已经与中原各族产生了久远的联系。而今天所说的女真一族便从金

  • 五代十国之闽国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闽国

    909年,王审知被后梁封为闽王。存在于五代十国之一,统治区域与今福建省大致相当。今天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因此,非常明显的是,闽国的疆域,是比较小的。而这,促使闽国成为五代十国中,相对弱小的割据势力。公元909年,王审知被后梁封为闽王。后唐同光三年(925年),王审知去世,其长子王延翰继

  • 宋朝的太监监军为何没有唐朝危害大?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朝

    古代历史上的监军制度,从汉朝起就开始出现,发展到唐朝,从唐玄宗起开始启用宦官监军,此后宦官监军在唐朝成为主要的监军制度。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到了宋太祖赵匡胤那里,天下重新归于一统。宋朝重文抑武,更不会放松对军队的控制,监军制度自然也被宋朝继承下来,但具体来说,宋朝在唐朝监军制度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少制约

  • 古代太后主要负责什么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太后

    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古代太后,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古代太后作为皇帝的老妈,太后主要负责什么事情?太后平时没有做事,又是怎么打发时间的?第一,就是太后的野心比较厉害,联合大臣干预朝政,进而控制朝廷的实权。我们知道几乎每个朝代都是规定后宫不得干政的。但是太后一般如果想干涉的话很简单,就说皇帝年幼,无法

  • 历史上第一次“清君侧”发生在什么时候?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君侧

    所谓的“清君侧”是指清除皇帝身边的亲信或者奸臣,《公羊传·定公十三年》有云:“此逐君侧之恶人。”而唐·李商隐更是在《有感》一诗种写到:“古有清君侧,今非乏老成。”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历史上第一次&

  •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实行藩封的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元璋

    藩封是古代封建社会下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分封的地面称藩国。“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明朝之前,历史上有过几次分封诸王的行动,而影响比较大的,首先就是汉初的郡国并行,最后导致了七国之乱;其次就是西晋的分封,最终导致了八王之乱;然后就是元朝的诸王出镇制,这

  • 盘点中国历史上的41个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很感兴趣,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很多,前后一共竟然有接近41个,那么很多人要问了,这41个又分别是那41个呢?这个问题也还是比较有意思的,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了,感兴趣的不要错过了。成康之治;宣王中兴;文景之治;昭宣中兴;光武中兴;明章之

  • 仁宣之治是哪个皇帝 仁宣之治持续了多少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仁宣之治

    这些问题也都还是比较好理解,比较好找到答案的,如果不知道的也不要紧,小编下面给大家简单的分析分析介绍介绍,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看看。1、仁宣之治是哪个皇帝仁宣之治局面的出现并不是一位皇帝哦,是有两位了,分别是: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仁宣之治又叫这个仁宣盛世、仁宣致治,是明朝初年的三大盛世之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