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魏文帝曹丕几次伐吴国?

三国魏文帝曹丕几次伐吴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778 更新时间:2023/12/11 12:17:15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同年即位,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接下来历史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公元221年,因为孙权偷袭荆州,斩杀关羽,所以刘备发起了夷陵之战。黄初三年(222年)正月,孙权给曹丕上书言说出兵迎敌,曹丕作《报吴王孙权书》鼓励其杀敌。闰月,孙权破刘备于夷陵(今湖北宜都北)。孙权因解除了蜀汉的威胁,故在遣长子孙登进入曹魏为质一事上拖延再三,魏吴两国的联合逐渐出现貌合神离的状况。同年十月,孙权复叛。

对于孙权的欺骗与背叛,曹丕十分恼怒,又下《伐吴诏》鼓励将士们曰:“南征进军,以围江陵,多获舟船。斩首执俘,降者盈路。牛酒日至。”表示坚决要南征孙权之意。在公元222年,曹丕三路大军征讨讨伐,阵容可谓十分豪华。一方面,对于曹丕的三路大军来说,总的兵力超过了20万人这一大关,这在汉末三国时期,无疑是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了。另一方面,曹丕调集了九位名将参与伐吴之战。那么,问题来了,曹丕三路大军伐吴,最后的战绩如何呢?

首先,对于魏文帝曹丕来说,在公元222年兵分三路来讨伐东吴。其中,这三路大军的主帅,分别是曹休曹仁、曹真,也即都是曹魏宗室。对于曹魏来说,曹操生前虽然唯才是举,但是,在曹魏武将中,最顶级的几个官职,往往都是夏侯氏或者曹氏的武将来执掌。至于张辽、张郃等五子良将,最高只是官至车骑将军。对于这三路大军来说,东路以征东大将军曹休为主沿资江而下直抵洞口要塞,麾下有张辽和臧霸两员虎将。

在东线战场,东吴派遣已经假节的前将军吕范指挥五军,以东吴水军抵抗远道而来的曹休。一天夜里,暴风正好吹断了吕范船队的缆绳,被吹散的吴军船只纷纷漂到长江北岸。在此背景下,魏军趁机出战,斩杀吴军数千,俘获大量的舟船,取得大捷。紧接着,曹丕下令曹休的军队立即渡江,但东吴的救援船队很快开至,收拢了散卒后退还江南。曹休命令臧霸率领万余人乘轻船五百追击,攻袭徐陵,杀略吴军数千人。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对于曹休、张辽、臧霸为核心的东路大军,在和东吴大军的较量中取得了不错的战果,尤其是对东吴有生力量造成了不小的杀伤。与此相对应的是,曹丕伐吴之战中,中路大军临濡须口,主帅则是曹魏武将中级别最高的大司马曹仁,麾下主要有蒋济和常雕、王双等人。黄初四年(吴黄武二年、223年),濡须口之战仍在继续,此时,曹仁拥有步骑数万人,而吴方主帅朱桓仅有5000兵马。

虽然曹仁经历了南郡之战、襄樊之战等多场大战的考验。但是,在进攻东吴的过程中,曹仁这位名将没有听从蒋济的良言,自恃兵多,坚持要分兵进攻中洲。吴方主帅朱桓,亲自抵御曹泰,并派遣将军严圭抵御常雕等人。到了三月份,朱桓大破曹泰。并且,魏军此路的主将常雕、副将诸葛虔均被枭首,副将王双被生擒。至此,因为曹仁的错误判断和指挥,在此次战役中,直面濡须城的曹泰一路损失已经无法统计。而魏军进攻中洲的常雕5千人全军覆没,临阵战死的将士一千余人,剩下三千余人被俘,可谓损失十分惨重。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跟随曹操征战多年的曹仁,因为在曹丕伐吴之战中损兵折将后,所以恼羞成怒,不久便逝世,时年五十六岁。曹仁所率领的濡须方向的魏军由东中郎将蒋济代领。对于曹仁的病逝,无疑是曹魏的一大损失了。至于第三路大军,则是由曹真统帅,此战,曹真与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左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率军攻打南郡江陵县。

在曹丕三路大军伐吴之战中,曹真先是击破吴将孙盛,又与夏侯尚击退了前来增援的诸葛瑾,夺据江陵中洲,彻底包围江陵城。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曹真和曹休一样,一开始也取得了不错的战绩。在此基础上,曹真命令士兵堆土山、挖地道,在城边立起楼橹,向城中放箭。但吴军守将朱然指挥得当,曾攻破两个营垒。大军围城六个月,吴军粮谷将尽,却还没有让曹真攻破城池。

最后,总的来说,在曹丕三路伐吴之战中,云集了曹休、张辽、臧霸、曹仁、蒋济、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这九位知名武将。尤其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中,更是出场了三位(张辽、张郃、徐晃),至于另外两位,也即乐进和于禁,一个已经去世,另一个则被曹丕羞辱去世。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对于曹魏中后期的名将,除了司马懿、郭淮等人,基本上都参与到了曹丕三路伐吴之战。一定程度上,这说明曹丕之所以发动这场战役,不只是愤怒于孙权的背叛,甚至有借机消灭东吴的想法。

不过,尽管曹丕调集了九大名将,投入了20多万大军,并且,曹真、曹休等诸路大捷,击败孙盛,大破吕范,火烧诸葛瑾,几乎攻下江陵。对此,孙权临江拒守,几条战线或溃或败,仅朱桓濡须一路击破曹仁。但是,在关键时刻,曹丕胜利在望,却不料遇到疫疾,加之朱然固守江陵,孙权乘机重新遣使纳贡,双方言和,曹丕退兵。总的来说,曹丕三路大军,虽然距离成功非常接近,却因为孙权一方的全力抵抗,所以只能鸣金收兵,罢手言和。在此之后,魏文帝曹丕虽然还有讨伐东吴的举动和想法,却因为种种原因,都没能伤及东吴的筋骨。对此,在笔者看来,这说明荆州之战和夷陵之战后,东吴来到了自己的巅峰,具备了单独和曹魏一较高下的实力。

标签: 曹丕

更多文章

  • 刘邦称帝后为何定国号为“汉”?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邦

    公元前202建立,刘邦建立汉朝。今天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吴京导演的电影《战狼》中的一句台词:“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句台词掷地有声,铿锵有力,很自然地就会激起人们的爱国情怀。那么你们知道这句话的出处是哪里?这句话出自《后汉书》,原话是&ldquo

  • 宋哲宗赵煦亲政后都做了哪些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哲宗

    元祐更化,发生于王安石变法十余年后,是北宋新旧党争全面爆发的一个转捩点。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这个事情还得从“元祐更化”说起,宋神宗病逝之后,年仅9岁的宋哲宗赵煦继位,高太后垂帘听政。高太后虽然执政能力非常出色,一度形成了“元祐之治&r

  • 明朝“金刀案”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金刀案

    阮郎,明英宗时期宦官,是个较为忠厚老实的宦官。朱祁镇曾送给他一把金刀,没想到这把刀却要了他的命。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朱祁镇被俘,朱祁钰继位三年前,明英宗亲征瓦剌,临行前留下郕王朱祁钰监国摄政。结果明军在土木堡全军覆没,明英宗本人也做了俘虏。消息传到北京,一时朝野震动,人

  • 中国古代东北割据政权:渤海国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渤海国

    说起渤海国,这是中国古代靺鞨族在东北建立的割据政权。它繁荣时期的领土包括俄罗斯南部沿海各州、朝鲜半岛北部和今天的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等地。它有15府,62州,拥有5京,5京分别是上京龙泉府、中京显德府、东京龙源府、西京鸭绿府、南京南海府。1、靺鞨族的崛起。渤海王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698年,当时靺

  • 隋文帝杨坚在位晚年做了哪些错误决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隋文帝

    杨坚,即隋文帝,隋朝开国皇帝,他在位的二十四年间,锐意改革、政绩卓著。但在位晚期逐渐多疑,做了许多错误决策,埋下了亡国的祸根。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隋文帝在后世人的眼中口碑一直不错,公元581年,他逼迫北周静帝禅位,自己当上了君主,随后他又灭掉了当时最为强大的陈朝,击败了

  • 西汉吴王刘濞为什么要起兵造反?刘濞造反的口号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濞

    刘濞,西汉时期宗室、诸侯王,汉高祖刘邦的侄子,父亲是代顷王刘仲,他的性情极为剽悍勇猛且有野心,是“七国之乱”的发起者。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邦有八个儿子,刘肥是刘邦年轻时的姘头曹氏所生,吕后不喜欢,不被重用;太子刘盈软弱,刘邦认为不像他;刘如意聪

  • 明朝宗室安化王:朱寘鐇生平介绍 安化王之乱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寘鐇

    朱寘鐇,明朝宗室,庆靖王朱的后裔,父亲是镇国将军朱邃墁,封安化王,后因发动安化王之乱被赐死除爵。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正德五年四月初五,宁夏总兵官姜汉、镇守太监李增接到一张特殊的请帖,请客的人名叫朱寘鐇,是一位明朝宗室,现被封为安化王。既然是王爷请客,面子自然要给,于是二

  • 秦国的旧贵族为何反对商鞅变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商鞅变法

    说到这个商鞅变法,大家应该都知道,在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上位之后决定要改革,随后商鞅就提出了这个商鞅变法,不得不说,这个商鞅变法确实是让秦国比之前变的更加强大了,但是为什么秦国的很多贵族都这么反对商鞅变法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其实说到这个商鞅变法,确实是让秦国变的强大了,但是在这个强大的基

  • 古代重农抑商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古代重农抑商的原因

    对我国历史比较了解的朋友们都会知道,在我国历史上是非常重农抑商的。之所以重农抑商,主要就是因为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效率非常低,粮食的产量也是非常低的。根据史料记载,在公元1080年,也就是我国宋代元丰三年一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处,这将近900年的时间里,粮食的产量一直就徘徊在100-150公斤的样子。

  • 尼布楚条约是不平等条约吗 尼布楚条约签订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尼布楚条约

    俄罗斯在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开始形成统一的国家。十六世纪下半叶,沙俄势力开始越过乌拉尔山向西伯利亚扩张。1643年,沙俄匪徒波雅科夫等人,沿勒拿河的支流阿尔丹河,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中俄边界东段的问题从此产生。波雅科夫之后,哈巴罗夫、斯捷潘诺夫等沙俄殖民主义者相继来到。1650年,哈巴罗夫率领匪徒